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6章 縣局稅務所
作者:弓慶安      更新:2021-06-29 11:02      字數:3972
  敵人包圍了民兵戰鬥班,當場開槍打死我民兵郭成法,打傷民兵徐禿嘴,沒有抓住王建文,而抓捕了民兵王錄則、王宿根、王保珍。

  ??敵人將他們四人帶進了縣城交差,後經我方多方營救,除王保珍一人獲救外,其餘三人用重刑拷打一個星期後於一九四四年十二月二十一日(農曆十一月初七)用刺刀慘殺在縣城西門外。

  ??王金發同誌在敵人屠刀麵前,毫不畏懼,高喊:“共產黨萬歲!日本鬼子必敗!”。表現了一個共產黨員幹部為革命獻身的大無畏革命精神。

  ??此事過後,為了打擊敵人瘋狂活動,在邊沿區的澤井、趙掌、王嶺、西山後、黎嶺、東山後、洪掌、池則掌、北掌、東崇賢等十個村的民兵組成了聯防區大隊。

  ??他們離縣城較近,交通也較方便,是打擊和消滅敵人的前沿陣地,是阻止敵人東進根據地出發的門戶。

  ??聯防區的武裝民兵,在縣區抗日政府的領導下,不斷深入敵占區偷襲敵人,捉拿漢奸,致使日偽軍不敢輕易出動。

  ??十二月十九日,縣委根據中共太行四地委的指示,在根據地內全麵鋪開了減租減息運動。

  ??這次“雙減”運動是在四二、四三年運動的基礎上展開的。中心是減租、訂約、保佃。

  ??為使運動開展的深入、廣泛、紮實,縣委對入手方法、政策界限等一些具體問題的處理作了明確規定。運動展開之後,縣委組織工作組,對根據地三百八十個自然村的“雙減”運動進行了不定期的檢查指導,對行動慢的村莊進行了督促指導,對出了問題的村幫助解決糾正。

  ??這次運動吸取了以往的教訓,重點注意了貫徹群眾路線,組織農民進行戰地學習,解決農民思想上的問題,引導農民討論“該減不該減”、“能不能減”、“怎樣減”等問題,使農民自覺地投入到運動中。

  ??劉寶庫借此機會又找到王強,他心裏還是惦記著那個常改娥,是他承認人家閨女找個戰鬥英雄的,怎麽就張冠李戴了呢。

  ??王強知道他心裏還在惦記這個事,就抽空跟他到根據地一趟,見到常改娥。現在常改娥已經是平順根據地後勤小分隊隊長。

  ??不料那個喬達也在那裏。他一眼就認出了劉寶庫:“你是劉達飆連長吧,我是喬達,還認識我不了?”

  ??隨即常改娥過來說道:“誰還認得你呀,是認得我才對,當初你是捆綁劉連長的罪人,我可是給劉連長送飯吃的功臣啊!”

