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8章 宜將剩勇追窮寇
作者:易如意      更新:2021-05-20 13:26      字數:2914
  軍營裏大擺宴席,當然不能幾萬人一起吃喝,李承乾再自信也不敢讓幾萬大兵一起喝酒,每次隻能幾千開宴,留下更多的人看守營盤。

  慶功會過後一連十天李承乾的軍營裏都在大擺宴席,每次李承乾都是先去將官那裏招乎一聲,然後與普通士兵一起吃喝,當然不許敬酒隻允許他們走到李承乾席前說幾句話。

  很多年輕的兵卒都是十分勇敢地走到李承乾席前,看著笑嗬嗬的李承乾卻臉紅脖子粗的不知道該說什麽,遇上這樣的人李承乾總是笑著安尉對方幾句,問一下姓名家鄉什麽的。

  李承乾這裏大擺慶功宴與士兵聯絡感情為南下圍巢漠北聯做準備,遠在塑方城裏的李世民卻是大為光火。

  李世民本來對於李承乾不支持他東征就心情不好,今天又收到來自李思摩的親筆信,信裏詳細講了李承乾如何設局分裂突厥的事情。

  李世民看著這封信對李承乾的做法是深惡痛絕,他知道是因為李思摩能力不足才使李承乾有機可乘,想把執失思力派回去統領突厥全局。

  但是執失思力此時正在西域一時調不回來,李世民一時想不到鉗製李承乾的辦法,於是便把房玄齡和高仕廉找來商議。

  經過上次蕭禹一提廢太子就被群臣怒懟的事件後,李世民深覺李承乾在朝堂上的勢力太大,所以加封高仕廉和房玄齡為兩儀殿大學士參預機務。

  這是抄襲了李承乾架空蕭禹和長孫無忌的做法,隻給大學士銜不讓他們進平章院處理實際事務,不同的是李世民是真心把房玄齡和高仕廉當成顧問用,李承乾則是把長孫無忌和蕭禹晾一邊。

  待兩人來到李世民陰沉著臉直接把李思摩的書信給兩人看。

  兩人看完李思摩的書信,都沒有說話他們想知道李世民怎麽看待這件事。

  但是李世民始終陰沉著臉不說話,大廳裏的氣氛一時間有些壓抑。

  半晌,還是房玄齡神情凝重地開口道:“原本把突厥交給李思摩是為讓他牽製薛延陀,現在薛延遼都沒有了再讓他統禦突厥日後恐怕會給大唐帶來禍患,太子殿下此舉也是為大唐消除隱患。”

  李世民聞言目光閃爍,心裏也覺得房玄齡說的有道理,隻是他一想到幾萬能征善戰的突厥人落在李承乾手裏心裏莫名的煩燥。

  高仕廉見李世民不說話,微微點頭道:“從這一次薛延陀發難的時機,看多半是突厥泄露了太子殿下的目的,現在薛延陀都已經滅了打散突厥也並無不可。”

  李世民聞言冷哼一聲道:“李思摩不過螢火之光幾萬人在他手裏為禍有限。再者說朕也不是小器之人太子想要這些人大可以提前跟朕說,現在他任意妄為置朕於何地?”

  李世民雖然對李承乾不奏報就拆散突厥十分不滿,但是聽了房玄齡的話也就不提調執失思力接撐突厥的事了。

  李世民坐著那裏生悶氣,半晌抬頭起頭來道:“來人傳朕旨意,太子承乾帶兵平定薛延陀勞苦功高,現薛延陀已滅太子仍留在極北苦寒之地朕心中不忍,著太子見詔之日立即將營中一切軍務交由鄂國公尉遲恭統領契苾何力為輔。交割清楚後太子即帶領東宮諸衛馳來行在見駕。”

  隨後李世民又下詔加封尉遲恭為靈州道行軍總管,押解薛延陀俘虜前來行在。(李世民還不知道李承乾已經把薛延陀貴族都殺了。)

  李世民現在一時兒也不願意看到李承乾和大軍在一處。

  高仕廉和房玄齡看著李世民這兩這份詔令皆不置一言。

  半晌詔書草擬好,李世民立即命人去傳中書舍人來謄抄用璽。

  去傳中書舍人的人還沒有回來,就有內侍稟告楊弘禮有急事求見。

  楊弘禮現在是兵部侍郎行相權與漠北聯軍談判。

  李世民一聽說楊弘禮求見,以為是談判有了結果忙道:“快宣他進來。”

  “臣參見陛下!”楊弘禮神色焦急地趨進大廳向李世民行禮道。

  李世民一見不像是談判成功的樣子,以為是為漠北聯軍又提了什麽過份的要求。

  也不命楊弘禮起身直接道:“若是回紇等部再提過份要求,楊卿可知會英國公命大軍往前壓一壓,讓他們知道大唐不是隻會招降。”

  楊弘禮聞言一怔,心裏一動連忙道:“薛將軍出城攻打同羅部可是陛下的旨意?”

