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九章 沒有許辰的世界(一)
作者:天高辰遠      更新:2021-05-13 01:49      字數:3248
  【抱歉,前文寫到少年們的新基地在琉球島東南部,主要是出於隱蔽性的考慮,沒注意夏季多台風的問題,想了想還是改成西北部了。前文已改。】

  琉球島西北部大致是後世基隆港附近的近海平原上,這一個多月以來,原本平靜的土地漸漸變得嘈雜。

  隨著一艘艘巨艦的到來,大約近萬名大唐百姓,便在這片陌生的土地上開始了新的生活。

  原本一望無際的平原上一座城池已初具輪廓,依舊是星型建築,依山傍水。水泥澆築的城牆上貼了一層青色的石板,看上去便和尋常的青石城牆沒有兩樣,然堅固程度卻天差地別。

  城池內街道寬闊,依舊是水泥路麵上鋪著青石板,效果未必最好,然而少年們的目的本就不在於此。

  道路的兩側是兩排深達近丈的排水溝,沿海平原雨水充足,總需未雨綢繆才好。排水溝旁種植著從山間移來的杉樹,鬱鬱蔥蔥。

  臨著道路,清一色的紅磚平樓正拔地而起。沿街的房子被人們自發的改造成了許多商鋪,少年們也沒有禁止,近萬人的聚集點,早已是一座城市的雛形。城市中該出現的功能區總會自發的形成,少年們隻需加以引導便可。

  城市的西南方不遠,有著一片山脈,山間同樣在興建著一些建築,少年們要緊的作坊自然藏在這山林之中。

  群山上,老林密布,是最好的木材產地。

  砍下的圓木運到附近的加工廠稍作加工後,便會就地裝入鐵皮廂車內,廂車底部裝著四個大鐵輪,兩根鐵軌從山林中一直延伸到海邊的船廠。

  此處的船廠,規模比在升州時還要大上許多。一處凹進陸地的海灣成了天然的良港,船廠和碼頭分立海灣的兩側,一條寬闊的大道從海邊一直通到城門樓下。

  山間的木材工地上,一顆顆被鋼鋸鋸斷的大樹正在此處被刨削成渾圓的木料。幾乎工人們每削好一根木材便會有人走上前來,給木材一頭套好一個鐵圈,隨著纖夫的號子聲,木材沿著一個水泥築成的斜坡,被人拉到等在一旁的鐵皮廂車上。

  廂車滿載之後,一側的鐵板被人立起,卡住閘門之後,廂車便要出發了。

  山頭上的瞭望塔內,一名大漢手裏抓著寶貝似的望遠鏡,順著船廠到山間的鐵軌一路望來,隻有確切的瞧見沿途順暢,空無一人,才會抓過身邊吊著的撞柱,用力的撞向瞭望塔上的銅鍾,並伴隨著一聲有力的叫喊:“路順嘍!發車啦!”

  也隻有聽到這聲鍾響和瞭望手的叫喊,裝滿了木材的鐵皮廂車上,車夫才會鬆開刹車,沉重的廂車借著慣性這才會緩緩前行,速度逐漸加快,到了山腳便風馳電掣一般。

  “頭兒,借我看看唄!”

  瞭望塔上,剛送走一輛廂車的漢子正在休息,身旁一名年少些的少年人便悻悻的湊過來笑道。

  “滾犢子!這寶貝是你能看的嗎?蹭壞了一點,仔細你的皮!”

  漢子瞪大了雙眼,氣洶洶的罵道。

  “哼!不看就不看!你當小爺我稀罕啊!”少年人仰著頭,一臉的不屑,隻是眼角卻一直盯著那被漢子揣在兜裏的望遠鏡。

  自打得到這望遠鏡後,漢子便片刻不離身,回家特意讓婆姨尋了塊綢緞的邊角料,縫了個袋子掛在脖子上,吃飯睡覺都不肯離身。

  按掌櫃的話說,這寶貝可是軍中將軍們才能用的東西,尋常人碰都碰不得。

  “你小子要想使這東西也行,去當兵啊!隻要有幸當了那啥子‘瞭望手’,人人都有一個!”大漢貌似眯著眼打盹,實則一直都在留心自家的這個遠親。

  “啊?當兵?”少年人聽了立馬把頭搖的跟波浪似的,滿臉愁苦的說道:“聽鐵蛋哥說當了兵還得讀書識字,那些個爬蟲樣的東西,我哪記得住啊!不去!不去!”

  “出息!”漢子從搖椅上直起身來,一巴掌扇過去,罵道:“你鐵蛋哥以前也沒上過學,如今當了兩月的兵,都能認識好幾百個字了。比那老陳秀才還要有文化,前些天還給俺寄了封信回來呢,都是鐵蛋自己親手寫的!”

