勸業場的文化
作者:蔣子龍      更新:2021-05-08 02:45      字數:1602
  勸業場的文化

  知道了勸業場的曆史,也就了解了一大半天津市的近代史。既然勸業場被稱為天津的“城中之城”、“市中之市”,這就是說天津形成現代格局的繁華是自有了勸業場才開始的。勸業場的興興衰衰自然就集中地生動地體現了天津的曆史。

  在有勸業場之前,即不足70年前,現在的勸業場一帶還是“一片蘆葦地,旁邊一條梨找大街,街上有平房和小店鋪,附近有個叫紫竹林的村莊”。勸業場從破土動工到建成開業隻用了一年的時間,重金請法國人設計,使用從美國進口的鋼筋、水泥,可謂“精心設計,梢心施工”一一可見當年天津發展商業的起步速度是相當驚人的。而且視質量為百年大計:1939年發大水,勸業場一樓積水三次,泡了一個多月才退去,以後又經曆了大地震,其外形、框架、結構至今安穩依舊。和勸業場同年建成的還有交通旅館,以後又挺立起渤海大樓、惠中飯店、包子鋪,名店雲集,名牌薈萃。昔日紫竹林村的風景大變了,奠定了天津作為商業大都市的基礎,繁華初具規模。

  勸業場功不可沒,她一開始就集商業和娛樂為一身,很快就培養了天津人的這樣一種習慣:購物到勸業場,吃到勸業場,玩到勸業場。節假日一家人以逛勸業場為樂,窮人以能逛勸業場為榮,視為一次享受。勸業場甚至成了她周圍一片名店和名牌的代表;你問他去哪裏,他說去勸業場,其實他未必就隻去或真去勸業場,也可能是去勸業場附近的什麽地方;有人問路,某鞋店在什麽地方,某食品店在什麽地方,統統回答在勸業場,勸業場名氣大,無人不知,無人不曉,到了勸業場再說。

  至此,勸業場成了天津繁華的象征,成了中心區或高級地段的代稱。從地理位置上說,勸業場根本不在天津老城的中心,離城還有野幾裏路―這就是商業的力量,也是勸業場自身&力量。

  人類創造了商業,然後才創造了都市。

  知道天津市的必知勸業場,不了解勸業場則不算真正了解天津。外地人來天津不去勸業場似乎有白來一趟的感覺。

  勸業場是幸運的,她形成了自己的文化形象。我說的這個文化不是指出版一兩本書、演一兩台戲、讚助一些文化事業等等,而是指勸業場的存在影響了天津人的行為方式、行為心理和價值觀念,形成了一種文化場和文化力。勸業場文化與天津文化溶為一體,很難說是天津創造了勸業場,還是勸業場創造了天津。至少勸業場影響了天津性格,成為天津性格的一部分。至今,勸業場仍是無法替代的。正如故宮代表了中國的傳統文化,華爾街代表了美國文化、成為世界第一資本主義大國的代稱,勸業場也曾代表過天津文化。

  馬依內克在《德國的悲劇》中說過一句話:曆史不過是文化史。大凡被曆史記住的東西,都是有文化價值和文化品位的。

  並不是所有的老店、老商標,都能具備文化品位。象勸業場這樣形成了自己的文化的商場在天津、在全國,還能舉出幾個?舉世滔滔,形成一種文化、留下一種文化,實屬難得。

  這跟曆史有關,勸業場的誕生順應了當時世界經濟發展的大趨勢,資本主義生機勃發,可謂應運而生。同時跟勸業場自身的建築藝術、地理位置以及經營方計有關,據說當年天祥商場的主人酒後對勸業場的主人高星橋說:我是天,你勸業場再大也是個圈兒(勸)壓在我底下。高星橋於是搞了七重天:天華景京劇場、天宮電影院、天樂蹦瑚戲院、天會軒雜耍館、天露茶社、天外天夜花園、天緯球房,你有一個天,我有七個天,天下是我的。等於把競爭對手天祥降格為和他的二級單位平行。甚至連華世奎為勸業場題寫的金字招牌,也成了一個文化景觀。誰又能想得到現在仍健在的著名京劇武醜張春華竟是勸業場培養出來的今天的勸業場優勢仍在。但今天的商界則群雄並立,競爭更為激烈。勸業場必須給勸業場文化注入新的內容,付予新的活力,才能繼續保持自己的優勢。經濟發展到一定的程度必須借助文化,樹立自己的文化形象。經濟發達的集團和國家莫不如此。好在66年前勸業場就接受了16個字:“勸吾胞輿,業精於勤,商務發達,場益增但願勸業商場能夠也應該再造輝煌,永葆輝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