織坊雛形
作者:桃花露      更新:2021-05-15 07:08      字數:6223
  網 ,最快更新重生農家樂</a>最新章節!

  織坊雛形

  今年麥收的時候秀瑤和張篾匠合作,也賺了二十幾兩。現在麥綽子到處都是,別人也會做,可張篾匠那裏還是有訂單的。所以秀瑤也能繼續賺,據說短短的時間麥綽子就風靡了整個山東地區。那些地主大戶,因為有馮家作為榜樣,都調整了和幫工們的合作方式,改為按畝數付錢,倒是也沒造成最開始那種矛盾。

  因為麥綽子除了可以收麥子,其實也可以收割穀子,所以一年兩季都可以用。生意就不會斷,不少篾匠、鐵匠都因此賺了錢。這種技術有好有壞,有人做的麥綽子就傳出了名聲,比別人做的就順手好用,大家都願意訂做。

  張篾匠就是有名的好篾匠,等秋收穀子的時候,大家還是要用,所以他的生意忙個不停,不但擴大了門麵,還教了幾個徒弟呢。

  也因為這個原因,麥綽子雖然是農具,卻在篾匠店裏賣,以後也逐漸成了一個習慣。

  這日秀瑤讓秦業送她去縣裏,找到了張篾匠,張篾匠將她的錢都裝好了,笑道:“秦姑娘,如今朝廷放鬆了銀子的限製,咱們這一次都是銀子,一共是八兩。快要割穀子了,來訂做的人多。

  秀瑤道了謝,聊了幾句道:“張大叔,我想請你幫我做點織布機上的東西,像綜框這類東西。

  張篾匠笑道:“秦姑娘,這個你得找木匠做呢。

  秀瑤道:“我知道呢,但是那個綜你可以用竹篾做的,你做好了,到時候我在找木匠做其他的。

  張篾匠自然答應,給秀瑤還便宜,這個不是高技術的活兒,不用他親自動手,指點一下兒子和徒弟都能做。定好了,秀瑤又去鐵匠鋪逛逛,回來經過木匠坊,秦業看到有賣現成水車的忍不住道:“瑤瑤,咱是不是得買架水車?

  家裏如今地多起來,反正水多,該澆地的時候就澆地,平日莊稼就不會再幹著。尤其是沙河村那邊的二十畝地,靠著河,更加方便。

  而且有了水車,也能幫著鄉鄰們澆水,免得大家還要擔水澆地,累得慌。

  秀瑤沉吟了一下,道:“大哥,咱們去看看,你想買什麽樣的?

  秦業道:“咱姥娘家那車就不錯。那是人力龍骨翻車,隻要澆地就需要人的,這種小巧的價格要便宜,若是高轉翻車,或者是水力筒車,就要貴得多。

  秀瑤道:“大哥,我覺得咱們可以找姥爺他們幫忙做一架大的水車,到時候用牲口轉,人力的話太累了。

  秦業一想也是,爹以後年紀大了,自己的手還不行,二弟讀書沒有人幹,他不禁有點黯然。

  秀瑤看在眼裏,笑道:“大哥,你不要老想著自己動手幹這個幹那個,就算咱們雇人也沒幾個錢。到時候你賺的錢可比這個多的多呢。咱們肥水不流外人田,就讓三姥爺找幾個木匠一起,幫咱們做牲口水車。

  秦業有個疑問:“瑤瑤,那水車得固定按下去,咱是按在場裏還是河邊?

