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一十三章 效哭清廷
作者:遙遠之矢      更新:2020-03-01 14:36      字數:4291
  明末之虎最新章節

  有了這三百餘萬的移民到來,有了這股鮮活而強大的力量,人類曆史上沉寂至今的外滿與東西伯利亞,終於開始從沉睡中蘇醒,迎來了生機蓬勃的春天。

  人一多,事就好辦,在有足夠勞動人供應的情況下,除了可以大力開荒拓殖外,把荒無人煙的外滿與東西伯利亞開墾成真正的良田外,那聯係外滿與東西伯利亞的主幹道,也就是正在全力修築的廟街堡至雅庫茨克的大道,也開始全力修造,力求在五年內全部修造完畢。

  與此同時,另有從海參崴至廟街堡的水泥大道,也同樣開始立即修建,因為路程更短,希望能在三年內得以完成。

  可以展望,這兩條堪稱漠北生命線的主幹道一旦建成,整個東西伯利亞與外滿當可結為一體,實現人員與物資運輸的極大便利,讓這個地域遼闊的蠻荒苦寒之地,得到更快更好地發展。

  如果,能把這東西伯利亞與外滿經營開發好,那接下來,唐軍的目光,當可投向西邊的西西伯利亞,甚至更遙遠的烏拉爾山脈……

  夢想,總是會越來越大的。

  就在整個外滿與東西伯利亞建設得紅紅火火一片生機之際,由馬士英劉孔昭等人,一直在籌謀的四國結盟,共抗李嘯之計策,亦在同步緊張進行之中。

  盛京皇宮,崇政殿。

  寬敞空曠的大殿上頭,順治小皇帝百無聊賴地呆坐在龍椅上,嘴裏不知在小聲嘟囔著什麽。龍椅後麵,則是一張厚實珠簾高掛,太後布木布泰正在其後垂簾聽政。而清廷的真正統治者,攝政王多爾袞,則是在龍椅旁的一把虎頭大椅上,踞腳高坐。整個大殿之中,滿清的宗室親貴,文武群臣,皆畢集殿中,成排佇立,氣氛頗為嚴肅。

  而在那九層丹階之下,卻是有一名身形瘦長的明朝官員,正拱手佇立。成為眾人目光焦點的他,不時四下覷眼偷瞄,一臉惶恐不安之狀。

  這名官員,便是南明偽朝的少詹事項煜,此番偷偷來到盛京,便是奉了弘光偽監國與偽首輔馬士英之命,專程來勸說清廷與南明結盟,一同共抗李嘯一事。

  見到項煜在殿中,竟有如一隻弱雞般戰戰兢兢,多爾袞內心滿是鄙視又不乏得意,他故意拉長聲音,用漢話大聲問道;“下麵來者何人,速速報上名來。”

  聽到多爾袞這平靜卻威嚴的喝問,項煜有如受驚的兔子一般,渾身一抖,然後在滿堂低低地嘲笑聲裏,才顫聲稟道:“在,在下,在下是明朝使臣,少詹事項煜,此番前來貴國,實是有重大要事,要與貴國皇帝與攝政王相商。”

  “哦,是何要事啊?”多爾袞語調悠長。

  “稟攝政王,在下此來,是奉我大明弘光監國與首輔馬大人之命,特來請求貴國與本朝結盟,共同對付那與你我二國,不共戴天之逆賊李嘯!”

  項煜說到李嘯二字時,刻意加重了語氣,同時下意識地狠狠咬了咬牙。

  之所以項煜會對李嘯這般銜恨,實在是因為現在的他,與唐王李嘯,已成了不共戴天之生死仇敵。

  因為,自唐王李嘯統兵南渡以來,項煜攜全家老小,跟隨弘光偽監國一路南逃到福州,其在南京的全部家產,自是被唐軍全部沒收,再無孑留。所以現在的項煜,在家財蕩盡後,自然對這唐王李嘯,實在是恨之入骨。

  聽了項煜的話語,整個清廷朝堂之下,頓是有如一顆滾油投入涼水之中,響起了連綿的嗡嗡之聲。

  聽到這個消息的滿洲親貴與文武眾臣,對這個堪稱勁爆的消息,人人臉現十分驚訝之色,各人七嘴八舌小聲地說個不休。

  多爾袞聽了項煜的話,亦是濃眉大皺,一雙眯長眼幾乎閉成兩道窄縫,他一手扶椅,一手不停地捋須細思。

  而在此時,仿佛那厚實珠簾,似乎也在微微顫動,顯然後然的太後布木布泰聽到這個消息,亦是十分吃驚,乃至有些坐立不安。

  隻有尚不懂事的小皇帝順治,見到朝堂中的眾人一時間這般大變,頓時頗為局促不安。他下意識扭頭望向旁邊,向旁邊那有如猛虎蹲坐般的叔叔多爾袞望去,眼神怯怯如一隻可憐的小貓。

