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1章
作者:弓慶安      更新:2021-05-20 09:06      字數:3180
  第121章

  到了鄉裏,見到李三太,李三太便指派廚房做了四個菜,拿了一壺酒,斟了滿滿三杯說道:“劉班主倒不是什麽稀客了,在任時多見劉班主來鄉裏,卻沒功夫招待,現在身上沒任了,即能促膝嘮嘮。”

  說著端起杯先遞給劉福祿,赤崗見狀急忙端起一杯,三人對碰一下,一飲而盡。

  李三太接著又斟滿三杯,才開始說話:“這第二杯酒我要敬你劉班主育有膝下好兒女。”

  劉福祿沒想到李三太先誇他幾個兒女,一時接不上話茬,隻是一邊接過酒飲一口一邊說著:“不敢,不敢誇”地應付。

  李三太道:“當誇啊,當誇啊。你看啊,咱劉保金金榜題名現在是地地道道的京官,兩個女兒參加過義和團是巾幗英雄,保銀、保順這兩個娃兒也爭氣呀。是你這個父親大人教導的好啊。”

  劉福祿聽李三太這樣誇他,加上三杯酒下肚,已是興奮起來,說道:“可讓我怎說哩,都是咱遊風約鄉學教導的好啊,兒女們也算爭氣啊。”他看到赤崗也是參加過義和團的,現在是好好的,知道世道真的是變了,若沒變的話,他赤崗敢公明大膽地在鄉裏出現。

  赤崗也拿起酒斟滿一杯跟劉福祿碰一下,一飲而盡。

  “單不說女兒們的事情了,現在兩個兒子這次回去連辮子都剪了,聽說要革命了,這革命是個啥活嗎,剪剪辮子就算革命?”劉福祿就是在乎最近兩個兒子在莊上說“革命”的事,心裏沒個譜兒,才想著來這裏問個端切。

  “清廷是真的要完了?”劉福祿親自給大家斟滿一杯。

  “清廷完不完就像我們頭上這個辮子,擱在腦後,已經不成個體統,再將辮子盤踞在頭上,壓製的全身不爽快,如今大勢所趨,大家狠狠心把它剪了,跟它一刀兩斷,剩一頭溜光,通身快活。”李三太道。酒興了,還比比劃劃。

  劉福祿不知道李三太話中的真正意思,但也聽明白了這辮子的壞處,非得把它剪掉。其實李三太是指桑罵槐的影射,將頭上的辮子比作清廷了。

  “天上出彗星,地上起刀兵啊。”李三太端起一杯酒一飲而盡又用上黨梆子腔調哼哼道:“不用掐,不用算,宣統最多二年半。明年都剪辮,後年種地不納糧……啊。”

  “那您頭上的辮子呢,是還沒有革命呢?明年才剪呢?”劉福祿看到李三太頭上的辮子好好的。

  “再讓它長兩天吧,遲早的事。”李三太摸摸腦後道:“我現在還是大清的官員,說白了還不是個革命黨,現在就剪了出門瘮得慌,招人顯眼”。

  “也就是說,是革命黨才要剪辮子?”

  李三太忙給他斟酒:“喝酒喝酒,酒場上不再說論政事。”最終李三太也沒有給劉福祿回答這個問題。他不說,劉福祿也聽明白了八分,也就是說,這革命黨就像當初的義和團一樣,是個組織,是個革新的組織,就是這個革新的組織在提倡大家剪辮子,叫了個“革命”。

  赤崗才是這個“革命”裏的成員,他是秘密加入了同盟會的成員,這個同盟會就是劉福祿想到的那個革新組織。

  那年赤崗要不是急於到京城找劉保金做這件事情,就不會匆匆離開租界不再追查劉保童、香黛她們的真相。

  宣統元年,赤崗由劉保金介紹認識了留學日本的山西同盟會會員上黨襄垣縣人孫宗武,並加入同盟會,宣傳維新革命,組織反清運動。

  宣統三年十月,辛亥革命爆發,武昌起義獲得成功。山西同盟會積極響應,為了應和太原起義便派孫宗武赴上黨發動反清運動。

  孫宗武到了各縣,通過進步人士,勸說各縣知縣,接受新委,當時未用一兵一卒,未發一槍,即達到革命的效果。

  太原起義失敗後,赤崗受命來到遊風約。

  李三太知道赤崗就是這個“革命黨”,他雖然是卸任了,不問世事了,但對現在的世事他還是關心的,但是赤崗並沒有告訴李三太他就是同盟會的革命黨,所以李三太也沒有當著劉福祿都得麵說穿他。

  十一月,有一個組織在上黨高平、長治縣一帶百姓中開始傳遞“雞毛傳單”,揭露該縣豪紳罪狀,號召民眾聚會火燒土豪劣紳,要求免除畝捐、雜稅,降低鹽價等一切不合理負擔。

  光緒三十一年,清廷廢除科舉,頒布新學製,大力興辦學校,士大夫階層分新舊兩派,舊的讀書人自讀自養,新製度為肄業學校之學生,由國家發給膏火或補助津貼不等,公家辦理學校之經費來自百姓,使百姓負擔加重,官廳借辦學校名義,對百姓橫征暴斂,百姓不堪其苦,一些管理學校的紳士借機會大發橫財。