  場裏旁邊有大水井,沙河村那邊靠著河,要說起來,都需要澆水。

  秀瑤笑道:“這個不是問題,咱們每個地方都做一座地盤,到時候哪裏需要就把水車拉過去。這水車看著大,其實跟磨也差不多,是可以拆卸的。不過秀瑤傾向於家裏裝一座牲口拉的水車,因為那種深井適合,效率快。而河邊則適合裝水力的筒車,慢悠悠地,雖然澆地慢,可日夜不停,也不少呢。不過現在舍不得一下子買兩架,隻能慢慢攢錢再說,秀瑤也就沒說出來。

  在縣裏木匠坊定做了一些東西,秀瑤又和大哥去了姥爺家,到了楊柳村也差不多傍晚時分。

  落日餘暉,在盛夏的傍晚給天地間塗抹上一層溫柔的色彩,連樹叢間的知了也歇了嘶鳴,偶爾叫一聲。晚風沒有了暴烈的日頭相助,也變得溫柔多情起來,輕輕地拂動著人的鬢發,送來淡淡地涼意。

  如今柳家磨坊那裏也蓋起來一排青磚瓦房,跟秀瑤家一樣,還沒有成型,隻是有兩排三間的瓦房,沒有耳房也沒有院牆。

  秀瑤去的時候老柳頭正在葡萄架下的搖椅上休息,累了一天,閉著眼打盹呢。一嘟嚕一嘟嚕的葡萄垂下來,在翠綠的葉子裏格外喜人。

  秀瑤看有小蟲子在咬他,就拿了一旁的蒲扇給他扇了扇,老柳頭卻醒了,看秀瑤來,笑道:“丫頭,你有日子沒來了。

  秀瑤這些日子忙著處理二嬸那攤子爛事呢,她笑道:“姥爺,其實也沒多少天。主要是以前隔三差五就來,這一次快一個月了,老柳頭都想她呢。

  兩人聊了聊最近的事,秀瑤就跟他說請三姥爺做水車的事兒,老柳頭笑道:“這個你三姥爺會,讓他給你們忙活,咱們省點,他也賺點。老柳頭去年養豬多,一年兩茬,加上粉條、磨坊,也攢了不少錢。家裏的饑荒已經還了,另外還存了一些。

  他道:“我幫你出一半。

  秀瑤笑道:“姥爺,不用,你留著做別的吧。她又把縣裏到時候還要修水道的事跟老柳頭說了一下,道:“姥爺,到時候你們這裏就是個機會,你趁機多買幾畝地吧,到時候這裏就是搶手的。

  老柳頭一聽心動了,“丫頭,這消息可靠?倒是有人來找我買地呢,都不是什麽好地。

  秀瑤笑道:“姥爺,就算這兩年不會,早晚也會的,況且咱們家這附近,也需要地不是。

  老柳頭覺得丫頭說的很對,他道:“那我就應承了,把地買下來。他又領著秀瑤去看那片豬大棚和蔬菜棚,一片豐收在望的景象。

  今年這裏也種了一片苜蓿草,所以老柳頭也養羊,都用綠籬圍著呢。

  秀瑤看姥爺家養了近五十頭豬,笑道:“姥爺,你可小心不夠吃的呢。

  老柳頭撓撓頭,嗨嗨笑道:“是有點呢,幸虧今年也種了草,還有那麽多菜呢。

  秀瑤笑道:“姥爺,我正在考慮建一座池子呢,如果成功了,到時候跟你說。

  老柳頭又好奇了,他這段時間都有點懨懨的一直提不起精神來呢,丫頭都好久沒跟他商量做什麽新東西了,一聽秀瑤這麽說,他又激動起來,追著問是什麽。

  秀瑤笑道:“姥爺,我也還沒想好呢,不知道成不成。

  老柳頭隻好按耐住了好奇,“那你快點呀,還不如跟我說說,我和你一起忙活呢。

  秀瑤想了想也是,她道:“姥爺,不過我現在現在去三姥爺,你要不要一起?

