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1章 自告奮勇
作者:輕風千裏      更新:2021-07-15 08:24      字數:12963
  鮑良仍然是一副不卑不亢態度,說道:“將軍此言差矣,我本就是秦人,為大秦朝廷效力,洛陽也並非原韓國之地。隻是被叛徒占據洛陽,才不得不為叛徒出力。”

  ??他這麽說,韓信還算認可,道:“此事我做不了主,會上報朝廷,由朝廷定奪。”

  ??鮑良道:“在朝廷答複前,我願協助將軍,安定本縣民心。”

  ??韓信求之不得。

  ??秦軍進入縣城後,對百姓秋毫無犯。

  ??鮑良以縣令的名義寫了一份告示,然後由士兵抄很多份,張貼在縣城許多地方。

  ??告示上寫著,這裏原是大秦朝廷治下三川郡所轄,張良、趙歇造反,占據本縣,大秦天子之軍收複陝縣,本縣所有人恢複秦人身份。

  ??告示又再說,秦軍是仁義之師,大秦皇帝是英明之君,大秦朝廷體恤百姓,百姓們會比在叛賊治下時過得更好。

  ??每份告示都蓋了原本縣衙的印章。

  ??這是用秦篆所書寫,盡管韓國已恢複原本的文字、度量衡,但時間不太長,識字的人大多還記得秦篆。

  ??鮑良出麵協助,對於安定民心起到了一定作用。

  ??韓信把情況如實向鹹陽報告。

  ??————————

  ??趙國,邯鄲。

  ??皇帝舉行朝會,商議重要事項。

  ??趙歇道:“暴秦數十萬大軍東進,欲滅韓國,我們必須救韓!該如何救?眾卿有何意見?”

  ??張耳道:“陛下,暴秦要再滅六國,一統天下。唇亡齒寒,我們必須全力救援,絕不能讓嬴政滅六國的悲劇再次發生。臣認為,無論暴秦要滅哪一國,我們都必須要救。”

  ??趙歇道:“丞相所言極是,天下紛爭,都源於暴秦不安分。暴秦不除,天下不得安寧!”

  ??假相(副丞相)貫高道:“臣覺得,應當由廣武君領兵,火速南下救韓。”

  ??趙國以李左車最善於統兵、練兵,頗有祖父李牧之風,在趙國人所共知。

  ??李左車出列道:“陛下,臣願領兵南下。不過,我們不能把全部主力全部派去救韓,要防止秦軍北上攻趙。臣認為,出十五萬兵最為妥當,齊國出兵不可能少於我軍,再加上項羽有可能北上,十五萬足也。項羽同樣仇恨暴秦,暴秦派兵東出,項羽必定不會坐視不理。我們跟項羽有間隙,項羽出兵後,臣再視情況派人聯絡項羽,隻要有需要,跟項羽聯合亦無妨,共抗暴秦才是首要之舉。”

  ??趙歇道:“就依廣武君之言,發兵十五萬,南下救韓。”

  ??陳餘道:“臣以為,若能出兵函穀關東邊,斷絕秦軍糧道,勿須跟先秦軍正麵交鋒,秦軍糧草斷絕,必會生亂,再跟韓信決戰。”

  ??李左車道:“韓信、王元都善於用兵,秦軍必定會守住黃河防線,扼守渡口,不會給我們渡河機會,除非項羽肯出兵。若項羽出兵,有兩種可能:第一,是派兵到韓國東邊,讓秦軍無法從虎牢關攻新鄭;第二,是直接揮兵函穀關,大軍部署於函穀關東邊地段,堵絕秦軍糧道。秦軍若要保護糧道,必須跟楚軍野戰,項羽最擅長野戰,任憑暴秦有強弓硬弩,有善於統兵主將,也難以在野戰中打敗項羽。項羽善於統兵,應當能看出這點,很有可能會是出兵函穀關。”

  ??張敖道:“廣武君言之有理,無論項羽出兵何處,我們都必須先全力救韓。”

