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章 函穀雄關
作者:輕風千裏      更新:2021-05-18 08:56      字數:2576
  還在現代時,子嬰就喜歡研究曆史,曾經自駕車到過函穀關,再沿著現代公路,穿越崤函一帶。

  在現代時,子嬰看到的稠桑原上光禿禿的,隻有稀疏的林木,在這時代的稠桑原上都是森林,不單單是稠桑原上森林密布,從崤山到函穀關整個崤函通道,亦到處都是茂盛的森林。

  現在親身經曆,子嬰心情大不相同。

  函穀道西側,城門打開,孟通率領都尉級別以上武將們,在城門前迎接著秦王到來,共有十一人。

  秦王親臨函穀關,武將們有著小小的興奮。

  “函穀關外的敵軍,不知有多少人,這仗有得打。大王親臨,必能振奮士氣!”

  “大王親臨,足見對函穀關的重視。”

  “沒有了奸賊趙高,這下可以放心了!”

  “趙高害死了這麽多忠臣,要是他還在,隨時有可能輪到我們!”

  “有尉繚做丞相,我們心服口服!”

  “新王應該是明君!”

  …………

  武將們在交談著。

  函穀關何等重要,駐守在這的武將們,家鄉皆是在秦地,家中皆有妻兒老小,都是心向秦國,隻是自從二世皇帝即位後,趙高禍亂朝綱,讓秦軍將士們心寒,士氣低落。

  得知新王即位、趙高被誅、尉繚出任丞相後,這裏的將士們,為之歡欣鼓舞,重新振作起來。

  從子嬰即位後的所作所為來看,許多將士覺得這是位明君。

  至於尉繚,在秦王政十年後,長期擔任國尉。國尉這個官職,位高權重,是主管國家軍政的最高官員,相當於稱帝後的太尉。在尉繚擔任國尉期間,把秦國的軍政打理得很好,在秦國將士中有很好的聲譽度。

  “看啊!大王來了!”

  眾將向西邊望去,狹窄的道路上有騎兵出現,騎兵越來越多,很快,眾將看到了秦王的大纛。

  在西城門前,道路寬敞起來,王元、王威在秦王左右兩側,護衛著秦王前進。

  “拜見我王!”

  武將們齊齊作揖,神態恭敬,對秦王有著敬畏之心。

  子嬰下馬,同樣向眾將們作揖,以示對將士們的謝意,朗聲道:“眾卿守衛函穀關,拱衛大秦,辛苦了!”

  孟通道:“保衛大秦,乃是臣等之職責。函穀關都尉以上軍官皆在此,恭迎我王前來。”