  “你咋就學不會了?”罵完之後,漢子又向往常一樣,溫言的勸說道:“當了兵不僅每月都有錢拿,還能分房分地,到時候你也分個十幾畝地,過兩年娶個媳婦生個娃,你們家也算有後了,俺也能對得起你那死去的父親……”

  少年人低下頭去,似在沉思。少年人哪有不好風光的?想著鐵蛋哥穿著鎧甲挎著大馬衣錦還鄉的那天,自己羨慕的一整晚都沒睡著。

  “隻是……當兵要識字啊!俺能行嘛……”

  如今願意跟著許辰他們來到這蠻荒之地的百姓,除了當初隨著一道從豫章出來,依舊願意留下的三千多人外,無一不是糟了兵災家中又無田地的難民。也隻有這些徹底的無產階級才願隨著少年們漂洋過海,來個陌生的地方安家。

  這些難民幾乎都有親戚侄子在許辰手下當兵,許辰給每一名士兵的高待遇幾乎讓這些難民們目瞪口呆。這才去了軍營兩個月,每月發回家裏來的俸祿和所謂的“津貼”就有好幾十貫,加上當初發的十貫安家費,都夠他們在大唐任何一座城市置辦一間宅子,幹些小買賣了。

  更別提隻要願意來琉球的人,每家每戶都能分到一座好大的院子,和按人頭分到的一塊田地。漢子的家如今還在施工,漢子特意去看過,那三畝地大小的地基是怎麽也騙不了人的,更別說城外那幾十畝肥的流油的耕地了。

  漢子現在有些後悔,當初就該拉著大哥、爹娘一道來的,那可就能多得上百畝地啊!

  可惜爹娘想不開,老是惦記著淮南老家的那幾畝山地,指望官軍趕跑叛軍後再回家鄉把那家業找回來。自家的那大嫂又是個勢力的性子,三天兩頭的擠兌自家兩口子,家裏的婆娘的又是個軟弱的人,就算回老家了,爹娘過世後,那幾畝山地也輪不到他。

  還好自家的大兒子鐵蛋爭氣,被小將軍看上了,不僅當了兵,還給分了房分了地。

  想想那天自己跑回難民堆裏,把五貫銅錢交到爹娘手上,勸說二老隨自己一道來琉球的時候。那勢力的嫂子竟說自己是在貪圖家業想拐跑爹娘,還說自己這錢來得不幹不淨,說什麽從來就沒聽過當兵能發十貫錢的,更別提分房分地了!

  自己好心好意的一番勸說,那婆娘竟然跑去找了一大幫子難民趕跑自己,真是好心當成驢肝肺,活該受一輩子的窮!

  也不看看那難民堆裏過的那是人的日子嗎?清水湯上漂了幾粒米,一天還就一碗,沒餓死真算那婆娘命大!再看看人小將軍給立的營地,簡直比縣裏的酒樓還要幹淨,雪白的床單自己就在成親的那天才見過。更別提每天幹飯魚肉管飽,就是瓜果,時不時的也能嚐嚐鮮,縣太爺過的都沒這麽好吧?

  可惜那天去找爹娘的時候忘了帶些飯菜去,害得還讓爹娘罵了自己一頓,說自己在發失心瘋,火急火燎的把五貫銅錢還了回來,讓自己趕緊把錢還回去,莫要惹了官司。

  最可笑的是,錢回到自己手上的時候,竟然還少了幾百文!不用問也知道是誰幹的。

  可憐自己那兩個侄子,餓的隻剩一層皮了。本想第二天帶著吃食再去一趟的,卻沒不想找了半天都沒找到人,後來才知道爹娘被大嫂帶去別的地方了。

  唉……自己在這過上了好日子,兒子也有出息了。幾十畝地種都種不過來,本想招幾個佃戶自家也過過地主老財的癮,哪曉得人家家裏的地比自家還要多!也是,聽說這島大著呢!足有半個淮南道那麽大,才住了這一萬人,哪會缺少地呢?現如今都沒人種地了,全叫小將軍的掌櫃們租了去,說是統一管理,每家每戶隻管月月拿租子就是了!人家小將軍是厚道人啊!明明島上還有那麽多的荒地,也不去開墾,寧願花錢租自家的地,憑白多給一份租子。

  現如今,所有的人都被招進了各種作坊,在裏頭幹活,管吃管住不說,還又多拿了一份工錢!這日子甭提有多美了!

  剛來這裏的時候,還有好些人擔心離了大唐不就成了逃民嗎?官府對待逃民可是要抓回去坐牢的!那這好日子不就到頭了嗎?後來才知道,原來許小將軍竟然是當朝宰相的弟子,把難民遷到這裏也是領了朝廷命令的。自己還是大唐的百姓!

  “唉……真該把爹娘一道帶來的!也不曉得他們去了哪?聽說揚州那邊的叛軍已經被官軍打敗了,估計爹娘該是回鄉了吧!到時候托掌櫃的給捎封信回去,怎麽著也該把爹娘請來享幾天福了……”

  “實在不行俺就向掌櫃的請個假,搭上大船親自回家一趟,到時候花錢雇上幾個隨從,騎匹高頭大馬,風風光光的回鄉,俺就不信,爹娘還能不信!”

  漢子正在遐想自己未來的幸福生活,卻聽到瞭望塔下方傳來熟悉的鍾聲,漢子條件反射般立起身來,抓著望遠鏡又一次觀察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