  ??李左車再道:“秦軍要滅韓,必會阻擋我軍從上黨南下。除非借=道魏國,從魏地渡黃河到新鄭,還需派人跟魏王交涉。”

  ??趙歇決定,派蒯徹前去見魏王豹。

  ??在兩個月前,趙國就接到了張良派人來的報告,韓國大量征召男丁從軍。

  ??這意味著秦國要對外用兵,趙國也行動起來,征召二十萬人從軍。

  ??目前,趙國共有兵力三十餘萬。

  ??三天後,十五萬大軍集結完畢,向西南方向進軍,計劃在進入上黨後,如果魏國同意借道,再折向東,從魏地抵達新鄭北麵的黃河,渡河南下新鄭。

  ??當然,虎牢關太重要了,在張良的人到趙國通知時,李左車就讓那樣轉告張良,第一要守住的是虎牢關,其次是洛陽。

  ??————————

  ??齊國,皇宮,大殿。

  ??這裏舉行朝會。

  ??那高高在上的劉邦,顯得有些蒼老,他已五十八歲了,近年來,自感精力不如從前了。

  ??蕭何年齡跟劉邦差不多,同樣如此。

  ??蕭何能把齊國治理得很好,劉邦是很放心的。

  ??劉邦和蕭何君臣兩人,都希望安享晚年時光。

  ??可偏偏暴秦不安分,野心極大,老是妄想吞並其他國家。

  ??兩人不得不為此操心。

  ??劉邦讓所有臣子們,在家中床底下,都要藏著“嬴子嬰”人偶,每晚就寢前,都要詛咒、針刺人偶。

  ??劉邦長話短說,直接道:“暴秦要滅韓,我們必須要救。朕決定,發兵二十萬救韓,由曹參將軍統兵南下。”

  ??曹參道:“這次,是在盟國之地作戰,我們不會再失敗了,暴秦雖有連弩、震天雷,隻要應對得當,不至於對戰局影響太大。”

  ??劉邦給予曹參兵符,囑咐他多加小心,祝他旗開得勝。

  ??散朝後,劉邦回到後宮見戚姬。

  ??此時的戚姬,懷中抱著嬰兒,這是前不久生下的皇子,劉邦取名為“劉如意”,誕下子嗣後,戚姬和劉邦的小日子過得更好。

  ??戚姬道:“陛下,如此快就討論完國事了?”

  ??劉邦道:“哎!暴秦不安分,真讓我心煩,已讓曹參率軍救援,該怎麽打曹參自主決定。”

  ??戚姬道:“陛下年事已高,得保重身子,不可太心煩。太醫就快到了,再給陛下把把脈。”

  ??小片刻後,門外內侍道:“陛下,公孫太醫到。”

  ??太醫進入,他名叫公孫光,年紀跟劉邦相若,齊國人,醫術精湛,被劉邦任命為太醫令。

  ??“臣拜見陛下!拜見戚夫人!”

  ??公孫光恭敬行禮。

  ??戚姬道:“公孫太醫,給陛下把把脈,好好檢查陛下身子。”

  ??公孫光坐在劉邦旁邊,伸手給劉邦把脈,又再問及一些情況。

  ??在三年前,劉邦任命公孫光為太醫令。

  ??自從得到了戚姬後,劉邦獲得前所未有的快樂,讓公孫光給出方法,如何才能長壽。

  ??公孫光給出的建議,是要清心寡欲,少煩惱,少近女色,要適當活動身子,注意飲食,他又開了一些調理身子的藥。

  ??自從那以後,除了戚姬外,劉邦不再近其她女兒,除了暴秦外,沒有什麽事能再讓他煩惱。

  ??把脈後,公孫光道:“陛下身子尚可,聽聞秦國攻韓,陛下可為此事煩惱?”

