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1章 封賞升職
作者:輕風千裏      更新:2021-10-11 04:24      字數:4216
  根據韓信的部署,在東邊的青令關、西橋關,都各有三萬秦軍駐守,在南邊跟楚國交界之地,有五萬兵力駐守。

  在三川郡各個縣,都各有一名都尉帶兵鎮守,在縣官署成立前,由都尉負責當地的治安和臨時事宜。

  四月十五日,鑾駕即將抵達新鄭北門外。

  秦軍諸將、訓導部、潁川郡衙這三方麵的人,都前來迎接聖駕。

  “聖駕到!”

  現場的人齊齊下跪。

  鑾駕停下,子嬰下得鑾駕,望著那新鄭城牆,望著現場的子民們,內心有著小小的激動。

  奪取潁川郡,收複新鄭,雖然還沒有徹底滅韓,也可以算得上秦國第二次統一戰爭的一個裏程碑。

  眾人齊唰唰起身。

  隨後,在朗衛護衛下,鑾駕入新鄭。

  鑾駕內,子嬰打開透過車窗,望著那夾道歡迎的百姓們,望著新鄭的一木一屋。

  給他的感覺,這裏的人對於皇帝前來的歡迎程度,不如洛陽城。

  也難怪,洛陽人反感被韓國統治,自然歡迎秦軍。

  新鄭的人除了從嬴政滅韓後到韓國複國前的二十三年,其餘時間皆為韓人,他們本身對秦國有些反感,隻是近年來,張良征召男丁太多,對韓國麻木了,對秦國的反感之下減少許多。

  此時,薄貞正依偎在皇帝懷中,她肚子有點大了,她期待著能誕下子嗣。

  原本韓成的皇宮,作為皇帝在新鄭的行宮。

  鑾駕進入皇宮,來到大殿門外停下,子嬰和薄貞下得鑾駕。

  子嬰和眾人邁步登上大殿前台階,步入大殿。

  薄貞則是進入後宮。

  子嬰從丹陛而上,在原韓成的位置上坐下。

  台階下臣子分列兩旁,左邊是以陳平為首的文官,右邊是以韓信為首的武將。

  開城獻降的封德和徐危兩人亦在其中。

  子嬰道:“收複三川郡,收複新鄭,可喜可賀。明日,對東征立功將士論功行賞。後日,全軍舉辦慶功宴,朕跟眾將士、眾臣同慶。”

  陳平出列,說道:“此次東征,打得漂亮。美中不足是讓張良、韓成兩個賊首跑掉。他們定會去上黨郡繼續負隅頑抗。”

  子嬰道:“他們在上黨郡,隻是苟延殘喘,焉能抵擋大秦雄師。他日時機一到,再將他們連根拔起。”

  韓信出列道:“陛下,臣願率軍北上,奪下上黨郡,徹底掃清張良、韓成勢力。黃河北岸雖有敵軍防備,臣有信心能突破黃河。”

  子嬰道:“韓卿家東征一年,收複三川郡、潁川郡不容易,這邊還需要你鎮守。什麽時候北上?還需從長計議。”

  潁川郡郡守馮唐,向皇帝匯報工作事宜。

  郡官署已搭建起來,工作還算順利,韓地百姓最需要的是安定,安心農耕。

  陳平提議,隨著收複的失地增多,訓導部人員不斷庫擴充,建議再增設一名訓導丞。

  其中一人負責三川郡、潁川郡,另外一人負責舊秦地和楚軍俘虜。

  子嬰同意了。

  陳平再提議由第十一大隊長吳嚴章升任訓導丞,子嬰也批準了。

  隨後,子嬰就在這裏跟眾臣一同用膳。

  用膳完畢後,在郎官帶領下,子嬰來到書房,這裏是韓成以前的書房。

  陳平和鄒離跟著同來。

  “收複兩個郡,隻是統一天下的第一步,兩位卿家以為,下一步該如何做?”

  陳平道:“陛下,苟延殘喘的韓國,必須先滅之。東征一戰,我們有所損失,三川郡、潁川郡的男丁更不足,最少得先休養生息一兩年。到時候,再派遣一上將,北渡黃河滅張良、韓成。另外,楚國妄圖翻越武陵山攻秦,還得派兵防備,甚至要在巴郡跟楚兵長期交戰。”

  鄒離道:“陛下,有了馬鐙、馬掌後,匈奴人更是所向披靡,我們得防備匈奴有可能的襲擾。”

  這時候,郎官走入,說道:“陛下,鹹陽鍾丞相傳來消息,羌人被匈奴欺侮過甚,派人前來鹹陽,表示願意跟秦國結盟,請求大秦派兵保護。”

  這可不是小事。

  子嬰對兩人道:“兩位卿家覺得,我們是否答應羌人請求?”

