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8章 果斷處理
作者:輕風千裏      更新:2021-10-11 04:24      字數:8350
  見皇帝說得鄭重其事,陳平和鄒離相互看了一眼,均知肯定是大事。

  隻聽皇帝道:“朕要兩位卿家做皇長子的太傅。注意了,隻是太傅,不是太子太傅。以後,兩位卿家有時間便多教導皇長子。”

  兩個臣子又再相互看了一眼。

  陳平拱手道:“臣遵旨!”

  鄒離亦領命。

  子嬰道:“兩天後,朕會讓皇長子給兩位行拜師之禮。”

  皇帝這樣做,在外人看來,就算沒有正式立太子,明顯是有意讓皇長子作為儲君。

  晚上忙完回去後,子嬰回到後宮,三個老婆和子女們都在一起。

  薄貞在照看著小女兒,其他孩子在一起玩耍,三個老婆湊在一起聊天。

  三個女人一個墟,三個美女談著怎麽教導孩子,怎麽保養打扮,怎麽也不會寂寞。

  見皇帝到來,全家人們齊齊行禮。

  子嬰摸摸兒子的頭,說道:“廣兒,為父給你請兩位先生,好不好?”

  贏文廣道:“父皇,兒臣天天看書,時常有不懂之處,有先生就好了,父皇不在時,兒臣可以向先生請教。”

  子嬰道:“廣兒可還記得陳平和鄒離?”

  贏文廣點點頭,說道:“兒臣記得,陳平是那個跟父皇一樣的美男子,鄒離是那個又矮又醜的。”

  子嬰嚴肅道:“鄒離雖又矮又醜,但對父皇很忠誠,有才能,以後可不許這樣說了。”

  贏文廣點點頭。

  聽說皇帝跟兒子說這樣的話,對於馮幽蘭來說,簡直難以置信。

  王思同樣驚喜著。

  薄貞也為之高興。

  子嬰向三女鄭重其事道:“有件事情要告訴你們,我打算讓陳平和鄒離做廣兒的太傅,好好教導廣兒。”

  天呐!終於夢想成真了!此時,馮幽蘭留下激動的淚水。

  歡喜中的王思問道:“陛下,為何不是太子太傅?”

  子嬰道:“你們的良人正值壯年,命長得很,不必急於立太子,咱們的兒子得要有人教導啊!”

  薄貞高興道:“皇長子有人教導,是好事!”

  兒子還不是太子,馮幽蘭在激動之餘,有小小的遺憾。

  王思建議道:“陛下,臣妾兄長頗有才能,又是廣兒舅舅,何不讓他也一起做太傅,教導廣兒。”

  子嬰覺得也是,接納了皇後的建議。

  第二天,王元被召入後宮,王思跟王元說起太傅一事,王元欣然答應,他也樂於認下這個外甥。

  十二月初,朝會。

  這裏多了一個人,那就是皇長子贏文廣,這是子嬰首次讓眾臣認識皇長子。

  隨後,子嬰正式頒布詔書,封王元、陳平、鄒離為太傅。

  接下來,是贏文廣當眾向三人三叩首,行拜師禮儀。

  整個拜師的流程,都在麒麟殿完成。

  雖然未正式封皇長子為太子,皇帝這麽做,足見其對皇長子的重視,很多人估計,贏文廣雖沒有太子之名,卻已有太子之實。

  ————————

  陳烈府邸,書房,這裏大門緊閉。

  書房內隻有陳烈和馮隆兩人,兩人皆心情很好。

  兩人靠著案幾打對麵跪坐,台麵上,放著一個盒子。

  陳烈打開盒子一看,是一些金餅。

  馮隆道:“陳大人,馮家小小意思,還請笑納!”

  陳烈不客氣地收下了。

  馮隆在高興之餘,又疑惑著,說道:“這個鄒離還真是怪人,明明是在皇帝麵前美言,我跟他說時,卻故意拒絕。”

  他和陳烈都已經認定,那晚跟鄒離的談話起到了效果,鄒離肯定在皇帝麵前說了好話,要不然皇帝就不會在第二天就決定給贏文廣安排兩位太傅,然後在朝會上頒布詔書,公開、隆重拜師。

  陳烈想了想,似乎想通了,說道:“這正是鄒離高明之處,他其實已答應你,讚同讓皇長子做太子,但又為了明哲保身,不願意明顯卷入儲君爭奪之中,不願被人看成是淑妃一黨。他雖然又矮又醜,卻做得很高明。”