  順治心下嘀咕,該不是自已又做錯了什麽,才讓這位威猛嚴酷的叔叔這般嚴肅冷峻吧。不過,他偷偷地瞄覷了許久,發現多爾袞一直在低頭沉思,卻沒有看自已,才漸漸放下心來。

  待朝堂之中稍稍安靜,多爾袞才猛地抬頭,一聲輕咳,沉聲問道:“項詹事,本朝與李嘯堪為死敵不假,但李嘯那廝,不是你們明朝的唐王麽?怎麽鬧將到現在,你們竟要與本朝聯手,來共同對付此獠呢?”

  項煜一聲苦笑,遂又拱手稟道:“攝政王,李嘯自擁立重興皇帝以來,順我者昌,逆我者亡,挾天子以令諸侯,儼然曹操在世。天下群臣,莫不懾畏其威,根本不敢與其對抗。然國朝養士數百年,風氣尚正,多有不屈其淫威之官員士子,思立新主,重振朝政。於是心懷忠義的諸大臣士子,在南京故都,共同擁立弘光監國,統攝國政,重整朝綱,以對抗逆賊李嘯,以收拾局麵人心。”

  見多爾袞聽得仔細,項煜複道:“卻沒想到,弘光監國僅僅登基不到半年,那逆賊李嘯,便矯發聖旨,統其虎狼之師南下,一路追亡逐北,橫掃東南,我朝軍兵,實難抵其鋒。可憐弘光監國及諸位正臣,在南京故都無法立足,才不得不倉皇辭廟,遷都福州,冀由鎮南侯鄭芝龍之忠勇軍兵,與逆賊李嘯暫相抗衡。”

  項煜的話說到這裏,整個崇政殿上,又是一片蒼蠅般的嗡嗡之聲,一眾朝臣,又在交頭接耳地議論不休。

  多爾袞環視眾臣,表麵平靜,心下卻亦是暗暗吃驚。

  他原本以為,李嘯這廝,在成為明朝唐王之後,大權初定的他,怎麽著也要消停一陣子,更可能會與明朝諸臣,互相扯皮互相牽製,讓明朝在長時間內,都無法形成真正統一的形態。

  這樣的局麵,當然會對清朝極為有利,能給清廷極好的發展機會,讓自已得以從容調兵遣將,去攻打李嘯的宣府北路,更可以趁明朝國家混亂之際,與那李自成聯手入關擄掠,從而大發一筆。

  隻不過,萬沒想到,李嘯這廝竟反應如此神速,得事又這般果決狠辣。此人此番統兵南下,橫掃江南,直取南京,把個弘光朝廷打得落花流水迅速崩盤,其用兵的厲害程度,竟比當年朱棣從北平統兵南下掃滅建文朝廷,還要強得多呢。

  而最可怕的一點,也是最讓多爾袞心憂的便是,李嘯這廝,根本不為虛名所累,一心隻求實利。隻要有利益所在,根本沒有任何猶豫,該動手就動手,該起兵就起兵,對於那些不服從自已的明朝內部勢力,迅疾出手掃滅,絲毫不給他們喘息發展的時間與空間,這般狠辣決絕,不為虛名所誤,真乃梟雄本色是也。

  那麽,可以預見的是,若任憑此人繼續發展,總有一天,李嘯終將再無人能製,最終掃滅群雄,獨霸天下。

  難道,這是曆史必定的結局嗎?

  多爾袞內心糾結,有種難言的滋味,在心頭悄悄彌漫。

  那麽,自已現在,該不該答應項煜的請求呢?

  多爾袞想了想,卻冷笑著回道:“項煜,現在你弘光監國,既已失去明國最為精華最為重要的江南地區,那他還有什麽本錢,與本邦談合作呢?”

