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6章 英雄佳話
作者:輕風千裏      更新:2021-10-11 04:24      字數:8381
  項他麵向數百村民們,大聲道:“鄉親們,從秦昭襄王開始,暴秦就一直妄圖吞並天下。直到現在的暴秦皇帝嬴子嬰,仍然野心不改,暴秦一日不除,大家就不會有好日子過。若我們碰到秦人,必須見一個殺一個,不是秦人死,就是我們亡!”

  他的說話聲情並茂,不僅贏得了村民們認同,還引起了大家的共鳴,更充分調動起眾人的情緒。

  隨後,項他舉起右手,高喊道:“株除暴秦!誅殺嬴子嬰!”

  官吏們首先跟著高呼起來,帶動村民們也高呼起來。

  “株除暴秦!誅殺嬴子嬰!”

  “株除暴秦!誅殺嬴子嬰!”

  “株除暴秦!誅殺嬴子嬰!”

  現場所有人一齊高喊著口號,聲音響徹雲霄。

  接下來,吏員們抬著寫著“嬴子嬰”三個大字的人偶過來,並且帶來好幾條鞭子,項他先鞭打人偶,再由村民們輪流鞭打,以此來泄憤。

  這段時間以來,這種工作在楚國各地都進行著,先揭露暴秦之罪惡,再調動百姓情緒,讓百姓訴苦,然後再聲討暴秦、嬴子嬰。

  從各地的報告來看,按照張良計策來實施,效果還比較好,讓楚國百姓對暴秦的仇恨,又再加深了一層。

  項他對這方麵比較滿意,必須持久實行下去,要讓楚人對暴秦的仇恨,深深地刻入骨子裏,隻要暴秦未除,就世世代代延續下去。

  對於在楚國發生的事情,章邯一直都密切了解,及時把最新的情況寫下來,向鹹陽那邊報告。

  ————————

  使團一路向西,經過隴西郡後,進入羌人地域。

  一路上,鄒離注意著羌人的一切,時而向阿古朵詢問相關事情,阿古朵都耐心解答。

  羌人地域有許多草地,也有戈壁荒地,大多數是畜牧業,偶爾能看到莊稼。

  在進入羌人地域前,羌王就有令,秦國人是好朋友,要善待秦人。

  這一路上,羌人對使團官吏、秦兵,都是友好的態度。

  上次五國攻秦前,匈奴人劫掠、殺戮羌人,聯軍也做過這樣的事情,羌人仇恨匈奴,秦人是來幫助打匈奴的,羌人歡迎秦人到來,希望能得到強大的秦國保護。

  羌人有自己的語言,卻沒有自己的文字,有簡單的度量衡,沒有自身錢幣,還停留在以物換物模式。

  鄒離來到羌國,要讓羌人使用秦篆,使用秦國度量衡,甚至使用秦國錢幣,要把大秦的影響力全麵滲透。

  經過一個多月的行走,離隴西郡已有數百裏,鄒離終於抵達羌王所在地。

  在這裏,有個羌人大型聚居區,能看到放牧的婦女兒童,更能看到羌人騎兵。

  其中,羌王住所,是一個大帳篷。

  羌王迷朵出來迎接使團到來,阿古朵給雙方做介紹。

  “鄒大人,這位便是羌王!”

  “大王,這位是秦國使臣鄒大人,這位是秦軍主將楊將軍。”

  鄒離打量迷朵,三十餘歲,一臉絡腮胡,身材高大。

  迷朵同樣打量著鄒離,這鄒離又矮又醜,也太不像話了。

  不管如何,鄒離代表秦國皇帝,他不敢怠慢。

  迷朵學著秦人之禮,向鄒離躬身作揖。

  鄒離取出詔書,雙手捧起,朗聲道:“大秦皇帝陛下有詔,迷朵接詔。”

