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 無食無兒一婦人
作者:易如意      更新:2021-05-20 13:21      字數:3281
  李承乾離開秦六家又去其他殘疾士兵家裏進行撫慰,這些人家基本都在溫飽線以下,有的人是家裏有病人沒錢看,一家愁眉苦臉的,有的當兵時間長了幾經離亂,家裏已經沒有人隻剩一個傷殘老兵孤苦渡日;也有的傷沒有好透又沒有錢治,隻能在家裏等死。凡此種種李承乾都一一給予撫恤,有病有傷派太醫治療,孤苦無依先送些錢和東西,答應明年再給安排事做,李承乾乾一路走過可以說,一路愁苦變笑顏。

  到了中午,太子家令請李承乾回東宮用膳,李承乾看看兩千人的儀仗隊伍,無法在外麵解決吃飯問題,就帶著人回東宮吃飯下午繼續撫恤。

  傍晚,一行人回到東宮,李承乾和郝處俊進了崇賢館,崇賢館其他人都已經下值。

  “太子殿下今天為什麽,不追究萬年縣令的責任?”

  “有幾家照顧不到也是正常。”

  “恐怕不止幾家吧?我們下午去的幾戶人家明顯是剛被人照顧過了。”

  “這就對了,我們去幹什麽的,不就是為了照顧這些殘疾的老兵嗎?

  他們能主動照顧自然最好,這說明他們還怕我這個太子。”

  “太子殿下。”

  “太子殿下就是太子殿下,要是太人招厭……”李承乾聲音滿是無奈。

  “哼!”郝處俊冷哼一聲似不服氣。

  “先生別為這些事生氣,我們要把我們的事做好,今天還得麻煩先生把白天的記錄整理一下,明天送一份去政事堂,送一份給許敬宗。”李承乾淡然道。

  “太子殿放心,臣這就去寫。”郝處俊鄭重一禮。

  “先生這幾天白天陪同孤王去撫恤百姓,回來你還要整理記錄,另外刻印四書也要先生多費心,家近期要是沒有事的話,你就住在這崇賢館裏吧。”

  “得太子殿下看重,臣雖肝腦塗地在所不辭。”郝處俊再次鄭重拜倒。

  接下來幾天李承乾帶著太子妃不停的在長安城裏走訪慰問,而許敬宗主持的輿論戰線上也是全力以赴的宣傳太子殿下的“仁德名聲”。

  幾乎是李承乾前一天走了幾家,這幾家都有什麽困難,李承乾是怎麽給他們解決的,李承乾都說了什麽話,都有人繪聲繪色地在長安城各處宣講。

  東西市、各家酒樓、平康坊,各城門口甚至各坊裏,反正是有人的地方,就人宣傳太子殿下的仁德。

  長安城裏百姓是最樸實的,眼見太子殿下天天在長安城裏慰問傷殘士兵和陣亡將士的遺屬,而且所有接受李承乾撫慰過的人家,提起太子殿下無不是滿口感恩戴德,恨不得立時死了以報答太子殿下。

  老百姓樸實的分析:太子殿下如此仁德之君,怎麽會被邪魔附體?

  前些天傳出來的謠言自然都是魏王一黨為了爭奪太子之位故意汙蔑太子殿下的。

  魏王一黨真不是好東西,還有那個張玄素還是東宮的老師呢,真是一個吃裏爬外的老匹夫。

  麵對幾乎全長安老百姓的罵聲張玄素是全然不懼,他也看出來了近來很多長安城的謠言都是李承乾放出來的。既然是李承乾有意陷害那他就是被害人,他一個被害人還怕被一群愚民罵嗎?

  當然這也跟街頭巷議隻能影響一些底層百姓不能對官場有所影響有關,要知道在初唐世家門閥的力量是很強大的,哪個當官在乎過普通老百姓的想法?

  但接下來發生的一件事情,就徹底轟動了整個長安仕林。

  這日長安城天陰欲雪,陣陣寒風呼嘯,普通百姓老縮在家裏不出來了。

  李承乾的車駕來到一個住在曲池坊的劉氏老婦人家裏,根據杜荷整理出來的資料,這個老婦人的丈夫劉大是武德九年突厥吉利可汗攻涇縣時陣亡的,一個兒子養到十七歲時為了替父報仇,貞觀四年隨李靖出征突厥就再也沒有回來。

  “啟稟太子殿下,劉氏住的地方車駕過不去,須得下車步行,您看您還去嗎?”

