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0章 賜死於誌寧
作者:易如意      更新:2021-05-20 13:24      字數:3494
  楊妃聽說李世民要召見吳王便提議眾妃嬪散去,讓他們父子談正事。

  不一時吳王李恪就來到了太極宮千步廊,李世民見李恪來的這麽快就知道他剛剛正在東宮,便有些不悅道:“你整日在東宮做些什麽?”

  李恪來的路上問過去傳旨的內侍,知道是一隻從洛陽飛回來的鴿子錯飛到李世民麵前。

  怎麽一開口就說自己整日在東宮啊!

  不過李恪在李世民麵前向來恭謹,忙行禮回道:“回父皇,兒臣近來在幫助太子殿下訓練信鴿。”

  李世民聞言看一眼那隻白鴿,淡淡地道:“這鴿子是你訓練出來的?”

  “回父皇,兒臣主要是管控各地鴿子站的布置和人員安排。”李恪老實回答道。

  李世民點點頭指著內侍手裏的鴿子道:“這隻鴿子是從洛陽飛回來的?”

  李恪聞言接過鴿子看看鴿子腿上綁的竹筒回答道:“回父皇這隻鴿子是從洛陽飛回來的。”

  李世民聞言再次點點頭道:“那個逆子訓練這些鴿子想做什麽?”

  “回父皇,太子殿下是要把這些鴿子用來傳遞軍情和一些重大朝政。”

  李世民心道果然,這逆子要搶兵權了。當即做色道:“你們兄弟還要與哪裏的軍隊聯合啊?”

  李恪聞言心裏一驚連忙作揖道:“兒臣不敢!”

  李世民聞言冷哼一聲道:“你不敢,那個逆子敢。”

  李恪一聽要鬧誤會慌忙雙膝跪下道:“太子殿下也絕無此意,太子殿下隻是想覺得我大唐幅原廣闊邊境線綿長,現在軍情傳遞速度太慢,才讓兒臣在東宮訓練信鴿,以為傳遞軍情之用。

  而且準備用一兩年時間往大唐的東方布置,為東征高句麗做準備,現在往東才布置到洛陽,絕第私下勾結邊軍的意圖。”

  李世民見李恪如此小心謹慎,心想李承乾就算真要做什麽大逆不道的事也不會對他說,便歎口氣扶起李恪道:“那你看看這張紙條上寫的是什麽?”

  李恪接過看一眼便如實答道:“回父皇,這上麵的說的是兵部李尚書平定了齊王的叛亂凱旋歸來,昨晚他帶兵到了洛陽城外。”

  李世民想起前幾天李世績上的奏疏,算算時間與路程也該到洛陽城外了,便點點頭,又問道:“這上麵寫是什麽東西,你又是怎麽一眼就看懂的?”這是才李世民最關心的。

  “回父皇,這上麵的隻是一些數字。”李恪說著走到李世民麵前,指著那些小數字,一一告知李世民阿拉伯數字對應的一、二、三、四……

  李世民認了半天道:“就算這些是數字,你是怎麽知道裏麵寫的是什麽事情呢?”

  李恪聞言道:“拿本書來。”

  旁邊伺候的內侍忙拿來一本論語。

  李恪便告訴李世民,前兩個數字代表頁數,第三個數字代表行數,第四個數字代表字數。

  李世民忙親自按照數字在那本論語裏找了半天可是,等他把所有的字都寫出來,一看發現什麽都不是,不由怒視李恪以為是李恪在騙他。

  李恪見此苦笑道:“父皇,這張紙上的密碼不是對應這本書,而是一本太子殿下親自編的一本書,由兩個內侍掌管。”

  李世民聞言氣的把手裏論語和紙條都扔在桌上道:“那你怎麽看一眼就知道這裏寫的是什麽?”

  李恪聞言忙道:“回父皇,今日卯時洛陽放回三十隻鴿子,在兒臣來時已經飛回了二十四隻,兒臣所以知道上麵的內容,是因為剛才在東宮已經由內侍解讀出來了。”

  李世民心道那個逆子果然是誰都不信任,恪兒對他如此忠心竟然也被他防著。

  想到此便歎口氣道:“好了不說這些了,此刻已到了午時,你就和朕一起用午膳吧。”

  “謝父皇。”

  五日後兵部尚書李世績和刑部尚書劉德威平叛得勝,押解齊王李佑和一眾追隨李佑造反的叛賊回到長安。

  李世民在兩儀殿裏召見了他們,李佑造反對於大唐和李世民並算什麽光彩的事,所以兩儀殿裏三人隻是簡單的說了幾句,便把這件事揭過去了。

  然後李世民看著劉德威道:“劉尚書既然回到長安城,歇息幾天就回部辦公吧,太子性子急躁近辦了不少關中士紳,劉卿家到了刑部看看能寬宥的就寬宥了吧。”

  劉德威剛回來還不知道李世民跟李承乾鬧到什麽程度,聽見李世民當麵吩咐便連忙答應道:“臣遵旨。”

  李世民心情不好,李世績和劉德威便起身造退,隻是李世績站起來時才想起什麽,忙從懷裏掏出一封信,雙手呈上道:“啟奏陛下,這是在齊王府搜出來的吳王寫給齊王的信。

  信臣已經看過了,是權萬紀彈劾齊王之後寫的,信裏吳王殿下苦苦勸說齊王早日來長安認錯……”

  李世民聞言忙示意內侍接了信,打開一看確實是吳王李恪親筆所寫,內容也確實是勸李佑回長安認錯,而且信裏說明隻要李佑回來,李承乾也會替李佑說話。

  李世民看完李恪的信也想起當日權萬紀彈劾李佑時,李承乾那看似胡鬧的批語。暗道:當時若是讓李承乾胡鬧一回,現在也就不用賜死李佑了。

  長籲短歎了一會兒,李世民抬頭道:“傳吳王李恪來見。”

  不一會兒,李恪來到兩儀殿行禮畢,李世民賜他坐下便把那封信遞給李恪道:“這是你寫給李佑的信?”

