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散夥飯
作者:桃花露      更新:2021-05-15 07:08      字數:6264
  網 ,最快更新重生農家樂</a>最新章節!

  吃散夥飯

  吃了晌飯,秀瑤就和大哥大嫂還有娘幾個人坐上驢車,去找張桂芳,一起去看看那房子如何。路上張桂芳笑道:“嫂子,你們也真想得開,又是蓋房子又是買地的,這錢花得跟流水似的。

  柳氏笑道:“有錢不花,留著生蟲呢?這是秀瑤給她灌輸的理念,有了錢就要想辦法花出去,讓它生錢,放在家裏可沒什麽好處。

  本來柳氏還有點猶豫的,可家裏來打秋風的多了,柳氏就尋思著還不如早點花出去,起碼還置辦成自己家的財物,免得被這個惦記那個惦記的。

  柳氏道:“不瞞你說,我們還欠著錢呢。隻是瑤瑤想到了這個,我們就說做做看,賺了錢再還更好。要不現在還了錢,家裏幹什麽都沒本錢,又緊巴得很。

  其實秀瑤之前還過孫郎中錢,還了三次,隻是他不在,夏天無不肯收,說孫爺爺說了,那錢要欠著的,等他什麽時候要再給。秀瑤一想,那不如就自己家再做點事情。

  幾人去了沙河村,一頭驢,車上人多,走得有點慢,反正人多,嘰嘰喳喳的反而熱鬧,也不覺得慢。到了沙河村,秦業特意繞到那片地去看了看,如今莊稼長勢良好,到時候再架起水車來,那就更好了。

  張桂芳領路,找到那座院子,她又去找沙河村負責這片的甲首,房主已經委托他來幫自己出售。很快甲首齊威就跟著張桂芳快步過來,見了幾人連連作揖。

  他開了門請幾人進去看,果如張桂芳說的,裏麵挺幹淨、闊朗,房屋雖然有點年頭,但是剛修葺過,看起來挺新的。

  院子裏有石子鋪地,還栽著石榴樹、夾竹桃,如今夾竹桃開得紅黃紫白,非常好看。

  秀瑤重點看房子裏麵,夏日最好檢查房屋的,漏不漏都有痕跡可查。牆壁上、炕上,秀瑤一一看過,對齊威道:“齊大叔,那邊有點漏雨呢。

  齊威笑道:“不厲害,稍微修一下就好的。換一片瓦就成。

  秀瑤看了看,正房是三間帶兩間耳房,東西廂各兩間,另外南屋有兩間。她暗暗合計了一下,到時候大哥大嫂可以住南屋,南屋跟後院是有院門的,這樣就不會讓那些女人們尷尬。那些要住下的女工就可以睡在東西廂大通鋪上。正房就擺放織布機,兩間二房當做廚房和飯廳以及儲物間。

  他們又跟齊威聊了一下,得知主人已經舉家遷往青州府,所以不在這裏住,房子留著怕白白地糟蹋了,就想賣出去。而本地的收稅規矩就是地在哪裏,由哪裏的裏正負責收取,都算一個縣的,不再零分,所以他們的地和放在在桃源還是沙河村都沒關係。

  柳氏和她們商量是租劃算還是買劃算,齊威笑道:“大嫂子,這房子就算是蓋也就這樣的,你看這麽大個地方,又是一半的磚瓦房,可不是草房子能比的。

  他看柳氏有點活動,又笑道:“何況你們還在我們村買了地,再有房子,那可是更好的了。

  秀瑤卻改變了主意,她對柳氏道:“娘,咱們還是租吧,家裏房子都要起來了,再買也不劃算。不如一年年地租。

  柳氏想了想也道:“嗯,還是租劃算。咱家的房子不能空著呢。

  其實許二妮倒是喜歡買下來,到時候她和秦業就在這裏住,畢竟秦顯也要大了,到時候成了親,也要住新房的,倒不如將家裏的房子讓給他成親用。不過她沒說出來,見柳氏和秀瑤都決定租,她也就說租。