  ??劉寶庫看到他們一臉的迷茫,他還想見到常改娥第一句話還不知道說什麽好。

  ??“瞧你們兩個,把個劉連長都搞蒙了,他可是來跟常改娥謝罪的。”王強笑道。

  ??“謝啥罪呀,我感謝還來不及哩,當初要是得罪了劉連長,現在才要後悔哩,後悔也來不及哩。”喬達道。

  ??“你後悔啥哩,你是得了便宜還賣乖哩。”常改娥笑道。

  ??劉寶庫似乎已經明白了幾分,看見這個氣氛心裏也踏實了一點。

  ??喬達大煙癮發作後,被常改娥送到根據地醫院戒毒,用行動感化了他,戒毒後在一次戰鬥中還榮立三等功,二人舊情複燃,又走到了一起。

  ??喬達還是跟劉寶庫講他跟牛小西和鬼子開仗的事,牛小西被鬼子打死了。

  ??他不願意提及他們是到固村執行任務才跟鬼子遭遇的,他一口咬定就是專門從常行跑來投奔八路軍的,在八路跟鬼子遭遇了。

  ??於是喬達所知道的有關那個“蠍子”的事情就爛在了他的肚子裏。

  ??從四〇年往後,敵人對抗日根據地實行經濟封鎖,忘圖用經濟扼殺抗日根據地軍民。貨運客棧屬於工商行政管理局所屬單位。

  ??工商行政管理局的同誌們,針對敵人的陰謀詭計,勇敢地開展反經濟封鎖的殊死鬥爭,認真貫徹執行晉冀魯豫邊區工商行政管理總局的政策法令。

  ??縣局在縣境邊沿地帶,設立了六個稅務所(流澤、店上、油坊河、晉莊、崇賢、北社),發放工商營業證。

  ??稅務所組織根據地的商販,購銷軍民生活需要的布、食鹽、火柴、煤油、染料、針、線等日用必須品,征收核桃、花椒、柿餅等山貸及根據地手工業生產的小商品出境的稅款。

  ??根據地實行煙酒專賣,沒收入境卷煙,反對走私漏稅,反對投機倒把行為,嚴禁毒品,嚴禁敬鬼神的迷信品入境,縣局開設了國營德興成商店,還有縣級黨政軍的機關商業生產。

  ??通過長治敵占區一帶的商販,在敵占區收購糧食麻皮,運到根據地出售,商販又在根據地收購山貨等運到敵占區銷售,國營商店收購下的糧食、麻皮、運往平漢線附近城市出售。

  ??換回軍需民用品主要購買西藥、電池、子彈、銅造彈藥的原料,還有民用布、食鹽等商品,在根據地推銷。

  ??經過艱苦的經濟鬥爭,打破了日偽的經濟封鎖,供應了黨政軍民的日用必需品,克服了戰時的經濟困難。

  ??管理局的同誌生活是艱苦的,一方麵經常備戰,在日偽掃蕩時,不分星夜在村外山溝裏或山頂上迂回;另一方麵在生活飲食上也是艱苦,再加上天旱,災情嚴重,每人每天吃不到一斤小米,菜金隻有一角錢,每月另發一元零化錢。

  ??四二、四三年是最艱苦的年代,曾經一度吃的高梁、小黑豆。黨政團體都開荒種地,增加口糧和蔬菜,不足時吃野菜,除每天吃的外,每月還得節約一斤準備過冬。

  ??他們的口號是:“咬緊牙關,渡過今明兩年就是勝利”。在抗日根據地的黨政團體所有人員,在黨的領導下團結一致,克服了重重經濟困難。

  ??同時,建立根據地後,沒有經濟來源,由晉冀魯豫邊區政府發行貨幣(冀南銀行鈔票),在抗日很據地流通。

  ??壺關縣銀行的具體業務是,發放農業貸款讓農民購買小農俱使用,發放後並檢查用途,收各項稅款兌換貨幣,以破幣換新幣等項業務。

  ??由於城鄉交通隔絕,造成了整個經濟困難,在經濟條件不足的情況下,整個黨政機關工作人員,除了吃飯由單位供給外,其餘補助甚微。

  ??每人每月僅補二斤小米的津貼供作零化費用,服裝全靠繳獲的勝利品和沒收漢奸的資財來進行按需分配,再加上日寇和國民黨對抗日根地的經濟封鎖。

  ??當時洗衣服沒有肥皂(就是有也沒錢買不起),便自力更生,採拔野灰灰菜來做洗滌劑,抽煙吸的老煙柴,後來才由機關供應一點小煙,有的人衣服破了,隻得找老鄉補個補丁。

  ??蘇召兄來到根據地,在店上村找到局長牛得清同誌(曾用名車轟,溝西坡村人),說明了同誌們在長治、高平境內遇到的困難。

  ??當時,長治縣獨立營在店上林青莊村駐防,縣工商行政局也設在店上村。

  ??局長牛得清跟長治縣獨立營營長辛俊傑商量如何才能順利經過敵人的封鎖線,最後決定由長治縣獨立營排一個連護送(因為長治縣獨立營戰士對長治、高平一帶熟悉),以秋後收皮麻、油料為掩護。

  ??當晚,牛得清派局裏稽查幹事王立書同誌陪同長治縣獨立營一個連到了長治、高平地帶,組織起當地民夫將冬季收到的皮麻、糧油等物品裝好交給身帶子彈的同誌們,又扮作挑夫,由長治縣獨立營一個連的同誌護送,過了二十幾道關卡,終於到達了壺關店上,將貨物送至林青莊村倉庫。

  ??縣獨立營的同誌們歸隊,蘇召兄跟申保菊和宋希媚當天留在店上村縣局(壺關縣工商管理局),計劃明天趕回樹掌。

  ??縣局裏有個審計股長叫景萍的女同誌跟宋希媚很熟。

  ??景萍,原名彩霞,小名彩風,晉東南安邑縣人。畢業於抗大一分校,後轉入華北財校。

  ??四三年調太行長、壺(長治、壺關)工商管理局任申計股長。來到壺關後駐紮在牛居村抗日高小特邀她講解財校課程時跟宋希媚相識。

  ??在這戰爭的烽火歲月裏,兩位正處於青春年華的姑娘,各自戰鬥在各自的崗位上,如果沒有邂逅之緣,就連見一麵的機會都沒有。

  ??剛剛把貨送到倉庫,天氣就下起來鵝毛大雪,大地白皚皚一片。夜已經很深了,寒風颼颼地敲打著窗戶,屋裏雖然很冷,但兩位姑娘正談的火熱,一點睡意都沒有。

  ??“景萍姐,你想不想家?”

  ??“想,不趕走鬼子,我們沒有家呀。你想家嗎?”

  ??“想,但是更想他。”宋希媚硬咽著。

  ??“他?”

  ??“小掌櫃。”

  ??“他是英雄呀。”

  ??“他是為了救我。”

  ??“他沒有名字?”

  ??“沒有,他是個孤兒。”

  ??……

  ??忽然東麵傳來了槍聲。

  ??正在傷感中的兩個人一骨碌爬起來,跑出門外。她們看到蘇召兄兩人已經站在了門外,手裏拿著槍。

  ??東麵山上槍聲大作,一位哨兵氣喘鬱鬱地過來說:“長治獨立營跟東山上來的鬼子開火了。”

  書屋小說首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