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四章 逆賊自爆身份了
作者:風味飲品      更新:2021-05-20 14:43      字數:2490
  隨著皇太孫一聲令下。

  要一鍋端了這午門前上千鬧事的年輕士子。

  整個午門一片嘩然。

  皇太孫竟然不顧禮法體統,要將這上千的大明朝讀書種子給盡數緝拿至錦衣衛昭獄。

  所有人的心中,仿佛有一尊神像祭壇,在這一瞬間轟然倒塌,碎了個四分五裂。

  信仰在崩塌。

  皇室難道就不怕,值此一件事情,就得罪了整個天下間的文人士子嗎?

  他們就不怕,這滿朝的帝國肱骨,江山社稷的根基分崩離析嗎?

  這天下間的讀書人,乃是一體的!

  他們之間的關係錯綜複雜,交錯縱橫。

  你當他隻是一個未曾踏足官場仕途的年輕學子?

  殊不知,在他背後可能還站著某位一省布政使的族中長輩,亦或是朝堂之上某位侍郎、尚書的恩師。

  在這些年輕士子們的心中,這座天下是皇室朱家的。

  但更是他們這些詩書傳家的士族階層的。

  他們統治這大明江山的文脈!

  他們把控著各地的士紳名望!

  他們坐擁萬頃良田,他們是在替聖天子牧守億兆百姓。

  他們……

  是這樣想的……

  胡廣臉色劇變,立即攔在了朱瞻基的麵前。

  就連先前還怒火中燒的楊榮,這時候也不再喝罵學子們,帶著金幼孜、楊士奇三人,同樣是攔在了朱瞻基麵前。

  “太孫,學子年輕衝動,然他們也是一片忠心,所為皆是我大明天下。”

  “太孫萬不可動用錦衣衛,如此折辱我大明朝的未來啊……”

  “今日若當真緝拿這些學子,太孫與太子爺將在天下文人之間再無威望存在……”

  “還請太孫慎重,莫要行將差錯啊!”

  “今天一旦做下這事,勢必天下文脈震蕩,鄉間士紳氏族勢必心生不滿,太孫屆時將退無可退啊……”

  內閣驚慌勸說,急切不已。

  眾人見朱瞻基一直不開口說話,楊榮更是口不遮攔的直接開口:“太孫,您是要斷送太子爺和您的前路嗎!是要將我大明朝送入萬劫不複之境地嗎!當真是要將我大明江山,葬送在你手上嗎!”

  楊榮等人的眼中,這時候看著大明皇太孫,就如同在看著一位手握血刃,實為天下間最大的亂臣賊子。

  逆賊當道,顛覆大明!

  “不破不立!”

  朱瞻基抬眼看向楊榮,目光如炬,沉聲應答:“若他們!你們!以為憑借文脈一體,就膽敢時時反對朝政,我大明朝才會陷入死地!”

  朱瞻基自爆了!

  他攤牌了!

  命人派來一口大木箱子,站在了箱子上,高高的俯視著眼前已經被錦衣衛團團圍困的上千士子。

  唰的一下。

  朱瞻基抬手指著身後的午門,臉色冷冽。

  “你們都看看!都給本宮抬起頭來看著!”

  “這裏是午門,這裏是大明的心肺之地!這後麵有著你們的大明帝王!”

  “朝廷施政,千般艱難。爾等受大明庇護,雙手不沾陽春水,不識五穀,不入泥濘,寒來暑往,皆在屋舍之下讀書。”

  “然則,你們看看你們自己,都瞪大了眼睛看看身邊的人!”

  “你們就因為朝廷的政策,壞了你們心中的所謂信仰,就因為朝政壞了你們的好處利益,就因為大明的功勳武將輪值內閣。”

  “你們就敢做出堵午門此等大逆不道之事!”

  “你們心中所謂的忠君之事呢!你們口口聲聲所作所為皆係於大明江山社稷!”

  “本宮今日就要問上一問你們!”

  “你們可知為了護衛北方,大明有多少將士離開家鄉故土,離開父母妻子,在那九邊苦寒之地無聲駐守?”

  “你們可知,大明洪武年至永樂年,九邊將士戰死幾何?”

  “你們可知,朝廷優待爾等,免除賦稅,朝廷又不得不在大明百姓頭上多收取了多少的賦稅?”

  “你們可知,大明一十三省,幾處水患,幾處幹旱,幾處百姓饑寒交迫,幾處百姓居無定所?”

  “你們可知,太子爺深夜子時依舊俯首案前,批閱奏折?皇帝夙夜難眠,憂心北元餘孽,東南倭寇?”

  “你們隻知黨同伐異,隻知排擠異己,隻知維護自身利益,隻知整日裏蠅營狗苟!”

  “你們這些自詡大明未來,自詡文脈傳承的讀書人,你們的書都讀到狗肚子裏去了?”

  “前朝天下漢人為芻狗,是我大明太祖高皇帝一掃乾坤,才有了你們今日的放肆!”

  “前宋天子與士大夫共天下,那些所謂清流文人,便生生將他趙宋的江山葬送。”

  “他趙家的屍骨可還埋在你們的腳下啊!

  四海蠻夷可還在盯著咱們大明朝啊!

  他們在暗中積蓄力量,他們在等著砍了本宮,砍了你們的腦袋啊!”

  “本宮初涉朝政,亦是夙夜難寐,輾轉反側,本宮想來想去,大明要改上一改了!”

  “你們口口聲聲說你們忠君為國,你們是社稷肱骨。

  好!

  今日本宮便送你們四個字!”

  “棄筆從戎!”

  朱瞻基指著身前的一眾錦衣衛,高聲開口:“今日於皇城作亂者,本宮給你們為大明盡忠的機會,如今南方不定,有土司、倭寇、南蠻作亂,爾等此刻若棄筆從戎,入我大明軍中,本宮免爾等今日犯上作亂之罪!”

  士子們在後退,開始惶恐不安起來。

  他們的手隻配輕握筆杆,而非是那冰冷的刀劍啊!

  朱瞻基冷哼一聲:“本宮在內閣麵前保證,爾等一身功名留存,爾等若是在大明疆場之上立下功績,本宮保舉爾等一個煌煌前途!

  爾等若是為大明戰死疆場,本宮保爾等家族永世太平!”

  給出了許諾和好處之後,朱瞻基話鋒一轉,表情狠厲:“可若爾等還一再抗拒,今日本宮便冒著被天下文人唾罵,也要扒了你們一身的功名,爾等家族親屬,永世不得踏足仕途!爾等今日犯上作亂,堵塞皇城,意圖謀逆之罪,便去那錦衣衛昭獄之中哭訴!”

  皇太孫給出了選擇。

  是棄筆從戎,還是去錦衣衛昭獄走上一走?

  午門前一片寂靜,風聲鶴唳。

  內閣首輔大人兩股戰戰,惶恐不安,滿目憂心忡忡。雙手止不住的顫抖著,花白的胡須幾許未平。

  皇太孫已經話已至此,那些人世間最為難聽的罵聲、罪名,便好似一根根的鋼針,紮進首輔大人的心窩裏。

  事已至此,再難回轉。

  首輔大人與同閣三人對視一眼,心中一片死寂。

  皇太孫當真是不滿了,當真是將這些怨恨積蓄了數年,方才有了今日的此般瘋狂之舉。

  這位帝國的繼承人,不滿天下讀書人的優渥待遇,不滿讀書人的免交賦稅。

  大明朝的繼承者,已經將天下間所有的文人,都按進了朋黨的序列……

  四位閣老心中歎息。

  大明的天要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