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5章 臨時計劃,夜襲契丹
作者:白止樺      更新:2021-05-20 11:20      字數:2660
  隨之向李世民進言道:“陛下,今年大量百姓南遷開荒,是時候把此物傳到南疆去,提高百姓開荒速度。”

  “必須的。”

  李世民斬釘截鐵的說。

  與長孫無忌,李孝恭,程咬金來回走了兩個過程,折身回到地頭,向陳弈說:“曲轅犁深得朕心。”“必須的。”

  陳弈斜眼白了眼李世民,不好用,他幹嘛推廣。

  聞聲,房玄齡等快步趕來,房玄齡說:“此物輕便,陛下親自扶犁,速度比預料中更好。”

  “秋收前,必須在關中等地推廣開。”杜如晦進言說。

  “是該越快越好。”

  一眾官吏讚不絕口,李世民捋著胡須說:“朕幾乎沒有耗費體力。”隨之瞥向陳弈詢問:“此時翻地,都種些什麽?”

  “先鬆鬆土,準備育苗,種些蔬菜,等到冬季有蔬菜吃。”陳弈說。

  “你掉進錢眼裏嗎?”

  李世民白了眼陳弈,這混小子分明計劃冬季再賺大家一筆錢,但他不關心這些直接說:“回府,讓朕再瞧瞧你的印刷術。”

  陳弈安排學子做出的曲轅犁,遠超過他的預期。

  他相信陳弈製作的印刷工具,肯定更為出類拔萃。

  曲轅犁務農。

  印刷傳播文化。

  農業乃國之根本,學子乃國之棟梁,兩者同等重要。

  印刷工具成功,必能加快文化推廣,為朝廷培養出更多賢才。

  房玄齡目光從曲轅犁上收回,捋著胡須微微點頭說:“若能提高印刷速度質量,既能整理曆朝曆代的古籍,朝廷內也能撰寫各類書籍,一舉兩得。”

  來時,他聽李世民講述過,粗略的猜出陳弈印刷術的過程,但百聞不如一見,必須親眼目睹方能做出判斷。

  “賢侄,你行啊。”李道宗打量著陳弈說:“行軍打仗前製造出馬掌,又製作出曲轅犁,還精通印刷,你說說,有你不懂的嗎?”

  “哈哈哈,學無止境,學無止境。”陳弈仰首郎笑謙遜的說。

  歸途中,李世民君臣議論紛紛。

  一鑽進馬車內,李世民即刻朗聲說:“段給,曲轅犁提高耕地效力,大大節省體力,你身為工部尚書,盡快派官吏前往各道推廣,不得有誤。”

  段綸領命,他也不願耽擱,畢竟秋耕更能檢驗此物。

  回到雨亭時,李承乾,李元嘉,李恪等依然吃的津津有味,甚至上手燒烤。

  瞧見李世民等歸來,李承乾摸了摸嘴上前道:“父皇,您對曲轅犁滿意否?”

  “沒錯,皇兄也吃驚吧?”李元嘉詢問。

  李世民坐在石凳上,欣慰的額首說:“此物不凡,更證明陳弈出彩,你等必須悉心聽教。”

  “喏!”

  李承乾等抱拳領命。

  這時,陳弈走上來朗聲說:“快去書院,把你們燒製的模子拿來過來,讓你們長長見識。”

  “先生稍等。”

  李承乾狼吞虎咽似的把食物塞進嘴裏,支支吾吾向李恪,李泰等揮手,一行人魚貫而出,匆匆趕往書院。

  與此,陳弈借機叮嚀丫鬟把案台收拾幹淨。

  等待中,陳弈眸光掃過李世民君臣,朗聲說:“陛下,我有個提議不知當說不當說?”

  這小子何時學會與他見外了。

  李世民狠狠剜了眼陳弈厲聲嗬斥。“有利於朝廷,有利於社稷,為何說不得?”