  原來如此!馮隆恍然大悟,以後得找機會好好感謝鄒離。

  今天心情很好,兩人在書房喝了不少酒。

  後來,馮幽蘭得知了此事,也認定是鄒離從中幫助。

  ————————

  褒水渠是在大業皇帝任內建成,子嬰直接感受到大型水利工程帶來的效益,決定要去白渠看一看。

  十二月中旬,一股冷空氣吹來,關中出現了陰冷天氣。

  數天後,天空放晴,子嬰起駕外出,他要去考察白渠建設情況,了解對楚兵的教化情況。

  白渠幹渠離鹹陽不遠,鑾駕半天時間就趕到了。

  少府水工、訓導部、駐軍武將,三方麵的人都來迎接聖駕。

  子嬰向駐軍都尉雷舟問道:“那些楚國人,可還老實本分?”

  雷舟道:“稟陛下,比起褒水渠那韓、趙、齊三國之兵,楚兵難管得多,已累計有二十七人因逃跑兩次被處決。有數百人逃跑過一次。這三個月來,楚兵們總算安分一些,甚少再出現逃跑。”

  接下來,子嬰讓史祿帶他參觀白渠幹渠建設地。

  “陛下駕到!”

  皇帝到來,全體人員都停下來,向皇帝行禮。

  一些楚兵見到大秦皇帝,雙目噴出仇恨的火焰。

  子嬰環顧現場,他首先關注的是楚兵們,在子嬰眼裏,這些楚兵大部分也是能被教化的,就像在褒水渠教化敵兵一樣,讓八萬男人成為秦人一員,增強秦國的國力。

  等這七八萬俘虜、降兵被成功教化,大秦國力又得以增強。

  環顧在幹渠的楚兵們,子嬰感受到,有部分楚兵對自身的仇視。

  對我仇視又如何!要是不肯歸順,就讓你幹活幹到死。

  對於頑固不化的人,子嬰不會去憐憫,他關心百姓疾苦,是關心那些認同自身是秦人的人,他相信,在訓導部努力下,大部分楚兵能夠被成功教化。

  子嬰再了解幹渠修建情況。

  經過數月來的建設,幹渠渠首已建好,現在建設的是幹渠中段。

  白渠幹渠的深度、寬度,都跟褒水渠略有不同。

  史祿向子嬰細細講述白渠建設情況,按照現在的近八萬男丁參與建設來計算,預計再有一年左右,能把幹渠建造好。

  子嬰行走於幹渠邊,望著修建中的幹渠。

  幹渠裏,有大量楚兵在勞作著,有少府官署吏員從旁指導,這裏要挖多寬,那邊要挖多深,絲毫都不能差。

  偶爾能看見操作失誤的楚兵,被吏員批評著。

  幹渠中段,到處是熱火朝天的建設場麵。

  在水渠的底部和兩側,都要打夯壓實,水工要嚴格檢查壓實程度夠不夠。

  挖泥土、運走泥土、打夯都全靠人力,是純體力勞動。

  在嬴子嬰看來,這些楚兵就是建築工人,水工是工程師。

  古代沒有水泥,沒有機械,一切工事全靠人力,非常不容易。

  在幹渠視察小半天後,子嬰來到史祿的“辦公室”,查看白渠詳細的規劃情況。

  白渠建設規劃跟褒水渠相似,有幹渠、支渠、鬥渠的詳細規劃分布圖,至於毛渠和農渠,等幹渠建造完畢後,再由其他水工實地勘察,做好規劃。

  “陛下,除了督造白渠外,臣還竭心教導二十名弟子,對他們傾囊相授,或許能有弟子青出於藍。”

  說到這裏,子嬰感受到史祿那滿滿的幸福感。

  隨後,二十名弟子被召入“辦公室”,子嬰要召見他們,他對專業技術人才有足夠的重視,這是國家水利事業的未來。

  他們原本在幹渠各個施工段監督施工,每隔六天一次的休息日才回來史祿這邊,既是匯報工作,又進行技術指導。

  史祿和弟子們,相當於沒有休息日。

  皇帝到來,弟子們都提前來到此地迎接聖駕。

  “辦公室”內,弟子們向皇帝行禮過,站在左右兩邊,皇帝坐在正中上方,史祿坐在旁邊。

  這些弟子中,最年輕的隻有二十出頭,最年長的已有四旬。

  他們平常工作時都是身穿短打,便於在施工地行走,皇帝前來後,才換成長袍。

  子嬰向弟子們道:“為了修建白渠,諸位勤勤勉勉,每月沒有一天歇息,辛苦了!大秦不會忘記你們,朕不會忘記你們!”

