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五十九章 納緬甸為國土
作者:遙遠之矢      更新:2020-03-01 14:37      字數:4159
  明末之虎最新章節

  李嘯鋒銳的目光,緩緩掃過這兩位他最為信重的謀士,才沉聲道:“二位,你們隻考慮緬甸現在是化外之邦,治理非易,卻有沒有考慮到,若緬甸真成了我中華國土,會對我國帶來多大的利益麽?”

  二人聞言一愣,遂拱手道:“願唐王詳言之。”

  李嘯遂道:“緬甸之位置,在我國西南邊陲之極,西邊臨海,東多峻嶺,南為平原,北為山地,乃是地理位置十分重要之地方。此處非但有重多的礦產與田土,更重要的是,它將是我國從西南直通大海的最佳出海口,將來我國之水師艦隊,完全可以從這緬甸海域出發,直達泰西諸國,卻比其他地方要方便得多。這樣難得的風水寶地,既已落於我軍之手,安可再輕易棄之。”

  “至於二位所提到的,緬甸之處的土著居民,皆有其本來的文字與語言,以及生活習俗與中國大不相同一事,孤以為,這些事情,雖然處置棘手,但亦不是絕無辦法可想,而是我們有沒有決心與毅力去堅決處置。緬民有數百萬之眾,縱不可一並教化,亦可分而治之。”李嘯說到這裏,已是一臉堅毅之色。

  李嘯說到這裏,故意頓了一下。他的這番話語,卻是給了陳子龍與薑曰廣巨大的啟發。

  ”唐王說得是,緬甸的化外之民雖有數百萬之眾,但咱們完全可以對他們分別處理,區分對待呀。“薑曰廣一臉恍然大悟的表情:”以依學生之見,不若將緬民按此次征戰的抵抗程度與社會等級,將其分化為數個部分,加以分別對待,當是最好。“

  ”薑讚畫所言甚是。“陳子龍亦點頭道:”若真能這般劃分,那與我向來為敵者,可全部將其轉運到東北亞酷寒之地,分別安置以示懲罰,讓其與當地漢人混雜而居,數十年後,自當消彌無遺。“

  ”而那肥沃豐美的緬南一帶的緬民,則全部遷出,部分轉往緬北安置,部分轉往菲律賓與澳洲安置。亦是與當地漢人或土著混居,漸漸消彌其民族特性。其騰出的緬南土地,則從中國大量轉運漢民前去安置,以保證當地開發順利,不至荒廢。“

  ”至於人煙稀少野獸眾生的緬北一帶緬民,因難以登記與統管,則安排暫時安排那投降我軍的內山謬覺以及錫真等人,作為緬民之傀儡首領,以平抑緬人情緒。然後在其地方大量安排輔兵是,以管理當地治安。當然在這些地方,還要大量派遣漢人教員,讓其識漢字,習漢俗,著漢衣,漸漸地變化當地習俗與風氣,最終與華夏混同無異。這般做法,若堅決行之,數十年後緬北必亦為漢土,再無憂矣。“

  聽了二位讚畫的話,李嘯原本緊繃的臉上,終於露出了淡淡笑容。

  ”很好,就按二位讚畫所言行事。“李嘯最終拍板道:”哪怕吸收消化緬甸要花極多的錢財與時間,從長遠來看,都是值得的。正所謂謀大事者,當計子孫萬代,安可圖一時之安逸啊。“

  陳子龍與薑曰廣二人,聞言起身,齊齊而拜:”謹遵唐王諭令。“

  李嘯之旨令,隨即飛鴿傳往緬甸,那駐守緬甸的二將,曾英與莫長榮,立即依令行事。

  據監撫司的初步統計,緬甸國中,總共有緬民五百餘萬人。其中在唐軍攻緬之戰中,曾與唐軍刻意為敵的部落與州鎮,其治下民眾約六十餘萬人,這批人被分類選出,作為首批移民的對象。