  齊威有點遺憾道:“要是租,得一吊錢一年呢。

  秀瑤笑道:“齊大叔,這是實情就這樣,你就算是值二兩銀子一年,可在鄉下,幾乎沒有人租房子住著,放著白瞎了。不如七百租給我們,我們還負責給維護著呢。

  齊威笑道:“小姑娘真會算賬。她說的也是事實,現在這麽大個房子,要賣不容易,要租人也少,就是雖然有價,卻沒有人要。

  他道:“好吧,不過得漲點錢,八百,否則就太不劃算了。

  秀瑤道:“七百五,我們租了。

  齊威歎道:“成。

  七百五,真是太劃算了,柳氏等人都很滿意,又覺得秀瑤這麽個小姑娘就敢跟人大喇喇地砍價,這點倒是又比秀嫻潑辣。

  然後齊威又去裏正那裏找賃屋文契,找秦業按手印,之後就是交付鑰匙等,又在裏正那裏備案。

  許二妮幾個就打掃一下,秦業就回家拿鋪蓋,現在就搬過來。至於三爺爺家那房子,柳氏就想先退掉。因為他們住的時候,裏麵新挖了豬圈,還搭了棚子,屋頂也修繕過,院子裏還墊了鋪路,三爺爺就沒要今年的錢。柳氏非要給,三爺爺和三嬤嬤就不樂意了,“我說侄媳婦,你們是不是日子好了,生怕我們沾光,趕緊摘把幹淨呢?

  柳氏忙笑道:“大爺大娘這是說什麽話呢,咱們住了房子,該當就給錢呢。

  三嬤嬤道:“那也不用這麽多,再說你們挖圈鋪路的,我們還要倒找呢。她推回去一半,“這樣就好。咱們瑤瑤都說了,要我們幫忙軋棉花呢,賺錢的事兒都想著我們呢。

  柳氏笑道:“那還不是應該的。

  說定了,柳氏就將房租付了,然後說這兩日就搬走,三嬤嬤將她送出去,回來跟三爺爺道:“我就說人家大福家是能幹的,早晚會好起來。幸虧當日分家的時候咱們提起來,要不如今的好事也輪不到咱們頭上。秀瑤已經跟他們說好,會讓三爺爺幫忙軋棉花,隻要運轉正常,基本會每天都要忙活。這可比給別人家零星做點活兒要好得多。

  而且秀瑤還要幫他們改裝一下軋棉花的機器,到時候效率會更快,不是現在能比的。

  秀瑤決定了租房子就回來跟三爺爺和幾家軋棉花的說好,讓他們現在就開始忙活起來,另外她還找了幾個老婆子負責紡線。紡線這樣的活計,老婦人們技術反而更好,而且她們也不能幹什麽重活,幫著紡線還能賺錢,自然都樂不得。

  她們紡了線,到達一定數量,秀瑤就讓秦業送到縣裏馮家布莊的染坊裏染色,因為馮掌櫃打過招呼,所以這一次沒有碰到任何刁難,價格很合理。

  同時這邊張桂芳和秀瑤一共找了十來個婦人,都要帶織布機入戶,按照秀瑤的要求織布,然後按匹給她們算錢。價錢都談好的,且秀瑤提供棉花,負責軋棉、紡線的工錢,織布工隻負責織布即可。

  秀瑤讓張桂芳找工的時候就說明的,一年四季除非是幾個大節日,或者家裏重大的紅白喜事,農忙也基本不休息的。如果做不到就不能加入,來的這些都是些跟家裏商量過覺得來這裏織布賺錢比在家裏幫工多的人。

  另外,這裏提供鹹菜和菜,不提供米麵,要求織工們自己帶。畢竟開始給的工錢不低,秀瑤也沒那麽多錢供她們吃喝,若是讓他們拿錢出來織坊負責吃喝,他們也未必樂意。所以秀瑤讓他們自己解決糧食,織房可以負責鹹菜、蔬菜。

