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2章 滿城追殺
作者:白止樺      更新:2021-05-20 11:20      字數:2670
  “臣讚同蕭閣老的提議,不然話總不能讓中書令全說了,他卻置身於事外,做人不能太雙標。”韋挺附和,衝著陳弈說:“中書令,本官幼女與大人年紀相仿,秀外慧中,落落大方,對中書令仰慕已久,下官很願意促成這對姻緣。”

  “陛下,王氏內,待字閨中的妙齡女子也不少,王家也希望與中書令結親。”王窪說。

  聽聞三人提議,李綱等幾名世家官吏紛紛獻媚。

  你陳弈禁止世家通婚,各家提議把女子嫁給你,若拒絕,等同先前所言僅是廢話,若讚同正中世家下懷。

  尷尬。

  聽著幾人的話,陳弈相當尷尬。

  他提議禁止世家通婚,皆為打擊分化世家,沒有半點私念,更沒半點迎娶世家女的念頭,蕭瑀,王窪,韋挺等紛紛要把家族女子嫁給他,這分明是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

  不得不說,薑還是老的辣啊!

  陳弈沒有什麽好主意,望向李世民說:“陛下,你拿個主意啊。”

  此時,唯獨李世民能幫他分憂了。

  李世民沒有想到事情發展到這個地步,轉念一想,若能禁止世家通婚,陳弈迎娶世家女也不是壞事,含笑說:“陳弈,個人的事情再大也是小事,朝廷的事兒再小也是大事,你迎娶幾名世家女也無妨。”

  “陛下,你認真的嗎?”陳弈驚呼。

  李世民臨陣變卦,等於是陣前投敵出賣他。

  “陛下,不可。”杜如晦說。

  世人皆盼望迎娶世家女,與世家搭上關係。陳弈能文能武,無需依賴世家,若讓陳弈迎娶世家女,等於把陳弈推給世家。

  陳弈與山東世家聯合,必將形成龐大的利益集團。

  有機會,也有實力撼動李唐根基。

  “陛下,請三思。”房玄齡附和。

  李世民聞聲,刹那間恍然大悟,直白的說:“蕭瑀,王珪,韋挺,陳弈已有妾侍,以他們情義的,陳弈肯定不可能遺棄幾名女眷,加之,長樂,豫章即將過門,你們希望世家女做妾嗎?”

  “陛下,這有何不可,依中書令的手段,莫說做妾了,做通房丫鬟臣也願意。”蕭瑀坦然的說。

  且不論陳弈的出身,學識,單單他神鬼莫測的求雨,層出不窮的奇特物件,撲朔迷離的身份,足以讓世家一搏。

  “與中書令通婚,王氏不計較身份。”王珪抱著與蕭瑀類似的想法,斬釘截鐵的說。

  “對中書令,韋家不講究。”韋挺說。

  頭疼!

  頭疼啊!

  陳弈扶著腦袋,瞥向房玄齡等,提醒對方幫忙勸說,房玄齡領悟,側身向蕭瑀說:“蕭閣老,我家遺愛也挺優秀,要不…”

  “打住,打住……”

  蕭瑀麵色嫌棄,當場拒絕說:“遺直還差不多,遺愛,差遠嘍。”

  頓時,房玄齡老臉掛不住。

  他堂堂清河房氏出身,說起來房家頗有名聲,依然慘遭蕭瑀嫌棄,尷尬的說不出話來。

  大殿內短暫安靜,陳弈抱著朝笏說:“陛下,世家通婚之事不得兒戲,縱然我拒絕迎娶世家女,也理當阻止五姓世家通婚,此事不容易耽擱,遲則生變。

  他日,君弱臣強,李唐江山必然易主。

  魏晉以來各朝結局曆曆在目,陛下當以史為鑒。”

  蕭瑀,王窪等狠狠瞪了眼陳弈,計劃舊事重提,李世民見狀,朗聲說:“此事容後再說,但必須推行,若諸卿能把族內女眷嫁給陳弈,朕不再阻撓,此時說說科舉製吧。”

  為李氏江山,李世民決不妥協。

  提起科舉製,蕭瑀半步不讓,擲地有聲的說:“陛下,老臣不支持推行科舉製。”

