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九十九章 疑心
作者:寶慶十三郎      更新:2020-03-01 15:23      字數:2037
  逍遙宮裏仙音不斷,金陵城上空似乎都呈現著祥瑞!

  可能很少有人會關注這種細節,但是不代表沒有人注意。如今的金陵城就是後世的江寧府,含唐國京城東西江寧、上元兩個大縣。

  其南倚雨花台,後枕雞籠山,東望鍾山,西帶石頭城。如今的都城,乃是在後梁末帝朱友乾化四年(914)動工,最初是州刺史徐知誥,派部下陳彥謙重修金陵城,貞明三年(917)以此為府城而建!

  當時徐知誥計劃擁立楊吳高祖楊隆演,金陵至貞明六年(920)始建成,卻在三年之後重新擴建。當時無人知曉徐知誥擴建的意義,當然隨後便明了!因為這個徐知誥,就是後來的唐國烈祖皇帝李。

  自天佑二年(905)楊行密逝世之後,楊家大權旁落權臣徐溫徐家。作為徐溫養子的徐知誥,從廣陵郡到金陵府,在徐溫操控楊吳大權凡二十餘年間,在(927)年徐溫逝世之後,以大丞相、齊王的身份,真正的掌握了楊吳實權。

  似乎世上集權的套路,都有著驚人的相似,至楊吳天祚三年之後(937),本名徐知誥的李接受楊吳禪讓,改金陵府為江寧府,以金陵府治為宮,以金陵城為都,建立了南方最大的勢力唐國。

  當然唐國的都城,自此不斷往下移,比當年作為都城的建康城,明顯要大許多。此前的六朝帝王不斷發展,促使商業繁華、人才薈萃,成為了中原南方政治、文化和經濟中心。金陵城如今僅有四座城門,一般人入城從南門而入。

  因為唐國的皇宮,最近北邊玄武門,後開城門有玄武神獸鎮門的所在。

  西邊的漢西門又叫大西門,乃是金陵城城防鎖喉所在,高大巍峨氣象萬千。

  而聚寶門即是金陵南門,前後乃是內外秦淮河,南邊連接長幹橋,北邊連接鎮淮橋,真正是金陵城交通鎖喉所在,更是直通皇宮的禦街中軸線。

  而有名的金陵城東門,更是直達大中橋。

  這座巨大的皇城,在這個時代算得上是南方最大的皇都。

  兩鬢斑白的李,正坐在皇宮一座偏殿裏,身邊近侍高思士謹立在側。這些年唐國的巨大變化,讓李幾乎無法承受和麵對。雙眼迷迷糊糊地的看著殿門外的景象,似乎自己又回到了從前。

  外麵天色帶著令人迷離的眩暈,看著安靜的大殿,那年也是在這裏,自己剛剛接受繼位大典。李沒有表露出太多的興奮,別人可能認為自己登基日久,龍顏難免積威日重,李卻是知道如今的自己,當真是有苦難言。

  “思士,你說,他們都去了?”似乎有些莫名其妙,但是李心裏這邊想著自己也努力過,也想一統中原河山,可是如今還有可能嗎?

  “嗯,千真萬確,早上那庶人在侍衛的陪同下,早早便去了彭大人府前,隨後一起去了逍遙宮!”高思士顯得很恭敬,知道有些話不能說,因為李雖然兄弟友善,人家也常說父子骨肉相連,但是目前皇家的現狀,他即使知道也不敢言說。

  世人都以為李想把位置傳給兒子,所以找借口殺了自己的皇太弟,即使別人如此揣測,如今李還是皇帝,麵對這些謠言那又如何呢!隻要李還在位上,誰做儲君其實並不重要,這點高思士比誰都明白!

  唐國曆來景勝繁華之地,這大好河山在李手裏,雖然接連遭受中原的侵襲和幹擾,但是李怎麽能就此放棄,而不時時歡樂呢!要想時時順從自己的意願,隻有最高的權利才能做到,這點高思士自然深深的明悟,所以回應帶著謹慎!

  李還憧憬在自己的思維中,高思士看到他有些茫然,不由鬥膽輕輕喚了兩聲。隨後李似乎回過神來,有些疑惑有些疲累的看向高思士。

  高思士服侍李近三十年,光是看著他的神態,心裏自然明白李的意思,低聲說道:“回,國主,據說逍遙宮鳳仙子修煉道法大成,今日在逍遙宮開壇講道哩!”

  “難道!他們真的如此大膽?”李明顯楞了一下,為了迎接安定郡公從嘉出使嶺南的回歸,召集了金陵城五品以上官員,以及他們的家屬入宮慶賀。可以說包括在京官員,外國使節以及江南幾大財閥在內的人,李都讓禮部做了邀請。

  “那庶人和彭大人確實去了!這次講道還有三品以上兩人,四品五人,五品以上凡十餘人!國主此前言明不幹涉,故而並未點名其名!”高思士有些謹慎,自然明白李近些年多疑,所以言語間小心提示著!

  “倒是真的事先言明過!而且逍遙宮乃耿先生昔日修道之地,這些人前去聆道也在情理之中!”確定自己沒有聽錯之後,李的目光不由往一個位置看去,似乎帶著了幾分思索。

  高思士剛剛的奏報,讓李才想起來,連忙道:“此事牽連甚廣,不過如今京城似乎有些傳言,你速速安排下去,倒要看看除了這大明宮,京城裏還有不聽話的地方!”

  對於很多人來說,可能會感覺到李的話有些莫名其妙,但是李自然沒有必要對別人解釋:“安定郡公這段時間,和禮部鍾謨郎中,是否有過接觸?”

  “據回報,安定郡公日日禮佛,數日前去的木平羅漢處,如今尚未回府!”李口裏所說的安定郡公,正是他的另外一個兒子李從嘉。雖然前太子被廢,但是李一直沒有再立。很多人都不知道,李心裏究竟是什麽主意。所以聽到李的話,高思士不敢有所隱瞞!

  “如果安定郡公實實在在掌握了嶺南的動態,沒有想到嶺南換主之後,已經發展的比較不錯了,此後對嶺南的策略,肯定是要改變的了,此事可著安定郡公,及時回報!”因為李從嘉回到金陵城之後,便召集了一幫文人墨客,把一路的所見所聞記錄,都分類的記載了下來。這不但是對李最大的幫助,也是對唐國以後最有效的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