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六十五章 圍殲耿仲明
作者:遙遠之矢      更新:2020-03-01 14:37      字數:4298
  明末之虎最新章節

  安和尚決心既定,遂立即囑咐尚之信如此如此,便又親筆修書一封,打發他回去交給尚可喜。

  尚之信得了安和尚許諾與親筆回信,心下得意簡直難以用語言來形容,他亦不稍留,快馬加鞭地趕回蓋州,便向父親尚可喜一五一十地全部稟報。

  尚可喜得到這般信報,又仔細看過安和尚的親筆書信,不由得心下大喜。遂立即下令,讓尚之信帶本家精銳兵馬兩萬,前往營口,去向唐軍投誠,而他自已則率另外的數千兵馬,繼續駐守蓋州城,以保全尚家基業。

  尚之信領諾而去,一路疾行猛趕,終於在兩天之後,就趕到營口,將手下兵馬,交於安和尚,任其發落。

  安和尚見尚之信如約而來,心下亦是甚喜,遂令其為本部兵馬總管,又令其部為開路先鋒,一路疾進前往安平山。

  然後,安和尚親率自已直管的第二鎮、以及高傑的第十四鎮這兩鎮兵馬總共近十萬人,與尚之信的兩萬兵馬一道,緊急趕赴湯河東岸的安平山。

  在唐軍與歸降的尚之信部緊急行動的這段時間裏,孔有德部與耿仲明部兵馬,一直按多爾袞的指示,從遼南撤退,一路趕往遼陽。

  而令尚可喜等人沒想到的是,孔有德部撤退的速度極快,他們從莊河出發,匆匆趕到耿仲明部所在岫岩,這時的耿仲明部才剛剛收拾完畢,

  於是,這兩部兵馬合兵一處,一道齊撤而走。

  由於唐軍在遼中地區橫行掃蕩,導至整個遼中地區生靈塗炭,萬物凋敝,孔耿大軍行進到各處,皆是一無所獲,百姓近乎絕跡,田野中隻剩下割了個幹淨的整整齊齊的高梁杆荏,一路北行過去,有如行走在無人區,隻能偶爾遠遠看到幾個零零散散的唐軍哨騎,隻不過,等到他們的騎兵想去追擊時,唐軍哨騎早就一溜煙跑就不見人影了。

  見唐軍哨騎對自已望之即走,似乎十分畏怯,象個膽小的兔子一般躲起來不敢見人,原本還小心翼翼的孔耿二部,頓時漸漸放鬆懈怠。

  於是乎,他們警惕性也開始迅速下降,鬆散本性開始顯露,不斷有軍兵開始脫離主陣擅自行動,兩支軍隊的兵力,皆開始逐漸分散,互相脫節,紀律性與組織性日漸鬆弛。

  每個人都開心地想著,原本以為穿越唐軍控製的遼中地區,極可能會會有一場極其艱苦犧牲重大的戰鬥,卻沒想到,現在的向遼陽進軍,倒是比旅遊還要輕鬆。

  因此,孔有德與耿仲明兩支隊伍,在日漸散漫之際,對唐軍亦是愈發輕視。

  隻不過,他們不知道的是,在他們得意洋洋無所顧忌地一前一後向北進軍,兵力越來越分散之時,唐軍已然開始悄悄露出了鋒利的獠牙。

  三天後,耿仲明的前部兵馬,在一路大咧咧地行軍後,終於來到湯河外的安平山外。

  這裏靠近山脈,地勢開始起伏,不象先前所經之地一樣平臨無垠,按理說,在這樣丘附起伏的地界行軍,應該小心行軍,派出哨騎哨探前行,方為妥當。隻不過,自從岫岩發兵以來,耿仲明的兵馬連日裏半個唐軍都尋不見,頂多遠遠見過幾個唐軍哨騎,他們的警惕性早已大大下降,驕狂與輕敵的心態,倒是四處蔓延。

  因此,這部由一名副將所統領的三千人部眾,根本就未事先派出哨騎探查,而是大大咧咧毫無顧忌地全軍開進,徑直朝安平山穀進軍。

  前軍一路行進無事,後軍自然亦是快步跟上,此時端坐馬上的中軍主將耿仲明,望著前麵那座並不寬大的安平山,又從千裏鏡中看到遠處那波光粼粼的湯河就在眼前,他的頓是稍覺安慰。

  他娘的,這炎炎夏日,自已與一眾部下,為了解遼陽之圍,自奉了多爾袞之令後,倒是有如喪家之犬一般,一路急急北撤至此,這幾日裏不眠不休地急行奔走,這人與馬皆是疲憊不堪。

