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6章 考試與隱患
作者:易如意      更新:2021-05-20 13:23      字數:2823
  李承乾不知道李世民還有什麽事,但輸人不輸陣,他抬起頭來生硬地道:“父皇,兒臣還在禁足中,糧價已經平抑下去,兒臣在這裏沒有什麽事……”

  李世民這會兒很想揍李承乾一頓可是沒有理由啊,人家剛平抑了糧價。

  當然李世民既然下決心要找茬,欲加之罪何患無辭。

  “怎麽聽你這口氣對朕罰你禁足心懷不滿啊?”

  聽著李世民陰測測的聲音,殿裏眾人都是一驚,但是眾人也都知道,這是李世民要教訓兒子,不好多說什麽。

  李承乾首當其衝感覺到李世民心裏的怨念,這時候一個應對不好又要吃一個大虧,隻得低下頭道:“兒臣身為皇太子自然知道雷霆雨露俱是君恩,對於父皇的任何旨意都是一絲不苟的去做,絕無心懷不滿。”

  李世民見李承乾低頭兩眼一翻,冷哼一聲道:“那朕問你為什麽把朕為崇賢館選的修書學士都拒之門外?”

  這是李世民最在意的,李承乾殺死李泰排擠長孫無忌李世民雖然心裏不滿,畢竟李世民也這麽走過來的是可以理解的,而且他可以超然物外地看待這些事情,可是李承乾不給他麵子怎麽可以忍?

  李承乾見李世民黑了一上午的臉終於提起此事,便狡辯道:“兒臣並沒有將他們拒之門外,兒臣還專門派人通知他們去報名參加東的考試。”

  兩儀殿裏的群臣到這會兒才明白,李世民今天為什麽對李承乾不依不饒了,好家夥皇帝指定的官員,你讓他們和其他人一起去參加考試,就算最後通過了皇帝的臉上也不好看啊!

  李世民聞言火氣更大,霍然起身居高臨下的看著李承乾道:“考試?難道朕選出來的人還需要你再考一遍嗎?”

  李承乾見他反複給李世民找台階下李世民卻越說火氣越大,也生出一股無名怒火,抬頭看著李世民平靜地頂回去道:“不是兒臣不相信父皇的眼光,而是怕天下無知之人知道了此事以為是父皇任人唯親,冷了天下人的心。

  讓他們一起參加考試也讓天下知道父皇慧眼如炬,識人無差。”

  李世民聽李承乾到了這個時候還不低頭認錯,在他麵前強辭奪理,直氣暴跳如雷,憤憤地在寶座前來回走兩圈,嘴裏喃喃道:“考試,考試……”

  一回頭看見李承乾依舊那副死豬不怕開水燙的表情,便大聲咆哮道:“你怎麽保證考試的公平?”

  李世民這回是真的怒了,整個大殿裏都回蕩著他的聲音。

  唐朝的考試是不公平的,沒有什麽規矩。

  考生自己寫了卷子既不糊名也謄抄,考官可以直接看見這是某某考生的卷子。

  考生還可以提前向主考官投行卷,就是自己平常寫的文章或者是請人寫的文章送給考官看,考官看了好到時候就點你中進士,一些權貴看中的年輕人覺得好把他推薦考官也行。

  李世民作為皇帝深知唐朝考試的弊端,所以李承乾一提考試他就認為李承乾就是有意打他的臉。

  很明顯嗎你舉行的考試肯定不公平,為得就是把我安排的人排擠出去。

  李承乾見李世民雙眼通紅地喝問自己,心裏有那麽一瞬間的害怕,但是很快就大聲頂回去道:“兒臣自然有辦法保證公平。”

  “太子殿下你就少說兩句吧!”高仕廉見此忙出聲勸阻道,殿裏其他大臣心裏暗歎,李承乾到底怎麽啦?自從去年十二月一日大朝會開始他就沒有消停過,幾乎每次跟李世民見麵都鬧的不歡不而散……

  李世民看李承乾到了現在還在嘴硬反而被他氣笑了,往後退兩步手點著李承乾道:“那你倒是說說怎麽保證考試公平。”說著就坐回到龍椅上了,靜等李承乾的高論。

  “太子殿下,您快給陛下認個錯吧!”楊師道忙起身拉住李承乾,希望他別再跟李世民硬杠了。

  “你不用勸他,讓他說!也讓朕見識見識他的能耐。”李世民一擺手讓楊師道退下,楊師道見此隻得退回他的座位。

  李承乾的火氣也已經徹底被李世民激起來了,一步一下重重地敲著拐杖走回座位坐下,然後深吸一口氣,淡淡地開口道:“既然父皇要聽那兒臣就說說。”

