第295章 令出多門
作者:易如意      更新:2021-05-20 13:26      字數:2970
  不知何時璀璨的星空蒙上一層薄薄的烏雲。

  李承乾穿著一襲月白色綢袍頭發用一條絲帶紮著自然地披散腦後,站在夜空下的草原上久久無語。

  十步以外劉葵和王群帶著把護衛打著火把守周圍防止有什麽人或野獸靠近,再遠一些的地方是篝火處處的軍營。

  李承乾身側隻站有薛仁貴、裴行儉、王方翼、程務挺,此時他們沒有看夜幕下的草原也沒有看星空,隻是從不同的方向看著李承乾。

  初春的夜風吹動李承乾衣袂輕輕蕩起恍若神仙,李承乾看著遠方邁步往前走出幾步,感到腳下軟軟的低頭借遠處護衛的火把朦朧中看去似是一叢嫩草便停下腳步。

  薛仁貴、裴行儉和王方翼看著李承乾聽了今天的消息後,如此沉默都有些心疼他,不管是誰做了這麽多事,卻被自己的父親疑心都要傷心的。

  但若是他們此刻看見李承乾,應該能看出來李承乾的臉上並沒有什麽悲傷的神色,他對李世民的感情很特別,前世他知道李世民是中華民族曆史上一個非常重要的英雄,但是李世民的缺點又是那麽明顯。

  所以僅管成李世民的兒子他對李世民也沒有多少崇拜之感父子之情,反而是因為他要逆天改命跟李世民的關係一直很複雜。

  因為他的命運始終掌握在李世民的手裏……

  李承乾這會兒也想不明白他為什麽不能像別的穿越者那樣,輕鬆地發家致富並且得到李世民的歡心。

  這當然是李承乾的貪心所致,如果他隻想改變曆史上李承乾被廢而死的結局,他已經成功,現在他正在做的事情是在改大唐乃至中華民族的命運。

  可是要改變大唐的命運他一個人是不行的,哪怕以後他當了皇帝也很難全麵解決大唐的隱患,他需要的幫手不是任何大臣而是李世民。

  這種想要擺脫又必須依賴的矛盾,就是既對立又統一……

  不知過了多久薛仁貴等人聽見李承乾突然歎了口氣,然後就看見李承乾轉過身來,看著他們真誠地道:“我做錯了什麽嗎?”

  四個人聞言一怔,然後堅定地搖搖頭。

  李承乾欣慰地點點頭道:“好,不管怎麽樣我都要按照我的想法去做。”

  李承乾說完看著薛仁貴道:“你再把英國公托蘇將定帶話時的情境詳細地說說。”

  蘇定方回來便把李世績的異常對李承乾講了,李承乾當時薛仁貴和裴行儉轉述的消息,便把此事放一在邊。

  但是李世績向來以心思深沉著稱,今日在蘇定方麵前欲言又止,李承乾不相信這是一個真的李世績。

  薛仁貴聞言把當時他看見的情景又說了一遍,李承乾聽後默默地思考一會,心裏閃過一個念頭不得其要。

  卻見裴行儉皺著眉頭想了一會兒道:“英國公的意思是不是想告訴太子殿下他很為難啊?”

  “他那樣表現誰都知道他為難!”程務挺不服地嘟囔道。

  李承乾沒有看程務挺,心裏一動便想明白了,淡淡地對眾人道:“英國公就是要告訴我他很為難,但是為什麽為難呢?”李承乾說到這裏眼光一寒,冷哼一聲道接著道:“好啦!我們小心一些就是了。”

  李承乾理解的是李世績嗅到了兩宮相鬥的味道,所以告訴李承乾他們這些大臣為難。

  其實李世績隻是擔心薛延陀分兵北上的事情他有失職,這一次大勝又被東宮分走了一大半功勞,他實在害怕李承乾的報負……

  卻讓李承乾理解成是李世民要為難他。

  李承乾想定心事便轉身往軍營走,沒走多遠就有劉葵等人迎上來眾人圍隨李承乾一起回軍營。

  李承乾走到營門口便看見一堆熊熊燃燒的篝火旁站著蘇定方和劉仁軌,見李承乾回來慌忙上前見禮。

  “末將參見太子殿下。”二將躬身行了個軍禮。

  “二位卿家平身。”

  “謝太子殿下。”兩人皆是小心翼翼。

  李承乾沒有看兩人神色一邊往營裏走一邊問道:“劉卿家那些投降的回紇人怎麽樣了?。”

  “回太子殿下,吐迷度已經知道烏紇與他老婆的事了,加上是烏紇引他入的陷阱對是烏紇恨之入骨,隻是手下沒有人拿烏紇一點辦法都沒有。”