  她的計劃是等真正地賺了錢,再跟織工們商量每人拿錢出來,讓人專門買糧食在這裏做飯。畢竟要專門雇做飯的廚娘,這些也都要錢的。如果不先讓大家嚐到甜頭,誰也不樂意先拿錢出來。

  等十六台織布機到位,秀瑤在縣裏訂的那些部件也都完工,秦業領了他們來給織布機改裝部件,有多綜多躡的,有帶花樓機的,根據不同的需要來織布。

  織布機這邊調整好,秦業也拉了一車線回來,大家又忙著牽經布線,做上機的一切準備,這些準備工作也需要好幾日。

  她們互相幫助做準備工作,秀瑤也就幫不上忙,她讓大哥大嫂還有二姐留下幫著張桂芳看管織房,她還有別的事情要做。

  這日秀瑤一到家,秦大福從玉米地裏回來,著急道:“瑤瑤,那些番麥怎麽跟秫秫似的,長了一些黑色的東西,是不是也是烏米?不知道能不能吃。

  從前大家對烏米的認識都是從高粱地裏來的,嫩烏米像毛筆筆頭,全身白色,隨著成長逐漸往下蔓延,等成熟的時候就會變成黑色。

  高粱的烏米是能吃的,嫩的時候甜滋滋的,但是沒吃頭,長大一點才好吃,若是老了就黑乎乎的,一吃都感覺糊嘴巴。

  老秦家不舍的扔掉,所以每年夏秋季節多是要把烏米打回來吃掉的。好的時候蘸大醬,一般的時候就那樣吃,也能填飽肚子。

  所以秦大福覺得那番麥地裏的看起來跟烏米一樣的東西,是不是也能吃。

  秀瑤道:“爹,還是別吃了,這番麥的烏米跟秫秫不一樣,沒有秫秫好吃。直接掰了扔掉吧,也別喂牲口,免得吃了不舒服。

  秀瑤每次都要跟秦大福特意叮囑的,上一次跟他說不要把地瓜的蔓子和葉子打回來直接給驢吃,結果秦大福以為沒吃,驢吃了之後拉肚子。

  現在他可聽秀瑤的,見她說不能吃,他就笑道:“那我去打了漚肥。

  這個季節正好打烏米的時候,秦大福家裏今年沒種秫秫和棉花,所以活少了很多。當然,也就沒有他想吃的烏米了,他去玉米地打烏米的時候,幫著老秦頭家也收拾了。

  秀瑤正在做自己的規劃,事情太多,太碎,她得一一列好,免得哪裏有遺漏。尤其是織坊,據說現在朝廷還是不許百姓自己開大規模紡織作坊的,說是要專心務農,以免荒蕪田地。所以秀瑤必須要小心,她掌握著織機的數量,已經托馮掌櫃幫忙在縣裏走了關係。他們是合夥織布,不是開工廠,而因為織機還是歸屬於織工所有,所以他們就算是符合律法的,沒有觸犯什麽律法,又加上有馮家打過招呼,自然也就沒有人來為難。