  老柳頭笑道:“那是自然的,走吧,你三姥爺最近沒什麽事幹呢,你正好給他送活兒去,讓他忙活忙活。

  秀瑤和老柳頭趕著驢車一路去了三姥爺家,三姥爺正在家裏嘀咕呢,最近又哪裏冒出不少木匠來,搶了他的生意,讓他今年閑了許多。再這樣下去,不是要喝西北風了?三姥爺喜歡天天忙碌著,就算地裏有莊稼,他手頭也要有活兒才行,一天沒有活兒他就覺得虧了。

  看到秀瑤和四弟過來,三姥爺背著手過來,“丫頭,要做什麽家什兒?

  老柳頭笑道:“四哥,你怎麽知道。

  三姥爺睨了他一眼,“看你這樂滋滋的樣兒我就知道。

  秀瑤就跟他說做水車,而且要大水車,直接裝在河裏水流跌落處,能不停地轉,源源不斷地將水送到地裏去的水車。

  三姥爺樂起來,“成,這個我能做。不就是任家南河邊那座嗎?

  秀瑤笑道:“正是呢。

  三姥爺道:“好說,我正好新聯係了一個賣漆的呢,都是上好的桐油和漆,到時候保管你使上百年都不待爛的。

  秀瑤喜道:“三姥爺,要是那樣的話,以後我家大木匠活都找你。

  三姥爺胡子一翹,“丫頭,你還信不著我呢?

  秀瑤忙說不敢,一有活就找他,幾個人又商量用什麽木頭、尺寸等等,最後敲定了價格。如果是小的差不多在三四兩左右,但是一架大水車的用料估計在八九兩左右,不會超過十兩。這主要還是受款式的限製,如果就一個大水輪,自然要價格便宜些,若是要兩個水輪,還要有鏈條等,那自然要貴,十五兩也是可能的。

  三姥爺很少一下子打這麽大錢的家什兒,平日裏就是給鄉裏鄉親的做點家具、農具的,尤其是誰家嫁女兒娶媳婦的,桌椅、炕櫃、衣櫃衣箱之類的。可這些都是鄉裏鄉親,而且都是普通式樣,沒有太大花哨,也不能要高價,所以一年賺個二十多兩就算不錯。

  秀瑤許諾做好了給他四兩工錢,四兩自然是多的,可之前三姥爺家幫著秀芹打家什兒,要的錢也少,秀瑤就想給他找補回來。

  三姥爺也知道秀瑤家現在條件好一點,自然也不拒絕,他可是有名的精打細算呢。

  而且三姥爺家現在生意也開始大了,原本隻是他帶著自己家的兒子孫子做,後來秀瑤幫他攬得活多,他都要找外麵的木匠合夥。

  就算是急活兒,大家也能趕一下,不會耽誤什麽。

  幾個人商量了大半晚上,家人來叫吃飯都沒注意,商量完了都覺得餓了,三姥爺喊道:“老婆子,你也不給我們做飯吃。

  三姥娘氣道:“剛才我來喊,你不是還嫌我羅嗦?方才他們聊得太入迷,比比劃劃的,李氏讓柳飛來叫他們吃飯,他們都沒回應,三姥娘又來叫結果還被老頭子呲了,她一生氣就讓柳飛回去吃管吃,不用管他們。

  三姥爺笑道:“快點給我們熱飯吃。

  老柳頭道:“三哥,走,去我那裏喝兩盅。

  三姥爺道:“你拉倒吧,我有正事,你自己喝去吧。說著他就去找兒子和孫子們開始分派活計,明兒就開始準備木頭動工,他親自操刀,以後的小活兒就讓別人做。

  秀瑤和老柳頭回了家,李氏還給他們留著呢,秦揚正在背書練字——秀瑤給他出的主意,先生每天讓寫三張大字,秀瑤就讓他寫需要背的書。

  聽見秀瑤回來,秦揚扔下筆,飛奔過去,“姐姐,想死我了,你都好久沒來看我了。

  秀瑤笑道:“你前幾天不是剛休假回過家的麽。她摸了摸他的頭頂,這小子又長高了,看起來不再是小孩子,反而有點少年的模樣了。

  現在小正也跟著讀書,隻是不必習字,隻要背書就好,什麽千字文、三字經、聲律啟蒙等。平日裏他跟著去學堂玩,回家就跟著秦揚背書。他們和柳飛讀書的目的不同,學習的方式和老師的要求自然也不同。

