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7章 內憂外患
作者:白止樺      更新:2021-05-20 11:20      字數:2667
  既然朝廷親自下場,自然要經營利潤不菲的生意,不然對不起自己的身份。

  “大唐各地鹽商,酒商不少,再者朝廷沒有陳弈的釀酒製鹽秘方,與他競爭賺的盡是些蠅頭小利。”侯君集否決豆盧寬的提議,直言不諱說:“某覺得礦產,各類礦產,特別是尋找金礦,簡單粗暴,利潤不菲。

  呃!

  戴胄,豆盧寬聞聲,齊刷刷望向侯君集,若賺錢這麽容易,朝廷何須為錢發愁。

  何況市麵流通的金子越多,金價越低,適得其反。

  “侯君集,此舉萬萬不妥。”戴胄當即否決,這分明是胡鬧。

  嗬嗬……

  侯君集幹笑兩聲沒有再說話。

  這時,房玄齡目光望向陳弈詢問:“賢侄,你說,畢竟你提出計劃。”再者專業的事兒,讓專業的人來做,百官中,陳弈在經濟領域長袖善舞賺的盆滿缽溢。

  陳弈望了眼房玄齡幾人,抱拳謙遜的說:“珠玉在前,小侄班門弄斧了。”

  “別婆婆媽媽。”房玄齡提醒。

  咳咳…

  陳弈輕咳兩聲,朗聲說:“很筒單,欲長錢,取下穀。長鬥石,取上種。朝廷經營生意,必須關乎國計民生,必選擇長石鬥,取上種。譬如糧食,紡織。另外涉獵絲綢,瓷器與茶葉,以涉外貿易為主的行業,爭取賺取外國的財富。”

  欲長錢,取下穀。

  長石鬥,取上種。

  戴胄滿意的點頭。

  陳弈不光提出經營策略,更提出經營的行業,思緒豁然開朗。

  “賢侄,你建議朝廷大肆發展紡織業嗎?”房玄齡詫異的詢問:“尋常百姓日出而作日入而息,自給自足,不必購買各類紡織產品,此舉針對達官貴族嗎?”

  “哈哈哈,不單單紡織,瓷器也行。此類作坊要大量人力。農閑時,既能提高百姓收入,也能避免各類禍亂,絲綢,刺繡,紡織品等通過商隊買去西域,據我所知,西域貴族異常喜歡大唐的絲綢,瓷器。再者。一來這些商品有穩定的銷路,二來利潤也不薄,三來是百姓擅長這些。”陳弈滔滔不絕的說。

  “房相,中書令所言極是,穩定,持續不斷的收入是朝廷最好的選擇。”戴胄分析著陳弈建議的利弊,非常支持陳弈的提議。

  朝廷經營生意,穩定,穩定,還是穩定。

  何況朝廷涉獵能避免物價暴漲。

  “對穩定壓倒一切。”杜如晦說。

  房玄齡粗略的明白陳弈的提議,刨根問底的詢問:“這麽說,率先在長安修建兩處大作坊試一試。”

  “不,必須因地製宜。”陳弈斬釘截鐵的說。“單說紡織,長安,洛陽西域來的胡商極多,揚州,泉州走水路來的商人不少。而長安,洛陽兩地不產茶葉,理當以發展紡織為主,南方等地盛產茶葉,以製茶為主,揚州,益州刺繡名聞天下,肯定該大力發展,至於瓷器,大唐各地皆有著名的窯廠。

  另外,為提高皇子,官吏的治理水平,可派他們前去管理,學習,為朝廷儲備一批人才。”

  “嗯,此乃一石二鳥。”杜如晦讚同。

  “因地製宜,也能減少成本,規避麻煩。”戴胄附和。

  “老夫支持陳弈的提議。”蕭禹說。

  旁邊,李道宗,侯君集等麵麵相覷插不上話。

  戴胄讚同陳弈的建議,依然麵色為難的說:“中書令提議甚好,然修建作坊,窯廠,種植茶樹,皆需不菲的錢財,目前國庫拿不出這麽多錢。”

  “你糊弄鬼呢,北伐時,單單神武軍運回數以萬計錢糧,何況牛羊馬匹無數,賑災全花費光嗎?”陳弈毫不客氣想回去。

  房玄齡不像陳弈粗暴,平和的說:“戴胄,該花錢的地方不要扣扣搜搜,等作坊,窯廠建成,持續不斷的錢糧流進府庫,你還擔心國庫沒錢嗎?”