  阿古朵把話向迷朵翻譯,迷朵跪下接詔。

  鄒離打開詔書,大聲宣讀出來。

  他每說一句,阿古朵用羌人語言翻譯過去。

  詔書宣讀完畢後,迷朵顯出喜色,高高興興接詔。

  迷朵看著詔書,這詔書是用秦篆書寫,左下角有玉璽蓋章。

  隨後,鄒離再奉上禮物清單。

  羌國作為藩屬國向宗主國進貢,秦國給了一些回禮,有絲綢、鹽巴之類,都是羌國無法自產之物。

  隨後,迷朵帶鄒離進入大帳篷。

  藩屬國的王,在宗主國的使臣麵前,恭恭敬敬。

  帳篷正中最上方,迷朵坐著胡椅,在右側最前方,鄒離跪坐在席子上。

  鄒離後麵是楊喜。

  在左側,坐著的羌人重要人物,為首的是阿古朵,其次是迷朵的弟弟迷當,以及五個部落首領。

  鄒離道:“羌王已接受冊封,從此以後,大秦和羌國就是一家人了。大秦三萬騎兵留在羌國,要是匈奴人來犯,羌國兵馬需服從楊喜將軍調度,一同抗擊匈奴。”

  迷朵哪敢說不,連忙稱是。

  秦國給他帶來的好處很多,既派兵保護,又封他為羌王,名正言順號令其它部落,對於稱臣於秦國,他心甘情願。

  鄒離再問道:“從這裏往西去月氏國,還需走多遠?”

  迷朵道:“從這裏到月氏國邊境,輕騎兵約十天可到達。要是步行,最少一月有餘。兩三個月前,匈奴又打敗月氏國,想必月氏的日子比羌國更難過。”

  隨後,鄒離說出了一些要求,包括使用秦篆、度量衡、錢幣,秦國在羌國的駐軍,食物需由羌國提供,迷朵都答應了。

  當初,對於稱臣於秦國,迷朵的弟弟迷當,還有羌王直轄的一些部落首領不服,他們認為,可以跟秦國合作,但不能臣服於秦國。

  迷當對鄒離、楊喜道:“匈奴人隨時有可能再來掠奪羌人,不知秦軍跟匈奴想比如何?要是秦軍不敵匈奴人,羌國就完了。”

  某部落首領冷冷道:“要是不能證明秦軍強大,我們就不聽秦國號令。”

  楊喜道:“請諸位出來,好好瞧瞧大秦雄師。”

  羌王和部下們走出帳篷。

  楊喜翻身上馬,下令大軍集合。

  秦兵們反應迅速,迅速按照伍、什、屯、曲集合,排好隊列。

  羌國主要人物,以及附近的羌兵們,都在注視著秦軍。

  僅僅是反應迅速方麵,羌人騎兵就有所不如。

  楊喜抽出鋼刀,數以萬計的秦兵齊齊抽出,在陽光照耀下,鋼刀閃閃發光。

  “殺!殺!”

  “殺!殺!”

  “殺!殺!”

  秦兵們揚動著鋼刀大喊著,迷朵感受到,秦兵們由內而外散發出一種殺氣,可謂殺氣騰騰。

  僅僅憑借這氣勢,羌兵們就沒有與秦軍為敵的勇氣。

  楊喜策馬來到迷朵麵前,說道:“請大王借犛牛一用!”

  迷朵命人把兩頭犛牛牽過來。

  楊喜一聲大喝,策馬衝近犛牛,收到驚嚇的犛牛奔勞,戰馬衝刺追上,楊喜手起刀落,幹淨利落把犛牛的頭顱砍下,第二頭犛牛同樣如此。

  一刀就能砍下犛牛首級,這種刀也太鋒利了。

  要不是親眼所見,迷朵和部下們都難以置信。

  鄒離道:“這叫‘環首刀’,是大秦獨有,這次前來,陛下特贈送三十把給大王。”