  ??戚姬道:“能讓陛下煩惱的,也就隻有這事了。”

  ??公孫光道:“陛下,一切事情,盡力即可,結果如何,順其自然。隻要陛下能按臣建議,注意身子,定能長壽。”

  ??劉邦問道:“朕能不能像廉頗那樣,活到七十餘歲?”

  ??公孫光道:“陛下,臣不敢斷言。”

  ??待公孫光離開後,劉邦憤憤道:“就是暴秦、就是嬴子嬰,讓朕心煩。”

  ??戚姬關心道:“陛下勿須為此過於心煩,已讓曹參將軍率軍救援,陛下心煩也於事無補。像太醫所說,陛下盡力即可,結果如何,順其自然。”

  ??“嗚哇…嗚哇…”

  ??劉如意哭起來。

  ??劉邦抱著兒子,暫時忘卻煩惱,他寵愛戚姬,愛屋及烏,特別喜歡這個兒子。

  ??宮門外,有個年輕男子在此等待著,他是公孫光剛收的徒弟,名叫淳於意。

  ??師父出來後,淳於意低聲問道:“師父,陛下情況如何?”

  ??公孫光低聲答道:“陛下身子尚好,若沒有暴秦一事讓他煩惱,還能過得更好。”

  ??淳於意道:“蕭丞相為國事操勞,身子骨應當沒陛下好。”

  ??公孫光道:“未必,蕭丞相雖然操勞,但他樂於去做這些事,能打理好齊國,讓他快樂。他按照為師建議,他輔佐陛下,盡力即可,順其自然。蕭丞相身子調理得不錯,隻是跟陛下一樣,同樣因暴秦而心煩。”

  ??——————————

  ??從韓國西邊到鹹陽,道路順暢,前方戰報能很快傳遞回鹹陽。

  ??二月上旬,朝會。

  ??這裏不僅有原本的三公九卿,訓導部的曾陶也參加朝會。

  ??在剛開始時,曾陶秩俸五百石,後來讓降兵歸服,立下功績,秩俸升為六百石。

  ??首先,由鄒離宣讀戰報。

  ??“攻韓首戰,殺敵13519人,俘獲敵兵14660人,殺敵將白崇,我軍戰死1895人;收複陝縣之戰,殺敵3511人,俘獲敵兵5426人,我軍戰死928人。”

  ??“目前,我軍即將拿下澠池。”

  ??宣讀完畢後,子嬰道:“我軍進攻順利,滅韓指日可待。”

  ??每收複一個縣,都要迅速任命縣令,對該縣有效管治。

  ??陳平道:“陝縣原縣令鮑良,主動歸順。臣認為,可暫時讓他繼續任陝縣縣令,安定民心,若把陝縣治理得好,再行任用。”

  ??子嬰點頭同意了。

  ??曾陶出列道:“陛下,臣願帶訓導部官吏,到收複地開展工作,盡快教化百姓。”

  ??子嬰點頭道:“沒錯。始皇帝滅六國,一統天下,但六國人心未服。以後大秦軍隊收複之地,由訓導部教化百姓,讓各地百姓歸服於大秦。”

  ??曾陶再道:“陛下,目前已有兩萬降兵,可讓訓導部教化降兵,讓降兵歸服。”

  ??陳平出列道:“暫時勿須教化降兵。等秦軍滅韓,收複三川郡、潁川郡,把降兵放回家後,自然是大秦子民。除非是來援的楚軍、齊軍、趙軍,被俘後才需要教化。”

  ??曾陶一聽,的確是這樣,向陳平道:“丞相言之有理,是下官所慮不周。”

  ??鍾平遲疑了一會,出列道:“陛下,始皇帝一統天下,卻無法讓人心統一,臣認為主要有兩點。第一,是采用郡縣製,若采用分封製,各封王鎮守各處,不會短時間內讓天下造反;第二,是大秦過於依賴法家,管治天下過於重用秦律,臣認為,諸子百家,皆有可取之處。”

