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6章 群起而攻之
作者:易如意      更新:2021-05-20 13:22      字數:2528
  李承乾看程名振的職位終於落實了,心裏也覺得輕鬆不少。

  程名振是一個能文能武能獨擋一麵的人,最重要的是他跟朝中沒有任何關係,現在他身上打上了李承乾的標簽以後就隻能站在李承乾這一邊了。

  就在李承乾正高興時就見於誌寧神情肅穆地走出來鄭重地朝上一禮,李承乾心想這應該就是他們昨日密謀的事吧?

  “啟奏陛下,臣彈劾太子殿下貪於財物,行事吝嗇,私下經商,與民爭利,有失皇太子體統,請陛下降旨太子好好在東宮讀書,學習為君為之道則國家幸甚,社稷幸甚。”於誌寧抑揚頓錯地把話說完,立於大殿上等待李世民的答複。

  大殿上除了昨日就知道消息的幾個大臣其他大臣都是一臉懵懂之色,繼而想一想則都覺得彈劾的也有幾分道理,尤其是那日去龍首原看煉鐵的大臣。

  李承乾聽了臉色徹底變黑,不等李世民發話就咬牙切齒地道:“於誌寧你可知道汙蔑孤王的下場?”

  於誌寧不為所動,平靜地道:“臣所奏句句屬實,並不曾汙蔑太子殿下。”

  李承乾看他如此裝模作樣越發的怒火中燒,汙蔑人也不是這麽汙蔑的,老子勤檢節約,一頓飯都不舍得請別人吃,怎麽就成了貪於財物,行事吝嗇了?

  李承乾猛地一頓拐杖霍然站起來,大聲道吼道:“好!那你倒是說說清楚?”

  於誌寧見李承乾惱羞成怒越發的淡定了,穩穩地朝上一禮道:“臣遵旨!”

  接著抬起頭看著李世民和李承乾道:“太子殿下,您為了多得些糧食大量招募百姓在龍首原開墾荒地。

  太子殿下須要知道這些百姓原來都是關中大戶的佃農,今年春天本應該耕種已經耕種多年的熟田。

  這樣的熟田出產糧食要比龍首原上新開墾出來的生田能多出不少,但是殿下為了一己私利竟讓他們拋家舍業來龍首原耕種生田,以致原來關中的良田無人耕種,這豈非是貪於財貨與民爭利?而且損人損國隻利於太子殿下一人。”於誌寧說到這抬頭看向李世民和李承乾,李承乾聽他說的基本都是胡說八道,反而不那麽生氣了坐回他的小寶座,神情嚴肅地看著於誌寧表演。

  於誌寧看李承乾沒有什麽反應,於是沉痛地道:“太子殿下行事吝嗇是長安城的人都知道的事情,不說太子殿下年前撫民賞賜極少,就是對待大臣也不舍得賞賜一頓粗茶淡飯,三菜一湯還要收四個銅板,這真是千古未有之事啊!”

  於誌寧說完這件事之後,轉身麵向眾大臣,大聲問道:“你們誰聽說過這樣的事?”見有人點頭,便又轉過身來看著李承乾,等李承乾給他答案。

  李承乾冷笑一聲道:“孤王所吃所用皆是百姓供養,自然不能浪費一分一毫,那日眾人去看煉鋼,並不屬於禮典所定的朝廷賜宴。你們去吃的都是百姓的錢自然收回來,把這些錢再用於百姓。”

  於誌寧聽了,點點頭道:“好,太子殿下大公無私,但是堂堂大唐太子竟然開鐵坊,書坊,還有糧行,低買高賣商人行徑,太子殿下乃是國之儲君,長此下去恐怕國將不國啊!

