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來說說窮
作者:蔣子龍      更新:2021-05-08 02:45      字數:2044
  我來說說窮

  最近我耳聞目睹了一些城市貧民的實際生活狀況,情緒一直緩不上來。跟幾位朋友談起此事,真想寫一篇關於現代貧窮的文章。有的朋友未加思索就反對,當下時興談富不談窮。報紙上天天都在講中國有多少富翁,他們怎樣“利如曉日騰雲起,財似春風送雨來”,爭勇鬥富,混跡銷金窩,一擲萬金,豪氣幹雲。社會上遍布精品屋、極品屋、高價學校。眼花繚亂的現代生活怎容得下一個“窮”字,多麽刺眼,多麽殺風景!無論把現代人的生活寫得多麽奢侈都不為過,群眾看新鮮,領導不怪罪。說“窮”——恐怕太背時了,討人嫌,如同在“文化大革命”期間談富一樣會有麻煩……

  那就試試吧,反正不會比實際的貧窮給當今社會造成的麻煩更大。

  她,一個小學五年級的學生,老是穿著一身舊衣服,頭發枯黃,麵色發暗,沒有人見她笑過,也很少說話。由於繳不出學校規定的各種費用,常挨老師的訓斥,也被同學們看不起。有一次被同學揭發,她不繳春遊費,卻用2元錢買了一枚磁療戒指。這還了得,小小年紀,平時會裝窮,卻有錢買戒指戴。自然又少不了一頓兜頭蓋臉的批評,她不吭聲,甚至也沒有哭,隻是神色惶惚,目光呆癡。老師忽然動了惻隱之心,主要是怕出意外,悄悄跟到她家。她的家裏散發出令人震驚的赤貧。其父母所在的工廠瀕臨倒閉,每月隻能發給每個職工50元生活費,有時他們還可以享受100元的困難補助費。失業的焦慮和生活的困窘,其父又得了糖尿病、心髒病、膽結石,多次病危,住院搶救無錢,其母向鄰居下跪借了2000元。醫院出於同情留住了半個月,後因無錢交納醫療費隻好停藥出院。成天忍痛不語,為了省錢也不買藥,手上戴著那枚女兒聽人說能包治百病的磁療戒指。其母哭訴:“他看病,孩子上學,過日子都要用錢,廠子不行發不了錢,我就是想賣身也賣不了錢嗬!叫人可怎麽活?”真是怪了,自古貧和病就容易結緣。

  周某,隻有42歲,一個照相器材廠的工人,廠子虧損,無班可上申偏偏又得了肺心病,前後雞胸突出,雙手青紫,說話帶哮雞音,邊說話邊自打氧氣,還希望能找個看門守攤的活兒幹,好掙點錢吃飯。其夫是運輸工人,一著急得了半身不遂,拄著拐,拉著半個身子到處找活於:“我隻要有一口氣,就得掙錢養活孩子!”齊某,照相機快門廠的工人,丈夫病故,獨力供養兩個兒子上學,他們的功課學得很好,隻是嚴重營養不良,貧血。因為全家隻在晚上生一次爐子,把一天的飯做熟,早、午吃冷的為的是省出一點煤錢。

  有一些家庭,自春節過後沒有聞過肉味兒,孩子們最大的願望是吃一頓餡裏有肉的餃子。還有的忍受不了貧窮的恥辱而自殺。有個半導體器件廠,五年沒有給退休職工報銷醫藥費。有個公司還拖欠著十幾個已經死廠的職工的醫藥費。

  黨貢三,原是一家工廠的黨委書記,靠離休金養活老伴和呆癡的女兒。工廠突然一連三個月不再發給他離休費,斷了飯門,年已71歲,門前冷落,隻有坐以待斃。

  這些事情不是發生在深山野嶺,是發生在燈紅酒綠的大城市裏。我采訪了某局14個“長期處於嚴重虧損狀態,多數巳停產或半停產,少數業不抵債,瀕臨破產”的企業,這種“基本生活缺乏保障”的職工達9413人。拖欠職工工資最長的6個月,一般拖欠3個月。拖欠勞保工資153萬元,拖欠退休金130萬元,拖欠在崗職工工資85萬元,共拖欠醫藥費389萬元。

  有人倡議共青團員們捐助,全局2萬名共青團員損助了5千元,每人平均2角5分。不能說多,也不能說少。青年們提出,這是私人捐助能夠解決的問題嗎?有些人少貪一點,少占一點,少一點腐敗,少一點失誤,少奢侈一點,豈不勝似擠青年人的牙縫兒:

  當領導同誌向這些困難戶發放1百元或2百元救濟金時,常有人感動得率領全家下跪,以表謝意。老實巴腳的工人,窮得失去了氣勢。既已無可奈何,還計較什麽?

  城市貧窮的主要原因是一些企業不適應市場經濟,連鈸倒閉。但是工人們為企業服務了幾十年,他們的“勞動費餘價值”早就全部貢獻給了社會。現在企業一黃,老賬全不認了,不再管他們,這公平嗎?一老工人說:“解放前是有嘛別有病,沒嘛別沒錢。解放初期國家頒布《勞保條例》,工人生老病死有了保障,我們打腰鼓、極秧歌慶祝,現在這句話不靈了。可連資本主義國家都有社會保險製度,在美國貧困線以下的人看病就不要錢嘛。”這話裏的含意很真實。

  當今有錢的人也許會對這種現象不大以為然,甚至嘲笑這些窮人是因為自己沒有本事。古人講“笑貧不笑娼”,男盜女娼,殺人越貨,敲寡婦門,掘祖宗墳,似乎都要比貧窮更好一些。貧窮等於恥辱,陀思妥耶夫斯基在《窮人們》裏說:

  “富人最不願聽窮人對自己不幸命運的申訴。”然而,不消滅貧窮。社會的文明和進步,安定和祥和又從何談起?

  一個還有著幹柴烈火般貧窮的社會,也不會成為富翁們的天堂。現代社會更不應該歧視或漠視貧窮,到了該重視該解決這些問題的時候了。即便是一個正常的母親,她疼愛發了財的兒子,但也會更心疼窮得當了乞丐或成了殘廢的兒子。何況一個國家!現代人誰不喜歡錦上添花。而現代社會又恰恰最需要雪中送炭的古道熱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