  隨即,孟通一一介紹起來。

  在函穀關,孟通為主將,秩俸為真二千石。

  兩名副將分別為杜真、桓斌,秩俸皆是二千石。

  隨後,孟通帶著子嬰進入函穀關關城。

  在現代時,子嬰曾到過函穀關景區,遺憾的是,函穀關關城建築已經不複存在,隻遺留下少量遺址。現代函穀關景區關城,是後來建造修繕的。

  現在,子嬰終於一睹真正的原貌。

  在得知秦王駕到後,函穀關三萬五千將士全部都出來了,站在關城各個位置,迎接秦王到來。

  行走在關城內,子嬰既觀察函穀關建築,亦觀察著眾將士。

  將士們的目光,皆聚焦在年輕的秦王身上。

  從兵士們的神情中,子嬰感受到他們對秦王的擁戴,對保衛大秦的信心。

  子嬰剛抬起右手,想要向將士們揮手致意,很快就想到,這是在古代,不存在這一套禮儀,隨即把右手放下。

  一路上,子嬰既注意將士們,亦留意觀察函穀關環境。

  對於古代重要關隘,每個關城基本上都是五髒俱全。

  在這關城內,有主將跟眾將議事的議事廳,有士卒住宿的宿舍,有儲存兵器物資糧草的倉庫,有養馬的馬廄。

  穿過關城後,子嬰登上東城牆,城牆呈南北走向,高度接近二十米,相當於六層高的住宅樓,寬度好幾米,長度一千多米。

  函穀關東門有兩道門,每道門上方都有一座關樓,關樓有三層,樓頂各飾丹鳳一隻,所以又叫“丹鳳樓”。

  子嬰登上丹鳳樓第三層,放眼向前方望去。

  在函穀關東城門前,有一條南北走向的河,名叫“弘農河”,現在的弘農河水位,同樣是比現代時高出很多,河麵更寬。

  在弘農河東西兩岸之間,一條橋連接著。

  敵軍若要進攻函穀關,士卒需穿過橋梁,再在河岸到城牆之間的區域,擺開陣勢組織進攻。

  守衛關城之秦軍,有投石車、大型弩箭,從河岸到城門這塊地域,不在其射程內的麵積並不多。

  換言之,無論敵軍有多少人,都無法同時大量投入兵力進攻,隻能投入有限兵力逐次進攻。

  這就是函穀關的易守難攻之處。

  “大王,在五日前,敵軍已抵達關外,就在那邊安營紮寨。”

  孟通指著東北方向。

  在函穀關正對麵和東南方向,屬於山地森林,東北方向地勢則較為平整。

  子嬰向東北方向眺望著,隱隱約約之間,能夠望見那密集的營寨。

  孟通道:“營寨連綿不絕,人數肯定很多。”

  王威道:“若是項羽的楚軍,再加上複國的其他五國,總兵力最少在五十萬以上。”

  孟通盡管會誓死報效朝廷,但敵軍勢大,心中壓力山大。

  子嬰同樣壓力不小,對於險要關隘攻城戰,進攻方的傷亡率肯定會遠好於防守方,守城終究照樣會有傷亡,要是項羽持續進攻,要堅守函穀關,需要拿人命來填,不知能守到什麽時候。

  孟通看到了秦王臉上憂色,誓言旦旦道:“請我王放心,除非函穀關全體將士皆戰死,否則決不容敵軍踏入函穀關。”

  子嬰看向孟通,又再掃視眾將一遍,真誠道:“函穀關絕不容有失,寡人也不希望愛卿和將士們戰死。寡人希望的是,以最小的傷亡,守住函穀關。”

  大王如此體恤將士,武將們都為之感動。

  站在這秦時關隘上,子嬰思緒萬千。

  巍巍函穀關,作為關中政權的屏障,已屹立好幾百年,不知見證了多少腥風血雨、金戈鐵馬的歲月。

  如今,戰火將會再次燃起,不知會有多少人,把鮮血和生命揮灑在這裏。

  關城內,議事廳,軍候以上級別齊集在這裏,共有六十餘人。

  剛才秦王進入關城,大家隻是初次見到新君,現在,新君要在這裏議事了。

  “大王,這是臣昨日收到章邯寫來的勸降信,已回信拒絕!”

  孟通獻上章邯勸降書。

  子嬰看了勸降書內容後,一副憤然的模樣。

  “章邯這個叛徒,數月前,手底下還有二十萬士卒,卻投降項羽,讓大秦二十萬將士白白被坑殺,現在還有臉來勸降。把勸降書念一遍,給將士們聽聽。”

  隨即,孟通一字不差念出來。

  聽到內容後,武將們皆是憤怒之色,同時又慶幸著。

  幸好,奸賊趙高已被誅殺,新即位的秦王又是明君,不至於被逼無奈向敵軍投降。

  念完後,子嬰大聲道:“奸賊趙高,固然罪大惡極、罄竹難書。章邯、司馬欣、董翳攜二十萬兵馬投降敵軍,同樣是罪無可恕,這三個叛徒,寡人和所有秦人們,永遠不會原諒他們。”

  這是君王應有的態度,無論什麽原因投降敵軍,都是不能原諒、不可饒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