  他們由水陸兩地,全部發配到北海道、外滿洲、以及東西伯利亞一帶。在那苦寒之地,與當地土著以及先前移民的漢人混居,然後教習漢文化與習俗,讓其漸漸轉變。

  而在這批人員安置完成後,其緬南一帶,被李嘯設立州約二百餘萬的緬民,則全部轉運到台灣、菲律賓、新幾內亞島、以及澳洲一帶安置。由於緬南地域廣大,交通不便之處甚多,監撫司的文官估計,至少還有十餘萬邊民因為地處偏僻無法查找,這些人,也就隻能暫時隨他去了。畢竟,等到了大批的漢人移民後,他們亦將漸漸融入漢人之中,最終完全消彌民族特性。

  而緬北之地,則是分割成數十塊地方,分別安排投降唐軍的原緬軍將領作為傀儡首領,以管轄其界。當然,象為唐軍攻緬立了大功的錫真與內山謬覺等人,其所分地界,要比其他投降緬將要大得多,土地也更加肥沃,這樣的安排,也算是盡力酬答了他們曾經的功勞。

  而在緬北的緬民,則被強令與移民的漢人互相混居,並且強製性地安排其子女入讀漢人學堂,從此之後,說漢話習漢俗,以消彌民族差別,漸漸混同為一。

  畢竟,唐軍打算從國中移民六百餘萬,安排在緬甸全境,而其中至少有三分之二,將會安置在土地肥沃適合耕作的緬南,另外的三分之一則全部安置於緬北交通方便適合耕種之處。有這麽多漢人移民到來,當足以稀釋緬甸當地那些存留下來的緬民了。

  而在緬南緬北移民的同時,李嘯下令,讓曾英部的第十鎮兵馬,長駐緬甸,其兵馬分駐緬甸各緊要地界,確保緬甸當地實現長治久安。而莫長榮的第十一鎮兵馬,則在完成移民安置工作後,全部抽調回國,駐紮於漢中,準備用來攻打李自成的大順國。

  由於李嘯安排得法,又有充足的唐軍兵馬維持地方治安,緬甸各處雖然動作不斷,卻自始至終,沒有太大的騷亂與動蕩,保持了相對平靜的狀態。

  光陰飛縱,日月如梭,一年半的時間飛快過去,轉眼便是安平二年夏末。

  這一年半下來,已然轉移緬民,安置漢民,並重新劃分州鎮,完全按李嘯當日所定計劃來處置的緬甸,基本完全恢複平靜,各地的生活皆是平穩有序,而南部的稻田作業,更是熱火朝天。

  緬甸南部那伊洛底河入海口,那數萬年形成的衝擊三角洲,土地十分肥沃,是緬甸最為重要也最為廣闊的產糧區,在當今世界,亦是重要的水稻出產地。自移民數百萬漢民至此後,緬南的土地被充分開發,放眼望去,伊洛底河兩岸,已是稻田處處,棕櫚叢叢,一片和睦安謐的田園景象。

  而在緬北,那被唐軍劃分成數十塊的土司地界,由於唐軍在各處駐兵,且將當地的財政與教育牢牢抓緊在手中,當地的百萬緬民,隻會越來越漢化,而諸如內山謬覺與錫真等人,則是除了當個名義上的首領外,根本就翻不起任何大浪來。

  緬甸既平,那接下來,李嘯自然而然的,接下來把重點重新轉移到了國內。

  在這一年時間內,雲貴川三地的當地土改歸流工作,業已基本完成,原有的各處土司地界,大部已派駐朝廷官員,李嘯終於實現了對這些地方的徹底掌控與牢固控製。

  而在國中其他地方,更是安定祥和,經濟繁榮,民生安穩,完全是一副治世的景象。

  現在李嘯治下的境域,一片安和繁榮,而其軍事準備,更是日漸完善,已臻完備。

  其國中的第十四鎮、第十五鎮兩鎮新編兵馬,早已組建完成並配合熟練,其戰力並不輸於唐軍任何一鎮兵馬,已經完全可以投入使用。

  這樣一來,在南方一帶,除了駐守東南亞的第三鎮,駐守緬甸的第十鎮,駐守安南的第九鎮,以及防備鄭芝龍部的第八鎮兵馬不可輕動外,唐軍可用的軍鎮為駐守東川的第二鎮,駐守南直隸的第六鎮,駐守河南南部的第七鎮、駐守漢中的第十一鎮、駐守河南中部的第十二鎮、以及在成都整編完畢完全可以使用的第十四鎮與第十五鎮。