  皇帝簡單的說話,對於水工們來說,那是滿滿的感動。

  子嬰問道:“你們拜師已有數月,感覺如何?”

  一名二十五六歲的男子出列,拱手道:“陛下,臣名叫袁宇凱,熱衷於土木技藝,無奈一直沒有名師指導,隻能靠讀書籍鑽研,成效有限。拜史祿先生為師後,臣獲益良多,技藝大有長進。”

  一名年約三旬的男子道:“陛下,臣名叫彭澤。能拜史祿先生為師,是臣之榮幸。”

  最年輕那個弟子道:“陛下,臣名叫虞賀。史祿先生對弟子們悉心指導,臣不勝感激,臣必定刻苦鑽研,以求青出於藍而勝於藍!”

  “有誌氣!有誌氣!”子嬰誇獎著,再看向旁邊的史祿,笑笑道:“史卿家,說不定還真有弟子能超越你。”

  史祿捋捋胡子,麵露微笑,說道:“陛下,若有弟子能超越師父,把師父技藝發揚光大,臣高興。”

  子嬰再麵向弟子們,說道:“要名垂青史,不一定要像將軍那樣能征善戰、不一定要像文臣那樣治理天下。李冰、鄭國、史祿,是大秦最好的水工,分別建成了難度很大的水渠、運河,三位都名垂千史。大秦以後還要建造許多水利工程,你們隻要能把技藝學好、把水利做好,在史書上,同樣誰留在你們的美名,同樣能名垂青史。”

  聽著皇帝鼓勵,這些弟子們更覺前程無限。

  天開始黑了,子嬰留在這裏,跟眾人一同用膳。

  用膳完畢後,弟子們離去,子嬰問及史祿,在眾弟子中,學得最好、最為努力的是誰。

  史祿說,袁宇凱最為努力,虞賀天分最高。

  總體來說,有史祿悉心教導,弟子們造詣都不會太差。

  朗衛們在營地外安營紮寨,晚上,皇帝臨時住在大帳篷裏。

  ————————

  第二天,子嬰再來到訓導部營地,他要全麵了解對俘虜的思想教化情況。

  首先,子嬰來到檔案室,裏麵記錄著各大隊、中隊、小隊、小吏工作情況。

  子嬰選擇一些檔案閱覽著,吳嚴章跟隨在側。

  上次在褒水渠,子嬰著重看了小隊長苗鞏的工作記錄,現在,苗鞏已是中隊長,子嬰又再查看苗鞏中隊工作情況。

  根據了解,苗鞏所在中隊,在白渠訓導部幾十個中隊中,績效考核在前五名,在下轄十個小隊中,嚴臨小隊表現最好。

  子嬰拿起一個本子,查看嚴臨小隊工作情況,了解嚴臨工作記錄,首先是總體概況,在本小隊負責的一百五十名楚兵中,目前還有一百零二人對秦國有敵意。

  在這些人當中,有嚴重敵意的有三十一人,有五十七人雖對秦國還有敵意,但比剛來到關中時減輕了不少。

  總體概述後麵,記錄著每個小吏工作進展。

  根據嚴臨點評,在十個小吏中,郭翀做得最好。

  子嬰又再拿起一個本子,這是郭翀工作記錄。

  郭翀在本子上記錄著,在三十個降兵中,孫桐已歸順大秦,跟自己成為好朋友,能從孫桐口中了解其他楚兵狀況。

  在其他楚兵中,顧順對大秦敵意最深,經常在宿舍跟其他人說大秦的壞話。他說的壞話,能對有些楚兵產生影響。

  午後,以訓導丞吳嚴章為首,所有大隊長、中隊長集中一堂。

  每個小吏負責三十人、每個小隊負責三百人、中隊一千五百人、大隊七千五百人。

  每個大隊設有正副大隊長,下轄官吏兩百五十人。

  訓導部在白渠建設地設有十一個大隊,官吏接近三千。

  在這裏,各隊長加起來有七十餘人,大多數上次在褒水渠那邊曾見過皇帝,見麵情形同樣如此。

  子嬰首先問道:“諸位,在白渠教化敵兵,跟在褒水渠時相比如何?”