  臣添為東宮之臣不能規勸太子行堂皇正道,實在有負天恩,請陛下降罪,隻盼陛下對太子殿下能嚴加管教,免生不測之禍事。”於誌寧慷慨激昂地說完竟爬在地上嗷嗷痛哭起來。

  李承乾聽於誌寧說的基本上都是廢話,所以並沒有急著辯解,穩穩地坐在那裏看有沒有大臣出來為自己說話。

  可是李世民和其他大臣卻都被於誌寧說的事情嚇了一跳,李承乾這些日子做的很多事,李世民是看在眼裏的,像大臣吃一頓飯收四個銅板這樣的事李世民也不滿意,隻是當時沒有深想而已。

  招募百姓來龍首原開墾荒田李世民本來隻是想讓那些赤貧的百姓在龍首原開荒能有一口飯吃。

  那天答應李承乾在關中再招人的請求後長孫無忌也跟他說,這樣會影響關中春種,他也就對此不怎麽上心了。

  李承乾的命令下去頭幾天沒有人來,他還挺高興的,沒有想到李承乾憑著一段小曲又招來幾萬人。隻是他既然答應了李承乾也就沒有再多幹涉,今天聽於誌寧一說才知道這對關中影響還是很大的。

  最讓李世民不能忍受的聽說李承乾開糧店行商賈之事。

  中國古人提到商人其實主要是指今天的物流流通行業和零售業,像今天開工廠的在中國古代屬於士農工商裏的工,一般都是家庭小作坊,師傅帶徒弟的形式發展傳承的。

  開國之初時生產力上不去,國家政策都會打壓商業,這些政策往往都會成為祖製,而且隨著一個朝廷的政治穩定經濟發展,會形成借助這一祖製盤剝商人的利益集團,一些衙門和權貴,所以商人地位從來都不高。

  貞觀年間的大唐的生力低下,朝廷隻能鼓勵生產而抑製商業。

  而且李唐皇室對於士族門閥的清高地位是非向往的,也很喜歡標榜自己出身高貴,李承乾開糧店是李世民絕不能允許的。

  李世民憤怒地看一眼李承乾,見李承乾仍穩穩地坐著,以為其中有什麽誤會怒聲道:“承乾可有這些事?”

  李承乾等了半天見沒大臣出來替自已辯解,便站起來看著於誌寧問道:“於誌寧請問那家的良田因為沒有人租種而荒廢了?”

  “這!”於誌寧聞言一滯,這個他倒是沒有問清楚,但他寫過二十卷《諫苑》也是久經戰陣的人,立即就強辯道:“太子殿下已在關中招募了十幾萬人運糧、打鐵、開荒這些人原來種的田地自然沒有人種了。”

  “混帳!”李承乾一聽他強辯火就不打一處來,接著厲聲問道:“誰告訴你說他們原來有田種的,他們有田種怎麽會沒有飯吃?”

  “請太子殿注意儀態!”蕭禹站出來道。

  李承乾看一眼多事的蕭禹沒有理他,而緊盯著於誌寧道:“說!為什麽他們有田種會沒有飯吃?”

  於誌寧被問急了,紅著臉道:“自然是因為他們懶惰,不事生產才沒有飯吃的。”

  李承乾聞言冷笑一聲道:“於誌寧你記性不怎麽不好啊,剛才你說他們來龍首原開墾他們耕種的良田就荒廢了,這會兒又說他們不事生產所以才會沒有飯吃,到底哪一句是真的?”

  “呃!臣……”於誌寧啞口言。

  “啟奏陛下,於大人說的沒有錯,太子殿下年前救的災民自然是沒有田地人,但是這幾天招來的人是有飯吃人,來了龍首原確實會造成關中良田荒廢。”吏部侍郎蘇勳站出來替於誌寧辯解道。

  “就是龍首原本來已經開始開墾了,為什麽還要再招募佃農呢?”

  “太子殿下行商賈之事實是千古罕見!”

  “太子殿下當以仁孝為先,好好在東宮讀書才是……”

  ……

  ……

  隨上存蘇勳站出來,朝上立即站出來十多個大臣都是反對李承乾的,一時間李承乾成眾矢之的,眾臣群起而攻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