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6章 大唐皇子(二)
作者:蒼穹之魚      更新:2021-10-31 22:43      字數:2490
  李祐的策略有很大的成功幾率。

  達怛、黠戛斯唯大唐馬首是瞻,室韋與契丹有仇,渤海國跟契丹是地緣競爭對手,摩震……一直想把手伸入遼東,號稱要恢複高句麗。

  不過這個國家跟後世一樣奇葩,動不動就改頭換麵,現在又改為泰封。

  自視極高,跟大唐的交往不多,連國號都沒得到半島上其他兩國的承認。

  沒有大唐的冊封,這個國家就不合法。

  這是一個非常簡單的邏輯。

  其實摩震戰五渣的實力,估計也不夠阿保機塞牙縫,有它沒它都影響不了大局。

  “兒臣覺得八弟之謀甚合形勢,阿保機處心積慮,我若遠征天山南北,其必大肆擴張,天山是錦上添花,遼東卻是心腹之患。”沒人說話,李禕站出來道。

  李禊、李禋跟著點頭稱是。

  “禔兒,你覺得呢?”李曄目光灼灼的看著李禔。

  “兒、兒臣覺得現在天下新定,百廢待興,百姓剛剛脫離戰火,宜靜不宜動,河北、山東、中原、河東四地民生疾苦,望父皇憐之。”能說出這番話,也算他動過腦子。

  在場的皇子們心中都清楚,這是一場科舉,是李曄的考驗。

  李禔的回答算是勉強過關。

  “五郎,你還沒說自己的見解。”李曄道。

  “父皇恕罪,兒臣淺薄,並無見解。”李禕神情溫和。

  李曄忍不住多看了他一眼,這麽難得的機會,沒想到他居然退讓了。

  “父皇,兒臣有事起奏。”他不說,李禔搶著說。

  “說吧。”李曄和顏悅色道。

  “丹州知州裴庭貪贓枉法,侵奪民田,鄧州知州裴寬私建豪宅,廣蓄奴仆,奢侈無度,請陛下懲治。”李禔跪在地上。

  “哦?還有這等事?”李曄若有所思的盯著李禔。

  諸皇子也竊竊私語。

  這可是大義滅親啊。

  而且恰到好處的迎合了皇帝要打壓世家的心思。

  “七郎大公無私!”李禊直接拍起來馬屁。

  天下越是承平,這些皇子也看得越開,知道自己沒什麽機會,也就不爭了。

  裴庭、裴寬雖然沒有沒有裴贄重要,但也是裴家這兩年的後起之秀,七年前中了進士,又到河隴等地曆練了一番,現在回到中土,立刻成為大州的知州。

  私建豪宅、奢侈可以被原諒,但侵奪民田、蓄奴就犯了李曄的忌諱。

  裴家為了李禔當真是大手筆。

  若沒有裴貞一與裴家的支持,李禔敢把這兩人檢舉出來?

  李曄臉上的笑意漸漸黯淡。

  殿中氣氛也漸漸凝重起來。

  李曄演了一輩子的戲,沒想到自己的親生兒子也來演。

  當然,這也是裴氏的立場,表示裴家堅定與大唐站在一起。

  按道理,李曄是應該高興的,畢竟裴家有斷腕的勇氣。

  但這其中的功利性太強了。

  傳出去,能為李禔贏得不小名聲。

  文人們不是最喜歡這一套嗎?

  李曄心中歎息一聲。

  李禔的最大問題不是背靠裴氏,懂得借力也是一種智慧,而是他在不知不覺間,成為裴氏或者世家的代言人。

  他忘了自己首先是李唐的皇子,然後才是裴家的外甥。

  大唐才是他最大的依靠。

  如今看來,李禔連李祤都比不上,至少李祤有自己的見解,知道誰是敵人。

  他這麽急功近利,太著痕跡了。

  當然,也可能是背後的勢力等不及了,才出此下策。

  李曄將心中千百道念頭壓了下去,臉上恢複笑意,“禔兒公心國事,朕甚是欣慰,今日封你為嘉王,以表朕嘉許之意。”

