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九章 任性的土豪
作者:天高辰遠      更新:2021-05-13 01:49      字數:3262
  隊伍出了饒州地界後,便算是進入了武夷山山脈,武夷山山脈北接仙霞嶺,南連九連山,呈東北西南走向,長約有千餘裏,平均山高三百餘丈,山巒聳翠,林海彌漫。

  山道狹隘,時有路盡之時,馬車已無法通行,許辰也隻好隨著士兵們一道騎馬,騎術不精,僵著身子坐於馬上的許辰沒用多久渾身上下的骨頭便被顛的咯吱作響。

  可身為主將,大軍之前要有主將的威儀。許辰隻好命人找來繩索將雙腿綁在馬蹬上,然後再於胸前後背纏了厚厚的布條。隻是如此一來,勒得的氣血流通漸緩,一日下來,除了關節腫痛外更兼肌肉酸腫,疼得許辰直咧咧。

  “古代的將領果然都不好當啊!”

  好在,少年人恢複的也快,許辰身上又帶著不少的良藥,十幾日下來,許辰的騎術飛漲,雖說不上策馬奔騰,好歹已能輕鬆駕馭。

  這一日隊伍過了奶娘嶺,前頭便是葫蘆山。葫蘆山不高,雲霧中若隱若現,可有道是“望山跑死馬”,更別提在這山巒層聚的武夷山山脈中。

  七拐八拐之下,足足用了兩天的時間才趕到葫蘆山下。

  此處北接鉛山,南抵建陽,又恰處於江南東西兩道的分界線上,是典型的三不管地帶。無論北麵的饒州還是南麵的南平,都無法將官府的勢力延伸到此處。

  此地又是武夷山以北的一道關口,也是叛軍在武夷山山脈中的第一道防線。

  叛軍的戰略目的很清晰,全力守住仙霞嶺以南,武夷山以東,建州以北的三州之地,利用東麵的大海,讓強大的水師成為自家手上襲擾大唐的利器。

  如此一來,各處重要的關卡便需要重兵把守。

  按照王忠嗣之前的計劃,許辰隻需要進入武夷山中清剿叛軍殘存的據點便可。當初行軍大營曾通過分析叛軍動向,從而推斷出了叛軍大致的兵力部署,大營內的將領們一致認為叛軍主力定然已經全部出山,否則絕無法在如此短的時間內取得這般戰果。

  當初討論軍情的時候,許辰未發一言,不像這些將領們,幾乎全靠著各地的軍報分析、推測。有華清做內應的許辰,對於叛軍的情況了解的更多一些。

  許辰知道,當李易等人一回到泉州這個叛軍新設的根據地時,李易便已經派出了精銳兵馬西進武夷山,在武夷山中的各處要道關卡重兵布防。

  許辰麾下大多都是新招募的兵馬,沒有上過戰場的新兵,戰力可想而知。原本王忠嗣認為,派這些新兵去清剿幾乎沒有多少抵抗力的叛軍據點,想來不成問題。反倒是剿滅之後的安撫工作需要領軍之人多費些心神,這也是王忠嗣選中許辰的原因。

  而許辰對於敵我狀況心知肚明,卻依舊不發一言的接受了這道軍令,自然有著自己的考量。

  既然進了官場,許辰便需要走的更遠。身為少年人,想要得到更大的官位,即使有宰相老師的幫助也需自家立下足夠大的功勞才行。

  大唐最重軍功,武將世家們當初為了爭這個平叛統帥的位子,花費了莫大的心思,李倫更是不待大軍集結完畢便著急著揮兵南下,一切都不過是由於軍功動人罷了。

  許辰也需要更多的軍功來支持自己獲得更大的權力,為此許辰便需要更多的戰鬥。武夷山中叛軍雲集,對於許辰來說便是一個絕好的機會。

  有著火藥這個戰爭利器的許辰對於作戰沒有太多的畏懼,哪怕手上大部分都是沒見過血的新兵。

  戰場便是新兵們進行銳變最好的地方,當初他們這幫兄弟不也同樣隻是拿著幾根毛竹就幹翻了“城東一霸”嘛!如今兵強馬壯的少年們,早不是豫章城內的乞丐了,連修真者這等非人的存在都戰勝過的少年們作戰經驗異常的豐富,更兼之裝備精良,沒有什麽好怕的。

  是的,裝備精良!為了武裝手下的這三千弟兄,許辰花費了足足千萬貫銅錢!

  是的,你沒有看錯。不是十萬!不是百萬!是千萬!整整一千萬貫的銅錢!大約相當於大唐王朝一年的稅賦,大唐朝廷隻用了三四成的賦稅便支撐了全天下上百萬的大軍。而許辰卻花費了數倍於大唐軍費的錢,僅僅隻裝備了三千人!

  這,已不是一支軍隊了!

  這,分明就是一座移動的寶庫!

  清一色的明光鎧,全部都是大師手工製作,輕便、堅固,大唐軍隊內僅僅隻有統領一方大軍的主帥才能擁有的盔甲,許辰的兄弟們,每人都有……兩套!

