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章 請孤王來審案
作者:易如意      更新:2021-05-20 13:21      字數:2617
  李世民看房玄齡的陳情奏疏看得心煩意亂,放下手裏的奏疏起身走到外間順勢躺在躺椅上休息。

  李世民一抬頭就看見李承乾給他寫的那幅字,這幅字李世民十分喜歡,所以讓人掛在他休息的時能看得見的地方。

  李世民看了一會字,就順手從旁邊的茶幾上拿起一本書,這本書就是李承乾注的《四書集注》裏的一本,這幾天李世民一有閑暇就看這套書。

  “啟奏陛下,岑中書求見!”一個內侍稟奏。

  “宣他進來吧。”李世民依然躺在躺椅上看書。

  岑文本從出仕以來就在李世民身邊,從秘書郎、中書舍人到現在的中書侍郎、專知機務可以說是李世民最信任的人之一,所以李世民在他麵前一向比較隨意。

  岑文本趨步進殿朝李世民大禮參拜。

  李世民嗬嗬笑道:“景仁不必多禮,快來看看太子給朕寫的這幅字。”因為李世民殿裏這些擺設,這幾天他沒有聽見李承乾什麽壞話,所以他現在很願意向人提起李承乾。

  這首詞岑文本早就聽過了,隻是太子殿下親手書寫的還是第一次見。

  看著一篇風姿綽約的瘦金體岑文本忍不住讚歎道:“太子殿下這真是詞好字也好,這幅字也隻配在陛下宮裏,要是在別的地方隻怕沒有人能壓得住如此氣勢磅礴的曲子詞!”

  “哈哈,景仁讚的太過了。”李世民聞言笑得眼睛都看不見了,但還是謙虛一句,轉而問道:“景仁此時求見,有何事要陳奏?”

  岑文本一聽臉現悲戚之色,沉默一會兒雙膝跪下,含淚道:“求陛下饒了劉洎吧!”

  “劉洎他不是已經死了嗎?”李世民不解,朕能把死人怎麽樣?

  “今日一早太子殿下給劉府送一塊墓碑,上麵刻著太子殿親手寫的那首《官倉鼠》,下令劉家把那塊碑埋在劉洎墓前。”岑文本說著流下了眼淚,這真心不忍。

  “胡鬧!人都死了他想幹什麽?”李世民霍然起身,氣的在地上來回走幾圈,猛地立住道:“劉洎侍候朕多年,朕是了解他的,他性情最是堅貞。本來是想等到刑部把他兒子的案子判下來,再給他一個追封,也可一並減輕他兒子的刑罰。

  現在看來隻能先行追封了,中書擬敕:追封劉洎為尚書右仆射,清苑縣子。”

  岑文本慌忙跪下謝恩。

  待岑文本出去了,李世民回頭對身邊內侍道:“去東宮傳旨,杜荷陷害太子須立即送往刑部議罪。”

  李承乾是在升道坊裏聽到這個消息的,這幾天李承乾一麵指揮長安城裏的輿論工作,一麵在升道和立政兩個坊裏安置災民。

  大雪已經過六七天了,天氣慢慢地轉暖,李承乾看著無家可歸的災民,就把他們集中在一起,從災民中挑些婦女負責做飯,抽出男勞力去伐樹,其他老人婦女都在家裏平地,準備在明年春耕之前建一批安置房。