  吳嚴章首先道:“回稟陛下,這裏的敵兵,分為楚兵、齊兵、趙兵,齊兵和趙兵的教化,跟在褒水渠教化敵兵相若,敵兵逐漸不再敵視大秦、認同大秦。楚兵卻不一樣,他們對大秦甚為敵視,教化楚兵,比教化齊兵、趙兵難度大很多。”

  苗鞏道:“回稟陛下,楚兵對大秦敵意甚深,定是在楚國是被人挑起過對大秦的仇恨。”

  第五大隊第五中隊長楊堯道:“回稟陛下,教化楚兵,比在褒水渠教化敵兵時相比,進度慢、成效差上不少。不過,臣會繼續努力。”

  第一大隊長鍾離陽道:“陛下說過,如果容易做到之事,要訓導部何用?楚人雖然難教化,但臣有信心,定能讓楚人歸順大秦。”

  …………

  各隊長們各抒己見,沒有人說氣餒退縮的話。

  第三大隊長林澤說道:“陛下,每個宿舍三十名楚兵,有些已歸順大秦,有些對大秦敵意減少許多,有些還對朝廷敵意很深。臣認為,可把三種情況的楚兵再分開,把不同情況的人集中一起。有些楚兵,訓導部辛辛苦苦教化,本已對大秦敵意減輕許多,別讓他們被那些頑固不化楚兵蠱惑。”

  子嬰覺得這個問題值得考慮,向眾人問道:“林隊長所言,諸位覺得如何?”

  楊堯道:“陛下,臣覺得此法甚好!”

  鍾離陽道:“臣讚同林隊長所言,訓導部好不容易化解許多楚兵對大秦的敵意,別讓這些人再受到頑固楚兵的挑動、蠱惑。”

  第九大隊長蔣侗道:“陛下,把楚兵再重新分開,那些頑固的楚兵,的確無法再蠱惑其他楚兵。但是,那些已歸順大秦的楚兵,亦可影響其他楚兵,帶動更多楚兵歸順朝廷。林隊長所言,有利有弊。”

  子嬰道:“朕也知道有利有弊,關鍵是利大於弊、還是弊大於利,相互衡量,做出最好的選擇。”

  有些思索起來,有些是你看看我、我看看你,希望有人有高見,解決這個難題。

  這個難題不好解決,現場暫時平靜下來。

  吳嚴章向皇帝道:“陛下,臣有一想法,或許可解決這個難題。”

  子嬰聽後一喜。

  其他隊長們也注視著訓導丞。

  隻聽吳嚴章道:“楚兵中,對大秦敵視之心大減的人,歸順大秦隻是早晚之事。最終頑固不化的,也隻是少數,約有一成。隻需把這一成的人分開即可,如若需要,可把這些人秘密處決,外麵不會有人知曉他們去了何處。對於那些已經歸順大秦的,可以說是表現好,提前兩三年脫離俘虜、降兵的身份。”

  “好!說得好!吳卿家高見!”

  子嬰誇讚起來,他心底仁慈,那隻是對自己人仁慈,對待始終不歸順大秦的人,他不會心慈手軟。

  其他隊長想想,這辦法雖然有些毒辣,的確是好辦法。

  子嬰指示道:“先把這類頑固分子挑出來,跟其他敵兵分開居住和幹事,等白渠建成後,要是仍然頑固不化的,沒必要再浪費訓導部人員去教化,若還需他們做工事則繼續做,若不需要了,將其處決。若發現圖謀不軌,果斷處置。”

  事情有好的方法解決,大家心情舒暢。

  最後,皇帝說道:“大秦要重新統一天下,諸夏之人,未來皆是大秦子民。要讓諸夏之人皆人心歸順大秦,朝廷需要諸位把工作做好,朕也相信你們能做好。”

  在隨後的晚膳中,子嬰跟各隊長們一同進食。

  把總體方針確定下來後,訓導部立即行動起來,做好相應安排布置。

  子嬰召見守將,對重新分開來的那近四千楚兵,要嚴格把守、監視。

  第二天,子嬰啟程回去鹹陽。

  ————————

  時間再過了兩天,到了休息日。

  郭翀所負責的宿舍,三十個無聊的楚兵在交談起來。

  顧順道:“今天不用為秦國幹事,又不用餓肚子,真好。”

  許陪道:“在這裏八九個月了,日子過得很好啊!我覺得,秦國真的不是暴秦。”

  顧順冷冷道:“那是暴秦有需要我們替他修渠而已,要不然,哪會這麽好心!”

