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3章 無助的李世民
作者:易如意      更新:2021-05-20 13:25      字數:2997
  李承乾把這裏的情況全部整理好,列出提綱交給手下文吏先擬出草稿,然後再交由許敬宗寫奏疏,李承乾看了沒問題才可以快馬遞送長安。

  李承乾做好這些已經快到午時了,王方翼進來稟報各房間的地龍都已挖好,隻差李承乾所在的這幾間房子沒有動過。

  他已經在後院給李承乾打掃出來幾間上房,請李承乾移駕去那邊辦公。

  李承乾心裏不平靜,命其他人搬東西自己則信步走了出去。

  回頭看一眼跟上來的尉遲恭,招手讓王方翼也跟著。

  王方翼看出李承乾神色不對,忙示意手下繼續他連忙跟上李承乾。

  李承乾一直走到縣衙來到街上,聽見到處有都滴滴答答的聲音,李承乾扭頭四下一看牆頭屋簷上都在滴水,原來是雪化了。

  便不作理會,繼續信步走去。

  李承乾走了一會兒暗想差不多了,便回頭語氣蕭索地問道:“孤王近來做錯了什麽嗎?”

  王方翼聞言一怔,忙去回頭看一眼尉遲恭,尉遲恭見狀氣把頭扭向一邊,心道:竟然把我當成間諜了。

  李承乾渾若不覺看著王方翼等著他說話,王方翼感覺到李承乾的目光,連忙答道:“太子殿下一心為國何錯之有。”

  李承乾若有所思地點點頭“嗯”一聲繼續往前走。

  過一會兒又緩緩說道:“聽說玄圃天庭就在西北的昆侖山裏,不知是真是假?”

  王方翼聽李承乾講起野史忙賠笑應道:“臣讀《離騷》見屈大夫說‘朝發軔於蒼梧兮。夕餘至乎縣(懸-玄)圃。’,想來應該真的是帝閽所在。”

  王方翼出身太原王氏自幼熟讀經史,直接引用屈原《離騷》裏的句子回答了李承乾的問話。

  如此卻正中李承乾下懷,隻見他抬頭看著澄淨的天空,無限感慨道:“屈子不智啊!”

  王方翼聞言睜大了眼睛看著李承乾,想知道他為什麽突然發此感慨。

  李承乾看了一會天空搖搖頭,又低下頭繼續往前走,一邊走一邊緩緩道:“屈子說‘世溷濁而不分兮。好蔽美而嫉妒。’他明知如此卻不肯離開楚國去修仙,最後落得自沉汩羅……”

  李承乾這話也是引用了《離騷》裏的句子,說是世人混沌不分,經常嫉妒摭蔽美好的事物。

  王方翼想想也是如此,便點點頭道:“太子殿下說確實有道理。”

  李承乾不理他繼續往前走,快走城門口時,才停下腳步,兩眼看著德靜縣的土城門,語氣裏充向往地道:“我真想進昆侖山去尋仙,從此再也不回來了。”

  “啊!”

  王方翼聞言嚇得目瞪口呆地看著李承乾一時不該如何勸說。

  尉遲恭再也忍不住,快步走到李承乾麵前恭身道:“太子殿下國之儲君,身負江山社稷之重任,怎可有此想法?”

  李承乾見此歎了口氣,一言不發地搖搖頭,繞過尉遲恭繼續往前走。

  身後的尉遲恭王方翼駭然相視,急忙跟上,生怕李承乾這就出城進昆侖山尋仙去了。

  李承乾發完這一通感慨回到縣衙就秘密下令許敬宗安排一批人進山裏去尋找銅礦。

  一方麵因為朝廷缺錢,他在朝中的幾項改革眼看著都要因為缺錢而停下,另一方麵他也要給這裏的老百姓找一條生路。

  想了半天,在沒有徹底收服這裏的人心之前,還是不要教他們生產技術為好,讓他們去找礦,沒有生產技術哪怕是找到金礦也不怕他們翻天。

  後麵這些天李承乾就在後園住下,每日裏正常處理各種公務,但是即便如此也把尉遲恭嚇壞了。

  ----------------

  長安,太極宮,兩儀殿。

  李世民高坐在禦書案後麵,下麵一溜煙坐著中書令楊師道,中書侍郎馬周還有幾個中書舍人。

  這是自從李世民奪了李承乾在東宮創立的平章院之後,平常處理朝政的模式。

  現在尚書省不但沒有尚書令,連左右仆射都沒了,隻有左右尚書丞自然沒有辦法承擔起宰相的重任。

  而門下省侍中張成行根本沒有能力阻止李世民的任何旨意下發,所以門下審核旨意也就成一個文案的把關。

  但是李世民也沒有把權力都集中在平章院裏,畢竟諸遂良等大學士還是李承乾的人。

  所以李世民在處理公務時一定要把中書省的官員找來,遇上重大的事情還把其他幾個參政知事,平章事甚至六部尚書都找來一起商量。

  這樣做看似權力都集中在李世民一個人手中,但是處一件朝政往往比以前集中了更多人的智慧,畢竟李世民不是宰相,宰相會認為自己憑才學當上宰相處理國事是理所應當的,下麵的小官憑什麽指手畫腳?