  這幾天李承乾每天都帶著東宮的書吏和侍衛過來給災民們規劃地基,幫助他平整土地。

  李承乾要求東宮的侍衛除訓練以外必須輪流出來和災民一起幹活,一起吃飯,到晚上停工才跟著李承乾回東宮。

  李承乾已經成了這裏的常客,他在災民麵前沒有太子的架子,還總想辦法給他們解決問題,比如怎麽分派房屋,如何分工合作等等。

  李承乾也借此了解到唐朝農民的生活,與《詩經.七月》上所描述的一樣,一年到頭辛苦幹活,順利的話一家人能混個溫飽。

  要是不順的話就像這些災民沒有李承乾能活下來三成就是遇上堯瞬之君。

  李承乾把這些問題都讓書吏記錄下來,準備給朝廷上本讓朝廷提高糧價,以保證農民的收入。

  這些災民天天見到李承乾,已經不怕他了,但是對他恩情那是印到骨子裏了。

  李承乾也有意鞏固這裏的群眾基礎,前天還專門讓戲班來這裏唱一出《仁壽宮》。

  戲唱完後東養的一些娼優便站出來給災民講解,當他們聽說有謀害李承乾時,有人當即就要拿斧頭找人拚命。

  這幕看在一班東宮屬員和東宮六率的侍衛眼裏,讓他們認定李承乾就是天降明君,一定要拚了性命保護他。

  這天李承乾正坐在躺椅上休息,逗弄旁邊一個四五歲的小孩,聽說李世民突然下旨追封劉洎,還把杜荷抓到刑部去了。

  李承乾臉色不變淡淡地對趙節道:“那就發動起來!”趙節應聲自去安排。

  李承乾緩緩起身,眼裏閃過一道自信的光芒,對一眾侍衛道道:“走咱們去刑部。”薛仁貴帶著眾侍衛無聲地跟著。

  李承乾走到門口還不忘回對那小孩道:“劉昭告訴你奶奶前天說的事情可以辦了!”

  “尊令。”小劉昭像模像樣的行禮,看得李承乾和跟他的侍衛都莞爾一笑。

  這個小劉昭就是當日李承乾抱回東宮的孩子,本來是交給太子妃的,隻是太子妃也沒有時間照顧他,交給宮女嬤嬤們照看,一連兩天這孩子都沒有說一句話。

  恰巧這時候曲池坊的劉氏來到災民安置處求見李承乾,劉氏已經被李世民封做涇縣君了,她雖然也受了災但是萬年縣令卻不敢以普通災民對待,另外給她安排了食宿。

  但是當她聽說李承乾在這裏救災,就直接找來了,這個劉氏有些見識且性格堅忍,李承乾就讓她主管給災民做飯,果然她把事情辦得井井有條。

  李承乾便把劉昭的情況跟她說了並問是否願意收養,當然一應費用都由東宮出。

  劉氏現在沒兒沒女,以前是沒有錢收養孩子,現在由東宮給錢她自是歡天喜地,要求把這個孩子過繼在她兒子的名下,並請李承乾給孩子起名字。

  劉氏得了劉昭這個孫子如得活寶貝一樣,劉昭也在她細心的照顧下,漸漸開始說話。

  ------------------------------

  李承乾的馬車來到刑部,刑部尚書劉德威和侍郎張成行急忙出來迎接。

  “參見太子殿下!”

  李承乾下了馬車,柱著拐杖站住,臉上掛著淡淡地笑容道:“劉尚書、張侍郎免禮。”

  劉德威心裏打鼓,自從上次在東宮見識b李承乾把一幫大臣和勳貴玩弄於股掌之上,然後又在太極殿見李承乾以命相拚,李世民也要退讓三分,他就打定主意,絕不招惹這位太子爺。

  李承乾一邊往前走一邊娓娓道明來意:“父皇曾經降旨讓孤王聽訟,說是有各部判決不了的案件送到東宮由孤王裁決。

  孤王一直忙著讀書,從來沒有裁決過一個案件,今天從升道坊回宮順路來刑部看看,省得你們背後說孤王荒廢政事。”

  “臣等不敢!”劉德威心裏斷定李承乾今天是來找事的。

  “是不敢還是不想?”走在前麵的李承乾突然停下腳步,回過頭來認真地看著劉德威道。

  “是不想也不敢。”劉德威很機靈。

  “哦,原來你們壓根就不想孤王過問刑部裏的案件,看來父皇當年的那道旨意下有點多餘啊!”李承乾得理不讓人道。

  “臣等不敢。”劉德威可不敢承認他腹非過李世民的聖旨。

  “既然如此,劉尚書書就代表刑部寫一份奏疏給孤王:請孤王來審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