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4章 破敵之策
作者:輕風千裏      更新:2021-10-11 04:25      字數:4284
  雁門關,王元坐鎮於此,部下們清理戰場,統計戰果。

  雁門關城門大開,騎兵衝出城,來到桑幹河盼,跟匈奴人隔河相對。

  步卒們趕到後,清點匈奴兵和秦兵屍體數量,挖坑將屍體掩埋。

  在桑幹河西北邊的匈奴人,都是垂頭喪氣,士氣低落。

  在桑幹河東南邊的秦兵們,則是人人興奮,士氣高昂。

  一勝一敗,可謂是冰火兩重天。

  秦軍騎兵們咒罵、嘲笑著對岸的匈奴兵。

  “匈奴小兒,乖乖滾到漠北去,別來送死了!”

  “要是你們再敢來,把你們殺個片甲不留!”

  “冒頓,你就是窩囊廢,被大秦雄師打得屁滾尿流!”

  “你們這些蠻夷,焉是我大秦的對手!”

  …………

  清理戰場由步卒來負責,騎兵們反正也是在這裏幹等著,幹脆嘲笑匈奴人來打發時間、過過嘴癮。

  在對岸的匈奴人,雖然聽不懂秦人的話,但從對方的表情和動作可看出來,這是嘲笑、罵人的話。

  有些不忿的匈奴人也回罵起來,不過,剛剛遭遇慘敗的他們,罵人罵得沒有底氣。

  冒頓則神情黯然,不去理會這些事情,打算過兩天後率軍北上。

  ——————

  夜幕降臨,天空吹著輕微的西北風。

  雁門關內,這裏燈火通明,秦軍士兵們在各處站崗。

  大堂內,王元和部將們在大吃著,吃羊肉湯、烤羊肉。

  還未吃完時,部下來報,作戰結果統計出來了。

  今天共斬殺匈奴兵47817人,其中在雁門關外殺敵17107人,在東邊三十餘裏伏擊殺死16119人,剩餘萬餘人,是在雁門關附近和官道殺死。

  秦軍共戰死7815人,其中有五千餘人是死於雁門關前作戰。

  經此一役,秦軍騎兵數量減少了五六千人,為了勝利不得不付出一些代價。

  聽到戰報,武將們歡呼起來。

  “太好了!殺匈奴人,可比殺諸夏敵軍難多了!”

  “讓冒頓嚐嚐我們的厲害!”

  “等滅了劉邦、項羽這兩個叛賊,再來收拾冒頓。”

  ………

  唐其道:“王將軍,把這個好消息讓全天下都知曉,定能振奮我軍士氣。”

  呂馬童道:“大秦百姓知曉這個好消息,定會高興的。”

  王元否定道:“不,不能把這個消息公開,還得散播假消息,讓天下都以為我軍在雁門關戰敗。”

  眾將疑惑不解,難道王元將軍又有新的計策了?

  鍾離昧也聽說王元用兵跟韓信一樣,對於用兵神乎其神,他興致大起,至於是什麽計策,他已經隱約想到了,很想聽王元怎麽說。

  這時候,王元屏退左右,關上門,他將軍要說的是絕密消息,絕對不能外泄。

  隻聽王元道:“我們要讓南邊的齊國知道,我親率主力跟匈奴作戰失敗,齊軍肯定會無所顧慮地侵入趙地,輕敵大意,我們再率軍突然從齊軍後麵出現,切斷退路,把齊軍一網打盡。這事需要上奏陛下,由陛下來配合。”

  聽著主將這麽說,部將們無不興奮。

  鍾離昧接口道:“這需要朝廷讓諸夏之人都以為,我們在北邊戰敗了,損失慘重。”

  秦勇接口道:“鍾離將軍說得沒錯,隻有這樣,齊軍和楚軍主將才會相信,做出錯誤的判斷。”

  王元道:“沒錯了。我們必須嚴令部下,在滅齊之前和滅楚之前,絕不可提今天作戰之事,如有違反,一律處決。”

  眾將領命。

  王元再發布命令,讓李必帶兩萬騎兵、五萬步卒趕往代郡跟匈奴作戰,以防守為主,守好主要據點不讓匈奴人跨越北邊和西邊的山區,絕對不能讓匈奴進入燕趙平原。

  他要帶領剩餘的兵馬南下,在時機成熟的時候給予齊軍之命一擊。

  眾將散去後,大殿內隻剩下王元和王威兩人。

  王威興致勃勃道:“大哥,你這個計策真是妙,要是我們出奇兵滅掉齊軍數十萬大軍,又再順勢進入齊地滅掉偽齊國,你的戰功一定比韓信大。”

