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五章 尋茶之旅(上)
作者:天高辰遠      更新:2021-05-13 01:49      字數:3291
  喜歡喝茶難道有錯嗎?至少在這一天前的許辰從不認為好飲茶是一種錯誤。

  隻要是個人,都會有那麽三三兩兩的愛好,有人好色、有人好賭、有人喜歡收集古玩字畫、有人好行萬裏路,看遍世間風光。

  有些人的愛好隻為休閑娛樂、陶冶情操,有些人卻為了愛好散盡家財、不務正業,乃至亡國滅種、霍亂天下,楚王好細腰、宮人多餓死,烽火戲諸侯、幽王失其鼎……

  許辰從不覺得自己的愛好會給這個天下帶來多大的災害,如今的他也沒有那個號召力。搜集一些名茶而已,無論怎麽看都應該是件好事,既能豐富中華民族的茶文化,又可改善大唐人民的物質生活水平,還能新興一整條產業鏈,養活一大批製茶販茶的百姓,也為大唐朝廷增加了一項不菲的賦稅收入。

  怎麽看都該是利國利民的好事嘛!

  哦,對了!

  不務正業!

  這大概便是老天爺看不慣許辰的地方,說來也是,明明是兩軍對陣的緊要關頭,身為一軍主將的許辰,非但不好好呆在大營裏研究軍略、在陣前排兵布陣,竟然孤身離營,跑到上百裏外的深山老林來尋什麽茶樹,這還不叫不務正業嗎?

  不久前才剛說自己要當個好官,這才幾天?就擅離職守了!說過的話還要不要作數了?人與天之間還有沒有信任了?舉頭三尺有神明,神明再大也歸老天爺管,覺得自己受到了欺騙的老天爺自然要懲罰懲罰那個不守信用的小子。

  可事後的許辰想了很久,覺得應該不是這麽個原因,自己的確離開大營了,可好歹也把敵軍的首領一道兒帶出來了,群龍無首的兩軍人馬,這仗自然就打不起來了嘛!既然不打仗了,那自己也算是在工作之餘搞搞業餘愛好嘛,這哪能算是不務正業、擅離職守呢?咱可是以身涉險,牽製住了敵軍首領啊!就算你是老天爺,也不能不講道理吧?

  後來,許辰覺得,或許是老天爺看到了那些采茶人為了尋找幾株稀世的茶樹而在山巔翻轉時的凶險,所以便決定讓許辰這個始作俑者也身臨其境的嚐試一番其中的艱辛。

  這個理由,比較合理。

  生在新社會,長在紅旗下的大好青年,還沒有徹底被封建腐朽階級腐化,對於驅使勞苦百姓為了自己一時的口腹之欲去幹這麽危險的事情,即使付了足夠報酬的許辰依舊覺得心中有愧,所以最後,許辰接受了這麽個理由……

  “二位大人,前麵就是九龍窠了!”一左一右,兩名向導同時回頭向騎在馬上的許辰和楊詢匯報道。

  這兩名向導分別來自許辰和楊詢兩方陣營,他們都清楚自己是站在哪一邊的,可他們同樣都不清楚與自家同行一路的夥伴竟是敵對陣營的人。自然,他們更不可能搞懂,自己這一方的老大為何會與敵方首領好似多年的老友一般,在這深山老林裏走了四天多的山路。

  再說,就算知道,他們也不見得會在乎。他們隻是山裏的山民,天下的大勢與他們關係不大,遠沒有那一錠黃橙橙的金元寶來得喜人。

  “終於到了啊!”馬上的許辰舒展了下酸痛的腰肢,即便已經在山林裏走了大半個月的山路,騎術遠不是當初可比的許辰依舊覺得這短短四日多的路程簡直就是煎熬。

  明明地圖上隻有百裏不到的距離,愣是在山溝裏七拐八繞的走了四天多。楊詢所說的小路還真是有夠小的,兩道懸崖間好似被人用斧子劈出來的一條山路,山路最窄的地方,寬不過數寸,人必須腳蹬兩側的崖壁才能勉強的擠過來,至於馬匹,更是需要一前一後兩名士兵扛著從崖壁上方稍寬一些的地方越過來。

  原本這樣的山路是不適合馬匹通行的,然而許辰卻執拗的沒有將馬拋棄。很有自知之明的許辰,覺得自己一定無法用雙腳走完這段曲折的山路,那麽,馬力自然是要借助的。許辰還不喜歡被人抬著向前,尤其自己身邊的少年,都是自家兄弟,而不是任人驅使的奴仆。至於,被人背在身後……一則很沒有形象,二來也非常耗費兄弟們的體力。

  所以,許辰寧願選擇將馬匹留下,盡管這幾匹馬在一路上有許多次都是少年們搭手抬過來的,不比抬著他前進要容易。可在許辰看來,抬馬最多算是兄弟間的互助行為,卻不涉及人格上的侵犯,大家都是平等的存在。

  許辰這怪異的思維讓人很難理解,兩名向導為這幫少年有這樣愛折騰的主子感到悲哀,就連楊詢這個自認對許辰有所了解的人也大為困惑,不止一次的埋怨那幾匹延緩了行程的馬。

  不過,這種埋怨在翻過幾道起伏的山嶺後,便消失不見了。此刻的楊詢,和許辰一樣,死狗般的趴在馬背上。

  “山間行走乃是一門大學問,不是功夫好就夠的!”

