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2章 不死心的士林清流們
作者:風味飲品      更新:2021-07-24 19:46      字數:5400
  江都城中。

  ??關於兩淮巡鹽禦史萬高,那些不為人知的私宅緋聞,一時間流傳的到處都是。

  ??有說,萬高道貌岸然,亡妻葬禮之時與妻妹勾連。

  ??有說,萬高早就以官勢逼迫,脅迫亡妻與妻妹共同服侍伺候。

  ??有說,萬高本人,也是其父的私生子,他如今的表現乃是一脈相承。

  ??更有過分的說法,乃是說,萬高在亡妻靈前,無人之時與妻妹苟合,枉顧倫理,不知禮教,斯文掃地,實為禽獸不如之流。

  ??一時間,各種流言蜚語甚囂塵上,幾乎是將萬高給釘在了大明的恥辱柱上。

  ??兩淮巡鹽禦史衙門裏。

  ??正堂地麵上,一盞青花茶盞,粉碎散落一地。

  ??傾瀉出來的茶水,倒映著萬高扭曲猙獰的麵目。

  ??坐在圈椅上,因為太過用力,萬高緊握著的手,一片發青發白。

  ??他的胸口,一下一下的鼓起縮下。

  ??清明的雙眼,不知從什麽時候開始,已經變得一片血紅。

  ??仕途爭鬥,本是無可厚非之事,也必不可少。

  ??但毀人名聲,卻是最為卑鄙無恥下流之行徑。

  ??古往今來,有多少先賢大能,本是胸懷大誌,滿腹才能。

  ??卻被那些表麵道貌岸然,人畜無害的同僚陷害,毀壞名聲,致使仕途黯淡,再無起複施展才能的機會。

  ??兩名師爺,已經立在一旁許久,卻不敢有任何的勸說之舉。

  ??他們二人,最是熟悉自家大人,此時正是最為憤怒的時候,誰也不可能勸說撫平大人心中的怒火。

  ??正堂外麵的院子裏,眾多的差役,將十數個人圍住。

  ??這些人,都是在城中散布萬高與妻妹之事的人。

  ??他們已經在這裏跪了半個時辰了。

  ??但是誰都知道,萬高並不能真的將他們怎麽樣。

  ??不是不敢,而是不能。

  ??懲治這些人,隨便找個罪名即可。但若是因此,被敵人抓住機會,則再無回轉的餘地。

  ??但這也不代表,萬高就會放過他們。

  ??跪上三五個時辰,跪倒虛脫倒地,還是能夠做到的。

  ??終於,萬高握緊的拳頭,鬆懈了一絲。

  ??年長的師爺,趕忙開口:“大人,那些人分明是有意陷害大人。此時太孫就在城中,何不找太孫做主。”

  ??萬高握著的拳頭,完全鬆開,長長的吐出一口濁氣,胸口肉眼可見的憋下去。

  ??他抬頭,看向跟隨自己多年,科舉無望的師爺:“他們是想借打壓我名聲,來逼迫太孫在兩淮鹽務上的讓步。若此時我去找太孫,太孫必然要管,但如此就中了對方的計謀。”

  ??師爺有些急躁:“可若是不管,那王博厚我們也就不能繼續關押了……先前好不容易從淮安那場凶殺案上,查出的消息,就徹底斷了……”

