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9章 挑戰國子監
作者:遍地滄桑      更新:2021-05-18 11:10      字數:2453
  賈瑞費了好大勁兒,才想出了這一招,哪裏會輕易放棄。

  “兩位姑娘,我可是深思熟慮才想出來這一招的。你們聽話我解釋啊。”

  “不聽,不聽。”

  妙玉捂上了耳朵。

  死丫頭,你不聽我就不說啦,由不得你。

  “其一,論起算術,隻有你們兩個最好。你們別忘了,當初可是我教你們的。我就是你們的先生。”

  “如今先生有難,你們不能袖手旁觀,對不對?”

  “其二,國子監的監生和算學博士,一向眼高於頂,目中無人。如今就要打破這個神話,叫他們知道,天外有天人外有人。”

  “其三,那些商人走投無路,被逼上吊,難道你們就沒有一點兒惻隱之心?說是比試,其實是幫助討債,積善行德。”

  “其四,你們兩個才華出眾,難道就不想趁此機會,大顯身手?”

  “這一次,我實在是走投無路了,所以才求你們幫忙。你們若是不幫我,今後我可就沒臉兒見人了。”

  “你們倆都是大家閨秀,不僅心地善良,還秀外慧中,美貌與智慧集於一身。”

  “我才疏學淺,又不是府裏的嫡係,純粹就是弱勢群體,你說我不找你們幫忙,還能找誰啊?”

  賈瑞就開始賣慘,把自己說的好像活不下去似的。

  黛玉心軟,就先動搖了。

  “妙玉,瑞大哥怪可憐的,實在不行,咱們就幫幫他吧。”

  “不是我不幫,萬一露餡兒了,咱們今後的名聲……。”

  “妙玉,你不用擔心這個。便是別人真的知道,也隻會誇獎你們,說你們深明大義,扶危濟困……。”

  賈瑞用上卡耐基激勵法,又是一頓捧。

  “唉,看你可憐,就幫你一回。說好了啊,就這一回。以後遇上這事兒,可別找我們。”

  “好,就這一回。對了,這兩天,我再教教你們。比如平麵幾何,立體幾何,麵積,體積之類的。”

  “這是什麽東西?聽不懂啊?”

  黛玉迷糊了。

  “聽不懂沒關係,我可以教你們。”

  “你說的這些東西,有什麽用處?”

  妙玉問道。

  “用處大了。比如說,這個糧囤,能裝多少鬥糧食?不用一鬥一鬥地量,就能算出來。”

  “還有這種算術?”

  妙玉也感興趣了。

  “是啊,再比如這個裝水的陶罐,不用上秤稱,我就能算出來有多少斤水。”

  “不會吧,我不相信。”

  妙玉撇了撇嘴。

  “瑞大哥,那你何不此刻就試試?”

  黛玉提議道。

  嘿嘿,小丫頭,我就等著你們說這話呢,正好顯示一下本事。

  賈瑞就回去找了尺子,開始量陶罐。

  這是一個圓柱形的陶罐,量了直徑,量了高。就找來紙筆。準備計算。

  “晴雯,你也來聽聽,一塊兒學學。”

  不僅晴雯過來,紫鵑、雪雁、金環、銀環也過來聽。

  他們原來也曾經跟賈瑞學過,如今也時常跟自己的主子做一些計算。

  隻是因為沒有什麽動力,又不像晴雯那樣,經常實際應用,總是向賈瑞請教,才不如晴雯。

  “這個叫做圓柱體,可以看做一個圓形柱子。這樣一圈,叫做周長。從口量,這叫做直徑。從圓心到邊上,這叫做半徑,直徑的一半。……”

  “測算有多少斤水,就是測算體積。有一個公式,就是底麵積乘高。”

  “高,已經知道了,底麵積怎麽求呢?就是半徑的平方,乘以派。派是什麽呢,就是一個數字,314。記住這個數字就行,無論在何時何地,都是這個數字,永遠不變。”

  賈瑞一邊計算,一邊講解,求出了體積。

  “水的比重是1。此時就能換算水的第一次斤數。”

  之所以有“第一次斤數”這個說法,是因為現在的斤,是一斤十六兩,不是他前世的一斤十兩。中間還要經過換算,最後得出現在的斤數。

  “這一罐水,是十二斤六兩,上下不差一兩。”

  姑娘們互相看看,將信將疑。

  “金環,你把秤找來。稱一下就知道算的對不對。”

  金環很快拿來了稱,連水帶罐子先稱,然後把水倒出去稱罐子。

  前麵的斤數,減去罐子的斤數,就是水的斤數。

  幾個人一算,齊齊驚訝。

  “真是十二斤六兩啊,老爺簡直神了。”

  晴雯看著賈瑞的目光,就有些崇拜和自豪。

  “還真的如此啊,瑞大哥,你再教我們一邊,剛才沒全記住。”

  黛玉立刻興致盎然。

  “對,再教一遍,不,兩遍,不,教會了為止。”

  妙玉也是個好學的,學會了這個,以後見到別人,就顯得自己高人一頭。

  賈瑞見激起了她們的興趣,自然欣然同意。

  “紫鵑,你去叫王榮他們回去吧,告訴府裏一聲。林姑娘這兩天就住在這裏學習。”

  妙玉想得挺周到的。

  “小姐……。”

  “就這麽告訴他吧,叫他稟告老祖宗一聲,不用惦記我。”

  黛玉發話,紫鵑才出去安排了。

  國子監裏的監生,除了大德帝國的學生之外,還有來自於大德的藩屬國和周邊一些國家的學生。

  比如琉球,暹羅、占城、新羅、耽羅、東瀛等等。學生加上先生和雜役,一共一萬多人。

  這些人每天進進出出,大門口始終有人。

  上午巳時許,一隊兵馬司的人過來,幾個人抬著一個大牌子,立在國子監門口。

  人們就紛紛了圍了上去。

  “什麽?挑戰書!”

  眾人一見題目,立刻被吸引住,急切地看了下去。

  挑戰書的大意是,為了給東四牌樓的市戶們討回貨款,東城兵馬司指揮使決定挑戰國子監。

  鑒於國子監都是文人,所以就挑戰兩項。

  一是比試詩詞,二是比試算術。

  詩詞由東城兵馬司指揮使出場,算術由指揮使的三個丫鬟出場。

  若是東城兵馬司輸了,國子監所欠市戶的錢,就不要了。

  若是國子監輸了,就要連本帶利還錢。

  試問文人薈萃之地,詩書繁盛之鄉的國子監是否敢於應戰?

  若是不敢應戰,國子監就拜東城兵馬司為師雲雲。

  “大膽狂徒,一個小小的兵馬司,竟敢挑戰國子監?”

  “不知天高地厚,一介武夫,竟敢向我們這些聖人門徒挑戰?”

  “簡直目中無人,竟然敢讓丫鬟來跟我們比試?拿我們國子監當什麽啦?”

  “這個東城兵馬司指揮使,究竟是和何方神聖?如此無知狂妄之徒,竟然能當上指揮使?我大德無人了嗎?”

  一石激起千層浪,國子監的學生們,各個義憤填膺。

  一個兵馬司的赳赳武夫,竟然敢挑戰他們這些天之驕子,是可忍孰不可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