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章 海陸之爭1
作者:金氏倉管      更新:2021-05-19 06:39      字數:2369
  漫步在日本,你就會發現有很多保存相當完整的曆史建築,而這些建築傳承的時間基本上都是三四百年起步的。而且,擁有這些古跡的家族在當地往往擁有相當的名望,甚至達到了他們所擁有的資產在某種方麵,連政府都要遜色不少。比如說,富士山是私人所有滴!人家姓淺間!

  隻要詳細了解一下就會知道,這些家族中很大的一部分都被稱分為華族,一小部分被稱為士族。而這種家族的劃分就是日本明治維新所帶來的了。而海軍和陸軍的爭端也是因此而來。

  隨著明治維新推翻幕府政權後,通過一係列的手段將日本社會上傳統意義上的“士、農、工、商”身份製度進行了廢除。將皇室親緣關係者改稱為“皇族”,過去的公卿諸侯等貴族改稱為“華族”,幕府的幕僚,大名的門客等改為“士族”,其他從事農工商職業和賤民一律稱為“平民”,因此很多舊時代的貴族也經過改頭換麵繼續在各種場合中活躍著。

  而經過改革的軍隊,就是他們這些貴族爭奪利益的主要戰場之一!

  海軍中的華族基本上都是幕府時期的長州藩那一係的老牌貴族,作為當時包括現在的貴族兵種,可謂是巨貴無比!就單論如何操作一艘軍艦,都不是可以輕易達到的目標!單單一名艦長的培養周期就至少是十五年,而且跟他同時接受學習的至少是兩千人!

  在當時的日本社會,再算上從小脫產學習的時間,達到預定的目標基本上需要三十五到四十年的時間才行,如此巨大的投入,在當時國力甚是貧弱的日本,也隻有那些老牌貴族才能擁有如此的底蘊去支持如此奢侈的培養投入!

  所以作為傳承悠久,進德修業的長州藩很是瞧不上那些清貧乍富,行為粗魯的薩摩藩的。

  陸軍則是由薩摩藩為主的新興華族為主導,他們主要構成是在明治維新中,獲得地位的日本傳統意義上的中下級武士和賤民階層。他們在明治維新時率領軍隊在對幕府的征戰中獲得了晉升,從而登上了政治舞台。

  但由於明治維新時期的主要戰鬥都是發生在陸地上,因此,薩摩藩等陸軍貴族自認自己對日本的重要性是無可取代的,所以是十分瞧不起出力甚少的長州藩。認為他們隻是一群隻會故作清高的白癡。

  再加上,日本的國力有限,所以,每年軍費都是十分有限的,同時支持兩個軍種進行發展是不現實的。因此兩個軍種對於軍費的爭奪可謂是激烈無比!雙方的關係可以說是用勢同水火來形容。相互挖坑埋雷的事情做得可不要太多。

  唯一的一次聯手,還是在於成立空軍的問題上做出的。因此,日本的航空力量都是分屬於陸軍和海軍的。

  這也是為什麽剛剛博恭王會對載仁親王進行婉拒的原因,壓根就是想看他的笑話。不過,還是顧忌到了載仁親王的爵位比他的高才找的借口進行了婉拒,不然,根本就不會讓他進門的。

  出門上車的載仁親王看著東方已經升起的太陽一眼,就對司機說道:“去皇宮!”後,就閉幕養神了。因為,他清楚,博恭王既然拒絕了,那就隻能依靠裕仁天皇來進行強製命令海軍出擊了。但作為交換,勢必會讓陸軍付出相當的代價才行。

  “該死的海軍馬糞!”

  ·······················

  日本皇宮,吃過了早飯的裕仁天皇正在靜靜地看著書,現年三十多歲的他正值壯年。但因為天皇家族有著近親結婚的傳統,因此他的身體情況並不是那麽的強壯。所以,帶著眼鏡的他顯得很有書卷之氣。

  隨著載仁親王走進來跪坐行禮後,裕仁才放下了書看向了低俯的載仁。

  “平身吧,有什麽很要緊的事情嗎,以至於讓你一大早就跑過來。”裕仁輕聲細語的說道。

  “謝天皇陛下,事關淞滬戰事成敗,所以,我也就隻能前來打擾陛下了!”載仁態度十分謙卑的低頭說道。

  裕仁麵不改色,宛若一座深不見底湖泊,可是他的心中已經泛起了漣漪。他知道,事情估計很嚴重!在裕仁心中,載仁是一個十分有能力的角色,畢業於法國的聖西爾軍校索米爾黑騎士騎兵學院(這個是世界上最偉大的皇家騎術團),參加過甲午戰爭,日俄戰爭的他並非泛泛之輩,不然也不會在僅僅四十七的年級就被晉升為了大將!

  在一九三一年接替因九一八事變和十月事件而下台的金穀範三,成為了日本陸軍第十四任參謀總長。在上任後,牢牢地控製住了陸軍,並得到了長足的發展,使得陸軍的戰力遠超以往!

  所以,此時他跑到了皇宮來進行求助,可見淞滬的局勢已經到了什麽樣的地步!

  “有什麽事情?那就快說吧。”暫時按下心中的疑惑,裕仁問道。

  “上海派遣軍司令部被摧毀,大將鬆井石根和少將塚田攻失蹤,派遣軍並與從華北方麵調配增援的第十軍發生的衝突!具體傷亡目前未知!”載仁緊緊地趴在地上說道。

  裕仁在聽到這個消息後,臉色立刻沉了下來,陰鷙的目光透過眼睛緊緊地盯著載仁的身上。一時間,整個房間除了兩人的呼吸聲之外,再無聲響。

  載仁此刻心中也是忐忑不已,他很清楚裕仁是一個什麽樣的人。作為裕仁還在皇太子時期就陪伴左右的存在,載仁對於裕仁的了解可能比任何人都要深。

  裕仁沒有表麵上的這麽人畜無害,裕仁從小就被有意識地培養尚武的性格。從出生七十天就被寄養到了當時的海軍中將川村純義家中長達四年。在六歲時進入到皇室學院學習,院長是當時的日本軍神,乃木希典大將。再加上大正天皇的言傳身教,因此裕仁心中對於武力是相當推崇的。

  而且,他的政治手段也十分的老練。在二一年的時候,當時隻有二十歲的裕仁就作出了考察歐洲的決定。並在前往歐洲的路上,依靠自身皇室的特權,詳細的記錄了如新加坡等國家的軍事設施,為以後日軍的征戰提供了資料支持。

  並且,接待了當時日本駐歐洲的武官,獲得了以永田鐵山、小畑敏四郎、岡村寧次為首的日本青年軍官的宣誓效忠,這樣他以這些人為原始班底,開展了向軍中元老奪權的行動。

  回到日本後,因在考察歐洲的一年中的優異表現,在日本民間獲得了相當高的支持。時值大正天皇病弱難以處理政務,所以獲得了元老山縣有朋、西園寺公望以及原敬首相的厚望下,裕仁開始掌握大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