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零五十二章 預兆
作者:寶慶十三郎      更新:2020-06-26 14:58      字數:2117
  東京城裏到處都在傳著,檢點做天子這件事情

  此前皇帝北征契丹的時候,就出現過這樣的預兆,在朝臣的啟奏下,郭榮一度停止,都點檢這個職務,卻沒有明麵上的宣旨。

  加上如今,依舊在位的殿前都點檢趙匡胤,本來在太祖手裏,張永德就是柴榮的競爭對手

  作為太祖皇帝的女婿,壽安公主的駙馬,張永德在顯德元年更進一級。因為皇帝郭榮為了顯示親熱,把壽安公主進封為晉國長公主。

  當年太祖還在的時候,張永德在朝廷的威勢,而且一度還強勢過郭榮。畢竟郭榮還隻是太祖的妻侄,而壽安公主可是太祖親生的第四個女兒。雖然後來郭榮上位,但是並沒有清算張永德

  如今東京再傳這個謠言,自然讓人心裏不安皇帝雖然不會聽到這些話,可是皇帝身邊有多少耳目要知道京城裏的事由,還不是一句話的問題

  “王妃篤信沙門,某倒不可辜負了她一番苦心但是相國寺的禿驢實在可惡,居然膽敢幹預朝政,勾結朝廷的官員,這讓某如何是好”看向了符滌,一副求教的意思。

  符滌青是符家這一代裏,唯一一個可以自由出入內宮的人。

  雖然作為符家子弟,但是她隻是符家庶出的女眷。和符彥卿那個庶出的女兒符洚綠一樣,她們兩個是符家庶出的女兒裏,最傑出的代表。

  “英明神武,早年更是洞透民情。如今政治清明,百姓富庶,中原各地因為戰亂的地方,正在逐漸的複蘇。”

  “自前朝唐末以來,天下間凡各朝各代,無有能比擬太祖和者。所以洚綠認為不用考慮,符家和王妃的感受,心裏是如何的想法,便直接按照自己的意思,行事便好”似乎是稍有所思,符洚綠卻也盈盈施禮回聲。

  “洚綠此言深得某心,如此便傳宰輔範仁浦、參知樞密範質、王溥進宮議事傳魏王妃、張駙馬偏殿見”語氣似乎平淡了許多,看起來整個人的精神,都好了一些。

  看著內侍領旨出去,看了陳守元一眼,知道他要給導氣。不然以這幅模樣,怎麽去見外人於是也稍微的一施禮告退,直接往後宮找自己姐姐去了。

  看著身影消失,陳守元忽然出聲:“陛下對符家有想法”

  “開始是有一些,不過剛剛說了那番話之後,某倒是忽然想明白了,這是符家聰明的所在。能夠教出那麽多的武將,又能培養出這麽多優秀的女眷,隻能說明這個家族是真的優秀”

  “他們能夠屹立幾十年,就是他們一直清晰的明白,自己在這個時代的位置”忽然有些感慨,想到已經過世幾年的宣懿皇後,他雙眼居然有些濕潤了。

  “保重容貧道先導氣一番”陳守元的聲音很平靜,但是在這偌大的宮殿裏麵,卻讓人聽來多了幾分傷感。

  不過他也算是修行有道,臉上卻沒有絲毫的神色波動。徑直走到郭榮身邊,把這個曾經叱吒戰場的天子扶了坐起。

  “李郎中昔事先朝,當真稱得上勤勞王事。自以來暨登上相,佐佑朕躬。如今稱疾,因憂國而有加。其誌避權而知足,煩變調而斯久,釋難重以為宜矣”

  提到了魏仁浦三個人,忽然話鋒一轉,卻提到了禮部郎中李穀。

  這些人不知道用意,忽然聽到開口直接稱讚三個人,一時間都有些緊張了起來。

  因為魏仁浦三個人,不是在東京城隻待了一天兩天,而是伴隨著周國建國以來,就在朝中用事的。

  常言說的好,反常即妖。聽到這話,雖然聽不出有反話的意思,卻也有些令人深思。

  對著慢慢說著,三個人暫時不敢開口回應。尤其本來稱讚著三個人,忽然又轉到了李穀頭上,自然更令人感覺到雲裏霧裏。

  畢竟這位郎中大人,及冠之後便中進士,屬於朝中難得的人才。先後在後晉、後漢、乃至本朝為官。

  所任職的不是監察禦史、太常丞,就是如今的吏部。世人都知道他為人,厚重剛毅,且十分的善談。

  當世人稱王樸能薦士,而李穀能知人

  三個人雖然聽到稱讚自己,甚至是一副擔當大事的情形,但是想到提到的這個李穀,卻沒有進來,王樸也沒有現身。

  而當著魏王妃,和張永德的麵這麽說,於是有人心裏,不由便有些忐忑。

  就是一旁的張永德,那也算是一個官場的老油條。

  即使他已經做到了位極人臣,但是畢竟也算是從基層,起來的領導。對於上位者駕馭手下這一套,他還是懂得一些的。

  突然提到這一茬,而偏偏李穀這人,又沒有叫過來,心裏自然也有些驚訝。

  張永德比這些人更明白,因為李穀此人,不管是在廟堂,或者隨侍皇帝於帷幄之中,皇帝對他的寵信都超過許多人。

  要說朝廷的事情,可以說是事無巨細,很多都必須要有他的參與才行。以及如今朝廷對他的依賴,都是一般大臣無法替代的。

  當然,這個李穀還有一樣事情,最為群臣津津樂道。

  那便是他和南唐的韓熙載友善,有人傳說他當初和韓熙載乃是同窗。不管這事的真假,但是東京城裏,一直盛傳一樁美談。

  那就是據說當初,韓熙載在正陽和李穀分手時,曾經有一番豪情壯語。

  那時如今的唐國還是楊吳,他便說如果吳國用我做宰相,我必將長驅以定中原。當時李穀笑言道:中原如果以我為相的話,我取吳國當如探囊取物

  這事不但群臣都知道,就是太祖和如今的皇帝都知道。

  皇帝采用李穀為相,征詢了他的謀略,三征南唐奪取了淮南之地。

  雖然說李穀膽小,不適合征戰,但是謀略卻是指導了,中原三次南征,所以可以說得上,是他取了吳國之地。

  而且皇帝也是把範質、李穀、王溥列為了宰臣。倒是遠在南方的韓熙載,到如今依舊鬱鬱不得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