  李禔呆了呆,眼中透出失望神色,“兒臣謝父皇。”

  “好了今日就到此為止,從明日起,政事堂、樞密院議事你們可以旁聽,不願去也行,各隨其便。”

  “兒臣告退。”

  諸皇子退下,殿中隻剩李曄一人。

  從幾人的表現看,李祤最多也就一位將軍王,李祐倒是令人刮目相看,表現最為亮眼,不過,這並不是什麽好事。

  他的勢力太過單薄,影響力還不如李祤,未來能不能站穩還是兩說。

  這次的表現難免會為其樹敵。

  還有李禕,幾年不見,心思似乎比以往更為深沉。

  有張承業支持,有雲南作基本盤,在西川、黔中、廣南有一定聲望,關鍵在軍中也有影響力。

  合適的太子人選就在兩人之中。

  不過眼下他們的實力都不足以壓倒裴氏,所以也不能抬出來。

  李曄雖然能立太子,但能不能坐穩,還是要靠他們自己。

  憑自己的能力壓倒裴氏,是李曄對他們的考驗。

  因為他們以後的敵人,很可能比裴氏更為強大。

  新的敵人永遠層出不窮。

  大唐需要的是雄主、明君。

  李曄也希望後繼者能站在自己的肩膀上走的更遠。

  當然,裴氏所謂的勢力在李曄麵前,也就一句話的事情,隻不過李曄一直顧念著裴貞一,沒必要弄得這麽難看。

  李曄始終記得當年最困難的時候,是裴家的大力支持,讓大唐緩了一口氣。

  曆史上,裴貞一更是為李曄而死。

  可惜李禔性格軟弱,如果他的性格跟李祐或者李禕對換一下,就沒有這麽多問題了,大唐可以順利轉接。

  然而天下並沒有這麽多完美的事。

  “傳薛廣衡!”李曄朝殿外喊道。

  過不多時薛廣衡進殿,“拜見陛下。”

  “今日起,你免去軍中職務,重歸皇城司,招募人手,暗中保護五郎與八郎。”

  薛廣衡想也不想的拱手,“末將領命。”

  李曄走下軟塌,輕輕拍了拍他的肩膀,“朕的兒子就托付給你了,不要讓外人知曉此事。”

  “末將必誓死護衛兩位殿下。”薛廣衡也知其中深意。

  無遮大會開了整整一天一夜。

  從張承業、李巨川、趙崇凝的複述來看,當真是天花亂墜。

  選定之人多達七十二人。

  八十多歲的貫休赫然在列,密宗的人去了一半,其中不少蕃僧,還有幾名天竺僧人,一口長安官話說的賊溜。

  和尚們的治政嗅覺向來靈敏。

  張承業隻是簡單提了一下李曄的意思。

  他們心中便已了然,密宗曾在高原大行其道,其中就有很多吐蕃僧人,對“收複故土”有極高的熱情。

  傳教更是很多高僧的畢生所求。

  “諸位都是得道高僧,吐蕃百姓困苦,朕願以佛法渡之,諸位大師入高原,不止宣揚佛法,亦為宣揚大唐教化,功在當代,利在千秋!若有所成,朕賜封僧王,享萬世之香火!”

  李曄一席話徹底點燃僧人們的熱情。

  佛門教義,本來就在度化眾生。

  李曄給他們指明一條康莊大道,還不一個個往前撲?

  瓦解張行瑾與陸論藏,就看這些大師們的手段了。

  為了以防萬一,李曄還是留了一手,把願意入高原的僧人分成兩批,一批跟隨使者直入邏些,一批走民間路線,從鬆維、青海、雲南三地入藏。

  每一名僧人都有度牒,上麵有政事堂的印章。

  李曄還給他們分發了金銀、健馬。

  也不能讓別人白出力啊。

  真正的高僧還是有不少的,拒絕了李曄的金銀,隻身向西南而去。

  貫休年紀實在太大了,李曄沒讓他去,留在長安恩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