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8章
作者:弓慶安      更新:2021-05-20 09:06      字數:3289
  第118章

  虞統製剃光了的頭發已經長起來了,滿腦袋上的黑發都是齊刷刷一般兒長,他摘了大簷帽明顯看到後腦勺有一圈被大簷帽箍出來的印圈兒。厚厚的頭發蓋在頭上就像是隻黑猩猩。

  他還不知道究竟是再把它剃光還是任其長下去,他聽到一些風聲,其他鎮裏的新軍營還沒有剪辮子的。自他剃光了頭一直就是提心吊膽的,沒有了這條辮子真是太不習慣了。

  那日他是一時興起才帶頭給新軍剪辮子,表示革命到底。可是就有官兵公然不聽從他的,至今都尚未動那個剪子,讓他深了不是淺了不是。雖然那些官兵沒有直接跟他對著幹,若是他再要求一下,興許就都會執行他的命令。

  最終是他不再追究了,他是預感到什麽了。

  虞統製沒有想到還有三個女子來到了她的軍營參軍,聽了肖克爾教官的回報他仍是一時興起,當場就要將她們做個典型在軍中張揚。

  在中國的曆史上女子參軍報效國家那都是英雄裏麵的英雄,在他的軍營裏也出現了女子參軍的事跡,對他來說是一件很榮光的事。

  肖克爾教官知道這位統製的性格,容易衝動,但他在許多地方卻是粗中有細的,事後那個興奮勁兒過去了就開始三思了。

  肖克爾教官告訴他那三個女子可能是義和團紅燈照的,許是不得已才當兵的。

  虞統製不知道這個外國人心裏的打算,在他的軍營裏除了他說了算就是這些洋教官了,他們這些新軍軍官第一是不能跟洋人過不去,第二還能拿洋人來說事情,把一切都推給洋人。

  他相信肖克爾教官的話,若她們不是義和團紅燈照的,那個女子肯願意來當兵?再說支撐她們整個身子下麵那雙三寸金蓮小腳兒就不容她們來當兵。

  虞統製見到那三個女子,第一眼發現她們都不是三寸金蓮,那醜陋的大腳板就是天生的從軍的料。

  傳說紅燈照的女子們都是神仙,他虞統製從來就沒有相信過,這些神仙最終還是被洋人的槍炮徹底消滅了。但是他欽佩這些女子的那種精神,敢跟洋人開戰,是爺們裏麵的爺們兒。

  在跟洋人開戰的時候,他虞統製也參加了,隻是他那時還是一個小隊官。後來老佛爺下令又要讓清兵掉過頭來剿殺義和團,他開始想不通了,主要是想不通這清廷說話怎還不如一介平民,出爾反爾,說過的話一點也不算數。

  但是想不通你就得掉腦袋,比他大的官都想通了,他就得順著,否則就是“首禍諸臣”。

  虞統製看出來這洋教官對這三個女兵並沒有什麽惡意,隻是建議將她們調到軍樂隊,分到女宿而居住,還人家個女兒之身,如是再女扮男裝跟男人混住成何體統。

  虞統製當然是願意了,他自從從軍以來還是第一次在軍營裏見到女子,還是三位美女。即使她們就是義和團的,他也要把她們保護起來。

  盡管現在上麵不像當初義和團失敗了的時候那樣,上麵派兵一味地跟蹤絞殺,義和團的殘兵隻要被抓到也會當做“拳匪”論處,特別是女“拳匪”,他們不隻是要響應執行上麵的命令,更主要的是想看看這些女人到底有多大能耐,是不是跟別的女子判若兩樣。

  虞統製對那些女“拳匪”就是百般的敬畏,在他的心裏,她們就是神仙下凡,他是迫切希望能夠見上她們一麵,看看她們是不是都是奇形怪狀的“魔鬼”,使那些洋人聞風喪膽。

  原來她們也是女兒之身,而且是亭亭玉立軟玉溫香的美女。

  這事才過去沒多久,忽然上麵總督府來鎮軍營督查,虞統製弄不清他們是發現了他的軍中有了義和團了還是他在軍營裏帶頭剪辮子的事發了。

  若是辮子的事,他早就存有戒心,天天盼著頭上之發能在一夜之間就長起來,還是複回到原來的發辮,免得出了差錯。

  要是發現了這些義和團的美女,他還得借用洋人之手將她們保護起來。

  不管是怎麽樣,都督府來人了,總不能這樣去見,其他的兵士在剪辮子的時候大都是剪掉三分之二還留有三分之一,經過再生長如今亦不會太露醜了,唯獨他這個統製是齊根兒剪了,還幹脆剃了光頭,現在即是生長了些,還是雞尾巴一撮,難看的很。

  司事人員香玉看出了統製的心思,就出主意說:“大人若不接條假辮子係上,方可暫避一時,不細看則瞧不出來。”