  但是李世民做為君主他必須要聽下麵的大臣的意見,而且他聽的相對還更全麵一些。

  李世民手裏拿著李承乾的奏疏心裏很是不屑,暗道:北地蠻夷有什麽好治理的,隻要大唐軍威夠強,還怕他們反了天不成,居然要派文臣去治理那種蠻荒之地。

  當然這樣的話他不能說,所以他直接把李承乾的奏疏轉給楊師道。

  楊師道看完以後在心裏歎一口氣,暗道果然是秦始皇轉世,居然想把北地都變成州縣。

  楊師道這樣想就默默地把奏疏轉給馬周。

  馬周看完以後心裏便開始盤算李承乾這樣做法的利弊,最後得出結果是夷人禽獸之心如何能治?

  李承乾的奏疏被幾個中書舍人看了一圈又傳回到李世民桌上,李世民看著內侍把奏疏放好,便淡淡地問道:“諸卿以為承乾所奏之事可行否?”

  其實他心裏知道,肯定會有大臣站出來反對。

  果不其然,幾個人對視一眼高季輔就站出來了,慷慨激昂地道:“啟奏陛下臣以為太子殿下此議不妥,向來都是華夏治華夏,夷狄治夷狄,且夷狄者人麵獸心,如何可以以禮治之……”

  高季輔雖然隻是就事論不敢過於批評李承乾,但也讓李世民聽心裏暗爽不已,麵上卻裝出一副維護李承乾的樣子,沉吟道:“承乾所奏雖然過於荒誕,但到底是一心為國,都是因為年輕氣盛經驗不足所至,讓朕再想想吧!”

  說罷還有意無意地看一眼柳奭。

  自從李承乾納了王葉丹,柳奭就成了最徹底的太子黨,凡涉及到李承乾的事他必然要支持李承乾,有時候讓李世民很不爽。

  李世民見今天柳奭也不說話,心裏更是得意。

  到了下午李世民便召程名振進宮商量征高句麗之事。

  高句麗一直是李世民的一塊心病,幾個月前高句麗發生政變,李世民認為這個時候高句麗必然內部矛盾嚴重,正是滅高句麗的大好時機,所以才對滅薛延陀不那麽上心了。

  與程名振一翻問答,讓李世民對程名振更加刮目相看,原本在李世民看來程名振不過是一個良吏,沒想真有領兵的能耐。

  因此李世民對此次出征能消滅高句麗又增加了幾分信心,想著先準備著東征高句麗的事情,給李承乾點麵子過幾天再駁他的奏疏。

  晚間李世民回到甘露殿,收到內侍遞上來尉遲恭遞上來的密折。

  李世民一看先是一驚,然後接著是大怒,猛地把密折摔在地上大聲罵道:“氣死朕也,這個逆子竟想棄朕與大唐江山於不顧……”

  李世民大罵了一通,過了一會兒又撿起奏折細看。

  因為事態嚴重這次密折是王方翼和尉遲恭一起寫的,所以李承乾當時發表向往昆侖尋仙的言論時的神態寫的繪聲繪色,李世民是越看越心驚。

  自從處理了長孫無忌,李世民對於太子之位已經不作他想,如果現在李承乾突然入山尋仙,絕對是他所能承受的。

  事情太過於重大,李世民不得不立即把幾個信的過的大臣都召來商量。

  入夜以後眾臣進宮,看見尉遲恭的奏疏都是苦笑不已經,馬周、李世績等人都看出來了這是李承乾在將李世民的軍。

  但是卻沒有人敢說破,萬一李承乾真的入山了李世民到時候肯定要殺人的。

  所以眾人隻分析一下,至於怎麽處理卻沒有人敢提一句,隻等李世民自己做出決斷。

  可是到了此時李世民又敢說什麽,看著一殿明哲保身的大臣李世民感覺十分無助,有些想念房玄齡與長孫無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