  王元淡淡道:“這可不一定,如若韓信能打敗項羽、能收複楚地,我和他相比,戰功誰大誰小,這可不好說。”

  王威道:“如若我們能早一步滅劉邦,再從齊地南下夾擊項羽,韓信的軍功肯定比不上你。”

  王元仍然淡淡道:“隻要能為陛下平定天下,我是不是戰功第一,這並不重要。”

  他本人是不那麽在意,可在弟弟王威心裏,可是在意得很。

  王威又再離開後,王元提筆書在紙箋上書寫起來,這是寫給皇帝的信,內容很詳細,先是書寫詳細的戰報,然後是寫出建議,指出跟匈奴人作戰不僅損失慘重,還說要對外宣稱王元受重傷、鍾離昧戰死,把戲演足了,才能迷惑齊軍。

  第二天,快馬從雁門關而出,攜帶著王元給皇帝的絕密奏章。

  快馬出發後不久,還另外有大批秦軍集結。

  這是由李必所率領的六萬秦軍,是北上代國救援的。

  ————————

  彭城西南約兩百裏處,這裏是泗水郡治所相縣。

  在彭城正西百餘裏處,有一個縣,名為蕭縣。

  楚軍數十萬大軍主力,雲集於相縣和蕭縣之間,在楚軍正西數十裏到上百裏之間,正是韓信軍團秦軍主力所在。

  楚軍和秦軍針鋒相對,兵力相當,主將皆是優秀的統帥,大戰一觸即發。

  碭縣,秦軍主將所在地,韓信在看著項羽的戰書。

  項羽約秦軍在蕭縣以西四十裏處決戰。

  看到這些內容,韓信淡淡一笑,提筆在紙箋上寫回複的書信,他用秦篆寫著,項羽昔日你看不起的執戟郎中,今日,將會成為你的掘墓人!他明確寫著,項羽最大的失敗,是沒有重用他韓信,要是一早就重用他韓信,項羽早就統一天下了,不僅可做天下共主,還可替項羽蕩平所有諸侯王,成為像嬴政這樣的皇帝,如若項羽需要,還可替項羽蕩平北邊的匈奴人。

  項羽和韓信都有一個特點,那就就是自視甚高。

  兩人在軍事才能上又有很大區別,項羽善於練兵和正麵作戰的排兵布陣,善於戰術層麵的軍事指揮,善於打硬仗。

  韓信同樣善於戰術層麵,同樣善於臨場指揮、善於練兵,除此之外,韓信還有項羽所不具備的戰略眼光,還能在軍事層麵做出長遠的戰略謀劃。

  韓信把自身抬得很高,來印證項羽的失敗和錯誤之處,要在心理上打擊項羽,因為韓信自視甚高,在楚營一年多備受冷落,隻要有機會,他要報複奚落項羽。

  至於項羽的約戰,韓信回複:項羽,決戰之時就是你的死期!我怕暫時不戰讓你多苟活些時日,有什麽後事盡快料理好。

  停筆之後,韓信略作思忖,又再書信寫著:虞妙弋真美!我韓信也喜歡,以後的決戰,來決定她的歸屬,要是我勝了,虞妙弋歸我!我要讓她給我生子!

  書寫完畢後,韓信派人去楚營送給項羽。

  隨後,韓信再次召集眾將開會。

  主要武將有孟通、程開、辛韋、劉維、高進、陳雙、楊武、曹斌等人。

  項羽親率大軍陳兵於東邊,大家都已知曉。

  武將們都躍躍欲試,都想跟項羽大幹一場。

  程開道:“韓將軍,項羽喜歡光明正大正麵作戰,這也正是他的長處。當初巨鹿一戰,項羽以區區五萬兵馬,破釜沉舟,消滅王離從長城帶來的二十萬秦軍。如今,我秦軍兵強馬壯,士氣旺盛,糧草充足,有最好的武器,就算跟項羽正麵決戰,我軍勝算很大。”

  孟通接口道:“項羽喜歡硬碰硬,我們就跟他硬碰硬,就看誰更硬。”

  有許多武將同意跟項羽正麵開戰。

  部將們如此,作為主將的韓信,始終保持冷靜的頭腦,他要最精準的判斷,做出最佳的選擇。

  韓信道:“以最小的代價獲取最大的勝利,這才是最正確選擇。若是跟項羽正麵開戰,我們勝算固然較大一些,可傷亡必定不會小,殺敵一千、自損八百,這不是好的選擇。”

  “不過,若是能在正麵較量中戰勝項羽,也有很大的好處,這樣能最大限度打擊楚軍士氣,重挫項羽和部將的自信心。到底是正麵決戰還是另尋良機?不必急於做出決定,暫時先靜觀其變。”