  戴胄麵色苦楚,他有自己的難處。

  身為戶部尚書,朝廷哪項不花錢,他必須保證國庫有盈餘,以備不時之需,不然需要錢時府庫內沒銀子,他這個尚書也該告老還鄉了:“房相,必須提防旱情複發。”

  何況時至七月,天氣最熱的時候,誰敢保證不發生旱情,洪澇。

  “本官去勸說陛下。”房玄齡說。

  杜如晦點點頭說:“孰輕孰重,陛下肯定分得清,是該讓陛下拿主意。”

  商議出結果,僅剩李世民定奪。

  這時,曹繼叔,薛仁貴帶蓋蘇文走進來。

  與蓋蘇文前來的,還有百名高句麗兵勇,可惜被黑騎阻擋在店鋪外。

  一走進店鋪,蓋蘇文見內閣官吏談笑風生,品嚐享受人生,不禁擔憂陳弈拉攏百官合謀算計他,恭恭敬敬行禮說:“中書令,外臣尚未湊夠銀兩,希望通過房契抵押。”

  時間緊張,曹繼叔,薛仁貴監視,他不敢暴露高句麗在長安的幾處秘密場所。

  “好!”

  陳弈痛快的說:“既然你賠償,剩餘的事兒,本官不再追究。”

  呃。

  蓋蘇文有苦難言。

  什麽叫不再追究。

  償還賠款後,他還想追究昵。

  今日陳弈打傷高句麗不少使者,若不討個說法,高句麗使者如何在長安立足。

  怎奈推舉李世民為天可汗時,大唐讚同各邦國王子,世子前來長安學習,目前,他已經把消息傳回長安,若再得罪陳弈,不管他帶使者留守長安養傷,或世子前來長安學習,保不齊陳弈故意給他們穿小鞋。

  不得不打掉牙往肚裏咽,恭敬的說:“謝中書令高抬貴手,大人不記小人過。”

  “嗯,走吧。”

  陳弈微微擺手說。

  適才狠狠教訓高句麗使臣,出了口惡氣。加之拿到巨額賠償,算是預料之外的收獲。

  “來人。”

  蓋蘇文狠狠瞥了眼地麵受傷的使臣,高聲呼喚外麵的兵勇,計劃把他們攙扶回去。

  “且慢。”

  突然,禮部尚書豆盧寬叫道。

  一眾兵勇衝進來,蓋蘇文不得不示意對方等待,望向豆盧寬詢問:“豆大人,有何吩咐?”

  相較於陳弈,他與豆盧寬打交道的機會更多,初來長安,豆盧寬帶領禮部官吏迎接他。

  正因瞧著豆盧寬對使團恭敬,他才萌生給大唐下馬威的念頭。

  此時,卻不知豆盧寬何意。

  豆盧寬提高聲調說:“蓋蘇文,高句麗使臣於長安城鬧事,嚴重影響長安秩序,破壞大唐形象,閑暇時來禮部一趟,有些事兒,該按照唐律處置。”

  以唐律處置,金成榮等肯定被逐出長安,攆出大唐。

  怎奈金成榮等皆有傷在身,沒法長途跋涉遠行啊。

  蓋蘇文氣惱時,李道宗闊掌拍在他肩膀,朗聲說:“對,你也該來刑部一趟。”

  此前陳弈私下處理,他們代表朝廷不參與。

  今陳弈處理完畢,也該官府出馬了。

  刑部?

  蓋蘇文麵如醬色。

  禮部已經夠難纏了,刑部也參與。

  李道宗武將出身,一年來參與滅暹羅國,滅突厥,性格強勢,絕非善茬。

  有意針對高句麗,夠他喝一壺了。

  蓋蘇文憋屈的說:“兩位尚書,外臣已經賠償店鋪損失。”

  “公是公,私是私,怎能混為一談昵。”李道宗說,瞥了眼哀嚎的金成榮道:“先帶他們去治傷,剩餘之事,該日處理。”

  “謝尚書體諒。”

  蓋蘇文勉強的擠出笑容賠笑,不得已被迫答應。

  命兵勇攙扶起金成榮等離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