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紙上得來終覺淺
作者:易如意      更新:2021-05-20 13:20      字數:3090
  楊舟記得太極宮是隋朝修建的,原名叫大興宮,太極宮的東宮整體麵枳約為1.24平方公裏,約是北京故宮的1.7倍。

  東宮南北中軸上有五座正殿,從南到北第一座是顯德殿,顯德殿是東宮的外朝,建的極其宏偉壯觀,當年李世民就是在顯德殿登基稱帝的。

  後來武則天的兒子李顯登基,改為嘉德殿。

  後麵依次是崇教殿、麗正殿、光天殿和後園裏的承恩殿。

  承恩殿兩旁是從左到右是宜春宮和宜秋宮。

  楊舟走出大殿,被風一吹頓覺寒冷刺骨,想回身找件衣服,太子妃已從後麵給他披上一件緞麵的狐皮鬥篷。

  楊舟心裏一暖,回頭朝太子妃溫暖一笑,抬頭看見門額上寫著“宜秋宮”。

  “你就留在這裏看房子吧。”老鬼柏舟是李承乾的親信,李承乾“昏迷”不醒,他都敢把太子妃攔在寢宮外麵。

  想想李承乾幹的那些事兒,就知道他也不是個好東西。再說了,他跟李承乾如此親近,自己是個穿越者,留著他在身邊,萬一被他看穿了怎麽辦?

  一路上楊舟想著怎麽適應李承乾的身份,沒心情欣賞這宏偉莊嚴的隋唐宮殿。

  一刻鍾後,楊舟一行人來到麗正殿。

  麗正殿裏早有女官備下早餐和洗漱用具,楊舟由幾個宮女伺候洗漱。

  唐時是分餐製,每個人麵前放一張小幾,人跪坐在小幾後麵。

  李承乾的腳不好,楊舟直接盤腳坐在正位。

  看見太子妃規規矩矩,跪坐在側麵,裝做不經意地道:“怎麽不見象兒和厥兒?”

  李象是李承乾娶太子妃之前與宮女生的庶長子,貞觀八年出生,現在已經是貞觀十六年底,該有八歲了。

  李厥是太子妃親生的,貞觀十二年出生的,現在四歲。

  楊舟現在找這哥倆兒,是為了從小孩子嘴裏套話。

  “象兒在宜春宮,厥兒在承恩殿有乳母照顧。”太子妃有些緊張道。

  “讓他們過來,我們一起吃。”楊舟隨意道。

  隻是他裝的越隨意,給予太子妃等人的震撼越強烈。

  自從長孫皇後去世,李承乾逐漸失去李世民的寵愛,李承乾就開始患得患失,近兩年都開始自暴自棄了。

  整天和他邊的宵小之徒尋歡作樂,對妻子家小很少過問,太子妃和兩個兒子都不止一次地被他無端訓訴。

  兩個兒子見了他都戰戰兢兢,平常父子極少見麵。

  今天李承乾竟然主動要找兩個兒子一起吃飯,實在是稀罕事。

  不一時保姆帶來李象和李厥,小兄弟倆向楊舟行禮問安,口稱“父王”。

  楊舟頓時愣住了,他不是李承乾,他沒有做過父親。

  看著兩個粉雕玉琢的小正太,在自己麵前戰戰兢兢的心中不由一顫。

  暗想:我的靈魂是飛不出去這具身體了,這具身體的一切,也隻能承擔下來,從此,我就是李承乾吧。

  李承乾看著兩個可愛的兒子,哈哈一笑,招手道:“手洗幹淨沒有,快過來吃飯。”

  李象稍微懂事些,見李承乾招手,雖然害怕,還是慢慢的往前挪。

  李厥年齡小不敢過去,小嘴撇著要哭,眼巴巴的看著太子妃。

  今天李承乾忽然大轉性,太子妃已經被震得說不出話來。

  李承乾看著好玩,對李象道:“象兒帶著弟弟。”

  李象回身牽著李厥,慢慢挪到李承乾桌邊。李承乾讓兩兄弟坐在桌邊,一起吃湯餅。

  李承乾心裏一直有事,吃幾口就停下,一邊想事一邊看兩個兒子吃飯。

  “給他們拿些水果,隻吃些羊肉湯餅太過油膩,下次讓他們多放些青菜。”李承乾淡淡的吩咐,下麵自然有人去做。

  “太子殿下,該給稱心燒紙了。”一個內侍進來回道。

  李承乾聽了這話,心裏一陣無語。

  稱心被李世民打死後,原來的李承乾竟然不知死活,在東宮裏給他立牌位,還天天親自去祭奠,這直接使得內外官員對他嚴重失望。

  現在的李承乾肯定不會去給前任的死男寵上祭。

  李承乾本想讓他們直接拆了,但想想都不容易,而且原來的李承乾說不定正和他的稱心在一起。

  就淡淡地對那個內侍道:“東宮裏不適合留他的牌位,你們給他送出去吧。”

  從那個內侍進來,太子妃的心提起來了。起初看見李承乾猶豫,急得眼淚都快掉出來了。

  聽見李承乾吩咐把稱心的靈位拆了,再也忍住哭出聲來。

  李承乾微微一笑,對她旁邊的宮女道:“伺候太子妃去歇著吧。”

  打發走太子妃,李承乾看著麵前的兩個小正太,微笑著問道:“你們今天有什麽事啊?”

