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3章 十日之約
作者:易如意      更新:2021-05-20 13:24      字數:3104
  “放肆!”李世民鐵青著臉大聲喝道。

  李承把這話當成是說那個內侍的,行禮如儀地向李世民躬身行禮。

  “參見父皇。”

  李世民見此臉色更加難看,雙眼肅殺地看著躬著身體的李承乾不說話。

  半晌忍的滿臉通紅的李承乾抬起頭來無辜看著李世民地道:“父皇兒臣又哪裏惹您不高興了?”

  殿裏一眾大臣自從李承乾推門而入時就已經被震驚了,誰都知道這幾天李世民正在氣頭,這位怎麽還跑到這裏來找事?

  若是別人敢這麽放肆,自然不用李世民開口此時早有大臣站出怒斥一翻他,然後請李世民從重處罰了,可是這個時候的李承乾的,沒有大臣敢於輕攖其鋒。

  李世民憋了半天,最後從牙縫裏擠出來一句話:“哼!你強行闖進兩儀殿眼裏還有朕嗎?”

  李承乾聞言依舊睜著兩隻眼睛萌萌地道:“父皇,兒臣為什麽要闖進兩儀殿?難道父皇不想見兒臣?”

  李世民聞言胸口起伏,差一點沒有吐出來,忍了半天才怒聲道:“朕正在處理軍國要事?”

  不管什麽時候,老子不想見兒子都要有一個合適的理由,對於遵守禮製的皇帝來說更是如此。

  當然如果李承乾沒有任何依憑看李世民的臉色活著,那就另說了。

  李承乾見此直接找個地方坐下來道:“父皇有什麽軍國大事,是兒臣不能預聞的?”

  又是一個好問題,差一點沒有把李世民噎死,成年皇太子參政議政是無可置疑的事情。

  李世民雖然不算是個忠厚長者,但是麵對耍無賴的兒子,他還拉不下麵皮跟兒子耍無賴。

  李世民胸口高速起伏,忍了半天,才稍稍平複一些道:“既然你來了正好一起商議,朕也知道糧價上漲是你的主意,現在就安排把糧價降下去吧。”

  李世民說罷就把臉轉向一邊不再看李承乾。

  李承乾也不看李世民而是看向其他大臣道:“你們也是這麽想的?”

  此時殿裏有尚書右仆射高仕廉、尚書丞、掌平章院宇文節、中書令楊師道、中書侍郎馬周、門下省侍中張成行,侯君集、李世績等六部尚書,高季輔、來濟、韓瑗等中書舍人,還有黃門侍郎諸遂良,這些人裏大部分都是明確支持現在李承乾做太子以後做皇帝的人。

  但是此時被李承乾一問竟都不說話了,連一直主持此事的程名振也不說話,顯然是他們已經達成一致了。

  若是李承乾不來李世民一道旨意,程名振絕對會把民部糧店裏糧價降到四五個錢一鬥。

  李世民見此發出一聲嗤笑臉上露出嘲弄的神情。

  李承乾就當成沒有聽見,看著眾臣淡淡地道:“真是好了傷疤忘了疼。”

  諸遂良聞言忙起身向李承乾躬身一禮道:“太子殿下,此事臣等已經問過程尚書,現在洛陽往長安運糧十分方便,所以沒有必要把糧價定的那麽高。”

  李承乾聞言看一眼程名振,程名振臉閃過一絲尷尬,不過很快就又坦然麵對李承乾了。

  李承乾知道今天不拿出來點真本事怕沒有辦法改變這些人想法了。

  李承乾緩緩站起來,然後居高臨下環顧眾人一眼,輕輕地咳一聲道:“孤王知道你們想著這貞觀盛世便是物產豐富稻穀價低,本以為你們經曆過去年雪災時長安缺糧後會有所改變,沒想到你們還持這個想法。”

  “太子殿下!”程名振聞言起身亦朝李承乾躬身一禮道:“臣得太子殿下知遇之恩簡拔於草莽之中,雖萬死亦難報太子殿下之恩——”

  “好啦!”李承乾聽他說這裏抬手止住他道:“孤王簡拔你是因為你既有功於社稷又有治民之才,調你來長安是為了讓你更好發地施展你的才能,為朝廷為百姓多做些事,並非是為了讓你替孤王萬死的。

  而且孤王是把你從洺州刺史任調來長安的,洺州刺史在孤王眼裏可不是什麽草莽,那地方既是北防突厥的要地也是數萬百姓的父母官,十分重要,你能做好那裏刺史孤王才把調來的。”

  “太子殿下教訓的是!”