  李世民聞言大驚霍然起身手指著楊弘禮大聲道:“哪個薛將軍?”李世民說罷雙眼圓睜,等著楊弘禮回答。

  李世民雖然一直在塑方城但是因為夷男已經被李承乾抓獲,雙方處於談判階段前線的軍事調動都要先報給李世民知道。

  之前沒有接到任何消息突然冒出來一個薛將軍直接開戰,這讓李世民如何不驚。

  “回陛下,是東宮右衛率中郎將薛仁貴。”楊弘禮連忙答道。

  李世民有些疑惑地道:“就是那個固守長澤城的薛仁貴?”

  “正是。”

  李世民聞言想了想,薛仁貴一直守在長澤縣城因為他是李承乾的心腹手下又隻有幾千人馬,所以李世績一直沒有調動過他,此時薛仁貴突然出兵進攻同羅部,顯然是受了李承乾的命令。

  想到此李世民怒氣衝衝地坐下,連做幾個深呼吸才怒聲道:“傳朕旨意給薛仁貴以後沒有朕的旨意不得再出戰,若有違抗定斬不饒。”

  “臣遵旨。”楊弘禮忙應下。

  李世民見此對楊弘禮擺擺手道:“楊卿平身坐下,稍後一同出令吧。”

  唐朝三省六部是中書省出令門下省審核然後交由尚書省執行,因為李承乾高立平章院,打亂了許多行政關加上現在是戰時,李世民準備讓中書舍人謄抄後交由楊弘禮執行。

  “臣遵旨!”楊弘禮行禮坐下。

  說著看見高季輔受詔來見,李世民也不多說直接把剛剛寫就的兩份旨意給他,命他寫詔出令,高季輔接了草詔自去找地方謄抄。

  這裏李世民看著楊弘禮皺著眉頭道:“朕記得薛仁貴手下隻有五千人,他去攻打有三萬人的同羅部結果怎麽樣?”

  “據探子回報薛將軍一戰而勝,同羅部首領同羅質爾中箭受傷,同羅部潰退三十裏薛將軍縱軍追擊斬殺無數。”楊弘禮想著接到消息到現在也覺得不可思議。

  李世民聞言神色莫名地點點頭道:“趁此時機讓漠北各部盡快投降。”

  “臣遵旨!”楊弘禮再行一禮。

  “啟奏陛下吳王殿下求見。”內侍在廳外稟報道。

  李世民聞言臉色一沉道:“他來的正好,朕正要給太子傳信,傳他進來。”自從李承乾給李世民寫信反對他現在東征,李世民這些日子就沒有給過李恪好臉色。

  不一時,李恪趨進大進廳恭恭敬敬在向李世民行禮道:“兒臣拜見父皇!”

  “嗯—哼!”李世民鼻子哼出一聲。

  李恪臉上尷尬低下頭道:“啟奏父皇,太子殿下托兒臣呈給父皇一首詩。”

  說著從袖子裏掏出來幾張紙,雙手托著等內侍轉交。

  一個小內侍忙邁著小碎步上前,卻聽坐在上首的李世民大聲道:“念!”

  嚇得小內侍慌忙退回去不敢稍動。

  李恪見此苦笑一聲,但一想到李承乾寫的詩,便又抬頭挺胸氣質卓越然地站在廳裏,也不看手裏的紙直接背誦道:“北國風雨起蒼黃,大唐天子征叛亡。虎踞龍盤今勝昔,天翻地覆慨而慷……”

  “好詩啊!氣勢恢宏尤如排山倒海迎麵而來。”卻是剛抄好奏疏的高季輔走過來大聲讚歎道。

  大廳裏其他人都點頭表示確實是好詩,李世民也點點頭道:“太子這詩寫確實好,拿來給朕看看。”

  房玄齡聞言笑道:“太子殿下詩字雙絕,也是陛下教導有方。”

  李恪把手裏的紙遞給小內侍,忙道:“啟奏父皇這首詩還有四句。”

  李世民聞言正伸手去接內侍遞過的紙就對李恪道:“你一並背出來吧。”

  “兒臣遵旨。宜將剩勇追窮寇,不可沽名學霸王。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間正道是滄桑。”

  這四句詩一念出來整個大廳裏沒有聲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