  ??上次書房密議,皇帝說不會再有分封製,他忍住沒有說出來。

  ??子嬰認同鍾平所說的第二條,不認同第一條。

  ??作為皇帝,要允許臣子說出不同意見,讓臣子們充分發言、充分討論,到後麵時,皇帝才表態。

  ??鄒離道:“陛下,臣讚同有限度的分封製。何為有限度?仍然是車同文、書同軌、統一文字、統一度量衡,在各封王的封地內仍然如此。”

  ??於真出列道:“陛下,事實已證明,采用郡縣製,無法讓大秦長治久安。左丞相所說第二點,臣反對,人性本惡,必須用嚴刑峻法管治百姓。”

  ??鹹陽令韓生道:“陛下,臣認為郡縣製可行,重用法家沒問題。問題出在始皇帝後期和二世皇帝時,徭役過重,百姓不堪重負。大秦一統天下後,隻要能輕徭薄賦,讓百姓安心耕種,天下不會反。”

  ??趙衍道:“臣讚同鹹陽令所言。還有那些六國餘孽,不容小覷,臣認為,應當把六國餘孽趕盡殺絕,以絕後患。六國餘孽造反,乃是十惡不赦大罪,殺之名正言順。”

  ??盧德道:“臣讚同趙長史所言,若當初始皇帝殺盡六國餘孽,斬草除根,就不會有後來之禍。始皇帝後期和二世皇帝時候,固然是徭役過重、百姓艱難,隻需等到陛下繼位後,及時改正國策上的失誤,便能讓天下重歸安寧。”

  ??目前九卿中,曾奎和蘇術資曆最老,在始皇帝統一天下後,就做到了九卿中的“丞”這個職位。

  ??兩人還清楚記得,當初始皇帝時對采用分封製還是郡縣製,臣子們進行了激烈的爭論。

  ??對於如何讓天下歸心,安撫天下讀書人,始皇帝也為此努力過,卻始終得不到天下士子們的認同,最後始皇帝忍無可忍,焚書坑術士。

  ??眼前這個皇帝,在兩人看來,比始皇帝更英明,或許能解決始皇帝無法解決的問題。

  ??這個問題一旦說開了,臣子們非常踴躍發言。

  ??隻有皇帝和丞相暫時不表態,在注意著每個人所說之言,了解他們的立場和態度。

  ??過了許久,大殿終於安靜下來。

  ??大家都看向皇帝,等待著皇帝的表態和拍板。

  ??參與發言的臣子們,都希望皇帝讚同自己的建議。

  ??隻聽皇帝道:“攻韓之戰才剛剛開始,現在決定分封製還是郡縣製,為時過早。大秦軍隊所收複之地,必定會讓當地百姓歸心。朕組建訓導部,就是為了教化百姓,要讓全天下人心統一。”

  ??陳平道:“訓導部定不會辜負陛下期望。”

  ??子嬰道:“眼下要做的,是保障前線糧草物資多需,先打贏這場仗。”

  ??目前,秦軍東征部隊糧草,存放於函穀關對麵的大壁壘,派有八萬兵馬駐守,由廣威將軍辛韋統領,既是守衛壁壘、看管降兵,一旦發現有敵軍來函穀關、企圖截斷糧道,會派兵出戰,保衛糧道。

  ??至於誰有可能來函穀關,韓信在跟部將們的會議中已經指出,項羽有可能會來。

  ??函穀關還有數萬兵馬,可以遙相呼應。

  ??陳平道:“陛下,大秦府庫充盈,糧草無憂,若有敵軍敢來截斷糧道,我秦軍必會狠狠打擊。”

  ??鄒離道:“陛下,臣想入韓地,跟隨韓信將軍,若有需要,由臣出麵勸降。”

  ??居然想勸降敵將,有些人覺得不可思議。

  ??在陳平看來,如果了解敵守將情況,對於能言善辯之人來說,並非完全不可能。

  ??要是出麵勸降,有一定危險性,對於項羽劉邦來說,不可能殺來使,對於某些在絕境下失去理智的武將來說,還真不好說。

  ??子嬰道:“鄒卿家,我大秦天子之軍,收複三川郡、潁川郡,把握很大,朕不忍鄒卿家以身犯險。”

  ??鄒離道:“陛下曾說過,以最小代價獲取最大勝利,才是上上之選,若能勸降敵將,這是上上之選。還望陛下恩準!”