  ??汪汝潤並非是永樂十五年,兩淮地界上,第一個死的鹽商。

  ??在淮安,前些日子,剛剛死了一個鹽商。

  ??但那個人,不能和汪汝潤、王博厚等人比較。

  ??不過是混到了些湯湯水水,勉強算是鄉裏的土財主而已。

  ??上月,皇太孫駕臨江都城,萬高遲遲不曾回城,辦的就是這個案子。

  ??也正是在這個案子上,萬高查出了有人勾結倭寇的一絲線索。

  ??可是現在。

  ??若是萬高與妻妹的事情坐實,私德有損的情況下。

  ??沒有人會再相信,這樣一個人所謂的,查出的所謂的有人勾結倭寇的證據。

  ??萬高方才拒絕尋求太孫出麵,言稱是如此,會在大局上讓太孫不得不退步。

  ??但真正的原因是,萬高知道若是因為此事找到太孫,則太孫也必然會和自己被誣陷的事情扯上。

  ??到時候,就不單單是他萬高的名聲臭了,私德壞了。就是太孫,怕是也要背上一份罵名。

  ??長歎一聲。

  ??萬高起身,厭惡的看向院外,還在跪著的散布謠言的人。

  ??低低的冷哼一聲,萬高紛紛的甩甩長袖,冷著臉轉身沒入後衙。

  ??……

  ??萬高的想法很好,不想讓太孫沾上此事。

  ??但想法是好,卻擋不住外麵的人,想要幹的事情。

  ??揚州府衙外的街道上。

  ??從萬高私德有損,與妻妹苟合的事情爆發之後,府前街上便漸漸的匯聚起人群來。

  ??衙門前的兩班差役,無可奈何,隻能趕忙關上府門,死死的守住此地,不讓這些人進到衙門裏。

  ??皆是因為。

  ??此時匯聚在府前街上的人,皆是一襲儒服,兩袖清風,滿頭花白的士林名流,儒學大家。

  ??這些人穿戴整齊,在家中仆人的攙扶下,自帶椅凳的,坐在了揚州府衙門前。

  ??他們什麽話都沒有說,但誰都知道,這些人來到這裏的目的是為了什麽。

  ??為的是兩淮巡鹽禦史萬高,在亡妻葬禮期間與妻妹苟合的事情。

  ??眼下,差役們不敢動這些,半截子都已經埋進土裏的士林名流們。

  ??已經有人,將消息傳進衙門裏了。

  ??衙門裏。

  ??揚州知府鄧永新,同樣是急的團團轉。

  ??他一臉的焦急,捏著手在朱瞻基麵前,來來回回的打著轉。

  ??朱瞻基正躺在椅子上,伸著手,任由跪在蒲團上的花錦官,拿著一枚小刀,為自己修剪出一幅好看整齊的指甲來。

  ??時值酷暑盛夏。

  ??花錦官穿的很少,很薄,很透。

  ??兩座椒墳隆起,深淵幽幽,不見深淺。

  ??楊柳腰脈脈春濃,櫻桃口微微氣喘。

  ??吐著花香蜜甜,讓人不由沉醉。

  ??星眼朦朧,細細汗流香玉體,勾勒出一幅別樣的畫麵。

  ??若是遇到一條渴龍,必定是要攪風攪雨,傾入紅蓮兩瓣之中。

  ??你道她是風塵女子,卻不知桃源未開,道阻且長。

  ??然而,朱瞻基沒有心情,招惹這位。

  ??至少如今兩淮局勢未定之時,不可分心風流。

  ??鄧永新越發的急了。

  ??從他進來開始,太孫的眼睛就沒有一下,是放在他身上的。

  ??哐當一聲。

  ??最是堅硬的大拇指指甲,從朱瞻基的手指上,飛濺到鄧永新的臉上。

  ??尖銳生疼。

  ??鄧永新晃動了一下,穩穩站住,抱起雙手:“太孫,如今滿江都城的士林大儒,都聚在府衙外麵了。此時酷熱難耐,若是不管,恐生變故,屆時太孫您必被攻訐。”

  ??揚州府衙外的江都名儒,並非是堵鄧永新的,而是堵朱瞻基的。

  ??若是這些老不死的,真要是因為天氣炎熱,在外麵出了什麽事,哪怕隻是被曬暈過去一位。

  ??朱瞻基也得背上一個不尊老的罵名。

  ??然而。

  ??朱瞻基卻是抬頭,輕笑著看向鄧永新:“那……鄧大人你說,本宮現在該如何是好?”

  ??鄧永新不假思索,脫口而出:“眼下,該讓萬禦史停職才是。如此,才能堵住那些人的嘴。”

  ??朱瞻基接著笑,反問一聲:“可是,萬高有罪嗎?”

