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7章 陛下舍得嗎
作者:白止樺      更新:2021-05-20 11:20      字數:2682
  “賢侄所言頗為有利,眾皇子學習的確要吸納各家所長,為自己所用。”房玄齡支持陳弈的建議。

  李世民聽說陳弈的提議,欣慰的說:“這建議不錯,朕覺得武將來講學,文官也該前授課。”

  取其精華,去其糟粕。

  哪怕培養出幾名幹吏名臣,都百利而無一害。

  何況太子賢達,繼續留在書院聽課,肯定博學多才,成為合格的繼承人。

  程咬金挺身而出自薦道:“陛下,臣願前去書院授課。”

  “臣才疏學淺,也願去書院漸漸軍事。”李道宗說。

  “臣亦願意去書院講學。”侯君集欣喜的說。

  武將熱情高漲,一眾文官不甘落後,蕭禹,魏征,房玄齡紛紛表態,希望前往書院傳道受業。

  李世民聽著欣慰,當場讚同:“這個筒單,朝廷內閣,各衛大將軍,六部尚書,每月抽一日來此講課,為朝廷培養更多賢才。”

  “喏!”

  房玄齡等領命。

  這時,陳弈突發奇想,狡黠的說:“陛下,各衛將領來書院授課時,我建議,聚集長安軍中年輕將領來此旁聽,開闊見識,提高軍事素養,屆時,我抽空撰寫幾本兵書,大家暢所欲言探討。”

  “妙啊,太妙了,朕準了。”

  李世民讚同。

  老將授課,講述作戰策略,更好的傳承兵法,比死讀書,讀死書強得多。

  關鍵他期待陳弈撰寫的兵書,能否媲美《神武紀要》。

  閑談片刻,李世民向百官道:“玄齡,克明,玄成,無忌留下,段綸,派工部官吏盡快製造曲轅犁,活字印刷,剩餘的人回去吧。”

  “喏!”

  百官頷首領命。

  臨走時,蕭禹好奇神色好奇的瞥了眼李世民。

  程咬金長臂搭在李孝恭肩膀,朗聲說:“君集,道宗,去河間郡王宅院瞧瞧,爭取混一頓晚膳。”

  “對,是該宰他一頓。”李道宗附和,談笑中勾肩搭背離去。

  百官離去,皇後,公主移步內院。

  雨亭內,僅剩李世民,陳弈等人,頃刻間清淨不少,陳弈端起酒杯給他們斟酒,邊喝邊詢問:“陛下,有何要事,搞的這般神秘?”

  李世民朗聲說:“聽聞你提議推廣科舉製,朕希望再商討商討。”

  “哦!”

  陳弈敷衍的回道。

  卻有點驚訝,李世民竟然沒有死心。

  房玄齡,杜如晦四人深色凝重。

  北魏孝文帝改革,實行分定姓族,範陽盧氏,清河崔氏,滎陽鄭氏與太原王氏四個貴族世家,獲得與皇室通婚資格。

  多年來,形成巨大的利益集團。

  消弱世家,無疑是虎口拔牙,稍之不慎,朝堂掀起腥風血雨。

  李世民決定與陳弈等密探,也是有此顧慮。

  發覺陳弈吊兒郎當,朗聲說:“此前朕與玄齡等商議過,但消弱世家阻力很大,你建議推行科舉製,消息一出世家肯定群起反駁,欲推行科舉製,必須先消弱世家,你有何良策?”

  “是有些策略。”陳弈淡淡說。

  不過,從蕭禹駁斥魏征的態度來看,消弱世家說起來筒單做起來難。

  斷然財路如殺人父母,打壓世家比斷人財路嚴重百倍。

  若皇帝不下定決心,或做事搖擺不定,事情恐難成功,他提出策略也恐怕陷進輿論風暴中。

  陳弈舉杯滿飲,正色的說:“陛下,此事如火中取栗,危險萬分,若陛下鐵心消弱世家,我自然有主意,若筒單詢問,目前恐怕時機仍不成熟。”

  李世民輕笑。

  旋即,瞥了眼房玄齡四人向陳弈,對他吊兒郎當的舉動頗為不滿,厲聲說:“北伐後,玄齡已秘密上書,當初消弱世家已經提上日程,可惜被旱情耽擱了。近來範陽盧氏之事極為糟糕,再不消弱世家,難道眼睜睜瞧著範陽盧氏勾結外族的事兒繼續上演嗎?”