  隨即,有人駕著一輛馬車來到迷當麵前停下。

  馬車上載著一個箱子。

  迷朵把箱子打開,裏麵是數十把刀。

  他拿起其中一把,鋼刀出鞘,迷朵立即就看出了這明晃晃的環首刀與眾不同,迷朵愛不釋手。

  鄒離介紹說,環首刀鋒利和堅韌兼備,隻有大秦能鑄造出來。

  迷當等重要人物,人手一把環首刀,還親自做試驗,在被砍死的兩頭犛牛身上試驗,全力砍下後,能把牛的軀幹砍斷一半,刀刃又沒有崩口。

  果然是好刀,迷當等人對此讚不絕口,高高興興。

  迷朵向鄒離說,感謝秦國陛下的厚禮。

  隨後,秦軍騎兵們,又再演示騎射技術,高超的騎射技藝,讓羌人們歎服。

  他們不再對秦國、秦軍的實力有任何質疑。

  鄒離在羌地待了好幾天,對羌人進行全麵深入的了解。

  羌地一半以上是草地,還有部分是荒無人煙的戈壁,在東南邊有少部分耕地,大部分羌人以牧養牲口為生,東南邊的部落有人農耕。

  羌王部落所在位置,位於羌國中部。

  根據羌人對羌國各地區的描述,鄒離讓隨行的畫師,畫了一份羌國地圖。

  羌人不懂得治鐵,冶煉是青銅技術,兵器、農具皆是青銅造。

  即便是青銅鑄造,離始皇帝時期的青銅技術水準還有不小的差距。

  在羌地期間,羌王始終殷勤款待使團。

  “匈奴人來了!”

  “匈奴人來了!”

  在第九天的時候,匈奴人南侵的消息,傳到羌王這裏,匈奴兵人數約有三千人,劫掠東北邊的部落,那部落尚未歸服羌王。

  由於匈奴人強悍,即使是三千人,單個部落都未必能抵擋。

  鄒離對羌王道:“有大秦騎兵在的地方,就休想劫掠羌人兄弟。”

  楊喜道:“我派五千人出擊,請羌王也派兵一起去。”

  要是匈奴人來了,可不能隻靠秦軍,羌兵也得戰鬥。

  羌王當場點將,打算派五千騎兵。

  迷當自告奮勇,要求帶兵,他要見識秦軍的真實戰鬥力。

  迷朵答應了弟弟的請求。

  楊喜派出都尉餘州,率五千騎兵往東北尋找匈奴人,那隨同出發的羌兵,臨時歸餘州指揮。

  餘州帶著部下們出發,由羌人作為向導前進,長途跋涉,跨越茫茫草原。

  在數月前,皇帝啟程回關中時,秦勇跟著楊喜一同返回。

  楊喜被皇帝派來羌國,秦勇一同前來,暫時劃歸都尉餘州管轄。

  楊喜派餘州來追擊匈奴,秦勇亦在其中。

  三天後,抵達被匈奴劫掠的部落,匈奴不僅劫掠財物,還殺男人,劫走女人,隻有部分老人小孩生還,現場場麵,慘不忍睹,如此殘暴,讓羌人對匈奴無比憎恨。

  有些小孩、老人還哀求著,把娘親、媳婦救回來。

  “夠匈奴人,真不是東西!”

  “搶掠就算了,連人都殺!野蠻人跟我們夏人就是不一樣!”

  “我們要把被劫去的女人救回來!”

  秦兵們咬牙切齒,痛罵著匈奴人。

  迷當對餘州道:“餘校尉,我們追不追匈奴人?”

  餘州道:“匈奴人帶著女人和牛羊,肯定走不快,隻要方向對了,肯定能追上。你們是大秦的臣民,大秦的軍隊就得保護好你們羌人兄弟。”

  秦勇道:“匈奴人敢欺負羌人兄弟,一定要狠狠教訓他們。”

  隨後,餘州根據羌人指示的方向,帶著部下出發尋找匈奴人。

  第二天中午,秦兵們繼續趕路的時候,隻見北方遠處地平線上,有牛羊出現。

  很快,士兵們看到了人和馬匹。

  “匈奴人就在前麵!”

