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2章 現成的羊毛 給他們麵子
作者:風味飲品      更新:2021-07-24 19:46      字數:8300
  一早。

  ??天還未亮,雞也未鳴。

  ??應天城,還沉寂在睡夢之中。

  ??除了巡城衛士,歸家的更夫,早起的攤主,城中少有聲響。

  ??而在城中一角,東宮早已是燈火通明。

  ??如今大明朝最尊貴的女人,太子妃最喜愛的牌友,將要遠行。

  ??東宮上下,無不重視萬分。

  ??宮門外,朱瞻基身穿朝服,他要入宮參加,今天滿是大小九卿的小朝會。

  ??門前有馬車,早就備好。

  ??馬車後麵,是一個百人隊的錦衣衛。

  ??這是按照太子妃的要求,讓羅向陽他們調來的,要護送唐賽兒南下的護衛。

  ??此時,唐賽兒正被三女圍著。

  ??孫若微抱著唐姐姐的胳膊,滿臉的不樂意。

  ??文想落落大方,站在一旁,默不作聲。

  ??紅衣站在太孫身邊,對將要發生的離別,同樣有些傷感。

  ??太子妃沒有來,但一早就讓人搬了成箱的東西,放在了馬車上。

  ??大家都知道,這是太子妃心中還在埋怨,但是更多的是不舍,不忍看到離別的場景。

  ??“城門開了。”

  ??親衛朱秀,看著天色,在一旁小聲開口。

  ??“走吧,日後多的是相聚的時候。”朱瞻基點點頭,對還在依依不舍的女人們喊了一聲。

  ??往日裏,在太孫麵前,極盡小心的孫若微,不由回頭,不滿的看了一樣皇太孫。

  ??唐賽兒拍拍若微丫頭的臉蛋:“晚了,可就趕不上休息的驛站了。等我回來,給你帶好吃的。”

  ??說著,唐賽兒帶著四名,太子妃安排的宮女,便往馬車前走去。

  ??孫若微一癟嘴,抱住旁邊的文想,不願看到離別場景。

  ??朱瞻基也從門前,走了下來。

  ??到了馬車前。

  ??“南疆凶險,多加注意。就算南疆一時拿不下來也沒事,我們還有機會,你不能有事。”

  ??說是不兒女情長,臨了了朱瞻基還是流露出了真情實感。

  ??唐賽兒卻顯得很是灑脫,登上馬車,揮揮手:“拿不下南疆,我就不回來了!”