  李恪接過一看忙點頭應下道:“正是。”

  “你當時為什麽要寫信勸那畜牲回長安?”李世民看著李恪的眼睛問道。

  “回父皇,是太子殿下讓兒臣寫的。”李恪如實答道。

  “哦!”李世民更加不解了。

  “當時權萬紀上書彈劾老五時太子殿下便看出此事為真,隻是想到老五身邊小人太多,能給他出主意讓他刺殺權萬紀,也能給他出些別的主意。

  太子殿下怕老五再犯下什麽大錯所以想勸老五回長安,然後太子殿下會出手殺了老五身邊的小人再對老五嚴加管束。

  隻是老五的正妻乃是韋挺的女兒,當時韋挺一家剛被太子殿下處理,太子殿下怕他多心才讓兒臣給老五寫的這封信。”

  李世民聞言怔了半天,又一次問道:“你說的都是真得?”

  李恪聞言忙鄭重行一禮道:“兒臣所言句句屬實,不然給兒臣天大的膽子,兒臣也不敢給當時的老五寫信啊。”

  李世民聞言算是信了,點點頭道:“聽說老四的妻子都住在你的府裏?”

  李恪忙道:“這也是太子殿下的安排。”

  “哦!”李世民聞言更加好奇,半晌道:“老四之死雖是他咎由自取,可是也不該折磨他啊,罷了也算逆子天良未泯,讓你照顧老四的妻子。

  李恪聞言才明白原來李世民對李承乾的誤會那麽深,忙起身走到大殿中間跪下道:“啟奏父皇,當日太子殿下命兒臣收留老四的妻子時,是想放老四一條生路讓他去昭陵為母後守陵。隻是擔心有人再拿老四做文章所以才命人打斷老四的雙腿,這樣老四就能安穩過完下半生了。

  隻是沒有想到老四心高氣傲不願如此苟活竟然自殺在獄裏。”

  “什麽?承乾打斷青雀的雙腿,竟是為了放他一條生路?”李世民實在不敢相信。

  看見李恪點頭,李世民依舊不敢相信他竟然誤會了李承乾,半晌擺擺手示意李恪退出去。

  “去把青雀寫給朕的遺書和於誌寧的密奏拿來。”看著李恪走出去,李世民陰沉著臉道。

  李世民拿著李泰寫給他的遺書沒有打開,這份遺書的內容就早就深刻心中了,放下李泰的遺書又拿起於誌寧寫給他的密奏,這一份密奏中奏明李承乾逼迫李泰汙陷於誌寧和長孫無忌參與造反的事。

  李世民再一次看於誌寧奏疏,心裏一動道:“把李義府上的青雀造反一案的卷宗拿來。”

  這份卷宗李義府上奏時,因為李承乾已經把一幹人犯全都在朱雀門前打死了。

  盛怒的李世民看都沒有看一眼就扔出去了,後來內侍收起來就束之高閣。

  此時李世民是第一次打開,李世民看見工整的蠅頭小楷,講究的文句以及對每一個的反賊叛決都是有憑有據,實在沒有什麽破綻最重要的是,李世民翻閱完所有的卷宗,都沒有任何有關於誌寧和長孫無忌的內容,即便是涉及到他們的族人也沒有牽連到他們一絲一毫。

  李世民心裏大是疑惑以李承乾的強勢霸道,他要是真想用李泰謀反的案件攀扯上於誌寧和長孫無忌,就算沒有任何證據也會賴上三分,讓他們脫一層皮。

  李承乾無論在審理此案時還是在卷宗裏都沒有絲毫攀扯於誌寧和長孫無忌,李泰臨死前一一卻留下遺書汙蔑李承乾,是了李泰最恨李承乾,他就是死自然也不會放李承乾。

  可是於誌寧他又是怎麽知道的此事的?

  想到此李世民眼裏殺機一閃,冷哼一聲提筆寫道:小人在列,為蠹則深;巨猾當樞,懷惡必大,右庶子黎陽縣公於誌寧,出自閭伍,言行罕稱,於國無涓滴之勞,在朕匪枌榆之舊。……論其此罪,合從孥戮,但以夙經任遇,不忍梟懸。宜免家累,賜其自盡。

  李世民寫罷便抬頭道:“傳晉王來見朕。”殿裏的內侍忙出去傳旨。

  不一時李治進來行禮道:“兒臣參見父皇。”

  李世民聽見頭也不抬隻是淡淡地道:“平身,你去於誌寧府裏宣旨,看著於誌寧自裁後再去刑部傳朕口諭讓他們速速送長孫無忌去往瓊州。”李世民毫無感情地道。

  李治見李世民如此嚇的臉都白了,正要說話,卻見李世民擺擺手道:“快去吧。”

  李治不敢多說怔了怔,失魂落魄地走出兩儀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