  起義隊伍紛紛手拿幹草點著火把,焚燒那些劣紳房屋,口號是:“紳士的家產房屋來自群眾的血汗,群眾有處置焚燒之權。”並將起義的隊伍取名“幹草會”。

  幹草會烈火自高平開始向北迅速蔓延,勢如燎原。

  赤崗來到遊風約,見到這裏的群眾已經自發地組織起來,雞毛傳單已經發出。壺關縣知縣蘇斯倬得到情報,連夜邀請該縣貢生馬天敘籌商應對策略。

  知縣蘇斯倬有他的先見之明,往南高平、長治幹草會勢如破竹,無法抵擋,已經蔓延過來,一場慘敗不可避免。往北太原起義雖是成功,沒多日清軍又占領太原。

  針對現在動蕩不定的局勢,他這個清廷縣令也不願意被這幫由老百姓組成的幹草會所俘虜,便想起了貢生馬天敘,雖然他已被革職,卻在壺關縣一帶甚有威望。隻要這個馬天敘出麵,能穩住現在的局勢,他想大清還能回轉過來,這隻是暫時的。

  馬天敘是遊風約一帶晉莊人,庚子前的貢生,因包攬詞訟搗亂滋事被革去貢生頭銜,自改設學校以後從未參加過地方教育工作,深感不平,對學校大為不滿。忽受縣令破格邀請,又被縣令增其貂皮緞袍一件,待以上賓,誠惶誠恐。

  時值隆冬,馬天敘受此恩惠,感恩不盡,聽了縣令之意,便自告奮勇,星爺前往鐵瓦嶺說和。

  遊風約幹草會組織是由各莊社維首共同協商,公推壺關縣城南黃山鎮王明亮總理一切。

  王明亮是從高平、長治縣幹草會派來的,他是個大戶人家,有錢有勢,平身愛打抱不平,跟兒子王懷德組織了一支隊伍參加了高平、長治縣的幹草會。

  馬天敘為人平和,做事老練,秉性耿直,機敏善變,足智多謀,在壺關縣方圓,官吏紳士多有敬畏,見到王明亮,二人相見格外熱情,原來王明亮還是馬天敘的學生。

  師父前來說和,大家一致歡迎,隻要官府能答應大家的要求,也能化幹戈為玉帛,不傷和氣。

  馬天敘代表縣令答應了大家所提出的一切要求。隻是大家對於那些靠剝削上麵拔給學校的經費而為自己建堂造舍的劣紳要求給他們通通焚毀。

  群眾們說:“近年來所加的一切捐稅,都被主辦學校的那些先生們所吞噬,應當燒掉他們的家產,以雪群眾之憤。”

  馬天敘思量一下隻好答應了大家的要求。聽縣令大人的意思就是隻要能順順利利平息了這場風波,不要讓事態擴大就行,付出一些代價也是值得的。

  但是誰該燒,要由馬天敘跟王明亮決定。

  遊風約鄉民多係盲目附從,隻要答應了眼前大家提出來的要求就行,隻求稅捐赦免,於願已足,指揮大權全由馬天敘、王明亮把握。

  馬天敘暗中與縣令蘇斯倬互通聲氣,使縣衙靈活把握局勢,最終沒有遭到幹草會無端的攻擊,化危為安。全縣隻有五戶紳士被燒。

  五戶紳士被燒後,縣令承認的稅捐如何豁免,並未公布於眾,群眾便聚集在縣城附近的秦莊、四家池各莊,靜候宣示。

  蘇斯倬還想拖延,但迫於當前的局勢不得不承認群眾的要求。

  這次遊風約幹草會竟被馬天敘的蠱惑利用使鬥爭有所轉移。

  就在縣令蘇斯倬向外張貼出豁免稅捐公告的同時,忽傳清帝退位,帝製傾覆,共和告成。

  國民就像在睡夢中剛剛被喚醒,還來不及適應從窗戶外折射進來的那一道刺眼的強光。

  幾百年的大清留下來的東西就要被一種新的思想所替代,大家都對老祖宗留下來的習慣在思想上根深蒂固了,以為這是大逆不道的子孫在跟祖宗唱反調,是要天打五雷轟的。

  這次革命,讓人們在政治上和思想上開始獲得了一次大解放。剪辮易服,要對大清強加在漢人頭上的發辮剪去,誰若繼續留辮子,便為大家所不齒。在服飾上,要求“務趨時髦”,“一切前清官爵命服,一概束之高閣”。

  人們開始學西方的文明、開化之時尚,接受西方的社會生活習俗,做新派人物,不做保守、頑固之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