  ??說著,也不管氣急的朱瞻基,人已經是鑽進了馬車裏。

  ??隊伍,緩緩起行,往城外而去。

  ??朱瞻基訕然一笑,接過孫安牽連的馬,翻身上馬,與馬車隊伍北向而行,往皇宮趕去。

  ??馬車內,四名宮女默默靜坐。

  ??唐賽兒背著身,趴在軟榻上,默不作聲。

  ??唯有不斷聳動著的肩膀,昭示著其真實心情。

  ??……

  ??宮中。

  ??此時,天色剛剛放出一絲光亮,離天色大亮卻還有一段時間。

  ??但在宮殿內,卻已經站滿了人。

  ??皆是紫袍。

  ??現場很是安靜,靜靜的等待著,還未到來的兩人。

  ??皇太孫朱瞻基。

  ??新任監國,漢王朱高煦。

  ??少頃。

  ??殿門外走進一道身影。

  ??朱瞻基麵無表情,靜靜的從外麵走了進來,他靜靜的看了一眼滿朝大員,微微點頭示意,然後便走到了最前麵的位置站穩。

  ??今日是小朝會。

  ??在昨日,朱高煦便已經定了下來,需是大小九卿,五軍都督府都督,才能參與今天的朝會。

  ??國朝有度,大小九卿,說的是各個衙門的坐堂正官。

  ??大九卿,乃是六部尚書、都察院都禦史、通政使司通政使、大理寺卿。

  ??這九個衙門,執掌著大明朝的軍政要務,司法律令。

  ??小九卿,則是指太常寺、太仆寺、光祿寺、鴻臚寺、詹事府、翰林院、國子監、苑馬寺、尚寶寺九位主官。

  ??他們掌管著朝廷裏,部分具體事務,是有著明確責任劃分的職能部門。

  ??除了被皇帝帶著北巡的部分人,還有十一位紫袍大員,在內閣楊士奇的帶領下,代表著整個大明朝的文官集團。

  ??而在另一旁,五軍都督府左右都督共計十位,除了隨行北巡的五人,另有兩人身負軍務,遠在軍中。

  ??但也有三人出席了今天的小朝會。

  ??現場,除了朱瞻基,合共十五人。

  ??皆是大明朝政壇精英,他們出身不同,背後所代表的利益亦是不同。

  ??今天要議的事情,大夥都知道。

  ??戶部沒錢,國庫空虛,南疆卻到了要緊時刻,索要錢糧,用於征伐南疆。

  ??今天要議的,就是怎樣替南疆,籌措到足夠的軍餉。

  ??所以在昨日,被推崇為生財有道的皇太孫,到場了。

  ??近來,東宮雖然被皇帝冷落,但大夥也看得清,東宮地位穩固。

  ??皇太孫回京之後,也是幹了不少的事情。

  ??那大明旬報,不管怎麽說,是否是為了表示順服於監國漢王,但說到底,還是皇太孫弄出來的。

  ??為此,連衍聖公孔彥縉,都被皇帝給弄到應天來了。

  ??現在,這十五人中,就有不少人,對此大有不滿。

  ??如翰林院祭酒,出自揚州士族的林守仁。

  ??翰林院清貴,多是學識淵博之人,而林守仁身為祭酒,如今亦有六十有餘,自覺為國朝儒學宗師人物。

  ??他對朝廷最近折騰的所謂白話,深感不滿。

  ??覺得這是有辱斯文,是對聖人的背叛。

  ??但是如今,因為皇太孫的緣故,皇帝去了一趟曲阜。年輕的衍聖公為了體麵,為了朝廷的臉麵,不得不南下京師,默許了白話大行其道。

  ??他身為聖人子弟,不能指摘聖人世家,但心中還是有著一份怨恨。

  ??殿內響起了一陣動靜。

  ??監國朱高煦,在一眾內侍的簇擁下,緩緩走到禦座下的位子上。

  ??眾臣行禮。

  ??朱高煦隨意的擺擺手,他先是看向,就站在離著自己不遠處的大侄子朱瞻基。

  ??然後看向眾臣子:“你們都知道,南疆如今正值大舉用兵。收服南疆諸宣慰司這件事,我是讚同的。鄂宏大他們身為大明武將,統領兵馬,就該為大明開疆拓土。”

  ??這是在表明立場。

  ??漢王朱高煦,自小便追隨在皇帝身邊,征戰沙場。靖難之中,更是每每衝鋒在前,功績豐碩。

  ??他支持軍方,沒有任何問題。

  ??同樣也附和他的人設。

  ??眾臣沒有意見。

  ??如今征伐南疆,皇帝心中想要劃南疆諸宣慰司,為新的布政使司的想法,大家都清楚。

  ??朱高煦再次開口:“然而戶部無糧,國庫無錢,我們這些人身在中樞,不能上陣殺敵,但也要讓前線沒有後顧之憂。昨日,諸位有不少人,推舉瞻基,言稱有經濟之才,可解國庫之困,供給南疆征伐。

  ??我心裏是讚同的,畢竟如今,朝廷要以南疆為重。這筆錢,無論如何都要投進去,安安穩穩的送到前線將士的手上。

  ??但朝堂上,不能無的放矢,要有根有據。瞻基要是真有想法,須得說出來,說明白了。大家都覺得沒問題了,才能頒布法令,施行下去。”

  ??今天的朱高煦說話很有水平。

  ??就連心在東宮的內閣楊士奇,也不由的多看了兩眼。

  ??而隨著朱高煦拋出問題核心,眾人也將目光,投在了朱瞻基身上。

  ??朱瞻基微微一笑。

  ??站出身來,風度翩翩,氣度不凡,似是早有腹稿。

  ??“回二叔的話,其實如今,若說單單隻為了解南疆錢糧之困,辦法很是簡單。”

  ??“如今,就有一隻肥羊,可以讓朝廷薅上一番,充實國庫,供給前線。”

  ??朝堂上,頓時嘩然。

  ??眾人竊竊私語,議論紛紛。

  ??昨日在朝堂上,還是萬難之事,在朱瞻基的嘴裏,竟然是簡單的不能再簡單的事情。

  ??竟然還說,現在就能將國庫給充實了。

  ??還特地點出,眼下就有一隻肥羊……

  ??雖然粗俗,但眾人都聽出了,皇太孫話裏要搞事的潛台詞。

  ??朱高煦卻終於是目露光亮。

  ??他是監國,就算這件事情是朱瞻基辦成的。

  ??他身為監國,難道沒有知人善用的功勞?

  ??於是,他趕忙開口。

  ??“瞻基,快快說來!”