  柳飛如今隔幾天也去一下,讓任先生給他講講書學點新鮮東西,多半時間都在磨坊幫忙的。

  秀瑤問秦揚那本書如何,有沒有給先生看,秦揚笑道:“先生說這本書好呢,不過他還有好多,到時候會給我們看的。

  秀瑤問他:“先生可說過你什麽時候能去試試?

  秦揚道:“先生說起碼得十來歲吧,我總沒有寧少爺那麽厲害吧,他十一歲就中秀才了呢。

  秀瑤沒跟他說顧寧已經是舉人了,畢竟沒有可比性,顧寧從小的環境和秦揚自然不同,她笑道:“人家寧少爺其實八九歲就能中秀才的,十一歲不過是恰好那年想去考而已。

  秦揚這麽一聽,便道:“你我十歲就去試試。

  秀瑤摸了摸他已經瘦下來的小臉蛋,道:“沒事,你聽先生的,他讓你什麽時候去你就什麽時候去,最近還挨打麽?

  秦揚笑道:“少了。如今他的課程基本跟上了,任先生布置的任務基本都能完成,所以沒有再怎麽挨打過,反而得了好幾次表揚呢。

  秀瑤自然對他的學習情況了如指掌,不過是問問他,看他如今不再那麽抱屈,也不再炫耀,反而有一種讀書人的沉穩內斂,謙遜起來,心裏也歡喜,知道他是長大了。

  秀瑤從口袋裏掏出一隻小荷包來,普通的藍布,上麵用白、綠、黃、紅線繡的簡單寫意風的梅竹,係在秦揚的腰上,“我送給你的。

  秦揚捧起來愛不釋手地看著,笑道:“姐,你的針線活好醜呀。

  秀瑤急了,“不要拿過來。

  秦揚卻不給,“給人還待往回要的?別那麽小氣。

  這小破孩,秀瑤給了他一個腦瓜崩,讓他繼續練字,她則去找老柳頭吃飯,陪他喝兩盅——幫忙倒酒。

  吃完飯,幾個人聊天,秀瑤就讓姥娘把大舅媽大嫂子都找來。等大家都坐好了,她道:“姥娘,姥爺,我想找幾個人織布。

  老柳頭道:“家家戶戶都織布呢,咱們織布能賺錢?

  秀瑤道:“咱們不織那種普通的,咱們織帶花紋的,像綢緞那樣的。

  大家都驚訝道:“那個要如何織?

  秀瑤笑道:“俺小姨已經和我合計出來了,我去布莊看好了幾個花樣,到時候可以一人織一個,然後把布集中去送貨,價格會好一點。

  大舅媽道:“你嫂子這裏有織布機,倒是可以用。不過你小姨的給你了,家裏隻有一台。

  秀瑤笑道:“俺小姨現在不用自己織布了,織布機用不上,所以就給我了。她家的小集市都夠他們忙活的,咱們這次不用帶她。

  小陳氏笑道:“我可要加一個,現在我都沒什麽活幹了。家裏做飯洗刷的太婆和婆婆都搶著幹,原說讓她帶孩子,可孩子都上學了,她也就是織布,就算不賣錢,家裏還還要用的。

  秀瑤道:“嫂子,當然好啊。姥娘,你騰兩間屋子出來,到時候找幾個嫂子們一起,每天到這裏來織布,等賣了布給她們算工錢。棉花染料之類的,都是我來送。

  大家一聽秀瑤這是要雇人幫工了,陳氏猶豫了一下,“瑤瑤,這要是虧了,那咱們是不是也得給他們錢?

