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章
作者:弓慶安      更新:2021-05-20 09:06      字數:3200
  第71章

  劉保金沒想到做了一晚上的美夢,一覺醒來竟是親眼見到未來的嶽父大人被抓的情景。看見他在人群中那振振有詞的演講,心裏很敬慕,覺得他還真的不是一般人。

  他雖然不知道這裏麵到底是發生了什麽,但是他清楚嶽琅逢這個舉動是執意在幫助教堂裏的神父的。難道隻是為了他去赴省城趕考?

  他站在那裏看著嶽琅逢被捕快簇擁著抓走的背影,後麵還跟著眾多鄉民,忽然感到一種莫名的委屈,從家裏出來一路上都是坎坎坷坷的,大家都是為了他赴省城去趕考。

  神父見了他,突然把他認了出來,急忙朝他走過來說道:“我的孩子,願天主保佑你們,賜你們平安吧,願真相水落石出吧,萬能的主是會原諒那些魔鬼般的衝動的。阿門!”

  然後神父又想起來答應他們的事,又跟劉保金道:“我的孩子,上帝會救你的長輩的,你該幹啥就去幹啥吧,上帝會幫你的,我的孩子。”

  劉保金決意不再趕赴省城參加鄉試了,他謝絕了神父對他的幫助,他要等嶽琅逢平安無事地從縣衙走出來,他不能不顧好心送他一塊到省城參加鄉試的嶽琅逢的安危而自己離去。

  有他在,他能利用自己跟在京城做官的馮弘儒和馮光道的關係,那樣的話,興許縣太爺能看他們這點麵子放嶽琅逢出來,保他沒事。

  嶽琅逢被抓到縣衙,起碼是平息了鄉民聚眾到教堂鬧事的風波,雖然是暫時的,卻給查清教堂關於幼童的真相提供了寬裕的時間,如不把嶽琅逢抓起來,鄉民們興許會將事情鬧大,或者惹火了外國人,挑起事端,他們縣衙官府就更不好交代了。

  抓走嶽琅逢是縣衙捕快最明智最有效的辦法,因為嶽琅逢不是外國人,是整是放由他們縣衙說了算。

  捕頭這一招給縣太爺掙回來個大麵子,既給鄉民了一個交代,也給教堂了一個交代,還給他們縣衙了一個交代。沒有一頓飯的時間就平息了一場風波,還是跟外國人鬧起來的風波。

  雖然風波是暫時平息了,但案子還得詳查,總不能讓那些真正殺生害命的罪魁禍首逍遙法外吧,即是縣衙管不了的事情還可以將案子交給上麵,愧對祖宗的事情不能幹。

  黎城縣令姓王叫王福新。接下來他要親自問詢被抓來的嶽琅逢,讓他說道說道教堂裏育嬰堂的事到底是怎麽回事。

  嶽琅逢沒想到幾句話就給抓到了縣衙,他還想幫助教堂澄明白了事情的真相然後趕快離開教堂送劉保金動身。

  看來他是一時不會離開這裏的了,十幾年前他也是縣令,他知道一旦被抓進縣衙,不管你是不是被冤枉的,都不會前腳抓進來後腳就放你走。

  劉保金現在也不知道怎麽樣了,神父是不是派人和車送他啟程了,他可是因為給教堂澄清事實才被抓的,他相信神父會幫助劉保金的。

  麵對現實,嶽琅逢必須得想辦法趕快出去,唯一的辦法就是澄清育嬰堂的事情,還教堂一個清淨。

  他把在安口育嬰堂的事實原原本本地告訴給縣令:“育嬰堂是專門收留那些被貧窮人家遺棄了的或者是生病了沒錢醫治的還有就是生下來養不起的兒童的一個場所,那裏有教會醫院,是救濟眾生的一個慈善機構。一些教徒或鄉民把在外麵撿到的棄嬰或者幫助一些家庭的生病兒童抱來交給教堂的育嬰堂托其看病撫養,等撫養大再由鄉民領回。

  可是,有的被遺棄的兒童大部分都是肢體殘缺不全的,這些兒童跟抱來的生病兒童都要經過教會醫院進行治療,結果就會發生治不好而被死亡的現象,死亡了的兒童隻好將他們送到山上掩埋,有時候弄不好被野狗趴出,就會造成慘不忍睹的現象,被鄉民發現了就會引起一些鄉民的誤會,誤以為是育嬰堂故意殘害了兒童,實施給兒童下藥挖眼剖心之暴行。”

  王縣令聽著嶽琅逢的講述,對教堂有了一個重新的看法,而且還對教堂的育嬰堂產生了一種由衷的敬意,原來這教堂還在做著這種善舉之事情?

