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9章 前景不明
作者:遍地滄桑      更新:2021-05-18 11:09      字數:2493
  在貢院大門口,賈瑞和胡杏山、馬福山、陳文祥會和,很快,賈雨村也擠了過來。

  “各位答題如何?”

  賈雨村急切問道。

  “唉,一言難盡啊。”

  馬福山沮喪道。

  “難在何處,是不是在五餌三表和申商之術上?”

  賈雨村學問其實很不錯,得到了題目之後,又跟別人在一起探討過,一下子就看到了這兩個難點。

  “是啊,這個五餌三表到底是什麽東西啊?”

  胡杏山到現在也沒弄明白。

  “福山,你知道麽?”

  賈雨村對馬福山還是寄予希望的。

  “這個……,學生慚愧,還真的不知道。”

  “文祥經驗老道,是否知道?”

  “唉,我考了十八回,還是頭一次見到這樣的題目,實在不明其義。”

  對於胡杏山,賈雨村是不抱希望的,直接就忽略過去。

  對於賈瑞,他也不報什麽希望,但是現在賈瑞是地主,出於禮貌,賈雨村也就問了一句。

  “天祥是否了解?”

  “巧了,我還真的略知一二。”

  “哦?說說看。”

  “這個五餌三表,乃是西漢賈誼給漢文帝提出的對付匈奴的策略。”

  “五餌,是賜之盛服車乘以壞其目,賜之盛食珍味以壞其口,賜之音樂、婦人以壞其耳,賜之高堂、邃宇、府庫、奴婢以壞其腹。於來降者,上以召幸之。親酌而手食之,以壞其心。”

  “三表,說的是以立信義。好人之狀、好人之技。”

  總的意思大概是在跟匈奴交往的時候,就給他們豪車,名牌服裝,山珍海味,藝術,美人兒,房子,土地,金銀財寶,奴婢。

  如果有匈奴人來投降、歸附,皇上就應該自召見他們,親手給他們倒酒,夾菜。

  皇上對匈奴應該講信譽,尊重他們文化和風俗習慣,學習他們的長處。

  這樣一來,就能分化瓦解匈奴,讓他們沉迷於享樂之中,喪失鬥誌,感念漢的恩德,羨慕大漢的先進文化和生產力。

  背後的邏輯,大概是不戰而屈人之兵,攻心為上,用軟實力取勝那一套。

  這個策略的背景,是漢初的時候,實力不如匈奴,所以不得不這樣做。

  比如和親,還有越王勾踐把西施送給吳王,後來宋代給遼、金歲貢,玩兒的都是這套路子。

  本質上,就花錢買平安。

  至於這個策略的實際效果如何,就不太好說了。有人讚成,有人反對。

  漢代的班固,就曾經嘲諷賈誼的這個策略。

  在賈瑞看來,這個策略其實就是一種幼稚的理想主義。

  在實力不如人的情況下,作為權宜之計,未嚐不可。

  但是從長遠的角度來看,這種做法不可能取得良好效果。

  通過收買和示好,就能讓周邊的蠻夷們心慕中土?主動歸附?

  效果如何且不說,光是付出的代價,就難以承受。

  最後的結果,就是求得一時平安,但百姓為此付出了巨大代價。

  國家之間的競賽,從來講究的就是利益和硬實力,靠這些東西,即使有作用,也非常有限。

  就目前的大德帝國來說,北方的韃靼威脅最大。

  朝中不少人,尤其是以西林派大臣為代表的勢力,就主張這一點。

  具體的就是互市通商,每年給韃靼一筆錢,甚至和親,換取雙方和平相處。

  接下來又討論申商之術。

  馬福山知道這是申不害和商鞅,但是對兩人的變法內容知道的不多。

  胡杏山和陳文祥幹脆連申不害和商鞅這兩個人物都沒有解讀出來。更談不上了解他們的變法內容。

  審題都有審不明白,想寫出好文章來,更是不可能,隻能胡說八道,最後的結果就是文不對題。

  賈雨村又問了賈瑞文章的構思,最後沒有作出評價。

  不是他認為賈瑞的文章不好,而是文章寫得很好。

  第一場考試的結果,對於是否中第非常重要。

  如果單純從文章的角度來說,賈瑞的成績應該算是很不錯。

  但也正因為這一點,他中第的前景變得撲朔迷離。

  原因就在於評卷考官的個人見解和喜好。

  如果遇上西林派的考官,賈瑞的觀點就跟他們對立。

  如果遇上強硬派的考官,就會非常讚賞賈瑞的文章。

  科舉說是公平、公正,但是這永遠隻是一種理想狀態。

  實際上,還有很多個人因素摻雜其中。

  當然,這些事情賈雨村不會說出來。最後的結果如何,賈雨村也無法判斷。

  賈瑞幾人回到賈府,眾人就紛紛過來詢問。

  因為還有兩場,現在也無法判斷結果,眾人就紛紛回去。

  從考場出來。陳文祥就一直流鼻涕,精神不振。

  問他也隻說是昨晚上凍著了,回來喝點薑湯就好。

  眾人走了之後,陳文祥一頭栽倒在地,暈了過去。

  急忙抬到炕上,手忙腳亂地又是喊,又是掐人中,忙乎了一陣,才把他弄清醒過來。

  賈政和賈雨村在場,就急忙叫人去找大夫。

  王太醫來了之後,號了脈,開始開方子。

  “老太醫,究竟是何病症?”

  “年事已高,舟車勞頓,日思夜想,在科場上又凍了一天一夜,加上南方人水土不服,就是如此了。”

  “他沒事兒吧?”

  “脈象紊亂無力,靜養為好,不可再操勞,更不能在挨凍。依老夫之見,剩下的兩場還是別考了。”

  “畢竟已經九十八歲,比不得年輕人。”

  “怎麽能不考呢?千裏迢迢而來,七、八十年孜孜以求,就為了這一刻。”

  賈雨村就著急了。

  他和徐道忠等人策劃了陳文祥這個人瑞,就是為了討好皇上的。如今眼看著就要成功,哪能功虧一簣?

  “雨村,還是不要勉強為好。功名固然重要,還是先顧命要緊。”

  賈政勸道。

  “唉,還是由老先生自己決定吧。”

  陳文祥昏昏睡去,賈瑞叫丫鬟和婆子好生伺候,那邊就開始熬藥。

  賈瑞、馬福山、胡杏山本來還打算在一起探討一下考試的事情,此時也沒了興趣。

  晴雯帶著人送來了飯菜,幾人就開始吃飯。

  原本想喝酒,見陳文祥這個樣子,也就沒了心思。

  不一會兒陳文祥起來,馬福山和胡杏山扶著他到桌邊,勉強開始吃飯。

  “老先生感覺如何?若是體力不支,就在這裏靜養,不要勉強再考,性命要緊。”

  賈瑞勸說道。

  科考既耗費精神,又耗費體力。

  各地經常有考生在考場暈倒、病倒甚至猝死的事件出現。

  象陳文祥這樣的歲數,若是沒有什麽病還好,此時這個樣子,如果繼續參加剩下的兩場考試,無異於在拿小命開玩笑。

  “沒事兒沒事兒,我活了一輩子,就等著這一天。如今功名近在咫尺,哪裏就能放棄?你們放心,我能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