  餘州讓部下們做好戰鬥準備。

  迷當率領的五千羌兵跟在秦兵後麵。

  要是沒有秦兵,迷當根本不敢去追,就算追上了,也不敢出擊。

  在秦軍來羌國之前,在大多數時候,隻能任由匈奴人肆無忌憚,隻有少數情況下聚集大量兵力,以多對少跟匈奴人作戰,還占不了任何便宜。

  在對麵,是三千匈奴兵,領兵的是左賢王下轄的右大當戶。

  右大當戶下轄有五千兵馬,這次帶了其中三千前來羌地劫掠,收獲還算不錯,正高高興興地返回。

  這時,右大當戶見有追兵趕上,隻是略感詫異,當他們看清楚是秦軍時,大為驚訝,秦軍居然出現在這裏。

  就算是秦兵來了有如何,右大當戶絲毫不害怕,下令迎戰。

  秦軍有那種連續射箭的連弩,冒頓已提醒過,要是碰上秦兵要小心,要麽是遠距離騎射,要麽是衝近短兵相接格鬥。

  因為有了馬鐙,現在的匈奴兵,也著重訓練近身格鬥。

  每個匈奴兵的武器,除了弓箭外,還有鐵刀。

  餘州擺好陣勢,每個秦兵手中都有一把弓。

  “弟兄們!殺匈奴狗!給我衝!”

  秦兵們直接正麵衝鋒。

  右大當戶仔細看了一下秦軍,秦軍沒有帶連弩,看這陣勢,不像是要騎射作戰,騎射作戰一般是讓戰馬斜著跑,現在的秦兵是正麵衝來,並且是全速衝鋒,看樣子是要近身格鬥。

  匈奴兵張弓搭箭,做好射擊準備。

  秦軍騎兵速度很快,當衝入弓箭射程時,敵軍射箭了,秦兵同樣射箭了,雙方各有死傷。

  由於衝鋒的速度實在太快,秦兵射出一輪後就把弓收起,迅速拔出鋼刀。

  防守方的匈奴兵射出第二輪後,拔出鐵刀,要秦軍近身格鬥。

  很快,雙方短兵相接。

  鋼刀和鐵刀交擊聲、戰馬嘶鳴聲、士兵慘叫聲交織在一起。

  迷當和羌兵們注視著戰鬥。

  從雙方接觸一開始,秦軍的兵器優勢就發揮出來了,秦兵砍中匈奴兵,比匈奴兵砍中秦兵帶來的傷害更大。

  在許多時候,秦兵對匈奴兵往往一刀斃命,匈奴兵很少能一刀解決秦兵。

  總體來說,匈奴兵的傷亡率比秦軍大得多。

  餘州揮動兵器親自作戰,秦軍越戰越勇。

  反觀匈奴兵,士兵越來越少,越打越驚。

  右大當戶看出問題了,是秦軍的馬刀占了優勢。

  他有意要繳獲馬刀,帶回去讓鐵匠打造出來。

  在親兵的護衛下,右大當戶在死亡秦兵身上,撿起了馬刀和刀鞘。

  匈奴兵越來越少,隻剩下數百人了。

  戰況對匈奴越來越不利,右大當戶來不及檢查鋼刀,把刀鞘插在腰間,揮動鋼刀加入戰鬥。

  鋼刀的確很好用,他親自擊殺了一名秦兵。

  “納命來!”