  ??朱瞻基卻是不急。

  ??他默默的與楊士奇對視一眼,很隱蔽,兩人眼神交流,一閃而過。

  ??朱高煦等的急切,不由再次開口催促:“瞻基,軍國大事不是兒戲,快說了清楚。”

  ??朱瞻基這才收神,對著老二叔一禮,然後眉頭一沉,目光一緊。

  ??“好教二叔知曉,兩淮鹽商,皆是富可敵國之家,如今朝廷南疆用兵,為國為民,兩淮鹽商,想來皆是忠心朝廷,若是朝廷有意,他們必然會紛紛捐獻,收攏一二百萬兩銀子,想來不是件難事。”

  ??兩淮鹽商,自古有之。

  ??隻不過,掌事人們,卻是隨著朝代更替,也在不不斷的變換著。

  ??兩淮之地,盛產食鹽。

  ??曆朝曆代,都是各自朝代,賦稅重地,財政主幹。

  ??又因為,鹽鐵自古都是天下要緊事務,幾乎皆是朝廷壟斷,無數種政策推行,都是為了這塊天大的肥肉,供給朝廷有度。

  ??到如今,大明複隨元製,在兩淮地界,推行開中製,設立都轉鹽運使司,主官兩淮鹽運使,管理兩淮鹽務。

  ??開中製,其實說的通俗點,就是總代總銷的模式。

  ??大抵和某圈裏,橫行霸道的各色所謂省代、國代、球代、宇宙代差不多。

  ??兩淮都轉鹽運使司,代替朝廷壟斷鹽務。

  ??但朝廷,不可能什麽事都親力親為,那些堂堂兩榜進士,也不可能親自去產鹽,更不可能自甘墮落,去行商賈之事。

  ??所以,就有了都轉鹽運使司這麽個衙門。

  ??將兩淮鹽場壟斷,然後劃片售出,開出相迎數目的鹽引,劃定相迎的銷售地區。

  ??而那些鹽商,則是相互競價,購買鹽引,賺取滔天利益。

  ??事情,起初是好的。

  ??朝廷省力,百姓也有鹽可吃。

  ??但,事情從來不會已人的意誌為向導。

  ??上麵人總會覺得,自己定下的體製規矩,是萬中無一的,是利國利民的。

  ??但是下麵辦事的人,卻不這麽想。

  ??他們會首先,將所有相關的條令政策拿來,仔仔細細的研磨,認認真真的分析。

  ??然後找出其中的漏洞。

  ??最後大行其道,從中牟利,賺取滔天利益。

  ??就如這開中製,明麵上算是規範了朝廷鹽務。

  ??但暗地裏,那些個鹽商,卻往往與官府勾結,壟斷鹽價。

  ??這還不算完,大不了貴一點也沒事,大家本來就不是當飯吃的。

  ??但這些鹽商,卻往往在正鹽下麵,藏著私鹽販賣。

  ??私鹽不用交稅,不用購買鹽引,賺的錢都是自己的,不關朝廷的事,黑著老百姓的錢。

  ??除了這些正經有著鹽引的鹽商,走私鹽。

  ??還有更多的人,販賣私鹽,他們利用漕運,夾帶私鹽販賣。

  ??也有膽子大的,挑著擔子,獨自走街串巷,販賣私鹽。

  ??到這裏,也能算了。

  ??但更可氣的是,那些個鹽商,往往會拖欠鹽稅。

  ??今年拖了三五萬,明年拖個一二十萬,就是不給。

  ??幾年、十幾年、幾十年下來。

  ??後麵某朝,可不就爆發出了震驚天下的鹽務舞弊案。

  ??千萬兩白銀的稅賦拖欠。

  ??驚天駭地。

  ??……

  ??隨著朱瞻基的一句話。

  ??朝堂上,再次喧嘩起來。

  ??皇太孫的辦法,竟然是要動兩淮的那些鹽商!

  ??這就是他的辦法?

  ??雖然說,名義是朝廷用兵,要鹽商捐錢。

  ??但那些鹽商的錢。

  ??是大水衝來的?

  ??是大風刮來的?

  ??他們很辛苦的好不好……

  ??朝廷光正,怎麽能做這種摳摳搜搜的事情?

  ??找一幫子商人要錢?

  ??體統呢?

  ??臉麵呢?

  ??朝廷還要不要臉了?

  ??更何況,兩淮鹽務,事關緊要,乃是國朝稅賦核心體係之一。

  ??不可擅動!

  ??動則出亂。

  ??亂則生變。

  ??變……

  ??變就沒有了大紅包!