  ??子嬰見鄒離言語神情十分誠懇,感受到他心中的期盼,不忍心拒絕,說道:“既如此,朕答應了!”

  ??隨後,陳烈道:“陛下,臣有個建議,不知當說不當說?”

  ??子嬰道:“但說無妨!”

  ??陳烈道:“請陛下立太子,以安定人心。”

  ??隨後,有兩個臣子附議。

  ??現場安靜下來,大家都注意著皇帝,就算皇帝沒發言,也希望從皇帝神情中看出端倪。

  ??尤其是陳烈,更為關注皇帝的態度。

  ??如果皇帝隻有一子,勸皇帝立太子,很容易會被認為屬於淑妃一派。

  ??這種事情,必須要解決,但子嬰又不想急於做出決定,他現在還年輕,以後肯定還有更多兒子,他要在諸多兒子中挑選出最賢明的。

  ??子嬰回應道:“朕還年輕,以後日子還長著,此事不必著急!”

  ??散朝後,陳平留下,要報告一些事情。

  ??鄒離也被留了下來。

  ??陳平道:“陛下,公孫光乃是名醫,劉邦讓他做太醫令,幫助劉邦和蕭何調理身子,兩人雖年事已高,身子骨還非常硬朗。劉邦得了戚懿,過得比以往更快樂。”

  ??子嬰非常清楚記錄,原本曆史上,劉邦是在公元前195年掛掉,蕭何是公元前193年。

  ??或許在這個時空,兩人會比原本更長命。

  ??子嬰問道:“範增這個老不死的身子如何?”

  ??陳平道:“回陛下,範增身子骨雖比以前差了一些,還算硬朗,章邯稟報說,有信心除掉範增,還需耐心等待時機。”

  ??範增比尉繚還大上幾歲,身子卻比尉繚還硬朗,子嬰感歎上天不公。

  ??子嬰對鄒離道:“鄒卿家,丞相派去韓國的探子,或許知曉各地守將情況,讓丞相多跟你講講。”

  ??陳平道:“既然鄒尚書要去韓地說降,我會盡快讓在韓地探子查明各地守軍、守將情況,鄒尚書去到韓地軍中後,隨時會有人稟報。”

  ??目前,褒水渠進度已達到七成,降兵大部分已歸心,訓導部隻有三成人留守褒水渠,其他人返回鹹陽。

  ??子嬰讓陳平通知各大隊長、中隊長,明天來麒麟殿議事。

  ??第二天,麒麟殿。

  ??訓導部數十人聚集在這裏,每個人都有席子坐下,席子盡量靠前,方便交談。

  ??陳平坐在眾人前方右側,曾陶坐在左側。

  ??子嬰並未在丹陛上方位置,而是命人把丹陛上的椅子抬下,跟大家距離更近,方便議事。

  ??子嬰道:“諸位在教化降兵中,都做得很好。我軍以後收複的失地會越來越多,諸位以後的工作,是要教化百姓,跟以往教化降兵有所不同。到底該如何做?朕想聽聽諸位意見。”

  ??曾陶道:“陛下,在叛賊治下的韓國百姓有兩種。第一種,是原洛陽京畿周王室治下百姓,有三十餘萬;第二種,是原韓地百姓。”

  ??陳平接口道:“陛下,韓地那邊有消息,洛陽百姓對韓國不太認可,始皇帝後期和二世皇帝時,之所以怨恨朝廷,是因徭役過重,要讓這些人歸心並不太難。要讓原韓地百姓歸心,有些難度。”

  ??子嬰道:“正因為有難度,才需要訓導部去教化。”