  “風聞西人教堂,以其善言散布四方,曰廣收嬰孩,其養育是假,實是迷拐幼孩取其腦剜其眼剖其心,以作配藥之用。這是為何?”王縣令道。

  “其為妖言惑眾,隻乃教堂為西人開辦,鄉人疑存顧慮,對西教其意一無所知,不能相信其救濟眾生之教義,認為其興辦公益事業必為圖利,不為救人。”嶽琅逢解釋,他開初入教時隻是為了憑洋人之力逃避禍端,不想這西教之意讓他能痛改前非。

  縣令聽了嶽琅逢的一番話將信將疑,下令先委屈嶽琅逢在縣衙呆幾天,等查明是非一切皆有公論。

  嶽琅逢真是啞巴吃黃連啊,他現在也顧不上劉保金了,他隻有在心裏祈禱,但願天主能保佑劉保金鄉考順利,沒讓他白白耗費一番苦心。

  他沒想到劉保金壓根兒就沒走,他是要利用馮弘儒的關係去見王縣令,證明他跟嶽琅逢是從平順縣城來到這裏的教堂借宿的,碰巧遇到了這事。他相信縣令大人會看他們馮家親戚的麵子的,他知道京官在地方衙門裏還是很吃香的。

  劉保金將自己的想法告訴了神父,神父很吃驚,沒想到這孩子小小年紀就懂得報恩,寧願放棄三年才一次的鄉試也要去救嶽琅逢,即是嶽琅逢是他未來的嶽父大人也足以見得這孩子是胸懷大義的。

  神父就慷慨地給了劉保金一些銀子,說是給他救嶽琅逢的費用,嶽琅逢是為了證明教堂是清白的才被官府抓的,他們教堂理當幫忙,還會派人到縣衙交涉將嶽琅逢救出來。

  縣令大人的府邸就在黎侯鎮,那也是一座深宅,高大雄厚,大黑門緊閉著,大門兩邊立著二尺高的青石門墩,門墩上麵雕刻著龍鳳圖案,就像他逃到嶽府時外麵看到的一樣。

  劉保金忽然想起在嶽府門外遇到的那隻狗來,禁不住渾身打了一個寒顫,生怕這時再有一條狗斜刺裏朝他撲過來。

  他壯著膽兒上了黑漆大門的台階,那台階共五階,他不是真正在數台階的步數,是心裏發怵發虛的原因。

  到了大門跟前,他沒加思索地舉起手拍了三下。頃刻間大門開了一道縫,伸出一個人頭來,見到劉保金問:“公子找誰?”

  “王縣令王大人。”劉保金答。看那人年齡不大,他是王府的書童。

  然後大門又閉上了,不一會那書童領著一個丫頭開開大門出來,劉保金看出來這一定又是府裏的那位千金小姐的丫鬟了,那個風風火火的樣子,比那個小書童可是厲害多了。

  那丫鬟見到他劈頭就問:“你找王大人作甚?”

  “這……”劉保金一時也沒有答上來,說是來給王大人送禮還是來求情呢,來的時候也沒有想好這些細節。

  那丫鬟又道:“找王大人不到縣衙,為何來府上,莫不是來認親戚的吧。”

  “親戚?對對,是親戚,我的老爺在京城做官,特讓學生來拜見。”劉保金道,多虧這丫鬟的提醒,他不就是來認親的嗎,相親也是親戚啊,認不認那是人家的事情。

  “什麽親戚,我怎就沒有見過你這樣的親戚呢?”丫鬟還是不依不饒。

  劉保金忽然想起他在來的時候就擬好了的一封書信,於是從身邊掏出已經準備好的一個小包提給那丫鬟,說道:“若大人不在府上,就煩勞給大人捎進這個包裹如何?改日學生再來拜見。”

  小丫鬟見這包裹見得多了,這分明是給老爺來送禮的,何不收下。她剛才說那認親戚的話就是那些給老爺送禮的人的一句隨口話,沒想到劉保金無意中就接上茬了。還是官員府邸呀,連一個小丫頭的這一道關都邁不過去。

  小丫鬟接過包裹喃喃道:“這又是那個冤死鬼托人來說情了。”

  劉保金正想問王縣令啥時能回府,那門吱呀一聲已經關閉,把劉保金關至門外,隻好悻悻而去。

  王縣令家有兩位庶出的千金,是三妾所生,都在書房讀書,剛才開門的就是伺候他們的書童,接受劉保金包裹的就是二位小姐的丫鬟米雅。大小姐王淑芸,二小姐王淑賢,二人相差隻一歲,長的伶俐俊俏的。

  米雅將劉保金提給他的包裹打開,裏麵除有銀子外還有一封書信,便將信提給大小姐看,大小姐展開書信見上麵寫道:“縣大人尊上:學生劉保金,乃京城馮弘儒大人侄孫,前日跟隨嶽父嶽琅逢赴省城趕考,誤入教堂,不知犯下何罪乎?望大人查明真相是非,還嶽父之清白也。”

  大小姐看罷遂問丫鬟:“寫信之人可還在問外?”

  丫鬟搖搖頭道:“不知。”

  “他長啥樣?”二小姐問。

  “嗯,眉清目秀,風流倜儻。”丫鬟笑道。然後又道:“真的,是一位翩翩公子模樣。”

  “快快請人家進府。”大小姐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