  魏征,房玄齡等聞訊,眼睛齊刷刷望向陳弈。

  陳弈常常能提出驚世駭俗,卻非常合理的建議,他們好奇陳弈又有什麽突發奇想。

  陳弈斬釘截鐵說:“陛下,我建議效仿前隋,推廣科舉製,海納百川,為朝廷選拔吸納各類賢才。”科舉製起於隋朝。

  唐朝時,科舉製快速發展,不管科目很多,而且每年舉行。

  此舉大大促進文化教育,鼓勵寒門子弟入仕,後來設置武舉也選拔不少將才。

  他不光計劃推廣科舉製,還計劃把科舉製擴大化。

  除文舉,武舉外,添加工科,農業,醫學等,若學院堅持十餘年,必能培養出各類賢才,大大提高官吏素養,保證各類技藝傳承。

  再者隨著唐軍對外征戰,大唐疆域必然飛速暴漲,也算未雨綢繆。

  呃?

  此言出,百官呆若木雞。

  誰也沒想到陳弈突然提出推舉科舉製。

  若讓他成功,儼然成為世家的掘墓人。

  作為江南世家在朝廷的代表,蕭禹嗬斥說:“中書令,此舉不妥,曆朝曆代陸續推行察舉製,九品中正製選拔人才,諸多優秀人才進入仕途,科舉製選拔的人才良莠不齊,再者誰敢保證他們個個品行端正昵。”

  一旦科舉製推廣,必將打破豪門世家壟斷官場,壟斷文化,寒門崛起,定成為世家的噩夢。

  陳弈知道有官吏反對,卻沒料到蕭禹反抗這麽激烈,斬釘截鐵說:“朝廷選拔官吏理當堅持選賢任能,打破固有的成見,做到英雄不問出處。依閣老所言,察舉製,九品中正製,照樣選拔各類草包,屍餐素位,仗著家族權勢拉幫結派,作威作福。”

  蕭禹,陳弈針尖對麥芒,雨亭內,氣氛瞬間凝結。

  “閣老,某覺得陳弈言之有理,朝廷選官是該選賢任能,不問出身。”魏征支持陳弈。

  他非世家子。

  再者被視作隱太子殘餘,依然擔任侍中,位居內閣。

  何況朝廷之上,來自隱太子的舊部,河東諸將等,多數非世家子,照樣出入朝堂。

  魏征,蕭禹。

  這兩頭倔驢相遇,氣氛更凝肅。

  長孫無忌急忙說:“閣老,玄成,陳弈僅僅提起,陛下尚未抉擇昵,切莫為此吵的麵紅耳赤。”

  聞聲,蕭禹,魏征齊齊望向李世民。

  李世民麵色古井無波,內心卻翻江倒海。

  陳弈提議推廣科舉製,大大超出他的預料。

  作為皇帝,他也考慮過這個問題。

  尤其陳弈求雨歸來,帶回盧氏子弟,得知河北世家與高句麗往來,他越發下定決心扼製世家的力量。

  然而,前隋滅亡,諸多緣由中,與楊廣強行推行科舉製,試圖消弱關隴集團壟斷仕途的局麵,重用虞世基、裴蘊等江南集團官吏,最終導致失去關隴集團武將的支持,起義爆發時,朝廷平叛將領懈怠。

  最終江山易主。

  前車之鑒,曆曆在目。

  推廣科舉製,他仍然有些投鼠忌器。

  怎奈陳弈提出來,又不得不重視,好奇的詢問:“你有什麽想法?”

  蕭禹,魏征,房玄齡,杜如晦等官吏,目光從李世民身上,轉向陳弈身上,等著陳弈說出個子醜寅卯來。

  特別是蕭禹,若陳弈沒有合理緣由,他選擇抗爭到底。

  咳咳…

  陳弈抱拳輕咳兩聲,鏗鏘有力的說:“陛下,我提議推廣科舉製,絕非為自己著想,也懶的拉幫結派。我推崇文人治國,武將安邦,術業專攻。建議武舉,農科,工科,醫術納入科舉製內,保證朝廷有源源不斷人才。

  目前朝廷官吏欠缺,何況擴疆後昵?”

  這個…

  李世民尚未考慮擴疆的問題,畢竟旱情,盛宴忙得不可開交,他分身乏術啊。

  不過,陳弈所言皆為事實,玄武門之變諸多隱太子一派的官吏慘遭鏟除,貶嫡,數月前,太上皇下台又有數十名官吏被貶嫡,說起來,朝廷的確欠缺人才。

  陳弈所言未雨綢繆。

  不得不說,陳弈考慮的比他更長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