  他還接到皇帝寫來的書信,章邯在楚國內部做臥底,可以讓楚軍離心離德,更有利於擊敗項羽,先靜觀其變再說,也可以先看看巴郡趙佗那邊戰況再做決定。

  ——————

  楚營,項羽收到了韓信的回複。

  看著紙箋上所寫,項羽越看越怒,特別是看到提及虞姬,韓信居然還想染指虞姬,虞妙弋可是他的心肝寶貝,更是項羽不能容忍的。

  “韓信,區區執戟郎中,虞姬是我的女人,你休想搶走!我要把你碎屍萬段!”

  項羽一捏紙張,重重地仍在地上。

  韓信回複的內容,對於項羽來說,就是極大的羞辱,對於寧折不彎的項羽來說,是絕對不能忍受。

  他立即傳令下去,從明天開始,每天派人去秦軍大營外罵戰,專門罵韓信,罵到韓信出戰為止。

  就算韓信不出戰,有士兵罵韓信,也能讓他稍微解心頭之恨。

  ————————

  “韓信,區區執戟郎中,大楚皇帝讓你全軍覆滅!”

  “韓信,你這個鑽人胯下的酒囊飯袋!還有臉活下去!”

  “韓信鑽淮陰屠夫胯下,窩囊小兒!”

  “用鑽人胯下的窩囊韓信為將,是暴秦恥辱!”

  …………

  大量的楚兵們在大罵著,另外的楚兵卻嚴陣以待,做好作戰的準備。

  秦軍營寨內,韓信登上瞭望塔觀察對麵情況,對於楚兵的大罵,他就當耳邊風。

  韓信能忍,部將卻未必能忍,旁邊的楊武道:“將軍,請派末將出戰,定能打敗楚軍!”

  回到大帳後,又有兩名武將請戰,多人建議出戰,群情洶湧。

  韓信仍然保持主將應有的冷靜,回應道:“現在還不是出戰之時,若擅自出戰,無論勝負,一律斬首。”

  主將下了死命令,武將們隻好閉嘴。

  此後每天都有一批楚兵在營寨外叫罵,韓信均不予理會。

  ————————

  鹹陽,皇宮,禦書房。

  這裏屋門緊閉,皇帝跟陳平在商議機密要事。

  皇帝接到王元寫來的戰報和計策建議後,把陳平召來商議。

  陳平看了之後,麵露喜色,說道:“王將軍這個計策好啊!唯一的一點,就是不能拖太久。趙地不排除有敵軍奸細,若是拖延日久,有奸細去到北邊找匈奴人證實情況,這個法子就不靈了。”

  在收複趙地後,暫時實行軍事管治,秦國對人員流動有嚴格的限製,要偷偷前去北邊前線有不小的難度,當然,這不是完全不可能,但需要時間。

  子嬰道:“王元善於用兵,想出這個法子時,就應當能想到這一層,他肯定不會拖延日久。我們就配合王元,把這個計策做好。”

  ————————

  巴郡東邊,涪陵縣東北,武陵山西側某地,這裏是秦軍跟楚軍對峙之地,雙方都有十數萬軍隊在這裏。

  楚軍主將為項莊、副將項冠;秦軍主將趙佗、副將範目。

  兩軍的人數相當,就看誰的戰力更強、哪方的主將臨敵指揮能力更高。

  這天,趙佗召集眾將開會。

  主要武將有雷舟、公孫耳、杜真、吳封、陳贇等人。

  杜真道:“將軍,在東邊、北邊的友軍都已經開戰了,我們也可以開戰了。要是楚軍不出戰,我們就強攻,我們有射程最遠的連弩,有震天雷,就算強攻也要把楚軍營寨攻破。”

  公孫耳道:“杜將軍說得對,我們遲遲不進攻,憋得難受。”

  範目道:“趙將軍,末將以為,這進攻時機,也應當差不多了。”

  趙佗道:“要是龍且、季布來做主將,我們強攻楚軍營寨,又還需翻越武陵山,難度不小。可楚軍主將已經換人了,換成了項莊,他隻是個無能庸將,用激將法定能引誘他出營作戰。”

  敵軍主將易主了,武將們首次聽說,都驚訝了。

  在天下武將中,龍且也算有些名氣,居然被項羽找人取而代之。

  隨後,趙佗布置下去。

  為了實施計策,他又再把建議寫好,派人送給皇帝,希望皇帝能配合。

  即將可以出戰了,武將們都摩拳擦掌,要狠狠地打擊楚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