  ??苗鞏道:“陛下,臣是第一大隊第五中隊長苗鞏。臣認為,可宣揚天下一統的好處,和天下四分五裂的壞處。七國之人皆為夏人,周天子東遷後,數百年來,夏人之間相互攻伐,死傷累累。唯有天下一統,所有夏人歸於一國,夏人之間才不會再有戰爭,夏人中的男丁才不會上戰場戰死。”

  ??他原本是第三大隊第一小隊隊長,後來升任中隊長。因第五中隊長工作不力被降職,由他頂替第五中隊長,吏員嚴臨接任第一小隊長。

  ??子嬰道:“苗隊長說得在理。有些人說,我大秦滅六國,是侵略、是不義之戰,是秦國侵略他國,才引起戰爭,導致男人戰死。收複失地後,當地肯定會有不少百姓這麽認為,又當如何?”

  ??蔣侗道:“陛下,臣是第九大隊長蔣侗。臣認為,可跟他們說,始皇帝滅六國隻用了十年,而其他國與國之間的戰爭延續了數百年,若天下不統一,男人戰死由兒子上,兒子戰死由孫子上,永無消停。一旦天下一統,這種夏人之間的殺戮就會停止。”

  ??子嬰向眾人問道:“大家覺得如何?”

  ??有數人發言表示認同。

  ??一人道:“陛下,臣是第二大隊第七中隊長陽廷彌。臣認為,以後凡是大秦收複之地,免除當地賦稅、徭役一年,一年後,也得要輕徭役,不能再重蹈十數年前大秦徭役繁重之覆轍了。要以此跟百姓們宣揚,陛下愛民如子,在大秦治下,百姓日子會過得更好。”

  ??陳平接口道:“陛下,有關中巴蜀作為根基,所收複之地免賦一年,完全能承受。至於徭役,在新收複之地,若有各種工事,可暫時用出錢聘請人做工事這法子解決。”

  ??子嬰認可陳平的建議,點頭同意了。

  ??他指示道:“在新收複之地,每個縣最少配置一個中隊,每個鄉最少一個小隊。吏員們要不定時進村,把村民聚集起來,講解朝廷政策,說說大秦近期發生了什麽好事、大事,宣揚朝廷如何如何體恤百姓。可舉例說,某地百姓如何擁戴朝廷、日子過得如何如何好。把我們想要他們知曉的事情,讓每一個人都知曉,引導百姓思想。”

  ??“訓導部要關注所轄百姓思想變化。降兵中有少數頑固分子,各地百姓中肯定也有,要及時發現這種人,將之記錄起來,讓擁護朝廷的人密切注意。如若耐心教化,頑固分子也有可能最終歸心。如若仍然不能歸心,隻要這些人不煽動百姓、不危害大秦,可放過他們。若敢煽動造謠,蠱惑人心,堅決處理。以前六國餘孽,肯定少不了暗中造謠,後來徭役繁重,他們才有機會造反。以後,大秦朝廷所管治之地,絕不能存在一個不服教化、蠱惑人心的害群之馬。”

  ??皇帝說話的時候,每個人都凝神傾聽。

  ??皇帝話音落下,每個人都鼓掌。

  ??子嬰掃視鼓掌中的每個麵孔,以後要讓天下百姓人心統一,要靠這些人去努力了。

  ??掌聲停下,陳平朗聲道:“陛下給我們指明了方向,我們一定要把事情做好,絕不辜負陛下!”