  秀瑤正忙活著,張氏親自過來喊他們,“過去吃頓飯吧。

  秀瑤很驚訝,這是太陽打西邊出來了?嬤嬤還會請客?這可是從來沒有的事兒呢。

  秦大福笑道:“嬤嬤讓你們去,就趕緊的。

  秀容笑道:“俺二姐,大哥大嫂不在家,早知道讓他們也回來了,俺嬤嬤可不是常請客呢。大家說笑著,跟著柳氏一起去嬤嬤家。

  到了嬤嬤家一看,秀瑤就沒食欲了,她看桌上一大盆黑乎乎的東西,另外有一盆子醬,還有一桌子大蔥。她轉身就要走,柳氏輕聲道:“瑤瑤,坐會兒再走。

  要給嬤嬤麵子,秀瑤隻好強忍著過去,秀美和秀婷幾個正興高采烈地說什麽呢,秀瑤聽了聽,她們說打烏米的事情,這個說自己打了幾個,那個打了幾個。

  原來打回來的烏米,張氏不舍的扔,就切塊然後加一點麻油,蘸大醬吃。張氏為了表示自己大度,親自去叫柳氏等人過去吃飯。

  秀瑤可不想吃這種東西,盡管有人說美味,可畢竟再美味的東西也不是人人愛吃的,她聞著一股子怪味。

  秀美邀功道:“我還剜了一些馬種菜呢,用醬油拌了,大家一起吃。

  秀瑤都懷疑她怎麽突然那麽大方,可自己家根本不缺菜,除了那些薺菜之類味道平和的野菜,像這種秀瑤並不是很愛吃。

  尤其是所謂馬種菜的馬齒筧。

  張氏樂滋滋地招呼大家都坐下吃,秀瑤看一桌子也沒點正經菜,不禁有點下不去手,秀容早就擰起了眉頭,也是不肯動手。

  秀美率先撥了一碗烏米,蘸了大醬就吃,秀婷去夾馬種菜,結果吃了兩口,兩人也不吃了。那烏米吃兩塊還湊活,可多了,似乎不那麽好吃。

  另外那馬種菜她們回來也沒特殊處理,家裏沒有秀容負責廚房,她們來了瞎弄一通,直接洗了就在熱水裏過了一下,然後就用醬油拌一拌。

  很難吃!

  張氏看秀瑤和秀容不吃,就招呼他們,秦大福幾個都吃起來,雖然難吃,也不露出難以下咽的樣子,畢竟他們以前再難吃的東西也吃過。

  張氏看秀瑤和秀容不愛吃,立刻不樂意了,她道:“怎麽,嬤嬤家的東西難吃嗎?說著就拿了碗,一人撥了一小碗,“裏麵放了麻油呢,以前哪裏有的吃,都吃掉,別白瞎了。

  秀瑤道:“嬤嬤,你還是給她們吃吧。她說的是秀美和秀婷,幾個人好不容易弄回來置辦的。

  秀容也說是,秀美和秀婷立刻道:“我們已經吃過了,不要。

  張氏也道:“她們吃了,這是你們的,好不容易弄回來的,還做成菜,滴了麻油,不能白瞎了。

  那烏米吃兩塊還無所謂,可那馬種菜,沒有經過好好的處理,吃起來又澀又酸,說不出是什麽味道。秀容立刻道:“哎呀我肚子疼,我去上廁所。

  說著一拉秀瑤,秀瑤也說不舒服,兩人一溜煙跑了。

  出了大門口,秀容氣道:“什麽破爛東西,巴巴地叫我們過去吃,我看是故意整我們的。

  秀瑤道:“我們回家自己做點吃的吧,那點東西也吃不飽,娘和爹回來也得吃呢。

  姐妹倆回家做了醬爆茄子,炒了韭菜雞蛋,還做了個蒜泥拌餾扁豆,吃完了放在鍋裏等爹娘回來。沒多久柳氏回來了,一到家她就喝水,秀容和秀瑤也趕緊上飯菜。

  柳氏道:“這輩子我是不想再吃野菜了,真是被禍害著了。

  秀瑤笑道:“娘,俺嬤嬤一點都沒吃呢,我看是她覺得難吃,吃不掉,所以才叫我們去吃的。

  秀容也說是,“俺嬤嬤也不知幹嘛,竟然讓秀美倆做飯。

  柳氏笑道:“本來今天晚上是去吃頓分家飯的,你二達達、二娘娘他們沒去,你三達達他們要搬去咱們原來住的三爺爺家房子。你爺爺就說吃頓飯,你嬤嬤舍不得別的,正好他們打了烏米,一湊活就吃這個。

  秀容冷笑道:“俺爺爺也吃得下去?