  貞觀初年長安城隻有三十萬人口,遠沒有達到後來的近二百萬人口的高峰,城裏很多地方都十分荒涼,曲池坊在長安城東南方,挨著芙蓉園現在很多地方都還是水窪子。

  “那就下車走過去吧!”李承乾想也沒有想。

  李承乾下了軺車看見車駕前麵是一片方圓數十畝的野湖,現在天氣寒冷湖麵上已經結了一層薄薄冰。

  沿著湖岸有一條高低不平的小路曲曲折折地通往遠處的兩間茅草房子。

  “太子殿下這家就一個婦人,臣妾一人過去也是一樣的,太子殿下就留在這裏歇一歇。”太子妃蘇氏是個體貼的人,她擔心李承乾走路辛苦,就委婉提議道。

  “沒事走走也是段練身體,我站在這也是無聊,你我一起去吧。”李承乾知道蘇氏的好意,說著扶著蘇氏的手就往前走,除幾個近衛走在前頭,隨從都遠遠地在後麵跟著。

  李承乾和蘇氏來走到茅屋前麵都是大吃一驚,茅屋靠路這邊也沒有籬笆和院牆,一眼就能看清裏麵情況。

  這兩間茅屋從後麵看還有一堵土牆,但是前麵的土牆已經倒了一半了,用木棍和柴草堵著。

  一個婦正四肢著地趴在東邊竹籬笆邊上,聽見動靜怔怔地回過頭,往這邊看。

  李承乾見這個婦人兩眼無神,神情麻木,看見他們就那麽呆呆地看著,不動也不說話,就像是被人點了穴一樣。

  李承乾和蘇氏走上前去,隻見這個婦人身材瘦小,頭發花白穿著一件看不什麽出顏色,也不知道是什麽材質的破爛單衣。

  太子妃看的心疼情不自禁走上前去要去扶她,老鬼忙上前把她扶起來。

  直到此時這婦人才反應過來,慌忙跪在地上不住磕頭道:“求你們饒了老婆子吧,我已經兩天沒有吃飯了才把兩顆棗拾起來,還沒有吃呢?”

  老鬼忙把她扶起來中她解釋是太子殿下來看了不要害怕,婦人還不信,太子妃蘇氏也蹲下來跟她說話。

  李承乾看見她沾滿泥土的手裏果然抓著兩顆紅棗,抬頭看見籬笆那邊果然生著一棵大棗樹,棗樹梢頭還掛著幾顆沒有打下來紅棗在寒風裏晃動。

  透過竹籬看見那邊是一大片荒地,荒地那邊則是一道高高的圍牆,圍牆向西開出一道側門正衝著這棵棗樹。

  “那邊是什麽人家啊?”李承乾猜測這片荒地和棗樹應該都是東邊那戶人家的。

  此時已經嚇的半死的萬年縣令,慌忙道:“回太子殿下,那邊就芙蓉園。”

  “魏王李泰就住在這?”李承乾沒想到這裏離芙蓉園麽近。

  “是的,不過這道牆是芙蓉園的西牆,牆那邊是曲江池,曲江池那邊才……”萬年縣令想轉移話題。

  卻在此時太子妃蘇氏問清了原因,起身對李承乾道:“太子殿下,這個婦人就是劉氏,她靠著給人家縫補槳洗糊口,本來她勤勞肯幹也能混個溫飽。隻是因為她越來越老了,找她幹活的人也少了,今年繳完秋稅就一日比一日艱難……”

  “她還要繳稅?”李承乾目光不善地看向萬年縣令。

  萬年縣令也不知道怎麽回事,嚇得跪在地囁嚅著說不出話來。

  李承乾知道萬年縣令不知道情況,但是看見劉氏婦人抱著蘇氏給她的點心,痛哭流涕還是忍不住大聲道:“以後她的稅收全免了,把今年收她的錢也全都退還給她。”

  “微臣遵旨。”萬年縣令如蒙大赦,心裏把縣裏的主薄主罵死了。

  他是新來萬年縣任職縣令,還在了解萬年縣裏住著哪些的權貴,突然接到李承乾要在長安城慰問傷殘士兵和陣亡將士遺屬,他和長安縣令就幾乎天跟著李承乾走。

  李承乾為了自已的安全,去哪裏都是東宮根據黃冊把需要慰問的人家告訴李承乾,李承乾在出發時才告訴隨從要去的地方。

  因此縣裏的主薄接的任務就是把所有萬年縣可能被李承乾慰問到的人家,提前照顧一遍,沒想到還是沒有照顧過來。

  李承乾不忍心再看那個婦人,抬頭看著破破爛爛的茅屋道:“她都這樣了,怎麽不離開呢?”是啊這個婦人全家隻剩她一口了,完全可以去投身權貴人家為奴,日子也不致於這麽艱難。

  “她要等她兒子回來。”太子妃低頭擦去眼淚,接著道:“劉氏說她丈夫和她兒子都是戰場上的英雄,她不能給他們丟人。而且她覺得她兒子沒有死,所以要在這裏等她兒子回來……”

  李承乾強忍著淚水,衝後麵的侍衛大聲道:“你們把這房子給她修好,錢由孤王出。”

  “遵太子殿下令。”身後兩個將軍也紅著眼睛應道。

  他們這些天跟著李承乾也算是見了不少悲慘的事情,但今天見到的這個快餓死的婦人,她身上傲骨和堅持卻讓他們也眼睛發紅。

  李承乾又轉頭看向東邊竹籬笆,竹籬笆那邊的荒地、宅院、棗樹以及棗樹上掛著的幾顆紅棗,還有落在地上紅棗,這一切都顯得那麽地刺眼。

  東宮送給劉氏的東西都已經搬進來了,還有軍士留下來給她修房子,挑水。

  回車駕的路上李承乾想起杜甫的一首詩,決定寫了送給李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