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章 令太子出城救災
作者:易如意      更新:2021-05-20 13:21      字數:2480
  長安城外一群衣衫襤褸的人正慢慢地聚集在長安城東南的啟夏門,他們是長安城周邊因為這場雪災失去生計的人。

  這些人都赤貧的佃農除了租種耕地還要給地主家幹活,到了冬天沒有活了就上山砍柴、打獵混口飯吃。現在大雪封山沒辦法再在山上找吃的,李道宗帶著人把附近的路清理出來他們就都逃荒來到長安城討口飯吃。

  無奈長安城近來外鬆內緊這些人根本進不去城,隻是每日萬年縣令派人在城門口施一頓粥,但是隨著人越來越多,一頓粥也施不起了。

  漸漸的有越來越多人開始被凍餓而死,萬年縣令不敢隱瞞忙寫了奏疏上報。

  因為李承乾在災民的支持下,整死了劉洎等一幹救災不力和貪汙災糧的官員,現在各部的官員聽說有災情都是立即上報。

  李世民看到這些奏報也是發愁,雖然這次雪災不大比貞觀初年的蝗災嚴重,但是蝗災都是發生在夏秋時節,蝗蟲吃的是莊稼不糧食,老百姓一般家裏沒有到了立即斷飲餓死的地步,朝廷可以從容調糧救災。

  可是這雪災不同,一場大雪很多百姓是直接斷飲甚至凍死。而大雪封路調糧困難,稍有不慎就會鬧出民變。

  想到這兒李世民對李承乾的救災措拖以及他愛民如子表現也是滿意的,心想李承乾要是能有大局觀就更好了。

  人都是不經念叨的,李世民正想著李承乾呢彈劾李承乾的人就來了,正三品的詹事府詹於誌寧求見。

  李世民也正想見見於誌寧,畢竟李承乾現在還把這個詹事府詹事攔在崇教門外頭進不去東宮。

  對此李世民心裏很過意不去,於誌寧母親死了,正在守喪被李世民奪情啟複給他教育兒子的,結果就被李承乾攔宮外不讓進東宮。

  李世民覺得很對不住於誌寧,但是呢他現在又不想去觸碰李承乾,擔心李承乾把對長孫無忌說的那曉話都給公布出去。

  李世民在兩儀殿裏接見於誌寧。

  於誌寧給李世民見了禮,便有賭氣地道:“微臣無能請陛下放微臣回家養老。”

  李世民本來想好好安慰他的,見他如此無禮心裏微怒,淡淡道:“於卿家有什麽事?”連於誌寧賭氣的原因的都不問了,態度十分冷淡。

  “太子殿下他—”於誌寧說到一半才注意到李世民那冷淡神情。

  “唉!都是微臣無用,太子殿下今日突然把詹事府的用度都給斷了。”於誌寧態度軟了下來唉聲歎氣道,也不再提回家養老的話了。

  “什麽!太子為什麽要斷詹事府的用度?”李世民一聽也是大為不解,詹事府雖然掛在東宮名下但也是一個獨立的衙門用度是戶部是發放的,太子怎麽能說斷詹事府用度就斷了呢?

  “什麽都沒有說就是派去一群人直接把詹事府的庫房搬空了,然後戶部再送過去東西也被他們直接劫到東宮去了。”於誌寧也是一頭霧水,他根本進不去崇教門裏邊的事情一概不知。

  “胡鬧!真是胡鬧!”李世民很想把李承乾叫來暴打一頓但是想起李承乾在他麵前張牙舞爪的樣子,還是算了下旨斥責吧。

  李世民正在安撫於誌寧內侍來報蕭禹求見,李世民頓時頭痛,不用問肯定是來告狀的。

  果然,蕭禹是氣衝衝進來的,李世民一看就後悔信了長孫無忌的話封蕭禹做太子太傅,這以後蕭禹和李承乾兩人鬧矛盾有自己難受的。

  心裏怒哼一聲,且看蕭禹怎麽說若是實在不像話,就狠狠打李承乾幾板子。

  “老臣參見陛下!”蕭禹的聲音比在東宮生硬多了。

  “卿家來見朕所為何事?”李世民心裏有氣,連讓蕭禹平身都沒有。

  “陛下何故苛待太子殿下使得太子殿下的文華盛事都難以辦成,陛下就不怕落下千古罵名?”蕭禹語出驚人聲音鏗鏘有力,直震得李世民心肝直顫!

  李世民的聽得一頭霧水,心裏的火氣噌一下子就竄上來了。

  陰著臉沉聲道:“蕭卿何出此言?”

  “陛下為何無緣無故斷了東宮的用度?陛下可知東宮正在辦一件文華盛事,陛下突然斷了東宮的用度這文華盛事就辦不成了,是要造成千遺恨落下千古罵名的。”蕭禹越說越氣憤一點麵子都不給李世民留。

  要不是沒有弄明白出底出什麽事,李世民真想一怒再次罷了蕭禹的官。

  “蕭卿好好說話,朕何時斷了東宮的用度?東宮又在做什麽文華盛事?”李世民強耐著性子問道。

  “陛下不知?”蕭禹表示不信。

  李世民:……

  蕭禹也不管李世民是直不知道還是假不知道,當下把他在東宮裏的見聞跟竹筒倒豆子一般對李世民說了一遍,一麵說著還不住地稱讚李承乾。

  李世民聽的心裏跟貓撓的似得,想馬上就去東宮看看李承乾到底在幹什麽,但是一想到李承乾辦了這麽大的事在他麵前一定是得意洋洋的樣子就不想去了。

  但是又不放心這麽大事讓李承乾辦。

  崇賢館沒有弘文館好啊,能不能弄過來放弘文館裏修書?

  “蕭卿此乃千古未有之盛事,太子能辦成嗎?不如放在弘文館,由宰相們監修才合適。”李世民表麵是跟蕭商量,實際上是讓蕭禹替李承乾上奏疏,皇帝不能明搶太子的東西。

  於誌寧要是和李承乾關係好的話他應該站出來反對,東宮辦成這事詹事府也有功勞的,可於誌寧眼下李承乾水火不容,在哪他都得不著好所以他不吭聲。

  還好禹蕭性子直,根本沒管這些直接道:“陛下此言差矣,宰相們都要輔助陛下治理天下,監修書籍的事從來都掛個名頭如何管得好?此事放在東宮由老臣協助太子殿下定能辦好。”

  李世民看看蕭禹知道自己這會兒爭不過他,畢竟名不正言不順,但是也知道想要這份功勞的人絕對不少,就說現在中書省和尚書省官員就不想在朝廷監修的書史上掛上自己的名號?

  李世民心裏盤算這件事情的關鍵是李承乾,得先把李承乾支開,他帶著人親自看看到時候當場拍板,等李承乾回來木已成舟也隻得認了。

  李世民想到這剛好看見萬年縣上報災民到長安的奏疏,心裏一動,李承乾不愛民如子會救災嗎?

  讓他出城救災去。

  “蕭卿所奏之事確實重大朕要慎重考慮,這兩天長安城外已經聚集不少附近的災民,無衣無食十分艱難,玄齡已以退了新人還沒有選出來,朝中無人能為朕分憂啊。

  朕想著太子這次在長安城救災辦的很好,所以想派太子出城去安撫這些災民你以為如何?”

  蕭禹聽李世民說到救災上,想了一會兒才道:“按理說太子代天子撫民是應該的,隻是那顏利仁的事尚未查到幕後主使之人,太子出城怕不安全吧?”

  “哼,有朕在長安城坐鎮他們誰胡來!”李世民十分霸氣地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