  便於換洗。

  甲衣內側尚有一件金絲軟甲,用料都是最佳的,全是柴老和魯智從江湖上搜集而來。貼身處再有一件絲綢內衫,全是上好的蘇州貨。這些東西自然也都是兩套,全部都兩套!

  得勝鉤上的馬槊全是拓木為杆,經曆千層裹、纏,前裹精鋼槊首,後安紅銅槊纂。光這一根馬槊便價值千貫!

  腰間的刀全是海外舶來的大馬.士革刀,背上有弓箭的,自然也全是名家出品的精致長弓。

  對了,還有馬!清一水的大食良駒,隻是如今山地作戰,用高大異常的大食馬並不合適。於是,出發前許辰又全部給換成了走慣了山路的滇馬,也俱是滇馬中最優良的品種,要的就是能在崎嶇的山地上保持高速度的奔跑以及持久的耐力。

  一人雙騎,每一匹馬的身上都有一個碩大的袋子,裏麵裝滿了黑色的鐵球,鐵球上溝壑縱橫,十分難看。當初,在新兵營演練的時候,這些貌不驚人的鐵疙瘩曾一度讓少年們嚇得四肢伏地,涕淚直流。天威般的力量讓少年們印象深刻,至今,每當目光觸及布帶時,依舊有不少的少年四肢發軟。

  每位少年戰兵的身後還跟著兩名精壯的輔兵,這些輔兵也是許辰從難民中挑選出來的憨厚漢子。大多與這些少年人有些沾親帶故,同時輔兵的家眷也全部被許辰接到琉球去了。輔兵們如今在琉球,家家都有土地,服兵役期間更是有高額的津貼。多管齊下,不愁這些輔兵作戰時不賣力,也不怕危險時這些輔兵舍棄自家的子侄,獨自逃生。

  另外,許辰這幫兄弟的手上還有著不少上一回在修真者身上搜刮下來的丹藥符篆,這些東西更無法用金錢來衡量。

  為了湊足這些裝備,許辰這一年多來讓彭澤滿大唐的跑,除了構建遍布大唐的貨棧網點外,便是花費重金收購這些優良裝備,而數次遠洋的鄭泰自然也肩負了為兄弟們尋找好刀好馬的重任。這些東西,樣樣都能算作寶物,許辰能夠湊齊這麽多,除了巧取外,自也有豪奪。

  總之就是一句話,土豪,有錢,就是任性!

  在許辰眼中,這些少年才是最珍貴的,錢財不過身外之物,有著後世知識的許辰,如今又有了起碼自保的實力,金錢這種東西根本不算什麽。

  對於身上的裝備,隊伍中的老人壓根沒有在意,這些大多從豫章便跟隨著許辰的兄弟,心中壓根沒有多少銀錢的概念。

  在這些人心中,對於金錢的印象,隻有一文錢、兩文錢、三文錢……以及很多很多文錢!

  當乞丐的時候,了不起手上有個幾文錢,而跟了大哥之後……錢太多了!數都數不過來,那還數它幹嗎?

  而在升州新招募的少年們又多是窮困的難民,在這幫少年眼中,身上塗滿了黑色顏料的明光鎧也就和那做飯用的鐵鍋差不多重。至於同樣染成黑色的馬槊和大馬士.革刀,不就是一根套了鐵頭的長矛,一把黑了些的柴刀嘛!

  倒是身上絲綢內衣穿起來有些不太習慣,剛開始的時候好多少年都舍不得穿,藏起來準備回家過年的時候拿出來顯擺顯擺。還是在教官三令五申,並用鞭子抽打了幾名屢教不改的少年之後,眾少年才小心翼翼、滿臉舍不得的穿到了身上。

  鎧甲衣衫都是兩套,至此以後,每當夜晚紮營的時候,一排排的少年們便會蹲在營地邊的小河邊,仔細的浣洗每日穿的內衣,再拚了命的搓洗自己的身子,生怕髒壞了上好的絲綢。

  如此一來,營帳內倒再也不聞不到新兵訓練時那滿屋的腳臭味了。

  比起這些不識貨的袍澤來,出身將門的張天意倒是被身上的這套裝備嚇了一大跳。直到今日,裝備倒手大半個月了,張天意依然每天睡覺前都要檢查一遍,睡覺的時候,確保這些裝備就在自己伸手可得的位置,生怕一覺醒來,一切成空。

  每日紮營之後,旁人在溪邊浣洗綢緞內衣的時候,張天意便抱著一大堆“破銅爛鐵”在旁人詫異的眼神中,如同撫摸愛人的胴.體一般,輕柔的保養著各樣裝備。

  袍澤們異樣的眼神讓張天意很不適應,忍了很久,最終……還是沒有實言相告。

  他猜測許辰之所以掩飾這些寶物,怕的就是這些樸實的農家少年們一旦得知了這些裝備的價值,會拚了命的愛護這些裝備,哪怕在危險的戰場上也會下意識的避免這些裝備受到損傷。

  那樣顯然違背了許辰花費重金為他們置辦這些裝備的初衷,舍本逐末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