  ??當天,鄒離已啟程趕往韓地。

  ??第二天,曾陶帶領首批訓導部官吏,在士兵護送下向東出發。

  ??韓國,澠池縣。

  ??秦國崛起後,對韓國不斷蠶食,在秦昭襄王時期,澠池早已被韓國割讓給秦國。

  ??秦昭襄王二十八年(公元前279年),秦昭襄王想集中力量攻打楚國,為免除後顧之憂,主動與趙國交好,約趙惠文王會於澠池,藺相如陪同趙王前往澠池,有了曆史上著名的“澠池之會”。

  ??秦軍破陝縣後一路東進,沿途各鄉衙官吏,要麽是事先逃跑,要麽是向秦軍投降。

  ??秦軍有韓國地圖,能清楚各鄉衙所在位置。

  ??這天,秦軍來到了澠池縣城外。

  ??跟上次在陝縣一樣,秦軍並未立即攻城,而是用箭把勸降書射上城樓。

  ??這個縣的守軍依然是不肯投降。

  ??韓信下令攻城,費了一番功夫,把澠池城池攻破。

  ??秦軍衝入澠池,把敵守將斬殺。

  ??拿下澠池後,韓信決定,在繼續東進的同時,分出兩路兵馬。

  ??第一路攻取東南邊的宜陽縣。

  ??第二路北上,奪取茅津渡口。茅津渡是黃河中遊重要渡口,渡口對岸是趙地,阻止趙軍南下。

  ??————————

  ??洛陽,將軍府,守將丁凱在這裏。

  ??秦軍大舉攻韓,讓丁凱忐忑不安。

  ??他擔心的是,洛陽不知能不能守住。

  ??齊國、趙國固然會派兵救韓,但秦軍必定爭取在援軍到達之前殺到洛陽。

  ??洛陽城很大,城池堅固,但韓軍士氣不高,許多士卒對秦軍有畏懼心理。

  ??秦軍有震天雷,能在攻城中發揮大作用,增加城池防守難度。

  ??“將軍,秦軍破澠池,直逼新安。”

  ??丁凱下令,派一支軍隊出城,在從新安到洛陽官道上設置陷阱,遲滯秦軍推進速度,他能夠做的隻有這些了。

  ??在新安到洛陽之間,有一座小關隘,阻擋不了秦軍多久。

  ??至於野戰,韓軍不是秦軍對手。

  ??丁凱不是沒想過在路上設伏,秦軍進軍之前,都會派有斥候巡邏,很難找到伏擊的機會。

  ??丁凱曾想到過投降,但很快打消了這個念頭,他不可能背叛韓國。

  ??————————

  ??澠池城外,駐紮著大量秦軍,韓信帥帳就設在這裏。

  ??二月中旬這天,韓信正在帳內吃著烤肉。

  ??“將軍,鄒離大人到了!”

  ??“帶他進來!”

  ??在此之前,韓信接到了皇帝的命令,鄒離到來後,如果鄒離覺得勸降把握大的,可讓鄒離去勸降敵軍。

  ??其實,他是不太希望鄒離前來,要是鄒離勸降敵將,那就不是他韓信的功勞了。

  ??當然,韓信一心為陛下效命,會服從皇帝之命。

  ??鄒離進得大帳。

  ??韓信起身作揖,客氣道:“鄒大人,陛下把你這張利嘴派來,韓國隻會亡得更快。”

  ??鄒離作揖回禮,同樣客氣道:“都是為陛下效命,韓將軍統率千軍萬馬,所向披靡。”

  ??韓信笑道:“鄒大人一張嘴,就能頂得上千軍萬馬啊!”

  ??鄒離道:“同為大秦效命,以最小代價換取最大勝利,是上上之選。若能勸降敵將,我秦軍少些人戰死,韓軍也少些人被我軍斬殺。現在的韓軍、韓人,不久後都會是我大秦之民。”