  李世民把頭轉向一邊不理他,其他大臣則在心裏哀歎,這到底造什麽孽啊!太子如此跟皇帝說話……

  “兒臣年前已經讓修了考場,就在東宮左春坊,有三千個單獨考室,每個人隻能坐在自己的小考室裏,整個考試期間會人兵丁巡場。

  考生進場前會有搜檢看是否挾帶什麽,考完試兒臣會按排人把試卷上的姓名籍貫糊封起來,讓人看不出是誰是卷子。”李承乾說到這兒,坐在下麵的眾臣都不覺得倒吸一口涼氣,感歎李承乾這也太嚴了吧,不是他們有多笨,隻是他沒有見識過這麽做事的,糊封到宋朝才開始這裏提前三百多年呢。

  李承乾不理他們,繼續道:“卷子糊封好後交給東宮的文吏謄抄,一個文吏謄抄的卷子交給別的文吏進行較對,較對無誤交給考官閱卷。

  兒臣準備找十幾個考官進行閱卷,考官看中的卷子交給主考審閱。

  在主考審卷時,把沒有被選中的卷子打亂重新分給各考官重閱,看有沒有漏掉的賢才。

  若是考官再發現有答的好的卷了,也可以交給主考審閱。

  所有考官和主考為了不讓他們被外界收買,兒臣會在下令當天讓他們立即進考場,不到閱卷結束是不會讓他他出來的。

  隻要開考不管什麽人出於什麽原因隻要出了考場,就再也不能進去。”

  李承乾說到這停下來,看一眼大殿裏的群臣,看見包括兩府宰相在內的大臣都聽傻了,以他們的見識就認為這已經是絕對的公平了。

  回頭看見李世民的臉已經黑的如同鍋底一樣了,心裏暗道我都把後人的智慧都借鑒過來,你還黑著臉幹什麽?

  心裏不爽,麵上卻淡淡地問道:“不知父皇覺得兒臣這一套考試方法可還算公平?”

  李世民聞言複雜地看著李承乾,意味深長地道:“承乾你很聰明,但是君王的聰明不能都用在算計人上。”

  李世民看著李承乾讓他想起了隋煬帝,長孫無忌曾跟他說過李承乾身上有隋煬帝的影子,當時李泰剛反正是他和李承乾關係最好的時候,所以他認為李承乾比隋煬帝仁慈,但是現在……

  對曆史稍微了解一點人都知道漢承秦製,唐承隋製,但是漢朝的開國皇帝劉邦還有他手下的一大幫公卿們學問並不高,而且當時是儒家最沒落的時候,所以漢朝繼承了秦朝很多律法,比如肉刑就是漢文帝時才廢除的。

  唐朝雖然也繼承隋朝的政治體製,但是因為唐朝李世民非常向往儒家,所以唐的根本的治國思想與隋朝的不同,隋朝是以法家思想治國,而唐朝是以儒道治國。

  貞觀二年李世民下旨把周公移出文廟隻祭祀孔子,這當主要是因為周公沒有奪他侄子成王的江山,而李世民卻……

  這是唐以後儒家昌盛的根基所在,反而跟漢武帝獨尊儒術的關係不大。

  隋文帝和隋煬帝在李世民眼裏那都是刻薄寡恩,殘暴不仁的人,隋朝失去江山就是因為隋文帝刻薄寡恩,隋煬帝殘暴不仁。

  所以李世民此時麵對李承乾的心思非常複雜。

  “太子殿下既然早有成算想來也不是故意忤逆陛下的,況且這一套一考試之法若是行之有效,卻也可以保證公平。”馬周聽完李承乾說的很是欣賞李承乾的這一套方法,所以出言緩和氣氛。

  李世民這會已經沒有心思跟李承乾置氣了,他要考慮李承乾還適不適繼承大統。

  半晌李世民無力地擺擺手道:“你們都退下吧。”

  李承乾以為自己的一套考試方法把李世民打擊到了,所以就高高興興地退出了兩儀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