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章 迫不及待的老趙
作者:86歲拄拐帶妹      更新:2021-05-17 18:23      字數:2245
  那麽秦國現在是什麽狀況呢?老趙正在享受著保溫杯帶來的樂趣。

  “愛卿啊!這保溫杯果真是個好東西啊!禦膳房的人試過了,可在保溫杯中放入沸水,加入小米,片刻後即可成粥!”老趙抱著保溫杯對著眾位大臣炫耀道。大臣們也很無奈啊!你說你有仙家寶物就有仙家寶物吧,為什麽還要炫耀傷害我們呢?

  “而且此物可以加入一些炒熟的茶葉,喝起來居然有一種淡淡的甜味,寡人晚上喝了兩大保溫杯的茶水,喝完後居然神清氣爽,一晚上精神的都沒有入睡!”老趙發現了保溫杯泡茶確實是個好方法。但是你大晚上的搞兩杯濃茶喝下去,這晚上還能睡得著嗎?

  “恭喜大王,賀喜大王!此物應是可以聚集天地之精華,再傳入大王的體內!”趙高首先拍馬屁的。這個時候的趙高還是非常希望老趙能夠長壽的,因為老趙就是最粗的一根大腿,而趙高就是抱得最緊的那個人。

  “大王,依臣所見,此物莫不是能夠施展渡元之術!?”一些善於拍馬屁的順著老趙的話題說了下去。隻有趙高拍完了馬屁,他們才敢接著拍……

  “定是如此,此物聚集天地之精華,在施展渡元之術傳入大王體內,如此大王便龍精虎猛,延年益壽!”

  聽著這些人的馬屁,老趙感覺十分開心,不然為什麽要養這麽多的大臣呢?總有一些大臣是為了拍馬屁就存在的。像是李斯,他並沒有發表自己的看法。李斯這個人的態度就是:老大,你既然想求仙,那我們就支持你,但是絕對不能耽誤了正事啊!

  李斯,這個人可以是說是老趙最大的助力者了。無論是在老趙年輕的時候迷茫過,又或者是後來掌權後,李斯都是秦國的根基。所以李斯的兒子都是娶的老趙的公主,而李斯的女兒則是嫁給了老趙的其他兒子,可以看出來李斯是多麽受到老趙的重視。

  “大王,如今隻剩齊國一國,等到大軍滅了齊國,如此一來,大王便可高枕無憂了!”李斯說的這句話,讓眾位大臣閉上了嘴。意思就是老大現在事還沒辦完呢,還沒到你放鬆的時候呢。

  老趙也是一個寬宏大度的君王,隻是微微感覺到了一點臉紅“愛卿所言甚是!寡人定會關心國事的。”

  “微臣聽說大王得一寶貝,此物名為陰陽玉石,還望大王關心國事,切莫學那殷紂王之徒。”李斯對於老趙還是能夠直言進諫的,現在的老趙並不是後期的那種大權獨攬,唯我獨尊。

  “寡人可是為了大秦,此物乃是寡人見到上仙後獻給上仙的禮物!”老趙臉皮厚的說道,這下搞得李斯竟然沒有理由反駁了。

  “愛卿可知仙人最近在做什麽嗎?”老趙反問了李斯。李斯心裏頓時就一萬個臥槽:我他媽怎麽知道你那個所謂的神仙在幹什麽?要是我知道的話,還用得著在這裏996?怎麽大王說話越來越皮了嗎?難道都是這個寶貝帶來的功效?莫非此物能夠使人返老還童,保持年輕時候的狀態?

  “臣不知,還望大王告知!”李斯隻好擺出來一副迫切想要知道的樣子,這個動作讓老趙顯得大為舒坦。

  “愛卿很快就會知道的,寡人不便透露上仙的旨意。”老趙心想著我還就不說了,我憋死你。

  這下堵的李斯徹底沒話說了,隻好推辭還有政事尚未處理,便逃離了現場,隻留下了一群懵逼的文武大臣。

  “傳令王賁,李信速速攻下齊國,寡人已經迫不及待要見到上仙了。”老趙又下了一道加急令。再說了,齊國半個朝堂上都是秦國收買的官員。對於滅齊之戰。這不就是有手就行嗎?

  大秦的軍營裏。王賁和李信看著自家大王的命令也是目瞪口呆:大王,齊王又不是美女,現在這麽急的嗎?

  “大王為何下令讓我們速速攻下呢?這樣會徒增傷亡啊!”李信邊說邊在軍帳之中思考著。他實在不明白英明神武的老趙為什麽會下這個匪夷所思的命令?

  “既然是大王的命令,照做就行了。”王賁竟然出奇的沒有吐槽這個軍令,因為他老爹王翦在朝堂上掌握的的消息所說,自己家大王正求仙問藥,而仙人就在齊國,難怪大王這麽迫不及待了……為臣之道,還是王家父子做的好,對於大王的命令,你就別管那麽多,照做是沒有錯誤的。

  這也是曆史上王氏一家三代(王翦,王賁,王離)先後效忠老趙數十年,老趙對他們恩寵有加,曆久不衰的原因。

  “如今軍中我乃是主將。傳我命令。李信將軍立刻加速前進從正麵進攻齊國,勢必要拖住齊軍主力。還望李信將軍做出秦軍主力在此的假象!”王賁的反應還是非常快的,現在秦軍已經和小股駐防齊軍交上了手,他們發現齊國兵是多為新兵,近戰經常一觸而潰,這給了他們極大的信心。

  就算是齊國有帶甲之士百萬之眾,國力如此之強,沒有賢明的君主和勇武的將帥,也不過是強弩之末將死之人。秦軍一路高歌猛進,與齊軍的主力軍隊陷入了焦灼狀態,齊國軍隊雖然缺乏戰鬥經驗,但是齊國是本土作戰,而且裝備精良,防守還是沒有問題的。而秦國軍隊則是遠道奔襲而來,雖為天下第一強軍卻發揮不出全部的實力,但總體上還是秦軍占了上風。

  這裏不得不提到一下齊國的軍功製度,齊國的軍人殺了敵軍都可以獲得獎賞確實是真的,但是殺一個和殺十個人的獎金差不了太多……所以齊國的隊伍的話隻有戰鬥一次的士氣,如果輸了的話到了第二次也就沒什麽勁了,所以一旦處於下風狀況的話,這些人很快就會散夥了,全軍的士氣也都下降了,而且齊國之後的變革,也都是在這個範圍裏麵,更別說會有其他的變化了,所以齊國軍隊並不能維持長時間戰鬥的士氣,可以說是一股作氣再而衰,三而揭,甚至連三都沒有,直接就涼了。但是秦國的軍功製度就不一樣了,經過商鞅變法的改革,即使你不是秦國的本地人,但是也可以參軍去殺敵軍,憑借自己的實力去獲得封賞,白起就是從一個小兵起步後來封侯的。

  縱觀整個曆史,唯有變法圖強,國家才能強大,變則通,不變則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