  “哼!”李承乾聞言哼一聲道:“看來這個吐迷度還想繼續統領回紇部,明天你和薛仁貴帶四萬大軍押著吐迷度去西北部招降那六萬漠北聯軍,招降以後就地繳械。”

  中原王朝招降遊牧民族從來沒有繳械一說,除非是戰俘。

  但是想到要帶著四萬大軍加上原來在西北部的一萬五千人馬,還有火藥已經可以通過正麵戰鬥打贏對方了,繳械自然不成問題。

  李承乾安排了這件事情就回到帳篷裏的休息了,明天還要去見李世民,不知道又有什麽情況等著他。

  ----------------

  第二天一早,太陽剛剛出來,李承乾還在帳篷裏就聽說吳王李恪、英國公李世績、潞國公候君集、兵部侍郎楊弘禮等李世民行營的重臣盛裝來到李承乾的大營前,迎接李承乾回去。

  李承乾以為他們最多在行營外頭迎接自己,沒到想直接到自己營裏來了,趕緊命人給自己換上那套黃金鎧甲。

  三通鼓過,李承乾高據中軍帳裏的寶座上,蘇定方、許敬宗、裴行儉、程務挺、王方翼、李思摩等東宮諸將排列兩側。

  “傳他們進帳!”李承乾低聲道。

  不一時,以李恪為首的行營文武列班走進李承乾的中軍大帳。

  幾人一進大帳抬頭見身穿戎裝英氣勃勃的李承乾都是心裏一震,暗道太子殿下穿上鎧甲真是英武不凡。

  唐朝尚武以前的李承乾在長安城也經常穿戎裝打獵,那時眾臣看他就是一個紈絝子弟。現在李承乾在北方接連指揮了幾場勝仗眾臣再看李承乾身著金甲,端坐帥位還有兩旁文武侍立身側,感覺自然不一樣。

  “臣等參見太子殿下。”幾人進帳後姿態擺的很低。

  李承乾臉上掛上淡淡地笑容道:“諸卿平身!”

  “謝太子殿下。”李恪等人聞言直起身子,然後李恪再次單獨躬身道:“啟稟太子殿下,臣等是奉了陛下的旨意前來迎接太子殿下回營的。”

  李承乾聞言略欠一下身子道:“有勞了。”

  幾人聞言都再抱拳躬身口稱不敢。

  李承乾待眾人靜下來才笑嗬嗬道:“孤王也是一心記掛著父皇,昨夜天晚大軍行動不便才強忍一夜,命他們今日一早就起寨拔營。我這裏正要去往行營給父皇請安,你們就來了,那咱們就一起去吧。”

  “臣等遵旨。”眾人再次行禮。

  李承乾說到這裏起身走下帥位,來到李恪麵前抓住他的手道:“三弟這些日子在父皇麵前盡孝,為兄還要多謝你呢。”

  李恪聞言忙低頭道:“此乃愚弟份內之事,豈敢受太子殿下之謝。”

  李承乾伸手拍拍李恪的手,以示安撫就與他把手走出帳篷。

  帳篷外早預備下了李承乾的全副儀仗,李承乾扶著李恪走上革輅,與他在革輅裏一邊說話一等待全軍整列好再起駕。

  革輅是皇太子儀仗中的兵車,李承乾既然乘坐革輅也就把很多旗鼓儀仗免了,前後儀仗全用盔明甲亮的東宮護衛充當。

  “太子殿下如此陣仗不像是回營,倒像是出征。”候君集看著李承乾的儀仗淡淡地道。

  旁邊的李世績和楊弘禮聞言隻是臉色微沉,李承乾這麽做明顯是要顯露肌肉,究竟誰倒眉還不知道呢?

  當大軍起拔李世績發現李承乾營裏隻出來了一萬多唐軍還五萬被繳了械了回紇人,李世績臉色終於變了,連忙走到李承乾的革輅旁邊抱拳拱手道:“太子殿下營中何以隻一萬多人?”

  李承乾坐在車駕上扭頭看一眼李世績道:“孤王命薛仁貴和劉仁軌帶四萬兵馬去往西北招降其餘漠北聯軍去了。”

  “招降?吐迷度?”李世績聞言臉色變了變道。

  “對,正是帶著吐迷度去的。”李承乾輕鬆地說道。

  李世績聞言幽幽地道:“陛下昨日就下令命張士貴、薛萬徹帶三萬大軍前去營救鄂國公等人。”

  “那就看他們誰的本領大了。”李承乾說罷便下令起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