  好在全軍士氣幾近穀底之際,自已手下的兩萬多人的兵馬,總算順利到達了這離遼陽極近的安平山了。

  “各位兄弟,休辭勞苦,全軍再把勁,速速前進,先過安平山,再渡過湯河,便可入遼陽地界了。過河後,就在當地休整半日,便徑去遼陽城中。”

  耿仲明抹了一把滿臉的汗水與泥漬,衝著旗幟散亂萎靡不振的軍伍大聲喝喊,給疲憊不堪的他們來了一番最切實際的鼓舞。

  整個軍伍發出一陣低低的歡呼,算是給這位主將的一點敷衍回應。

  他們萬萬沒想到的是,就在前麵一處無名山穀裏,唐軍第二鎮、第十一鎮、以及尚之信部兵馬,已悄然布置好了一處口袋陣,正等著他們象一群無知無畏的蠢豬一樣,自已拱了進來。

  人數多達五千餘人的耿仲明前部,就這樣在一個炎熱的午後,排成一字長蛇陣,毫無察覺地走進了唐軍的口袋陣中。

  等到這五千餘人,全部走了山穀之後,一直躲在草叢中的唐軍統帥安和尚,冷冷一笑,下達了全麵攻擊的命令。

  山穀的兩頭,迅速地被大批唐軍槍兵牢牢封堵,紮緊了口袋,兩邊山腰上,八千杆火銃幾乎同時打放,爆豆般的聲音立即密集響起。

  火光刺目,餘焰飄飛,大團大團的白煙湧起,七千多顆細小米尼彈,有如死亡的小鳥,歡叫著向敵人飛去。首輪齊射,就幹翻了八百餘名耿部軍兵。

  連綿的慘叫從山穀中響起,剩餘的耿軍瞬間被打了,而在他們因為受驚,有如無頭蒼蠅一般四處亂竄之際,唐軍的第二輪齊射又開始了。

  又是六百餘名流寇被瞬間放倒,剩餘的流寇,迅速地崩潰了。

  這樣突出其來的伏擊戰鬥,更似一場屠殺。

  心驚膽裂的流寇,哀嚎著分別向山穀兩頭跑去,這時,第三輪齊射開始,將躲避不及的流寇中,複有數百人被幹翻。

  緊接著,又是第四輪與第五輪齊射。

  剩餘的耿軍,至此,再無半點戰鬥意誌,僥幸從密集的彈雨中逃得性命的他們,發狂般地衝到山穀的兩邊入口,冀望逃出這地獄般的場景。隻不過,迎接他們的,是無數杆凶狠捅來鋒利無情的4米精鋼長槍。

  這些長槍,有如長了眼睛一般,迅速地紮穿了他們的頭部、頸部與胸部,讓他們迅速走向死亡。

  在這樣殘酷的屠殺與絕對的死亡麵前,被包圍於山穀的耿軍徹底崩潰了,紛紛跪地乞降,哀求饒命。

  一直冷靜地看著戰局進展的安和尚,到了這時,終於露出了淡淡的微笑。

  他立刻下令,接受那剩餘的三千多名耿軍的投降,然後全軍快速打掃完戰場,便安排一批輔兵先押著俘虜撤離。

  而他自已,則是帶到全部兵馬,離開伏擊之地,就在安平山下列陣,向前邀擊耿仲明的後部兵馬。

  從山穀中傳來的那些連綿震耳的槍聲,立即吸引了正向安平山開進的後部耿軍的注意,他們驚慌失措地向上稟報,同時紛紛緊急集合,就地結陣以自保。

  在後麵押陣前行的耿仲明,聽到手下稟報,幾乎難以置信。

  不是吧,這一路行來,唐軍皆是不見,卻沒想到,他們竟然偷偷地在這安平山穀中設了埋伏。

  這般家夥,端的狡詐無比!

  耿仲明一咬牙,狠狠地將頭盔摜在地下,臉上痛悔的表情,幾乎難於言表。

  他娘的!難怪這些天來,自已老是有不祥的預感,今天總算應驗了。

  要知道,唐軍乃是悍勇久戰的精銳之師,如何真會這般畏怯地遁逃龜縮,豈非笑談。因此,他們一定會潛伏在某處,然後突然跳出來給自已凶狠一擊。

  今天這場戰敗,說起來,倒還完全是自已這個主將的責任呢。

  這些天來,自已對手下軍兵過於放任自流,以致讓他們懈怠鬆弛,全無軍紀,最終在進安平山之時,全無戒備,最終遭遇了全軍覆沒的結果。

  於今想來,悔之何及!