  多爾袞說這話的目的,其實也是在盤估,現在的弘光政權,到底還有多少實力尚存,這樣一個偏安的小政府,到底還值不值得,大清去與它聯手共抗李嘯。

  項煜慘然一笑,他沉吟了一下,方回道:“攝政王,我弘光監國雖敗,但你也不必太過高估那反賊李嘯了。到現在為止,此人隻不過據占山東、南直隸、浙江以及江西北部。其餘西南華南諸省,皆尚在我弘光監國控製之下,大明尚有相當實力與李嘯這廝相抗衡。之所以願與貴國聯手,實是因為我朝現在實力,守成尚可,但要收複失地,消滅李嘯,卻是極為困難。故而,弘光監國方派在下前來貴國,希望能與貴國聯手共進,一道為消滅鏟除李嘯而努力,這般殷殷之情與良苦用心,萬望攝政王能多加理解。“

  項煜說完這話,又趕緊補充了一句:“攝政王,項某腆顏說一句吧,古有申包胥哭秦庭以求師複楚,今有我項煜特效前賢,前來貴國乞援義師,一同打敗我們共同之敵李嘯。如貴國與我朝聯手用兵,共抗李嘯,則李嘯被南北夾擊,必定左支右絀,難以抵抗。到時再加上另外兩國之力,四國合擊,李嘯這廝,必然會在重壓之下,灰飛煙滅矣。”

  聽項煜這話,多爾袞眼眸一閃,忙插問了一句:“另外兩國?卻是哪兩國?”

  項煜急道;“這便是李自成的大順國與張獻忠的大西國。在下在想,若貴國能同意與我朝結盟,必定會對另外兩國大為觸動,接下來,我朝與另外四國結盟之事,亦會大有幫助,說是水到渠成,亦不為過。”

  多爾袞聽到這裏,不覺一聲冷笑。

  可笑啊,這明朝弘光君臣,如此無能庸碌,如此苟且偷安,竟承認竊據明朝北境的李自成,竊占明朝西川的張獻忠,皆為正統之國,真真何其可悲又可鄙。

  可見,一心隻想偷安半壁的弘光君臣,心下最恨的不是背明而立的清國,也不是從流寇起家,在明朝故土上竊據立國的李自成與張獻忠,反正真心痛恨的是,那現在堪為明朝倚天之柱的李嘯,這曆史與現實的吊詭,亦足以令人堪歎。

  不過,他們所提之策,倒也不是全無道理。

  畢竟,對於現在的弘光政權以及大清國來說,他們最大也是最凶惡的敵人,確是那天殺的李嘯!

  此人一日不除,非但弘光君臣難得苟安,就是大清國亦一日不得安席矣。

  況且,這樣無用苟且之輩,就算與自已以及李自成張獻忠聯手打敗了李嘯,隻怕也難以堅持多久,到時候,這樣腐朽無能矛盾重重的國度,最終也隻會是大清的盤中美餐吧……

  想到這裏,多爾袞心下對那所謂的弘光監國十分鄙視,臉上卻泛起淡淡微笑。

  “項詹事所言,實是有理。本國向來扶危濟困,焉有坐視友邦危難而不救之理。隻不過,本國若是出手,卻不知將來可得甚麽好處?”多爾袞一臉皮笑肉不笑。

  哼,這天底下,可沒有白幫的忙,哪怕彼此有共同利益與目標,也得給予足夠價碼才可。想學申包胥哭秦庭,就可免費得到幫助,本王才沒這麽傻呢。

  仿佛早就猜到多爾袞會這般問一樣,項煜一臉諂笑急回道:“這個好處麽,本朝自然會給,一定會讓大清滿意,攝政王何需多慮。隻要到時能把李嘯消滅,能剿除這個我大明的心腹大患,休說銀錢財帛,就是裂土相送,亦是不成問題。”

  多爾袞擺了擺手,笑道:“裂土之事,尚且不談,隻是我大清出兵遠征,這錢糧財物,卻是斷不能少,這可是我大清出兵的前提條件,斷不可推脫虛諉。”

  “隻要大清願意出兵,這錢糧之事,包在我大明身上。”項煜雙眼發光,急急回道:“還請攝政王速下決斷,早日發兵,掃滅李嘯,為我朝分擔壓力。”

  “嗯,這事本王自會仔細考慮。不過,此事關係重大,且待我大清君臣商議一番,再作決定可好?”多爾袞微笑回道,話語雖輕,卻有不容反駁的威嚴。

  項煜見狀,臉上稍顯失望,卻也不敢多言,也隻能先行退下。不過,他一下殿,整個崇政殿中,頓時又是一片言語沸沸,議論不休。

  多爾袞環視諸臣,心下主意雖定的他,卻還不得不在表麵上裝出一副虛懷求問的模樣。

  他輕咳一聲,遂朗聲問道:“諸位,現在明國使臣前來我國,請求結盟共抗李嘯。對於此事,各位有何高見,但可一述無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