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章 苟利百姓生死以,豈因福禍避趨之!
作者:86歲拄拐帶妹      更新:2021-05-17 18:23      字數:2175
  扶蘇大駭!額頭上竟然冒出了細汗,但扶蘇還是強忍著心中的震驚,擦了一下額頭上的汗。

  “你又不是扶蘇,又何必那麽害怕?”懷信不由得打趣道。不說不要緊,這一說扶蘇心裏又更加的難受了:“我特麽明明就是扶蘇呀!”

  “敢問恩公可知秦國為何滅亡?秦國下一位繼承者是秦王的哪一位公子?”扶蘇裝作雲淡風輕的問道。

  “天機不可泄露!”懷信微微笑了一下。喝起了手中的茶,戰國時代的茶,實在是太秀了!由於戰國時代並沒有太多的農作物和調味料。所以喝茶,幾乎把所有的調料全部都投進去了,成了一鍋又鹹又澀又苦的湯,簡直五味雜陳。為此懷信特意的購買了一些茶葉,把它們簡單的炒炒,起碼有一些茶的味道。如果味道不夠,那就加大茶葉的用量。這就叫大力出奇跡吧,反正茶葉也不值錢。

  看著扶蘇一臉失望的樣子,懷信突然想給他來個道德綁架。豈不美哉?利用後世的道德綁架,把這位貴公子和大魚村捆綁在一起。如果大魚村受到了危險,那麽他一輩子都會愧疚的。懷信這麽做承認是有一些不擇手段和無恥了,但是為了大漁村的安全,他還是決定了,這麽做,再說了,還信會給這位貴公子一些信息指導指導他如何在以後幾十年安穩的帶著大魚村活下去,也算是變相的對這位來自楚國的小貴族的一種補償吧。

  “你追問我這些是不是想知道以後的曆史趨向?然後趁機發財,魚肉百姓。我猜的對不對?”懷信故意引出來一個很深很大的坑。

  “非也非也!蘇絕不是恩公所想的那種人!”扶蘇連忙表示了否認三連,不,我不是,我沒有。懷信看著扶蘇這尷尬的表演,突然發現後世的抗日神劇還是比較真實的……

  “你不用說了,你就是那種人!我真是看錯了你!”懷信假裝生氣了,準備再續上一杯茶。發現壺裏的茶水已經涼了,於是掏出了隨身攜帶的保溫杯。這其實就是一個套,隻要扶蘇回答了這個問題。無論是或不是,懷信都能給他牽扯到民族大義上去。實在不行,還可以牽扯到百姓身上去,如果這些都沒有作用的話,那懷信隻能使用以理服人技能掏出來手槍送他上西天。如果對於民族和人民沒有一點點的責任感,那麽懷信留著它有什麽用呢?不過是救了一隻白眼狼。

  “恩公切莫誤會!蘇雖然是一凡人,但仍有憂國為民之心!還望恩公切莫惡了蘇的清白!”古人對於清白這些事情非常看重。如果你對著一個古代人說你不守信,你不尊孝道。翻譯成現代話的話,就是你和我之間隻能活一個。所以扶蘇急了,而且有一點生氣,感覺到了**裸的冒犯。扶蘇已經妥妥的進入了懷信的圈套了。

  “好一個憂國為民之心。不知道你憂的是哪個國?為的是哪國的民眾?”懷信反而尖銳的回答了他,臉上帶著不屑和譏笑的表情,這下惹得扶蘇更為生氣了。

  “蘇當然憂的是全天下的民!難道除了楚國之外的百姓就不是百姓了嗎?”扶蘇氣得漲紅了臉,一字一句的說道。

  懷信對於這個回答感到很滿意,同時看了一下扶蘇,現在的年輕人還是不夠沉穩啊!還現在心裏不由得暗暗的想到。但是如果按年齡來算,扶蘇比他大了2000多歲好嗎……

  “那麽去秦國統一六國後,你打算怎麽辦呢?”懷信玩味的拋出了這個問題。他想知道扶蘇對於秦國的看法。,扶蘇好像對秦國素有好感。這表現的不像是一個楚人應該有的呀!所以這點讓懷信感到不清楚。

  “我輩小民又有何用?若秦國真的一統六國,蘇也不是那種沽名釣譽之輩。蘇隻願能夠盡自己的一份力,為百姓造福。”扶蘇話語已經表達了他的態度。意思就是大楚都亡了你跟我談這些,有個屁用啊!秦國馬上就統一了,當然是順勢而為啊!

  “我希望你記住一句話。”懷信突然語氣鄭重地對扶蘇說道。

  “恩公請講!”扶蘇感覺到了懷信語氣裏的不同尋常,端正了身子。

  “苟利百姓生死以,豈因福禍避趨之!”懷信又厚顏無恥的當了一回文抄公。隻是略微改了兩個字,就把原話完完整整的說了出來。

  當這句話說出來的時候,扶蘇又被震驚了,這句話簡直是太符合扶蘇的人生追求了。如果說老趙,一統六國是為了完成祖上的遺願和自己的野心,那麽扶蘇更多的是希望百姓能夠有一個好的生活。

  事實上,對於絕大多數的朝代而言,第一任君主都是比較冷酷無情的,而第二任君主最好是個溫和派,比如扶蘇或者明朝的太子朱標等。這樣有利於國家的可持續發展,同時也有利於百姓的休養生息。就像老趙開著他爹給他的破車,一路馳騁火花帶閃電。終於到了一個終點,接著,扶蘇這個穩重的人並沒有開這輛車,而是胡亥這個小王八蛋上了車,而且趙高還明目張膽的把刹車給卸掉了,理直氣壯的說這樣跑的更快……刹車就是秦朝的律法胡亂的篡改,你說完蛋不完蛋了。

  在這裏有必要糾正一下,秦朝的律法苛刻,在秦始皇的時期並不算苛刻,根據最新出土的竹筒顯示,陳勝等人因為耽誤了時間而造反。按照秦國的法律來說,也就是罰錢。秦國的法律最重的也就是罰一副鎧甲而已,怎麽說呢?秦國發生的的造反並不是那麽簡單的,甚至可以說每個起義軍的後麵都有六國餘孽和不同的世家大族在支撐。也許是世家大族,害怕了秦始皇,想要更新換代,換一個溫和一點的皇帝。或者說一個更方便,他們控製的皇帝。那麽明顯,項羽就不符合這個例子,劉邦同學,光榮入選了造反的決賽,並且一路上苟到了最後拿到了總冠軍。直到最後漢朝並行的不就是,士大夫與天子共天下的這套理論嗎?難道這些還不夠人們懷疑的嗎?簡直就是疑點重重。隻能說。那個時代太過於遙遠,並不是曆史課本上寫的那麽簡單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