  過了幾天,玉米雖然還沒成熟,卻也顆粒飽滿,恰好可以掰下來煮著吃。秀瑤讓爹和大哥掰了幾簍子,給縣裏馮二奶奶送去兩簍子,然後給姥爺家送去兩簍子。

  這東西雖然新鮮物,可也就吃幾天,回頭老了就沒法吃。而秀瑤還得忙著布置自己的織布作坊,所以也沒有去張羅著賣玉米。畢竟是小買賣,就那幾畝地,這個時代,靠賣玉米也賣不幾個錢。

  馮家收下玉米,二奶奶打發人送來了一簍子葡萄、一小筐桂圓。

  桂圓可是好東西,柳氏收著,到時候過節和饋送親友用。

  轉眼織坊已經都開始上機了,女工們一個個神情興奮,滿臉的期待,她們個個都是織布好手手腳利索,三間大房子裏,哢噠哢噠的聲音不絕於耳。

  他們找來的這些女工都是手藝嫻熟的,若是普通布一天能織一丈多,如今秀瑤要求的花式稍微複雜點,她們一天也能織個半丈多。若是兩丈一匹的布,差不多五天織兩匹,速度是很快的。尤其是如今不用做家務,個個摩拳擦掌的,晚上都幹到三更才肯歇息。

  過了幾天,秀瑤覺得這樣不行,她跟張桂芳商量了一下,要求她們停下來。

  大家見她們有話說,都停下織布的動作,秀瑤道:“各位大嫂大嬸們,咱們是為了賺錢,但是不能為了賺幾天的錢就把身體累壞了。

  有人喊道:“俺們不累。

  秀瑤笑道:“你們一天不累,兩天不累,可不出一年,你們身體就垮了。不能天天這樣不停地坐著織布,我建議咱們每天上午半時辰,下午半時辰,去院子裏活動曬太陽。

  一聽說要半時辰,有些人有點猶豫。

  秀瑤笑道:“這樣,咱們織布一個時辰,就必須停下來休息一刻鍾左右,在外麵活動活動,說說話。以後統一打鈴休息和上工。

  現在沒有鈴鐺,她就讓大嫂用銅盆代替,回頭買一口大一點的鍾掛在門口,上工打鍾、休息打鍾、吃飯、睡覺都要打鍾。

  張桂芳附和秀瑤道:“我也想賺錢,可咱們賺錢也要有個好身體去消受。否則我們賺了錢,累死了,回頭誰替咱們遭罪?

  大家也開始說是這樣,於是這個規矩就定下來,打鍾的工作由許二妮負責。

  轉眼到了收割豆子和穀子的時候,秀瑤家今年沒有種棉花,所以算是省了不少活。畢竟棉花最費精神,又要鋤地又要拿蟲子,還得拾棉花。

  秀瑤還是提議,雇兩人幫爹和大哥收割穀子和豆子。家裏不過是種了五畝穀子、五畝玉米、另外有十五畝豆子,四個男勞力不出六七天就能收回來。

  秀瑤也是不想大哥和爹受累,所以提議雇人的,因為是重活,所以一個工一天差不多要三十到四十文。家裏地少,有自己人帶著,人家也不會偷懶的。

  這邊莊稼還沒收完,大家正忙得熱火朝天的,老秦頭來找秦大福,“老大,讓那倆人先別走,幫著咱們都收一收。

  以前大家一起的時候,收莊稼很快,現在分了家,收莊稼就受局限。四個男勞力,可以合夥收六十畝,可一個勞力自己收十五畝就費勁。

  秦三順家搬去了三爺爺家那小房子裏,就不肯再跟老秦頭合夥,而是和付鐲子家一起幹活了。秦二貴和二嬸都能幹,加上有秦產、秀美、秀麗,他們一家人也足夠忙活的。

  就是老秦頭和張氏,反而落了單。

  秦大福道:“爹,那倆人得花錢,等忙完了這頭,我就去幫你收莊稼。

  大家都說讓老秦頭把地分出來,他就別幹了,可老秦頭不舍的,總想自己種著地,否則心裏就不踏實。 <ter class="clear"></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