  這香玉早有心思想改變一下自己的處境,那日她們的秘密被揭穿後,看統製大人和洋教官對她們都表有善意,還有十分保護她們的意思,女人有女人獨有的感覺,她們都感到自己的身份被暴露後不但是安全了而且還受到了他們的偏護。

  香玉是不想在軍營裏了,她想從這裏跳出來,重新回到她想象中的生活裏,她想象中的生活就是能安安逸逸在家裏做一個無所事事,不擔驚受怕的妾兒,她沒有多大的想法。

  從義和團跟洋人的拚命中她僥幸撿了一條命回到遙鎮,她就是想著回去還做老爺的愛妾,沒想到她還被老爺給出賣了,盡管這樣她也沒有記恨老爺。

  現在她又從死亡線上逃回來了,她要設法抓住這個機會,哪怕是做一個平常人家的奴婢也被在軍營受罪而且是每天擔驚受怕強,她就是個女人,女人就是伺候男人的,不是跟男人打打殺殺的。

  統製將她們調到軍樂隊,那裏的生活雖然比操練打槍輕鬆,但是也不是她香玉想要的生活,她試著跟虞統製說:“我不適應這裏,能不能給我個其它生活,哪怕是打打雜也行。”

  虞統製滿口應承道:“就做司事吧,給我打雜吧。”

  香玉終於逃離了軍營,給虞統製做起了勤務兵。

  香玉給虞統製出的這個主意是她們經常做的,她們的辮子一直是假來假去的。

  虞統製想想這個主意也好,總比禿著個尾巴見總督府的大人們強,他還在發愁哪來的辮子,沒想到香玉已經給他準備好了,那是她經常使用的辮子,怕萬一有個用處,沒有扔掉。

  虞統製心想,還是有個女勤務好,仔細、順氣。

  果然上麵就是拿著老佛爺的旨意來專職檢查剪辮子的事情的,跟她們三個女子無關,虞統製也放下一半心來。

  總督大人將所有軍士召集起來宣讀聖意:“鑒於學界和軍界剪辮成風,恐日久忘棄祖製,經奏準,嚴禁學生和軍人剪辮。軍人‘如有不遵定製,改用他裝,以及剪去發辮等事,無論官員、兵丁,均即斥革’。

  總督府的大人們走後,兵士們見統製後腦勺忽然長出了一條長長的辮子,雖不說,卻知道是怎麽回事,紛紛效仿統製之模樣,將自己沒有舍得扔掉的辮子重新紮在頭上,都怕那天“日久忘棄祖製被斥革。”

  這事過後沒幾日,噩耗傳來,光緒駕崩,老佛爺歸西。

  栗永祿最後悔的是不該將香玉交出去來。他就沒有想到官府的那些人也是聽命做做樣子,能交了差就行。誰還會昧著良心硬去跟那些打洋人的百姓上勁兒啊。隻要是報上個“拳匪”某某某已被戰死,查無此人就行。

  他是個鎮長,還沒有理解透上麵的意思。明明白白那些“拳匪”還都是跟洋人開戰的,是“扶清滅洋”的,是老佛爺點頭恩準的。當初參加義和團的拳民都是受到縣上鎮裏表彰的,都是英雄好漢。

  一下子就成了清廷該殺的“拳匪”,弄到誰心裏都一時解不開這個疙瘩,從府衙到縣衙,不管是大官還是小官,對於剿殺“拳匪”這個事情,都是能拖則拖,勉強交了差就行。

  什麽是“拳匪?”,大家心知肚明,隻不過是這些義和團拳民沒有打過人家洋人罷了,如打過了就是英雄,打不過卻成了“拳匪”,這是扶勝不扶敗呀,豈不知這些所謂的“拳匪”都是百姓自報奮勇參加的,他們當初所想的都是報效國家報效朝廷的。

  要不是這樣,他栗永祿能將自己心愛的小妾送到戰場上去?

  他的三個小妾就這樣被他送上了那個“不歸路”,至今杳無音信。

  若是她們出去就沒有回來過,他栗永祿還不會感到虧心,而是三個就回來兩個,生是他為了避嫌將她們又送出去了。特別是香玉,還跪在他麵前發誓要好好伺候他。

  他將香玉親手送出去了,不但沒有給他加官進爵,鎮長還給下了,說他是嚴重的“拳匪家屬”,這個鎮長是不能當了。還讓同僚、鄉親對他的舉措責罵唾棄。

  當了幾十年鎮長的栗永祿忽然一下子被上麵撤了職,感到被光緒帝駕崩老佛爺歸西還痛苦,這還不比三個小妾的事情,這個鎮長當不當關係到他的尊嚴,他在遙鎮說一不二的地位。

  他在精神上受不了這個打擊。似乎就在一夜之間他變得蒼老了,臉上的皺紋開始緊抽起來,在炕上躺了差不多一個月硬是抗過來了。

  背事接踵而來,被劉福祿介紹安置到遊風約鄉學的兩個兒子旗尚、旗書匆匆回來了,說是光緒駕崩了,老佛爺歸西了,要改朝換代了,城裏的維新派要革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