  楊詢吃力的將腦袋轉過來,惡狠狠的盯著馬背上正洋洋得意的家夥,恨不得衝上去揍他一頓,也好瀉瀉火氣。

  隻是此刻的楊詢直起身來都嫌累,哪有功夫去管那惱人的家夥?

  楊家人的根基在武夷山中,這話沒錯。可楊家各支的高層自然不可能如野人一般生活在深山老林裏。一幫野人可造不了反,深山老林也教不會楊家子弟練達的人情、老到的事故。

  楊詢從小就在山外的繁華世界長大,除了教中大事,這麽些年來總共也沒回過武夷山總壇幾次,自然沒有走山路的習慣。

  “話說,我來采茶葉,你跟著來幹嘛?”看著累趴下的楊詢,許辰問道。

  “鬼知道你是采茶還是想繞道進攻葫蘆穀,我不跟來看看行嗎?”

  楊詢的解釋很沒有說服力,繞路襲擊,有隻帶十幾個人的嗎?

  許辰決定不去管他,到了地方的許辰,心裏記掛著那舉世無雙的茶樹,疲憊的身子也仿佛精力再現,哪有閑情去猜測楊詢的心思。

  “該怎麽下去啊?”

  行到崖邊,隻見麵前赫然出現一條深長的峽穀,峽穀兩側峭壁連綿,逶迤起伏,九條縱橫的溝壑,形如條龍,故被稱為九龍窠。九龍之間有著一座頂部略呈圓形的小峰巒,稱為龍珠,故又稱九龍戲珠。

  許辰一行人從北邊走來,地勢略高,此刻卻是位於峽穀北段的頂部,俯首望去,峽穀內雲霧繚繞,草木成林,間或有猿啼虎嘯聲傳來,好不驚人!

  許辰前世沒有到過九龍窠,不過卻隱約記得九龍窠風景區的入口設在南邊地勢相對平緩的地方。而此刻,眾人立於北麵崖頂,這該如何下去?難道還要找條路通往南部去尋那千百年後的入口?且不說此處山高林密、峰巒險峻,未必找得到去往南邊的路,即使好運找到了,九龍窠南部也未必就有進入峽穀的入口。千百年時光,足夠滄海化桑田,一處未知入口,且很有可能還是後人人工開鑿出來的,這讓千年前的許辰又該往何處尋去?

  “你們不是說從九龍窠過去之後就是嶺南道嗎?那這路呢?”

  許辰拉過那兩名向導,陰沉著臉森然問道。

  “這……”老實的山民吃受不住許辰日漸養成的威嚴,唯唯若若的低下頭去。

  一旁的楊詢見了,沒好氣的說道:“我當初說的可是過了九龍窠,前頭便是嶺南道。這裏的‘過’,乃是‘經過’的‘過’,不是從九龍窠裏‘走過’的‘過’……”

  能見到許辰吃癟,對楊詢來說總是一件不錯的趣事。

  “該死的咬文嚼字!”

  漢字,乃是構成中華文明的基礎。博大精深的中華文化,無一不是用漢字來體現的,小小的方塊字,不知有著多少的魔力,每一個字都是一個故事,一冊典籍,都能獨自成書。老學究們窮其一生也未必能將其內數千年的興衰、更替講個一字不漏。

  既然是自己沒能理解清楚,許辰也沒辦法對旁人發火。如今日到中天,已是一天中最炎熱的時節,雖已是深秋,若在北方,山間必是紅葉密布,可這身處南國的武夷山中卻見不到幾片變色的葉子,秋老虎依舊肆虐,走了大半天的眾人,早已累的汗流浹背。

  讓人找了處陰涼的所在,照例在方圓數丈的地方曬上了特製的蟲粉,深山老林裏,不小心著點,死都不知道怎麽死的!

  吃過幹糧,休整一番後,眾人恢複了體力,收拾妥當後便再次上路,隻是前方已然無路,馬匹卻是無法向前了。

  許辰惰性又犯,不想舍了這幾匹腳力,本想隨意找個地方栓住了事。卻想起方才聽到的虎嘯之聲,如今這年月,生態環境可不像後世,老虎、猿猴這些猛獸可算不上稀缺,如今又是在連綿千裏的武夷山腹心位置,出現幾隻猛獸,不足為奇。

  隻好留下了五名少年看守,裝備齊全、經驗老練的少年們,排好了陣型,憑著弩.弓、火藥,幹掉一頭老虎不成問題。

  而根據一山不容二虎的道理,估計少年們最多也就能遇見一頭老虎,哪怕運氣逆天,碰到個一家幾口出來遛彎兒,每一匹馬的馬背上都掛著一個裝滿了手.雷的布帶,攏在一起,怕是將一座山頭夷為平地都不成問題,更別說驚退幾隻猛獸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