  “沒錯,太上皇搬出太極宮,陛下徹底掌權,目前時機剛剛好。”房玄齡說。

  “再不消弱世家,必將尾大難除,大唐數代後,北魏以來的王朝更替肯定上演。”長孫無忌說。

  魏征額首,嗓門極大:“世家貴族斤然是爬在百姓身上的吸血鬼,不光兼並土地,還仗著自己地位,試圖搞學識壟斷,若不盡早根除,後果不堪設想。”

  原來皇帝早有打算啊。

  一時,陳弈信心滿滿,直言不諱的說:“常言道三歲定八十,世家情況更是如此,世家子自出生,仗著先祖的權勢,無需任何努力即能得到高官厚祿,很多草包充斥官場,嚴重影響朝廷政令

  陳弈試圖陳述世家的弊端時,李世民懶得聽他囉嗦,催促說:“世家弊端,朕心似明鏡,直接說你的解決策略。”

  “也筒單,其一,派人編撰全國各地有名氏族譜係,從名義上打壓世家,借機抬高皇族地位。其二,朝廷下令,禁止世家之間通婚,剪斷他們之間的姻親聯係。其三,殺範陽盧氏儆猴,以範陽盧氏勾結高句麗為由,分拆盧氏,把盧氏子弟遷往不同的地域。

  單憑這三個政令,肯定能震懾世家。

  此時,適時推行科舉製,所遇到阻力必然大大降低。”

  呼!

  聽著陳弈口若懸河的敘述自己的策略。

  李世民,房玄齡,長孫無忌等均深呼口氣。

  三條建議,第一條竟然與他們不謀而合,至於後麵禁止士族之間通婚,魏征稍微提過一嘴。

  至於第三條策略,他們尚未想過。

  “賢侄,你把握?”魏征詢問。

  “當然。”

  陳弈朗聲說,他所提的建議,絕非無的放矢。

  貞觀年間,李世民采取編撰氏族譜係的策略,高宗時,下令禁止士族之間通婚,至於分拆盧氏,後世很多朝代打擊大家族時,最尋常的策略。

  “若世家反抗,有更狠的一招。”說著陳弈望向長孫無忌。

  觀之,長孫無忌不由得一驚,喝道:“臭小子,你看某作甚,某支持陛下,支持消弱世家。”

  “別打無忌的主意,快說你的狠招。”李世民催促。

  長孫氏與李氏一樣歸為隴西勳貴,目前,他沒有消弱隴西貴族的想法,免得落下卸磨殺驢,過河拆橋的惡名。

  “我當然相信伯父。”

  陳弈郎笑著說,他最狠的一招,恰好是武詡懲治長孫無忌的策略,壓低聲音說:“最狠,也最簡單,把世家官吏趕出朝廷,貶摘到邊緣地區,他脫離朝廷中樞,影響力肯定衰弱,再想鹹魚翻身,希望渺茫。”

  “你過分了。”李世民當場駁斥。

  世家危害不淺,但他向來唯才是舉,用人不疑疑人不用,無端貶摘官吏的事兒,他做不出來。

  “行吧。”

  陳弈聳聳肩,沒有當回事,補充說:“相較世家官吏,科舉製選賢任能,所選拔的官吏,陛下親自封官,即為天子門生,他們對朝廷的忠誠肯定超過世家。再者他們沒有背景,更容易控製。”

  這句話陳弈說到點子上了,李世民頗為讚同。

  陳弈不光有策略,還比他們想的更周全,關鍵手段更狠。

  至於天子門生。

  確實能帶來很多好處。

  李世民斬釘截鐵的說:“此事這麽定了,屆時,朕強行推廣,你們必須支持朕,特別是你陳弈。”

  “喏!”

  房玄齡,杜如晦,魏征,長孫無忌欣然領命。

  陳弈卻微微蹙眉,道出自己的疑惑:“陛下,我怎麽覺得你把我視作衝鋒陷陣的馬前卒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