  秦勇帶著士兵們向右大當戶殺來,他本人神勇無比,一連砍殺了數名匈奴兵。

  右大當戶見情況不妙,隻得帶著殘兵逃跑,顧不上擄掠來的女人和牲口了。

  餘州帶兵追殺一陣子後,下令停止追擊。

  最終,跟隨右大當戶逃走的匈奴兵隻有兩百餘人。

  迷當和五千羌兵看得呆了,秦軍實在強悍,他們不如匈奴兵,匈奴兵又不如秦軍,臣服於秦國是正確的選擇。

  秦國就是一顆大樹,在大樹底下好乘涼。

  餘州清點人數,秦軍自身戰死1015人,斬殺匈奴兵2630人。

  秦軍除了陣亡士兵外,還有數百人受傷。

  秦兵們都懂得最基本的外傷治療,帶了外傷藥,受傷士兵由其他士兵救治照料。

  羌兵們把被擄掠的女人帶了回來,是秦兵把她們救出來的,羌人女子們都感激秦軍。

  剛才跟匈奴人的戰鬥,這些女人們都看在眼裏,秦國男人比羌人男人更勇猛,秦兵們都是英雄。

  經過統計,被擄掠的女人有一千五百餘人。

  當天下午,羌人女子們烹煮食物慰勞秦軍,還幫忙照顧傷員。

  夕陽西下,秦勇視察著現場,有名懂羌人語言的士兵跟隨著。

  視察一陣子後,隻見一個羌人女子在嚶嚶哭泣,走近一看,這女子還挺有姿色,十六七歲,哭得很是傷心。

  秦勇問道:“你為什麽哭泣?”

  士兵用羌人語言翻譯給那女子聽。

  那女子道:“我男人已被匈奴人殺死!”

  聽到士兵翻譯過來後,秦勇對這美麗女子動心了,說道:“我是秦軍的軍候,由我來做你的男人,我來保護你和你家人!”

  他家裏已有一妻,再娶一個女人又何妨。

  那女子見這秦軍軍官高大魁梧,又很真誠,自己又是被秦軍所救,她剛才親眼看見這個男人殺了許多匈奴人,還把那個匈奴首領趕跑了,這是何等英雄,她喜歡這樣的英雄。

  略作遲疑後,就點頭答應了,她自報姓名,叫阿蒂絲。

  秦兵們救出千餘女人,可謂是英雄救美。

  在這些女人當中,最漂亮的那個女人阿蒂絲,對秦勇以身相許,很快就轟動起來了。

  迷當跟秦勇說,阿蒂絲是羌人中有名的美人,是羌國草原上的一顆明珠,是部落領主的媳婦,領主和兒子都被匈奴人殺了,她就是寡婦。

  秦勇更是大樂。

  當天晚上,軍隊紮營過夜。

  秦勇有單獨的帳篷,他等不及了,當晚就跟阿蒂絲洞房花燭。

  數天後,秦軍凱旋歸來。

  迷當把那天的戰鬥,原原本本地向羌王和各部領主講述,羌人無不歸服,秦國初步確立了在羌人心中的威望。

  餘州來到秦勇跟前,大笑道:“秦軍候,你可是豔福不淺啊!打一仗,就得了漂亮美人。”

  秦勇尷尬一笑,說道:“或許是卑職運氣好。”

  得知那名女子身份後,羌王恭賀秦勇,說要按照羌人儀式,給秦勇辦紅紅火火的婚禮。

  他這麽做,是有討好秦軍的成份。

  畢竟秦軍戰力強大,還得仰仗秦國庇護。

  鄒離和楊喜同樣祝賀秦勇。

  第二天,由羌王親自主持,給秦勇和阿蒂絲舉辦一場隆重盛大的婚禮。

  從此以後,這件事成為了在羌人和秦人中流傳的佳話。

  由楊喜帶領的三萬騎兵,要長期留在羌國,秦勇在羌國有女人,更安心留在這裏。

  八月下旬這天,鄒離告別楊喜和迷朵,啟程返回關中。

  ————————

  河套平原,冒頓剛從西邊返回這裏不久。

  右大當戶帶著殘兵來到這裏,向冒頓報告在羌地作戰一事。

  秦軍居然在羌地出現,冒頓吃了一驚。

  左賢王道:“單於,我願領兵南下,把羌地的羌人、秦人全殺光!”

