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來一次“公私合營”如何?
作者:蔣子龍      更新:2021-05-08 02:45      字數:1933
  再來一次“公私合營”如何?

  任何一個人不論出於什麽目的出國,總會自覺或不自覺地對所去國家的經濟狀況做些了解:食住行是否方便?社會富裕程度如何?物價高低?社會秩序怎樣?等等,想不了解都不行。而且會很自然地和自己的國家相比。

  倘是去美國、日本等世界一流的經濟發達國家,無論見到怎樣的經濟奇跡,也不會感到驚奇。因為世界上天天都是關於他們的報導。但是當你去一個你對它所知不多,名氣不大的國家,所見到的情況和中國相比也可稱得上是創造了經濟奇跡,那你受到的震動就非同一般,感慨很多,想的也很多。我的馬來西亞之行就是這樣。它又稱大馬。不知世界上是否還有一個小馬?

  大馬比一類發達國家要落後些,但物價很低,比中國還要低得多,而他們知識分子的收入比中國的知識分子卻要高出四、五倍。但是,我更關心他們的經濟是怎樣發展起來的?在采訪中得知:

  原來馬來西亞經濟的起飛就是近十幾年的事情,和中國進行改革開放的時間差不多,隻是少些波折和幹擾。他們的辦法很多,其中有條讓我格外感興趣因為中國也開始試著走這條路.從目前療隻是還沒有大馬政府十幾年前那樣的決:心和魄/]0位經濟界人士介紹說:馬來西亞經濟的起這,得益於推行私營化。在80年代初政府就發布了國有企業私有化的汁劃,分期分批地把航空公司,還有中國人認為的喉舌廣播電台以及交通命脈鐵路、港口等變為私營或公私合營,並允許外國企業家購買這些企業的股份。一些所謂國家經濟的要害部門,如國家電氣局、郵政、能源、文教衛生機構等,也可以私營或公私合營。這將大大減輕政府的財政負擔,政府又可以用這些錢去幹應該〒的並急1想千的事情。

  私有化折磨了人類幾千年,人類卻擺脫不開它,想不出更好的辦法替代它。自共產主義思想誕生以來,世界上有許多人,包括一些偉大的人物和平凡的大眾,都想盡早地消滅私有製。然而一個多世紀過去了,仍然隻有願望和理論,沒有建立起一個成功的事實。最輝煌的一段時間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後,建立起一個“社會主義陣營”,掀起一股“公有熱”。即便是“資本主義陣營”中的許多國家,也興起一膠國有企業熱潮,這些國有企業為各個國家的經濟發桌曾起過重要作用。幾十年過去了,其中一大部分企此失去了活力。自70年代末開始,世界上先後有五六十個國家又掀起了國有企業私營化的浪潮,首先是歐美諸國,如英國前首相撒切爾夫人之所以能在位11年,一個主要原因就是推行私有化卓有成效。緊接著私營化之風也吹到了亞洲,似乎吹到哪裏,哪裏就受益。日本將著名的“國鐵”變為“私鐵’’,不久即扭虧為盈。最講整齊劃一的新加坡自.1985年開始,已將20多家國營企業實行私有或公私聯營。還有泰國、台灣、印度、菲律賓等,馬來西亞是起步較早的。

  也許跟這股全球範圍的私有化浪潮不無關係,以前蘇聯為核心的“社會主義大家庭”突然解體,私有製老樹發新枝,大有獨領鳳騷之勢。中國經濟想與世界經濟接軌,想躲開私有化大潮的衝擊是不可能的。況且經過十多年的改革開放,私營企業已雨後春筍般地建立起來,如名氣很大的巨人集團,第二個億萬富翁張果喜等等。而公私合營則沒有這般張揚,革命在悄悄地進行"。先是在浙江、廣東等南方諸省的中小型企業中自發地搞起來了,幾十家,幾百家,大多是陷於困境:的國有企業求助於私人資金和私營管理機製1改變了企業性質,找到新的生機。也有一些私人企業主想借國家的力量擺脫小作坊式的生產模式,參予社會化大生產的競爭。後來,這“靜悄艄鐲產權革命”革到了大型國有企業的頭上,如廣東橫跨珠江的四座大橋(廣州大橋、人民橋、海珠鞽、海印橋珠光隧道及三家水廠的60%的資產;股權,以30年為限轉讓給了泰國國際集國1其實中國北方搞得熱熱鬧鬧的許多所謂中外合企數,也是公私合營。

  這悄然而起的產權革命,必將改變中畫蚋經濟格局。但這已經是第二次公私合營了,第一次是在40多年前一1950年8月,中央交通部部長章鍛鉤與民生實業公司的總經理盧作孚簽訂了《民生實業公司公私合營協議書》,規定在經過一段時間的籌備後,民生公司正式公私合營。1951年:2判,新中國第一家公私合營企業——公私合營丨民生實"業公司,正式掛牌營業,盧作孚任總經理……不久在中國大陸掀起了一場轟轟烈烈的疾風暴雨式的公私合營運動。一旦形成一股政治風暴,就是粗糙的,很難要求公正和合理,不測算般份,不根據資產分配權力,畫家強行入主企業,獨掌大權,使公私合營成了一塊空招牌。

  經濟的發展確有自己的規律,但經濟搞得好的國家確有許多共同的東西,一個作家出國感受最強烈的卻是經濟問題。這是作家的悲哀?還是經濟的悲哀?目前中國的成年人都喜歡談論經濟、關心經濟,正說明我們的經濟還沒有發展到不用老百姓操心的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