  李象道:“回父王,孩兒要去弘文館讀書。”

  弘文館是皇子王孫們讀書地方,在太極殿南邊,那一帶有門下省、史館、弘文館和翰林院。

  看著李象一板一眼的說話,李承乾伸手摸摸他的頭,道:“咱們爺倆不用那麽嚴肅,今天不去了在家陪父王,咱們帶著你弟弟去崇賢館玩。”

  “父王我們去崇賢館玩,要是讓孔師父、張師父他們看見,又要向父王進諫,說不定還會告到皇爺爺那裏去。”李象有些害怕。

  李象說的事李承乾心裏有數,李世民給李承乾找了三位先生,都是控製欲極強的人,整天都想著怎麽把李承乾捏碎揉扁了重新創造。

  原來的李承乾對他們深惡痛絕,甚至派出刺客刺殺張玄素。

  現在的李承乾也知道有這幾個人在,不管他做什麽事都會被他們說成壞事。

  所以李承乾準備盡快把這幾位先生驅逐出東宮。

  李承乾一手抱起李厥一手牽著李象,一瘸一點地出了麗正殿。

  “有為父在,象兒不用怕他們。”

  因為李承乾有腳疾李象年齡也小,一行人走走停停一刻鍾後才來到崇賢館。

  崇賢館建在崇文殿邊上,是東宮藏書的地方,也是李世民為李承乾準備的招攬文學之士的地方。

  崇賢館到唐高宗時為了避太子李賢的諱改為崇文館。

  從前李承乾很少到這裏來,這裏招來的文學之士的學問也不怎麽樣,每天隻能做些整理抄錄的工作。

  今天太子和兩個皇孫同時進崇賢館還是第一次。

  幾個崇賢館直學士慌忙出來拜迎。

  李承乾看著他們笑嗬嗬地道:“你們在做什麽呢?”

  “回太子殿下我等正在讀書。”一個直學士回道。

  “好,讀書好啊!象兒你也讀了《毛詩》可有不懂的地方?”

  李承乾找個地方坐下。

  看著李象不明所以的樣子,知道李象剛開始讀書,都是師父講什麽就是什麽一時提不出問題。

  “那為父就考考你,正好有這幾位先生在,有不對的地方請他們給你解惑。”李承乾饒有興趣地道。

  李承乾示意幾個直學士坐下。崇賢館中響起李象清脆的背書聲,等李象把一篇《關睢》背完,講了先生的解釋。

  李承乾聽他解釋的中規中距,問道:“象兒對這首詩,可有什麽理解呀?”

  李象一句也說不出來,李承乾心裏暗歎。

  “取一本《論語》來。”示意書吏把《論語》遞給李象。

  《論語》在唐時並不是必讀書,四書到宋朝才被提到極其重要的地位,唐人優先學習五經。

  李承乾前世曾讀過些朱子注的四書,今天到崇賢館就是要改變以往李承乾的形象的,自然要顯擺一下。

  “找到為‘政篇’裏,有一段:子曰: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這就是說學習了文章,要會思考,遇上想不通的事物要去學習,我兒要熟記才是。”

  李象忙點頭應下,其他幾個直學士也拱手道:“太子殿下高論。”

  這幾人心中都起了疑惑,以前都知道李承乾整天遊玩嬉戲不學無術,而且也不怎麽關心妻妾子女,今天怎麽擺出一副慈父的樣子?

  “哪裏,幾位見笑了。”李承乾謙虛道。

  看見桌上有紙筆,隨手提起筆來,寫下幾行字遞給李象道:“下回去學裏時告訴你的先生,先別上《毛詩》先把《論語》給你講了。”

  這時有內侍送來一盤桔子,李承乾拿過兩個示意把餘下分給幾個直學士。

  李象恭敬的對李承乾行禮後,低頭看紙上鐵畫銀鉤的寫著一首詩,不禁念出聲來。

  古人學問無遺力,

  少壯功夫老始成。

  紙上得來終覺淺,

  絕知此事要躬行。

  這是宋朝的陸遊寫給他兒子的一首詩,李承乾拿來寫給李象也算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