  麵對李承乾毫不留情地嚴肅批評程名振隻能低頭認錯。

  殿裏眾人見李承乾如此咬文爵字地訓斥程名振都有一種不適的感覺,就連世民也忍不住歎息出聲。

  當年李世民對一些臣子的進諫覺得十分荒唐,認為帝王日理萬機這樣的廢話不聽也罷了。

  魏征告訴他兼聽則明偏聽則暗,想要做到兼聽首先就要讓底層的官員敢說話。也許他們有時候說的是廢話,但是隻要皇帝有耐心聽底層官員說的廢話,上麵的的大臣不敢一手遮天,他想欺騙皇帝的時候就要考慮一下被戳破的後果。

  這看似是一種笨辦法,但是卻能讓很多聰明絕出將入相的人,在皇帝麵前不敢耍任何滑頭。

  李世民一直把這一條奉為金科玉律,現在看見李承乾當眾打斷一個三品大臣的話,自然十分不受用。

  李承乾不管這些而是繼續道:“去年孤王就說過了糧價低導致百姓都不種糧食了,關中缺糧由此而來,難道你們忘了嗎?”

  “太子殿下當時所慮也自然對的,但是從今年春天開始太子殿下先是親自帶領百姓在龍首原開墾荒地。

  然後嚴厲整頓了關中各地士紳家族,現在各地除必要的租調以外基本上種的都糧食,近幾年關中的糧食都不會出現問題的,所以請太子殿下放心就是。”馬周亦起身躬身道。

  馬周的話說完滿殿皆靜,但是除了李承乾沒有一個人注意到馬周這些話透出他是調查過此事的。

  李世民和其他大臣則都注意到“李承乾今春天與長孫無忌的一場鬥爭,竟然起到讓關中士紳聽話的作用。”這在以前就是李世民都是不敢想象的,李世民想到此不由看向李承乾。

  他看見李承乾聽了馬周的話,站在那裏微微點頭,以為李承乾被馬周說服了便出聲道:“既然如此太子就不要再爭論了。”

  李承乾聞言皺了皺眉頭道:“父皇不是兒臣強爭此事,而是要跟他們講講道理。”然後頓了頓李承乾接著道:“是的關中百姓都種糧食了,孤王這幾年可以不擔心關中缺糧了,可是過幾年呢?

  不擔心缺糧要不要擔心點別的呢,關中一畝地能產兩擔糧食,也就是二十鬥,就不說佃農就是普通農戶也要交兩鬥官租吧?

  還剩下十六鬥,商人去收一鬥給兩個錢,也就是三十二個錢,就算一個關中漢子能種出三十畝地,那麽他一家不吃不喝一年能掙九百六十個錢?

  如果他家有四口人,自己一家一年吃十四擔糧食,一年辛苦也就剩下六百多個錢。

  你們覺得這公平嗎?”

  李承乾這麽一問殿上一眾君臣都是啞口無言,他們心裏還在盤算李承乾的賬算的對不對呢。

  李承乾看他們無話可說才接道:“大唐穩定了這麽多年,怎麽著也該讓大唐的百姓過上富裕一點的日子了吧,漲點糧價怎麽啦?”

  高季輔起身朝李承乾躬身一禮道:“太子殿下,天下並非隻有農戶,那些買糧吃的人也著實可憐。”

  李承乾看著高季輔點點頭道:“那孤王就說說,都有什麽人要買糧食過日子,朝廷裏的官員肯定不用買糧食,因為你們的俸祿裏本來就有吃不完的糧食。

  真正需要買糧過日子的就是商人和一些工匠,如果是朝廷的工匠,朝廷就給他們漲點工錢,商戶家顧的工匠朝廷也下令給他們漲點工錢,不就好了嗎?”

  李承乾的話說的理所當然,可是卻把滿殿下都給驚到了。

  宇文節聞言苦笑著站起來朝李承乾躬身一禮道:“太子殿下固然是一心為國為民,但是如此朝廷到時候必然難以做得周全,這樣涉及數萬百姓的事情做不好可是要出大亂子的。”

  其他大臣聞言也都跟著點頭,好家夥一個糧價還沒有弄清呢,竟然還要管工匠和商人的事?

  像大唐這樣崇尚簡政放權的朝廷官員,根本不敢想象朝廷要承擔那麽多職責,還不天下大亂嗎?

  李承乾聞言也是一怔,一想:這裏是大唐太先進的管理模式因為沒有配套的科學技術(比如交能通信等),會水土不服的。

  而且再這樣辯論下去也就沒有意義了,想到此李承乾點點頭道:“今天先到這裏,十天以內先不要把糧價降低,孤王要請關中父老來共同商討此事。”

  眾人聞言都以為,這是李承乾認輸一說法,都忍不住鬆一口氣。

  李世民也忙冷哼一聲道:“朕可以給你十天時間,但是十天以後必須把糧價降到六個錢一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