  這樣的話,唐軍在南方總共有七個軍鎮可投入對大順的戰爭。

  而在北邊,則有駐守山東的第一鎮、駐守外滿的第五鎮、駐守金湯城的第四鎮以及第十三鎮兵馬總共四鎮兵馬,其中除了第五鎮不可輕動外,其餘兩鎮皆可用於對大順的征戰。

  南北相加,李嘯總共有九個軍鎮可用於對順軍作戰,加上大批的輔兵,其數量近達五十萬,足可完成這滅國一戰了。

  而據唐軍安全司的秘報,這一年半時間內,順軍雖然也在積極備戰,但因為其國中領土皆是征戰多年,遍曆兵火,雖然多有恢複,卻一直未達理想狀態。故人口數量恢複並不樂觀,其征兵數量亦是十分有限。至於李自成一直向往的,想達到與唐軍一樣的火器水平,更是徹底的空談。他沒有人才與技術的積累,又有重大資金投入,指望火器研究能一日千裏的飛速發展,根本就是癡人囈語。

  到現在為止,大順國中的火器,才僅僅到了能勉強製出最為粗陋的傳統火銃與三眼銃,這種大順產的火銃,射程極短,比弓箭長不了多少,而且因為打製水平不過關,炸膛與不響更是家常便飯,讓底下那些被強製使用的軍兵,無不抱怨連連。

  至於各類火炮,也僅僅隻能複製出明朝常用的大將軍炮與二將軍炮,以及一些小鐵炮小銅炮之類的明清雙方常用火器,至於那已被唐軍拋棄的紅夷炮,大順國都沒有能力能研製出來。而與火銃一樣,大順國費盡力氣製造出的火炮,也同樣存在產量低,性能差,容易炸膛等種種缺點。這樣極其差勁的火炮,與其說是攻城利器,倒不如說是自殺炸彈更為合適。

  因此,在唐軍火器愈發精進,且已有米尼彈普遍使用的情況下,唐軍與大順在火器研究與裝備這一方麵,其差距沒但沒有縮小,反而是進一步拉大了。

  因此,到了現在,唯一擋在李嘯麵前的,其實僅是那僅剩半年的和平協議。

  故而,對於現在的李嘯來說,他需要的,僅僅是一個撕破協議的理由或借口,這自然是極為容易事情。

  李嘯在與幾位親信大臣秘密商議後,便派出使者,通知李自成,要他準備兵馬,與自已一道北上攻打滿清。

  李嘯給李自成的親筆信中,暗中強調,如果大順國反對或無視唐軍請求,那將被視為與唐軍敵對,則唐軍將考慮不再遵守和平協議,而將采取自由行動。

  李自成讀完李嘯的這封來信,心下的憤怒,簡直難以用語言來形容。

  東暖閣內,李自成的咆哮聲,聲震屋瓦。

  “他娘的!老子早就說過,李嘯這狗入的不可靠!他娘的,這才過了一年多,這廝就要找借口撕毀和平協議,實是可惡至極!”李自成惡狠狠地咬著牙:“他強令我國與他們一起去攻打滿清,明知我大順不可能答應這般條件,卻以此條件來逼迫我們,豈非就是為了給撕破協議找個借口,唐軍如此下作,實是太過可恨!”

  “這家夥,還敢在信中威脅俺,說不出兵,就視為撕毀協議,兩國將重新回到敵對狀態。他這般態度,倒象是在吩咐下屬做事一般,簡直猖狂到了極點!此人如此狂妄無禮,真真氣煞老子了!”

  李自成有如困獸一般在房屋中來回打轉,這位大順國的皇帝,有如粗野的鄉野村夫一般,用最下流的語語,將李嘯十八代祖宗上下罵了個遍。

  而在一旁,默默聽著李自成咆哮的兩位重臣,宰相牛金星與兵部尚書宋獻策,則是一臉難堪的表情,忍受著李自成的粗言穢語。

  好不容易,等李自成終於發泄完畢,重新坐回龍椅上呼呼喘氣之後,牛金暑才小心翼翼地挺好了一句:“皇上,大怒傷肝,還請保重龍體。”

  “保重個屁!”聽了牛金星的話,李自成心頭的怒火又騰騰竄起:“少給俺說這些沒用的!俺就想問下,現在唐軍真要撕破協議,與我大順國重新敵對作戰,你們可有何應對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