  秀瑤笑道:“那是自然,不過我算過的,不會虧,一匹布要是兩丈的差不多有三百左右的盈利。我都是和布莊定好貨,然後我們再織,價格也不會太差。他們來了以後,我們跟他們分成。刨除成本,一匹布的盈利咱們分三份,我負責送貨一份,姥娘你們負責地方、燈油、水之類的占一份,織布的占一份。然後我們還要有兩個一直負責紡線、拐線、漿線的人,工錢也可以從盈利裏扣,扣除了再分。

  大家都說要是這樣賺錢的話,那她們要做的。

  李氏笑道:“我們不用占一份,隻是提供地方,你們送貨賣貨才該多拿點。

  秀瑤笑道:“姥娘,沒有那麽簡單呢,你們要負責調停、監督她們呢,還有織布機有問題了也要維修。好多問題的。

  陳氏笑道:“要是這樣,俺們做了。

  老柳頭笑道:“丫頭,這下你可給她們長氣焰了,你姥娘整天在家裏念叨我們現在都不關心她們娘們呢。如今她們有了活幹,隻怕飯都不給我們做。

  李氏笑道:“我們也賺錢,要是不比你們少,幹嘛給你們做。以後你和我倆負責做飯。

  老柳頭嗨嗨笑道:“你們敢吃,我就敢做。

  李氏道:“我敢,你就天天做吧。

  陳氏笑道:“娘,還有我呢,我做飯。

  李氏道:“這一大家子的飯,你一個人可不成,還是我跟你倆。至於瑤瑤說的紡線的,我有人選。柳五不是帶著他小子在磨坊裏幫忙喂豬嗎?就讓他婆娘帶著丫頭過來紡線,另外還有你三姥爺家二媳婦,木匠活她又幫不上,過來給咱們防線。這些紡線的咱們怎麽算價錢?

  大家想了想都看秀瑤,秀瑤笑道:“我看不如論斤,一斤線如果質量合格就三十文,以後可以慢慢漲,三十二,三十四這樣。一架三錠紡車,四天能紡棉花三斤,隻要熟練了一天差不多是十二兩左右,鄉下婦人,基本都會紡線的。現在秀麗一個小姑娘紡線都足夠供應秦產織布用的。

  至於軋棉花,現在就隻能她提供了,隨著技術成熟起來,她再想辦法自己做那種三人合力的軋棉機。這種軋棉機跟普通的不同,普通的一人操作,這種需要三個人,但是一天能軋棉花的數量卻比普通方式多的多。比如一個人腳踏方式,一天累得腰酸背痛的,工作十幾個小時,熟練工也就是軋取三斤皮棉,可這種三人合力的,一天可能至少有十五六斤皮棉。到時候一個作坊,這樣一部軋棉機就足夠,現在她很可能需要好幾個人來軋棉花。

  這邊商量好了,秀瑤就讓他們先找人,最後是家裏有織布機的,將織布機抬來,過兩天她帶人來改裝織布機。因為她還要回家去組織人,所以第二天就和秦業回家了。

  家裏的人手她更好找,還是張桂芳幫她組織,曹月蓮、秦德才媳婦、秦產,另外還有本村四五個媳婦,外村一直跟著張桂芳幹的七八個人,差不多能組織起來一個二十人的小作坊,到時候分工就可以更細化。不過開始她用不了那麽多人,得先試用,看看順不順手,不堪用的也堅決不用。至於地點,這一次不在周家,而是在場裏。

  那三間房子也要起來了,秀瑤跟爹娘還有大哥大嫂商量,先用來做織坊,三間裏麵就不需要牆壁,隻需要牆柱就好。這樣大家都能在一起織布,也更熱鬧一些。

  許二妮笑道:“瑤瑤,你想做什麽就盡管做,俺們都支持你。

  其他人更是如此的態度,本來秀瑤就是擔心大嫂有意見的,見她爽快同意,就沒顧慮。 <ter class="clear"></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