  右都骨侯道:“秦軍憑借長城關隘守在關中,現在他們出關了,對我們是好機會。”

  冒頓阻止道:“不,秦軍戰力強,我軍占不到便宜。如果跟秦軍硬拚,兩敗俱傷,得不償失,今年先不作戰,明年再做計較。”

  右大當戶再把繳獲的鋼刀獻上。

  冒頓仔細檢查鋼刀,讚同這是好刀,秦軍騎兵都配備這種刀,怪不得匈奴兵敵不過。

  冒頓沒有責怪右大當戶,讓工匠好好研究,爭取把這種刀鑄造出來。

  ————————

  關中,白渠幹渠建設地。

  這裏原本有四萬餘楚兵,後來加入了齊兵、趙兵,俘虜人數接近八萬。

  楚兵和齊兵、趙兵分開,各不相幹。

  三國的俘虜,大部分能安安分分。

  時間已進入了九月中旬,楚兵來關中勞作已有數月,對秦國的敵視之心仍然比較重。

  這天,是休息日。

  俘虜、訓導部、水工等全體人員休息一天。

  天空刮著西北風,關中大地開始寒冷起來。

  訓導部吏員們,每個人都有單獨的小木屋居住。

  吏員郭翀邀請楚兵中的孫桐前來吃火鍋。

  雙方是俘虜和管理者之間的關係,居然被郭大人單獨邀請,孫桐受寵若驚。

  小木屋內,熱氣彌漫。

  桌麵上,放著許多小盤子,分別有犛牛肉、狗肉、羊肉、魚肉等等。

  郭翀說,犛牛是上頭分給每個小吏的,其餘的肉是自掏腰包買的。

  對於孫桐來說,這就是山珍海味。

  平常吃飯,每隔五天有肉吃,那一般是豬肉、羊肉或雞肉,每個人的分量也不多。

  孫桐就算以前在楚國家裏時,也隻有偶爾宰殺家禽吃才能有肉吃。

  郭翀居然花錢買肉請自己吃飯,孫桐很意外,又有些感激。

  羌國進貢三千頭犛牛,有五十頭留給宮裏,一百頭分給鹹陽的官員們,五百頭分給白渠建設者,包括訓導部和水工們,另有一千五百頭分給軍中,剩餘的分給各郡縣。

  在今天早上,宰殺了十頭犛牛。

  好鋼要用在刀刃上,除了官吏們集體進食外,還特別留出一部分,給訓導部拉攏俘虜之用。

  郭翀主動夾菜到鍋裏,又頻頻給郭翀夾菜,兩人都吃得津津有味。

  孫桐高興之處在於,難得吃到好菜;郭翀高興之處在於,總算有楚兵對他有好感,工作有了小進展。

  “這犛牛肉好吃!”孫桐屁顛屁顛的。

  郭翀道:“朝廷分給每個小吏的犛牛肉,就這麽一點點,就隻夠兩個人吃,我把你當兄弟,有好吃的要跟兄弟一起享受。”

  孫桐心裏暖洋洋的,他不客氣了,連續吃下多塊牛肉。

  郭翀又道:“孫兄弟,你在家裏的時候,鄉衙的人,真的把秦國說得很壞很壞?”

  孫桐道:“郭大人,鄉衙的人時常說,暴秦侵犯楚國,讓楚國被滅,許多楚國男人被迫上戰場,被秦軍殺死。家裏那些小吏說,秦國是楚國仇人,秦人都是壞人。”

  郭翀又再吃下一塊犛牛肉,說道:“那是騙人的,秦國朝廷對秦人很好,皇帝陛下說了,諸夏之夏人,皆是兄弟,會一視同仁。隻是不幸出了二世皇帝這個昏君,又有奸臣趙高,導致賦稅沉重,百姓日子苦啊!那些原本六國貴族、王室,趁機造反,導致戰禍不斷。”

  在數年前,子嬰就公開說嬴胡亥是昏君,並且允許每個人都這樣說。

  孫桐道:“郭大人,我家裏鄉衙的人說,天下七國,本相安無事,是暴秦想要吞並天下,侵犯楚國,才讓楚國和百姓沒好日子過。”

  郭翀問道:“孫兄弟,你也曾恨過秦國?”