  隻不過,現在前部既滅,唐軍又在安平山處背山列陣,正向自已一路開來,接下來的戰鬥,已是無可避免了。

  耿仲明清楚看到,從安平山方向那遙遠的地平線處,仿佛有一條黑線一躍而出,開始極細極淡,漸漸地越變越粗,最終這條黑線有如變魔術一般,變幻出無數的兵馬與旗幟,刀槍耀目,戰馬嘶鳴,呼嘯呐喊著,向自已的方向洶湧衝來。

  此時已近正午,天氣開始變得十分炎熱,在滾滾熱浪中,這些衝來的兵馬,呈現出扭曲而怪異的形狀,看上去十分不真實,仿佛夢幻般的存在。

  耿仲明手中的千裏鏡,叮當掉地,他的臉色,瞬間變成一片慘白。

  看這架勢,對麵的唐軍各部兵馬加起來,足有十多萬之眾呢,這十多萬唐軍倒是要前後合擊,將自已這僅剩一萬五千人的兵馬,全部消滅於安平山前這塊空曠之地呢。

  豆大的汗珠,從耿仲明的臉上滾滾而落。

  當初自已想當然的錯誤,終成了現在無可挽可的惡劣局勢。

  怎麽辦?

  現在到底該怎麽辦?!

  不過,就在他心急如焚一片迷茫之時,遠處滾滾而來的唐軍軍陣,已然越行越近,充滿了一種無可言說的壓迫感。

  眼見得後麵的唐軍軍陣,越行越近,冷汗直落的耿仲明知道,自已再不作決斷已是不行了。

  他忽然電光火石般地一閃念,頓時明白現在的自已,想要脫身已是不能了。唯一可行之計,便是令後麵尚在行進的孔有德部加快速度與自已匯合,然後兩軍合一,一道共抗唐軍,方可複有勝機。

  “傳我軍令,全軍速速就地結陣,迎敵,以抗敵軍!”

  “得令!”

  “派出使者,速速返程通知後麵的孔有德王爺,令他率其部四萬兵馬,立即趕赴安平山,與我軍一道抗擊唐軍的進攻!”

  “得令!”

  望著傳信的使者拍馬遠去,耿仲明雙目之中滿是憂色。

  敵軍已近在眼前,這使者就算再快馬加鞭,而孔有德部就算再拚力趕來,又能及時趕得上這場雙方實力懸殊的戰鬥嗎?

  或許,更可以說,他們能否趕上這場戰鬥還在其次,自已能不能在兵力懸殊士氣低迷的情況下,堅持到孔有德趕到,才是一個最大的問題。

  想到這裏,耿仲明忍不住一聲長歎。

  眼下,也隻能寄望於上天保佑,自已這一萬五千部下,能堅持到孔有德部到來了吧。

  畢竟,自已手下有一萬五千士卒,並沒有到隻能舉手投降的地步,唐軍剛剛消滅自已的前部兵馬,力氣多有消耗,隻怕一時間也吃不下自已,也許,他們也會畏於進攻,而與自已形成長相對峙之態,這對自已來說,便是最好的結果了。

  熱烈炙人的豔陽下,這平曠的遼中原野上,一萬五千名耿軍軍兵排成一個長長的矩形戰陣,兩邊各有一千餘名騎兵護住兩翼,迎著對麵的唐軍,作好了戰鬥準備。

  而隨著唐軍的行進,耿仲明亦迅速地看清了唐軍的陣形。

  唐軍排成的陣型,是一個寬度幾乎是自已三倍的一字長蛇陣,一萬餘名盾兵一字排開,那鑲著兩排銳利尖利的大盾,有如一道臨時築立的鋼鐵之牆。

  而在盾兵之後,則是密密麻麻的槍兵,他們在這盾兵築成的鋼鐵牆上,在每麵盾牌的上方,都擱有一根寒光閃爍的4米精鋼長槍,有如蓄勢待發的毒龍,陰狠地等到著對麵越走越近的獵物。

  唐軍槍兵足有三層,可以確保有足夠的兵力填補損失,整個陣形十分嚴整,充滿了凜凜殺氣。

  而在槍兵後麵,是手持震天雷的唐軍輔兵,這些未著盔甲的輔兵,其實是唐軍殺手鐧般的存在。他們每人腰間掛著十多顆單手震天雷,看似無甚攻擊力的他們,其實卻是唐軍最大的秘密武器。

  在整個唐軍槍盾戰陣後麵,則是分列著兩部騎兵,以及兩部重甲橫行隊員,以這兩股部隊,來保護側翼安全。

  一場規模宏大的正麵交鋒,就要正式開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