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 敵人來了
作者:輕風千裏      更新:2021-05-18 08:56      字數:2320
  楚營,各諸侯王跟項羽用過早飯後,各自回去。

  趙王趙歇回到趙軍營寨後,帶著三個最重要臣子,來自王帳。

  陳餘和張耳兩人,原本是刎頸之交,在項羽北上巨鹿前,秦軍把趙歇和張耳圍困在巨鹿,在巨鹿外圍的陳餘有數萬兵馬,卻因畏懼秦軍而不敢派兵營救,讓趙歇頗為不滿,張耳更是因此怒火衝天,事後曾大罵陳餘。

  自此以後,張耳和陳餘心生芥蒂,在前往楚營和從楚營返回途中,兩人之間未交談過一句。

  趙歇問道:“三位愛卿覺得,函穀關秦軍能守多久?”

  陳餘對此很樂觀,說道:“大王,暴秦大勢已去,滅國已成定局,秦軍士氣低落,又有驍勇之楚軍攻城,函穀關最多能支撐半個月。”

  自從巨鹿之戰後,秦軍士氣低落,楚軍和諸侯軍隊聯合起來,所向披靡,他認為函穀關秦軍同樣如此,就算孟通不肯投降,也守不了多久。

  張耳卻持不同看法,瞪了陳餘一眼,說道:“哼!迂腐之見!嬴子嬰誅殺趙高,又讓尉繚做了丞相,必定不簡單。暴秦昏君和奸臣都已死,秦軍士氣定會有所提高,函穀關何等險要,要攻破函穀關,最少要兩個月,甚至半年。”

  陳餘很不爽,別過眼去。

  趙歇不希望兩個最重要的臣子有矛盾,但當初在巨鹿時陳餘畏懼不前,的確太不應該,難怪張耳心生怨恨。

  對於趙歇來說,陳餘和張耳都是他的恩人,是在兩人的共同擁立下,他才得以成為趙王,讓趙國重新複國。

  趙歇目光再移向李左車,想聽聽他的意見。

  李左車年約三旬,身材高瘦,是名將李牧子孫,在秦末趙國複國後,就一直跟隨趙王,是趙國臣子中第三號人物。

  李左車心中已有計較,不卑不亢道:“大王,臣認為,秦軍士氣、戰力如何,需等楚軍攻城後,仔細觀察方能知曉。”

  趙歇、張耳都知道李左車胸有韜略,皆認可這個說法。

  李左車再道:“大王,若秦軍士氣高昂,死守函穀關,臣願率軍北渡黃河,再揮師向進,從黃渡三個渡口中,尋找渡河機會。”

  這隻是一種假設,在場四人都希望,能從正麵奪取函穀關,不用再遠距離迂回渡河。

  在聯軍營寨的南部,是茂密的森林,從十月初五開始,每天都有楚軍在砍伐樹木,製造攻城器械。

  龍且嚴格督促著,做好攻擊函穀關的準備,在楚軍中,有專門善於製作器械的人員。

  ————————

  子嬰來到函穀關後居住下來,時刻準備著迎戰敵軍。

  在函穀關關城內,他每天都跟士兵同食,這餐是跟這批士兵,下一餐跟另外一批士卒進食。

  子嬰很少再跪坐了,取而代之的坐在椅子上,比席地而坐舒服多了。

  從普通士卒到將軍,皆對椅子這東西感到新奇。

  在每次進食後,子嬰都要對士卒們慰問一番,跟一些士兵說說話。

  這樣一來,幾乎每個士兵都有近距離接觸秦王的機會,看到大王愛兵如子,士兵們感受到溫暖,軍心更是凝聚在一起。

  “稟報大王,關外樹林,似乎有人砍伐樹木。”

  在初七這天,子嬰接到部下報告,登上了函穀關東城牆,向遠處眺望。

  果然,隱隱約約能夠望見,在函穀關正對麵遠處森林,的確是有很多人在砍伐樹木。

  旁邊的王元道:“大王,定是敵軍建造攻城之物,他們準備攻城了。”

  孟通道:“全軍上下,誓死守衛函穀關,定讓敵軍有來無回。”

  子嬰道:“兵來將擋,水來土掩,隻要全軍一心,定能保住函穀關。”

  隻要將士們都能誓死效命,就算楚軍攻勢再猛烈,他相信也能守住。

  又再過了一天,關中運送來的首批物資抵達了函穀關,是二十萬支箭支,根據軍官說,這是藍田大營庫存,奉命運送來此。

  在這段時間裏,函穀關士卒們沒有閑下來,分出一部分人在函穀關背後茂密森林裏砍伐樹木,用於守城砸向敵軍的滾木。

  在東城牆上,已堆放了一定數量的滾木、石頭,還有一些守城器械,隨時迎接攻城敵軍。

  初十這天,第二批運送物資的隊伍到了,運送來的是大批油料。

  ————————

  初十這天傍晚,楚營。

  龍且來到帥帳。

  “上將軍,這五日來,已做好了不少攻城之物,明日可攻城了!”

  “明日,向函穀關猛攻,讓諸王看看我楚軍之神勇!”

  “請上將軍放心,我定會拿下函穀關!”

  ————————

  翌日早上,子嬰剛起床,就有士兵來報告,有大批楚軍向函穀關而來。

  函穀關關城內,鼓聲響起,這是士卒集結的訊號,所有士卒都拿起武器,做好作戰準備。

  子嬰和主要武將們,登上了東城牆。

  向遠望去,遠處密密麻麻的士兵,正整齊有序地向函穀關而來。

  在最前麵的士兵中,推著各種攻城器械,這應該是敵軍攻城部隊,在攻城部隊後麵,有六輛由四匹馬牽引的戰車,每輛戰車上麵皆站著一個人,戰車後麵有相應的旗幟,分別是楚、趙、齊、韓、魏、燕。

  孟通道:“六輛戰車上的人,應當是六國軍隊之統帥!”

  王元道:“這六國統帥,一齊出來觀戰了。”

  函穀關士卒們,早就做好了迎戰敵軍、戰死沙場的心理準備。如今,敵軍終於來了,秦軍士兵們沒有一個因此害怕。

  子嬰仔細觀察著,在六輛戰車中,“楚”字旗幟下麵的人身材最高,應該是項羽了。

  ————————

  在項羽這邊,他特意通知諸王,今天一同前來觀戰。

  由龍且率領的攻城部隊,抵達弘農河邊停下。

  後麵諸王車輛亦隨之停下。

  項羽大聲命令:“出戰”

  攻城部隊行動起來,有序地通過連接弘農河兩岸的橋梁。

  楚軍帶來的攻城器械,有雲梯、衝撞車、投石車、井闌等。

  弘農河,是函穀關的第一道屏障。

  在函穀關至弘農河之間,有一塊平地,這塊平地並不大,若要進攻函穀關,在穿過橋梁後,隻能以少量兵馬在平地東側擺開,再往前就會進入函穀關守城秦軍的床弩等守城武器射程範圍。

  因此,無論敵人有多少兵馬,都無法全部展開,這是函穀關易守難攻一個重要方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