  問出這種問題,孫桐遲疑起來,怕郭大人聽了不高興。

  郭翀道:“我把你當兄弟,你實話實話就行了。”

  孫桐道:“二十餘年前,秦軍兩次攻楚,聽說第一次主將是李信,有二十萬大軍,被楚軍打敗;第二次攻楚主將是王翦,有六十萬大軍。我伯父、爹爹被征召從軍,跟隨項燕將軍保衛楚國。結果,伯父戰死,爹爹僥幸沒死,也受了傷。我覺得那鄉衙的人說得對,要是秦國不吞並楚國就不會這樣了,所以我恨暴秦。”

  他放下筷子,低下頭,怕郭翀責怪。

  郭翀沒有絲毫生氣,說道:“你家裏鄉衙那些人,說得有些對,但也不算對。要是天下統一,夏人之間就不會再有戰爭,男丁就不會上戰場戰死。是因為二世皇帝昏庸、趙高禍亂朝綱,讓百姓困苦,讓那些六國餘孽有機會造反。”

  孫桐想想,好像也有道理。

  郭翀留意著孫桐反應,覺得孫桐認同他的話。

  再問道:“孫兄弟,宿舍內二十九人,還有多少人恨秦國?”

  現在的孫桐,對郭翀已有較高的認可度、信任度,把自己所知的全盤托出。

  在其他楚兵中,以顧順對秦國仇恨最深。

  此外,最少還有十五人,仍然憎恨秦國。

  剩下那些人就算不恨秦國了,也對秦國沒好感。

  目前,整個宿舍三十人,隻有孫桐對秦國產生了好感。

  那些憎恨秦國的楚兵,因為在關中這裏幹事,秦人對楚兵尚好,日子過得不差,也就能忍住沒有生事,更何況,他們沒有生事的機會。

  郭翀通過孫桐,深入了解其他人情況,以便做好下一步工作。

  ————————

  中原大地,秋收開始了。

  鄒離使團返回鹹陽的路上,時而能看見道路兩邊農田裏,一片忙碌景象。

  回到鹹陽後,皇帝召鄒離在禦書房覲見,順便也陳平也叫來,讓他多了解羌地情況。

  “陛下,臣到羌國後,一切順利。夠來,有三千匈奴兵侵犯羌國,被餘州所率之兵打敗,軍候秦勇……”

  鄒離先稟報總體情況。

  子嬰大為高興,在聽到關於秦勇迎娶羌人美女一事時,更是笑了出來。

  鄒離講完後,他說道:“羌人歸服於大秦,羌國以後就是進入西域的橋頭堡。”

  “橋頭堡?”首次聽到這個詞,鄒離衝口而出,就算沒有皇帝解釋,他也能根據整句話意思猜出含義。

  子嬰解釋“橋頭堡”之意,讓這個時空又增添了新詞匯。

  隨後,鄒離把讓隨行畫師畫下的羌國地形圖取出,皇帝命人掛上。

  君臣兩人來到地圖前,鄒離指著地圖不同位置解說著。

  “陛下,羌王在這;西北邊這裏,便是月氏國。臣還向許多羌人打聽‘大宛國’,羌人無人知曉,陛下說大宛挨著月氏國,若去到月氏,想必能知曉。”

  鄒離又說,有了皇帝冊封的王,迷朵已派人通知羌人所有未臣服的部落,讓他們聽從大秦冊封的王的號令,在鄒離離開時,已新增一部落歸順。

  經過鄒離解釋,讓皇帝對羌國有了大致了解。

  子嬰再看著地圖,要是通過河西走廊通往西域,路途更短,速度更快,河西鄒離,是他遲早要奪取的,但目前還不是時候,還不適宜派兵跟匈奴大規模作戰。

  通過羌國往西域,雖然遠了些,也不失為好的選擇。

  有了羌國這條路線,出使西域,就不至於像曆史上的張騫那樣,路途上兩次被匈奴扣押,曆時十三年才回到長安。

  “遠赴西域,不僅要找月氏,還要找大宛等許多小國,若去西域,路途遙遠,長途跋涉,語言不通,道路不明,甚為艱辛,如若碰上對大秦有敵意的人,甚至會有危險。”

  鄒離一副堅韌之色,向皇帝拱手道:“為了陛下、為了大秦,臣不畏任何艱險,一定不負陛下所望,聯絡上西域諸國,說服他們共抗匈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