  尤達道:“你這話我不愛聽,要是你回到家裏,不好好幹活,能有飯吃嗎?我們幹事才有飯吃,那是應該的。”

  顧順道:“哼!那是暴秦蠱惑人心的手段,我可不上當。”

  唐德道:“我不懂什麽蠱惑人心,反正我來關中後日子過得很好。”

  孫桐也在帳篷內,留意著大家的談話,他說道:“秦國朝廷真的很好,秦國皇帝陛下,真的是好皇帝。我覺得,在秦國比在楚國家鄉好,隻是家裏還有父母妻兒,在秦地幹事滿五年後,我還得回家。”

  顧順對他有很大意見,說道:“哼!你已經被暴秦蠱惑了!”

  孫桐反駁道:“蠱惑?這是實實在在的好,不是靠嘴巴說出來的。”

  這時候,郭翀走了進來。

  大多數楚兵快速站起,顧順和兩個楚兵慢吞吞站起,一副很不情願的樣子。

  郭翀道:“從今天開始,兄弟們要分開宿舍住,分開地方幹事。”

  他先指著顧順,再指另外令人,以嚴肅的語氣說道:“顧順、張期、王六,你們三個搬到別的宿舍住,立即收拾東西。”

  顧順冷冷地道:“郭大人,在這裏住得好好的,為何要搬走?”

  郭翀冷冷地回應道:“這是命令,要是不服從命令,屬於嚴重違反規矩,重重地懲罰。”

  對於這三個頑固的楚兵,他打心底厭惡。

  昨天小隊長開會,轉達皇帝的指示,對於這種中頑固不化的人,朝廷已經放棄了,他也鬆了一口氣,不用再在這種人身上浪費時間了。

  現在,已經不需要再對這種人客氣。

  在這營地附近,另外新開設了一個營地,是專門把所有頑固分子集中起來,共有3817人搬到新地方。

  這些人仍然是三十人一個宿舍,人人都仇恨暴秦,住在一起,可謂是臭味相投。

  在這裏,沒有訓導部的人來管他們。

  他們以後的幹活、住宿,除了守衛的秦兵、幹活時要接觸的少府吏員外,不會再接觸到其他人。

  “暴秦那些訓導部的真煩人,這下可好,沒有他們煩著我們了!”

  “他們為什麽要重新安排分開住?”

  “好像搬來這裏住的,跟我一樣恨暴秦!”

  楚兵聊天後得知,每個人都是原本宿舍中最喜歡說秦國壞話的人,對秦國敵意不太大的人,沒有一個在這裏。

  他們也並是傻子,隱約猜到了什麽。

  下個休息日,郭翀再把孫桐邀請到自己的小木屋內,一起吃火鍋。

  第二次來這裏吃飯,孫桐沒有那麽拘謹了。

  孫桐主動道:“郭大人,顧順、張期、王六三人走了後,宿舍二十七人清淨多了,不用天天聽到他們說秦國壞話。”

  郭翀道:“你們愛聽那樣的話嗎?”

  孫桐道:“最少有一半兄弟不愛聽,他們都覺得,顧順說得不對。還有數人,本來覺得大秦有些好,被這三人一說,又覺得大秦不好。”

  現在,沒有了頑固分子,郭翀覺得,在白渠建成前,應當能讓剩下的二十七人全部歸順大秦。

  ————————

  河套地,隆冬時分,這裏冰天雪地,白雪皚皚。

  冒頓待在這裏過冬,不等於什麽事情都不做,有一件事他十分關心。

  這天,冒頓來到某鐵兵器作坊。

  工師道:“單於,這種刀,短期內實在製作不出來。”

  冒頓質問道:“秦國的工匠能製作出來,你為何就不能製作出來?”

  工師道:“單於,製作這種刀的鐵,跟平常用的鐵差別很大,小的鑄造不出這種鐵。秦國那邊應當是有造詣更高超的工匠。”

  他拿起馬刀,具體說出不同之處。

  冒頓大怒道:“廢物!都是廢物!”

  回到單於大帳,冒頓在喝著悶酒。

  這種寶刀,秦軍有大量裝備,要是已方不能鑄造出來,以後對陣秦軍會處於劣勢。

  這時候,冒頓想到了趙國,派人去問問趙國那邊,是否懂得鑄造這種馬刀,要是趙國,又或者是齊國、韓國能造出來,可以用戰馬跟他們交換。

  ————————

  楚國,黔中郡西邊。

  武陵山東麓山下,有大批楚兵在冬訓,現在暫時隻是常規訓練。

  主將大帳擊鼓升帳。

  大帳內,除了主將龍且、副將彭越外,其餘武將站立兩側,有桓楚、季心、梅鋗、庾勝、無諸、吳臣這六人。

  跑來武陵山下這偏僻之地,眾將都心有疑惑。

  桓楚道:“龍將軍,末將不明白,為何偏偏跑來這地方操練?”