  ??萬高有罪嗎?

  ??萬高沒有罪!

  ??他不過是因為,妻妹一直仰慕自己,更是以死相逼,這才在結發老妻身死之後,將妻妹給續回了家。

  ??丈人還是那個熟悉的老頭。

  ??丈母娘,還是那個熟悉的老太太。

  ??姨娘變成了娘,喊起來也省力一些。

  ??至於萬高,究竟有沒有在亡妻葬禮期間,和妻妹苟合?

  ??這事,自然是沒有的。

  ??結發老妻死的時候,萬高幾度昏厥,整日以淚洗麵。

  ??妻妹因為姐妹情深,往日長姐如母,驟然逝世,更是病倒在床榻上半月有餘。

  ??但是,世人對需要歌功頌德,應該讚揚的事情,總是會記不住的。

  ??可他們,會對那些最粗俗的家長裏短,最不斯文,最隱晦猥瑣的事情,津津樂道。

  ??南疆的將士,就算再打下一個大明。

  ??也比不過,隔壁納了一方小妾,更吸引人眼球和注意的。

  ??鄧永新是知曉根底的。

  ??兩淮官場上的人,也是知曉萬高家中後宅裏的這些事情的。

  ??此時皇太孫發問,鄧永新隻能如實開口:“萬禦史無罪!”

  ??這是立場。

  ??鄧永新需要清晰的表明。

  ??但他接著又說:“可是,百姓不知道萬禦史無罪,不知萬禦史乃是為了避免妻家再死一人,這才續了妻妹。他們如今隻知道,萬禦史私德有損。”

  ??“那你覺得,這件事是誰在背後策動的?”朱瞻基問。

  ??“下官覺……”鄧永新話到嘴邊,最終卻還是停了下來:“下官聽太孫的!”

  ??朱瞻基輕笑起來:“萬高家裏那點事情,他早先就已經與我說了。你再猜猜,前些日子,我往京師,寫的信是給誰的?”

  ??太孫離京,但是和京師的交流卻沒有斷。

  ??鄧永新知道這一點,但他確實是不知道,太孫都和京師裏的哪些人有聯係。

  ??修剪完的指甲,已經被花錦官打磨的格外圓潤平整。

  ??朱瞻基笑著拍拍花錦官的玉手,示意對方可以退下了。

  ??他從椅子上站起身,拍拍手:“昨日,羅向陽剛送來了消息,今日想必鄧大人,又要在和風閣交代出來幾壇老酒了。”

  ??這是有人要來!

  ??是從京師來的!

  ??鄧永新眉頭一挑,能在江都城局勢如此緊張的時候,有一位從京師而來的人,想必其身份定然不低。

  ??若不然,太孫也不會這般清閑。

  ??會是誰?

  ??監國是不可能來的,他正在享受監國的權利,享受著和朝臣爭鬥的樂趣。

  ??太子……

  ??太子被下令東宮讀書,自然不可能違背聖意,跑到揚州來的。

  ??京師還有什麽人,是分量足夠重的?

  ??難道……

  ??是雞籠山上的那位黑袍和尚?

  ??鄧永新渾身一顫,不寒而栗,隻覺得後牙槽有些發抖。

  ??若真的是那位老人家來了,隻怕揚州將會是一副血流漂杵的景象。

  ??依著那位的身份,以及背後的根底,就算是眼下府衙外頭的老家夥們都死光了,也傷不了那位分毫。

  ??想喊冤?

  ??佛祖老人家缺人伺候,特地讓你們去侍候,你們還不樂意了?

  ??這是福分!

  ??想著想著,鄧永新竟然是有些期待,雞籠山上的那位老和尚,真的能來到江都城裏了。

  ??太孫的聲音,卻也鑽進了他的耳中。

  ??“鄧大人,走吧,總不能人還沒來,就讓衙門外頭的那些老不死的提前死了。”

  ??鄧永新剛剛反應過來,隻見太孫已經是背著手,優哉遊哉的邁著四方步,向著府衙那邊過去了。

  ??……

  書屋小說首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