  陳平道:“陛下,若是答應保護羌人,就必須要派出騎兵長期在西邊跟匈奴對抗,我們要重新統一天下,才剛踏出第一步,不宜分心。羌人蠻荒之地,不適宜農耕,能給大秦帶來的利益有限,若是答應羌人要求,得不償失。”

  鄒離道:“陛下,無論是關東六國叛賊,還是匈奴,都是大秦敵人。冒頓不會坐視我們滅六國,臣以為,跟羌人結盟,從西邊牽製匈奴,對我們有利。”

  兩人各有各的道理。

  子嬰道:“若是從經濟利益來看,答應羌人,對我們的確沒多大利益。若是從政治角度來看,就顯得很有必要。”

  兩人首次聽到“經濟”一詞,子嬰向他們解釋這個詞的含義。

  兩人都覺得,經濟這個詞,精辟獨到。

  此刻,子嬰想到的,不僅僅是羌人方麵,還想到了更遠的西域,那裏有月氏國,還有許許多多的小國,都被匈奴人欺侮,可以將這些人聯合起來一同對抗匈奴。

  要派人出使西域,在沒有打通河西走廊的情況下,可從南邊的羌人地域往西。

  這時候,陳平道:“陛下,若真的要派兵去羌人地域跟匈奴作戰,我們不能跟羌人結盟,而是要讓羌人跟夜郎國一樣,臣服於大秦,成為大秦的屬國。既然是大秦屬國,自然不允許他過欺侮。”

  子嬰點頭道:“丞相之言,正合朕之意。”

  隨即,子嬰提筆書寫,這是寫給鍾平的,吩咐在鹹陽的鍾平,按照這個意思回複羌人使者。

  ————————

  韓國是小國,韓國皇宮大殿,也比其他國家朝會大殿小。

  在大殿外的廣場,比大殿大得多,能容納數千人。

  第二天上午,數以千計的人雲集在此,在東征軍隊中,軍候級別以上、或即將晉升到軍候的軍官,都集中於此。

  秦軍聞戰則喜,那是為了立軍功封爵。今天,朝廷要論功行賞,正是最激動人心的時刻。

  在東征部隊中,騎兵立軍功最多,是步軍羨慕對象。

  在眾多軍官中,騎兵軍官最為高興。

  駱甲、楊喜、秦勇等人聚在一起,相互祝賀,訴說著喜悅之情。

  有些步軍軍官,來向他們道喜。

  秦勇對楊喜、駱甲、曹斌道:“有馬鐙、鋼刀,大秦騎兵所向無敵,我們都立大功了。你們先做了將軍,卑職遲早也能成為將軍。”

  楊喜道:“秦兄弟,陛下很看好你,你大有可為。”

  陳雙走了過來,問道:“你們騎兵還要不要人?若有需要,我願轉為騎兵。”

  駱甲道:“這得由陛下決定,大秦騎兵有十萬,東征韓地有所損失,需要補回來。”

  “陛下駕到!”

  眾人向大殿方向望去,隻見皇帝走了出來,站在台階上的大殿門口。

  台階下廣場,數以千計的人向皇帝跪下。

  “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眾人平身後,由郎官宣讀軍功事宜。

  首先,是總體概括。

  “大秦軍隊東征,收複三川郡、潁川郡,斬殺楚軍、韓軍、齊軍、趙軍、魏軍,共275154萬人;逼降、俘虜敵軍共177992人;我軍累計戰死79253人。”

  郎官又再宣讀具體人數。

  其中,斬殺楚兵79015人,俘虜、逼降齊兵18339人、趙兵18000人。

  這是很令人振奮的數字,堪比長平之戰。

  接下來,是宣讀具體立功人員名單。

  “東征大軍統帥韓信,居功至偉,爵位由‘五大夫’升為‘中更’,軍職由‘平南將軍’升為‘鎮南將軍’,秩俸升為比四千石。”

  此時的韓信,激情澎湃,他畢生所追求,正是此時此刻,以及由此帶來的功名、榮譽。

  爵位越高,就升得越難,上次連升四級,這次軍功比上次大得多,仍然還是連升四級。

  韓信大步登上台階,來到皇帝麵前,單膝下跪。

  子嬰親自把象征爵位、軍職之物給韓信。

  韓信接過後,再轉身向下麵望去,感受著眾人的目光,眾將士對他是折服、敬重,甚至是崇拜。

  這同樣是韓信所追求,有了功名,展示出自身才能,讓將士們折服,讓全天下都知道,他韓信不差於吳起、白起、李牧、孫武等人,會名垂千古。

  韓信激動了一陣子後,站在另外一邊。

  郎官繼續宣讀名單。

  “輔國將軍駱甲,爵位由‘公大夫’升為‘五大夫’,軍職升為‘平東將軍’,秩俸升為二千石。”