  吳臣道:“千裏迢迢來武陵山下操練,那是浪費時間,為何這樣做?”

  他是曆史上被項羽封為長沙王的吳芮的長子。

  季布弟弟季心道:“陛下這樣做,想必另有深意。”

  梅鋗道:“來到這裏的士兵,專門從越人、獵人中征召,想必是要操練在山林作戰。”

  他年紀四十出頭,生得虎背熊腰,魁梧英俊,臂力過人。他原本生活在靠近南嶺的越人地域,後來各地反秦,梅鋗率領數千人投奔吳芮,又再跟著投奔楚國。

  龍且道:“梅將軍說得沒錯,我們來這裏,就是要訓練山林作戰,還要訓練襲擾戰。”

  庾勝道:“楚國許多地方多山,在其它地方訓練也行,為何偏偏來武陵山下?”

  他原本是梅鋗部將,跟隨梅鋗投奔吳芮。

  龍且道:“諸位,暴秦無道,天下皆可誅之。本將軍奉陛下之命,來到武陵山下,計劃跟彭越將軍一起,率軍從武陵山攻入暴秦巴郡。”

  要翻越武陵山攻入巴郡,七個武將都覺得,這個計劃太大膽了。

  隻聽龍且繼續道:“要翻越武陵山是很難,但不是全無可能,所以,我們事先做好充足準備,征召獵人、越人從軍,梅鋗、庾勝、無諸三位將軍,皆是在越人山裏長大,熟悉在山林行走、居住,讓你們跟隨一起出征,便於指揮士卒。彭越將軍善於打襲擾戰,由他帶領善於山地戰的弟兄們襲擾秦國,相得益彰。在去年,長史項他大人說服苗人跟我們合作,苗人會派人給我們帶路。有這種種準備,翻越武陵山完全可以。我們從武陵山進去,攻秦、滅秦!”

  主將說出了完備的計劃,武將們神情振奮,這樣做,從武陵山攻秦就有勝利的希望了。

  無諸道:“暴秦奪我越地,終於有機會攻入秦國報仇。”

  他是越王勾踐的後裔,在越地稱王,在始皇帝統一天下後,南征百越,南方百越納入秦國版圖。二世皇帝時期,無諸跟隨一起造反。

  現在,在無諸原本地盤,仍然由無諸管治,表麵上隸屬於楚國,實際上是自治。

  武將們情緒高漲,咬牙切齒要滅秦。

  龍且嚴令,這個秘密務必要保守,不到正式攻秦時不能泄露。

  正常操練一段日子後,這些楚兵將會在武陵山山林中行動、居住一段時間,提前適應在山林中行走、生活。

  ————————

  齊國,臨淄。

  某間大食肆,這裏食客眾多,生意不錯。

  許多食客邊吃飯邊聊天。

  在中間一張食桌,有三個男子交談得很熱烈。

  “這天下的美人很多,要說最美的那個,恐怕是楚國皇後,其次是齊國的戚夫人。”

  “更難得的是,兩人不僅很美,還能歌善舞。”

  “要論到能歌善舞,虞姬就不如戚夫人了。戚夫人跳舞天下最好,尤其是楚舞,更是無人能及。”

  “楚國那個虞姬啊!很喜歡楚歌楚舞,很想讓戚姬在楚國,一起為項羽唱歌跳舞。她時常感歎,要是戚夫人在彭城跟她一起共侍項羽,那再好不過。”

  三人說得煞有其事,引起了其他食客的興致。

  “這位大哥,你是從何處聽說的?”

  “很多人都這樣說,你現在才知曉?”

  “這…我的確首次聽說!”

  …………

  有人帶頭,許多食客在熱議著這話題。

  古代的人同樣有八卦心理,一傳十、十傳百,逐漸在齊國民間傳播開來,不久後傳到了劉邦耳朵裏。

  在他眼裏,戚懿才是天下最美的女人,居然屈居第二,劉邦很不滿,更讓他不滿的是,虞姬居然想要戚姬到楚國,成為項羽的女人。

  當然,這隻是民間流傳的話,劉邦沒有當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