  ??韓信有些不爽,沒有請鄒離一起吃烤肉,命人給鄒離安排住宿之處。

  ??第二天,鄒離正在營帳裏,有人來找他。

  ??這是陳平派往韓地的探子,將洛陽情況告之鄒離。

  ??目前,洛陽有三萬守軍,守將為丁凱,兩個副將分別是鄭雄、馮遷。

  ??詳細了解三人情況後,鄒離心中已有了主意。

  ??他立即給寫一封信派人火速送給皇帝,向皇帝要一些東西。

  ??兩天後,秦軍抵達新安,新安城門大開,守將、縣令一起出來獻降。

  ??韓信對兩人大加讚賞。

  ??來到縣衙,韓信了解具體了解本縣情況。

  ??新安縣有駐軍五千,人口五萬餘人。

  ??這裏的一切都沒有被破壞,隻要縣衙更改門庭,就可繼續管治本縣。

  ??每收複一處地方,都會暫時軍事管治,一直等到朝廷任命的官吏到來。

  ??————————

  ??二月中旬這天,曾陶率訓導部官吏抵達陝縣縣城。

  ??縣令鮑良出來迎接。

  ??曾陶道:“鮑縣令棄暗投明,皇帝陛下在朝會上,親口讚賞。”

  ??皇帝居然親口讚賞,鮑良興奮激動,謙虛道:“我本是秦人,本是大秦之官,為朝廷效命是本分。”

  ??接著,曾陶再向鮑良了解本縣具體情況。

  ??本縣原本是韓地,但很早就被秦國所占,這裏的人長期為秦人,因十數年前徭役繁重,許多人反感秦國。

  ??本來,在張良實行商君之法後,本縣百姓對韓國朝廷擁護度比較高,後來張良大量征召男丁從軍,主動攻秦慘敗,未得軍功白白戰死,那些戰死士兵的家人,大多怨恨韓國朝廷。

  ??總體來說,本縣對秦國反感的百姓不超過一半。

  ??鮑良講述完畢後,好奇問道:“曾大人,訓導部是作何差事?之前從未聽說有訓導部。”

  ??曾陶笑笑道:“陛下組建訓導部,是為教化一切都要教化之人,讓天下萬民歸心。比如上次五國攻秦,有八萬餘降兵,在訓導部教化下,絕大多數已歸心。”

  ??接下來,曾陶傳達朝廷之命,本縣免賦稅徭役一年,張榜公告。

  ??民眾得知後,歡天喜地。

  ??僅僅是這一招,就得到了許多民眾支持。

  ??跟隨訓導隊而來的,是秦國派來的一些官吏,縣衙正式運作起來。

  ??有效管治縣城後,接下來是重新任命各鄉衙官吏。

  ??在各級官吏中,部分是由秦國派來,有部分是原韓國官吏,搖身一變成為秦國官吏。

  ??————————

  ??從秦軍入韓地後,很少有韓軍敢於出來迎戰,隻能據守各城池、隘口。

  ??新安以後的官道,道路上都有一層雜草。

  ??這是丁凱做的手腳。

  ??在普通地麵上,要是有被挖過的痕跡,一眼就能看出來。

  ??要是地麵都撒上一層雜草,就看不出何處有陷阱,隻能逐一檢查,行動非常緩慢。

  ??韓信接到報告,由範目所率領的部隊,在宜陽地區跟韓軍發生多次小規模戰鬥。

  ??宜陽地區多山,當地韓軍並未出戰,而是在多個險要之地據險而守,給秦軍造成一些麻煩。

  ??在這時期,宜陽最有名的是鐵礦,戰略地位很重要。

  ??一旦韓國失去宜陽,鐵礦會比較緊缺。

  ??在秦武王時期,秦武王派甘茂攻宜陽,圍困城池數月,最終勝利,共斬首韓軍六萬。

  ??要是從官道上緩慢推進,速度太慢,必須要在趙軍援軍趕到黃河北岸前奪取洛陽,阻止趙軍渡河馳援。

  ??韓信派人給範目傳令,攻取宜陽後,快速從宜陽向洛陽推進,可派一支兵從洛水河水路推進。

  ??這天,韓信又再大帳中吃烤肉,鄒離來找到他。

  ??韓信客客氣氣道:“鄒大人來找本將軍有何事?”

  ??鄒離道:“將軍忘了,陛下派本官來韓地的使命?”

  ??韓信道:“本將軍自然記得,鄒大人是為了勸降敵將。”

  ??70

  書屋小說首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