  駱甲懷中激動的心情,走上台階來到皇帝麵前,單膝跪下。

  子嬰同樣親自象征爵位、軍職之物給他。

  “安遠將軍李必,爵位由‘公乘’升為‘五大夫’,軍職升為‘平南將軍’,秩俸升為二千石。”

  “奮武將軍曹斌,爵位由‘公大夫’升為‘公乘’,軍職升為輔國將軍,秩俸升為比二千石。”

  “虎牙將軍範目,爵位由‘公大夫’升為‘公乘’,軍職升為‘平北將軍’,秩俸比二千石。”

  “驃姚校尉楊喜,爵位由‘官大夫’升為‘公乘’,軍職升為‘安遠將軍’,秩俸比二千石。”

  廣威將軍辛韋,爵位由‘公大夫’升為‘公乘’,軍職升為虎牙將軍。

  奮勇校尉呂馬童,爵位由“官大夫”升為‘公大夫’,軍職升為度遼將軍。

  都尉楊武,爵位由“官大夫”升為“公乘”,軍職升為冠軍將軍。

  軍候餘州升為都尉,爵位升為“官大夫”。

  軍候朱貴升為都尉,爵位升為“官大夫”。

  秦勇也升了,爵位升為“大夫”,軍職升為軍候。

  在洛陽主動開城投降的鄭雄、馮遷,新鄭開城獻降的封德、徐危,都被當場表彰,四人都被封為校尉。

  鄒離先是在洛陽成功勸降,後來又奉命來新鄭見田集,立下不小功績,秩俸由一千石升為比二千石。

  每宣讀一個人,都會由皇帝頒發爵位、軍職之物。

  “赳赳老秦,複我河山;血不流幹,死不休戰;西有大秦,如日方升………”

  封賞完畢後,現場所有人,一齊高唱秦軍的軍歌。

  在旁的太史令司馬匯,把今天的事情記錄下來。

  數千人齊齊高唱,聲音響徹整個皇宮,連皇宮周邊的百姓都能聽到,讓他們感受到秦軍那鋼鐵般的意誌,那重新一統天下的雄心。

  有些人聽到此,則十分不爽。

  在靠近皇宮的某角落,有三人在交談著。

  “可惡的暴秦,如此在韓國皇宮,這是對韓國的挑釁。”

  “暴秦根本不把我們韓國放在眼裏!”

  “韓軍雖然無力抵抗秦軍,但我們還有其它辦法。”

  “一切都準備好了!來日把他們殺了!”

  …………

  三人都很隱秘,所謀劃之事沒有第四人知曉。

  第二天一早,皇宮內十分忙碌。

  不僅禦膳房忙碌,還臨時加了許多灶台,用於烹煮。

  在大殿前的廣場,臨時放置了許多桌椅,將會有數以千計的人,在這裏參加慶功宴。

  在新鄭城外軍營,同樣十分忙碌,都同樣舉辦慶功宴。

  皇帝參加的慶功宴,是在大殿內,隻有重要人員才有幸參與。

  在一般情況下,大殿內會有高高在上的皇帝,左右兩邊是文武官員。

  子嬰參加的慶功宴,仍然跟上次一樣,是眾人圍著大圓桌而坐。

  內侍把各菜肴端上,有虎肉、鹿肉、豹子肉、食鐵獸、野牛肉、鳥肉等等。

  在慶功宴前兩三天,就有大量的士兵在附近山上打獵,在河裏捕魚,還射天上飛鳥。

  天上飛的、水裏遊的、地上跑的,樣樣都有。

  再加上禦廚的精心烹煮,這一頓飯菜,可謂是難得打得美味佳肴。

  這次,跟皇帝一桌的,有陳平、鄒離、馮唐、韓談、韓信、駱甲、李必、辛韋、呂馬童、楊喜、範目、秦勇。

  皇帝左邊是陳平,右邊是韓信。

  按照職務而論,秦勇根本沒這個資格,這是皇帝親自點名要他共一桌,讓他倍感榮幸。

  慶功宴開始後,子嬰舉起酒爵,朗聲道:“收複三川郡、潁川郡,是我大秦重新統一天下的第一步,這第一步做得不錯,朕與眾卿共飲一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