  ??……

  ??朝堂議論紛紛。

  ??現場十五個人,並不是一條心。

  ??朱瞻基看得清楚,聽得明白。

  ??他臉色一沉,一抖袍子:“生為明人,當為大明!”

  ??“大明維護萬民,穩固江山社稷。大明百萬將士,在邊疆戍守,在敵方征伐,為的是他們能夠享受太平,為的是他們能夠養上七八九十房的小妾。”

  ??“找他們募捐要錢,是給他們臉,給他們麵子!”

  ??“從大明賺著錢,要是屁股還不在大明,淨想著自己的蠅營狗苟,這樣的人就該砍了!”

  ??朱瞻基的態度很強硬。

  ??不留一絲餘地。

  ??忍無可忍的國子監祭酒,林守仁終於爆發,出班反駁:“兩淮鹽務,事關社稷,如何能輕舉妄動?若是兩淮出事,惹出民變,天子震怒,太孫能擔得起這個責任嗎?”

  ??早就等著開噴的金純,當即也站了出來。

  ??他最近和楊內閣走動的很是頻繁。

  ??隻聽他說:“敢問林祭酒,如何是妄動了?隻不過是要鹽商捐錢,供給前線用度。怎麽就能讓兩淮出事,惹出民變?難道兩淮的百姓,不是大明的百姓了?兩淮的鹽商,不是大明的商人了?”

  ??林守仁麵色一沉,兩眼陰沉。

  ??他覺得金純亦是文官叛徒。

  ??身為堂堂禮部尚書,如今卻隻知道獻媚於上,是為讀書人之恥。

  ??他猛的一揮手:“兩淮鹽務,賦稅重地,鹽商勤懇,若是募捐,則斷其根本,無本難以為繼,往後朝廷鹽引,誰來分擔?”

  ??局麵有些焦灼。

  ??兩人都似乎很是有理有據。

  ??餘者,無論心思如何,皆在看戲。

  ??如今朝臣的意見,隻是意見。

  ??決定權,永遠在皇帝,在監國,在宗室手上。

  ??朱瞻基淡淡的看了林守仁一眼。

  ??心中查找著,這個國子監祭酒,似乎酒喝得有些多了啊。

  ??“林祭酒,好像老家揚州?”

  ??揚州,兩淮都轉鹽運使司衙門所在。

  ??亦是兩淮鹽商聚集之地。

  ??徽商、晉商、蘇杭商賈雲集。

  ??豪商、士紳、士族,滿城皆是。

  ??林守仁當即麵色漲紅,嘴唇哆嗦。

  ??他看了又看,最後無可奈何的退回班列。

  ??他是揚州人氏,若是再多說,難免就要被扣上一個包庇同鄉的罪名。

  ??雖然太孫動輒用家鄉出身說事,有些過分,不合朝堂規矩,但很有用。

  ??朱高煦穩坐如山,見爭吵歇下,終是慶生開口:“瞻基,二叔問你,若是要你去揚州募捐,你能帶回多少錢糧?”

  ??漢王已經偏向於,去揚州,找兩淮鹽商,募捐錢糧了。

  ??但他需要知道,募捐能達到什麽程度。

  ??來了!

  ??楊士奇心中一緊。

  ??朱瞻基抱手抬拳:“侄兒請二叔,法令賜專辦兩淮都轉鹽運使司之權,於兩淮募捐錢糧,供給南疆軍務,充實國庫。若有二叔支持,則至少可得兩百萬兩白銀。”

  ??兩百萬兩!

  ??國朝如今一年的賦稅收成,能有多少?

  ??兩千萬兩左右。

  ??這便是十分之一了!

  ??朝堂三震。

  ??剛剛退回的林守仁,真要再次出班反對。

  ??朱高煦已經站起身來:“若是瞻基能募捐兩百萬兩,便是兩淮都轉鹽運使司的位子,我也能給了你!”

  ??這是誇大。

  ??兩淮鹽務,真的事關社稷。

  ??沒有皇帝的聖旨,其他人,誰也動不了兩淮鹽運使的位子。

  ??朱瞻基再下承諾:“若有兩淮鹽務專辦之權,侄兒定能帶回足數錢糧,若有缺,侄兒典當售賣,也要湊足,且時候自請罪責!”

  ??他下了軍令狀。

  ??朱高煦發出豪邁的笑聲。

  ??不論大侄子能不能成,他都能滿意。

  ??成,南疆軍餉充足。

  ??不成,大侄子罪責難逃。

  ??本監國穩如泰山!

  書屋小說首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