  “臣附議。”

  “臣附議。”

  李綱,韋挺,王窪等約十餘名官吏陸續出來反對。

  “嗬嗬……”李世民輕笑。

  全是世家官吏。

  語氣冷酷的質問:“蕭瑀,說說的你理由。”

  “陛下,下層提拔的官吏素質低下,易造成貪汙腐敗,何況他們沒有背景,為升官必然攀附權貴,容易在朝廷內拉幫結派。”

  “隋煬帝推行科舉製效果不佳,目前,誰也不知推行科舉製帶來怎樣的後果,祖宗之法不可變。”李綱

  附和。

  “這叫什麽話。”

  魏征麵色不悅,氣呼呼站出來說:“什麽叫下層提拔的官吏素質低下,本官也是下層的官吏,但向來嚴苛要求自己,蕭閣老,李太傅,範陽盧氏夠尊貴吧,不論素質如何,單單無視百姓疾苦而勾結高句麗,此乃背信棄義,他們素質又有多高昵。你們的反駁毫無說服力。”

  魏征暴走,當場開噴,火力十足。

  越發嚴厲的嗬斥:“科舉製選官是否造成結黨營私,當前尚不知,但世家內,互相聯姻,互相扶持的例子還少嗎,難道不是變相拉幫結派嗎?此說法依然沒有說服力。”

  呃……

  蕭瑀,李綱非常意外,對魏征針鋒相對,一時有點結巴,不知該怎樣駁斥。

  “陛下,昔日百裏奚淪為奴隸,秦穆公尚能接納,讓秦國強大,發教封內,而巴人致貢;施德諸侯,而八戎來服,使秦國成為春秋五霸之一,為秦國最終統一六國奠定牢固基礎。

  千年之後,怎能倒行逆施,微臣以為科舉製勢在必行。”馬周進言。

  “好!”

  李世民頗為滿意,陳弈說的沒錯,魏征個大噴子,噴人有一套,馬周噴人也當仁不讓。

  蕭瑀,李綱輕蔑的瞥了眼馬周。

  寒門出身,靠陳弈推舉崛起,此等小吏不值一辯。

  蕭瑀向韋挺使眼色,韋挺抱朝笏道:“陛下,縱然推行科舉製,目前條件也不滿足,隋末戰亂,各類書籍毀於戰火,數年內沒有手抄的書籍,天下學子更沒有書讀,朝廷不能選拔一群目不識丁的官吏。”

  李世民沒有否決,喝問:“段綸,目前工部是否做出印刷的模子,每日印刷多少書籍?”

  “陛下,已製作出百套模子,每日加緊印刷書籍,不論四書五經,或各類典籍,半月內,定能滿足長安學子,若向各地推廣,年關前,肯定能滿足各地。”工部尚書段綸回答。

  “嗯,看來書籍不是否決推行科舉製的理由。”李世民滿意的頷首,似有所指的說。

  這…

  韋挺聽著驚詫。

  陳弈。

  又是陳弈。

  他聽說陳弈的印刷技術,卻沒想到這麽快。

  一時,啞口無言。

  “陛下,書籍的確不是問題,我願出資五十萬貫,在各地免費修建書館,提供各類書籍,供寒門子弟借閱。”陳弈翹起唇角瞥了眼韋挺。

  “修橋鋪路,功德無量,你修建書館,更是義舉,朕支持你兩萬貫。”李世民龍顏大悅的說。

  “陛下,使不得啊。老臣不支持科舉製,願死諫。”蕭瑀高呼。

  “臣死諫。”

  “臣死諫。”

  王珪,李綱,韋挺等苦無良策,紛紛執意死諫。

  貞觀年間,李世民廣開言路,聆聽各方建議,所以對百官非常寬鬆,偶爾君臣意見不和,為改變李世民錯誤的想法,百官常常死諫,李世民憐惜官吏,也常常改變主意,虛心接納百官建議。

  對臣子而言,死諫成功能取的好名聲,漸漸成為很多言官的殺手鐧。

  熟料蕭瑀位居閣老,公然死諫。

  此舉超出李世民預料,更超出百官預料,但世家官吏見蕭瑀死諫,嚴謹推行科舉製,也願意死諫迫使皇帝讓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