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四十七章 改製與擴軍
作者:遙遠之矢      更新:2020-03-01 14:34      字數:4850
  明末之虎最新章節

  新幾內亞平定後,李嘯立即安排,在當地成立了新幾省,省府則是新幾內亞島上,最好的港口莫爾比茲港。

  同時,李嘯打算,在這個將來繼續往南進攻的重要港口處,興建一座大城,也就因港起名,叫莫爾比茲城,作為這新幾省的省府。

  至於這新幾省的省長,李嘯則讓現在的呂宋省副省長華允誠擔任。

  他相信,這華允誠做事認真細致又有條理,又有在呂宋省做過實事的經驗,一定能把新幾省建設得井井有條,各類開發工作也能有紊不亂地順利進行。

  接下來,李嘯開始對現有的兩鎮兵馬,興中鎮與安東鎮,同進進行整編。

  因為現在魯密銃技術,在不斷地試驗與改良後,已經成熟,已到了可以在軍中大力推廣使用的程度,李嘯認為,在將來的戰鬥中,這種可以對一百五十步外的敵兵進行準確射擊的武器,一定會成了唐軍中的新式主力。故李嘯決定,把現有的軍鎮結構,重新加以整改。

  李嘯的計劃是,將興中鎮與安東鎮現有的甲乙丙三營兵馬中,每個營的丙總兵馬,全部改成火銃總,裏麵的士兵,都是由手持魯密銃的火銃兵組成。

  這樣的一總火銃手,每總4500人,下分三哨,每哨1500人,下麵再分成10隊,每隊150人。

  這樣一來,這甲乙丙三個營中,每個營都有強大的火器部隊,從而可以對敵軍進行極其有效的遠程打擊,真正實現進可攻,退可守的作戰目的。

  至於從興中鎮與安東鎮撤調出來的傳統槍盾部隊,則正好用於給現在征西營與定北營進行擴軍。

  李嘯下令,從現在開始,征西營與定北營,同樣擴軍為鎮,征西營改為征西鎮,定北營改成定北鎮。以應對越來越強大的流寇的威脅。

  其中征西鎮鎮長為原征西營營長安和尚,副鎮長為原征西營副營長莫長榮。另外,安和尚還兼任征西鎮甲營營長,莫長榮則兼任征西鎮乙營營長。

  定北鎮鎮長為原定北營營長段時,副鎮長為原定北營副營長劉文秀。其中,段時兼任定北鎮甲營營長,劉文秀則兼任定北鎮乙營營長。

  這兩處新鎮的編製,也與安東鎮與興中鎮一樣,分為甲乙丙三營兵馬,也是甲乙兩總為傳統槍盾戰兵部隊,而丙總也與興中鎮和安東鎮一樣,編製為火銃總。

  從興中鎮與安東鎮中,調出的傳統槍盾戰陣兵馬,共有六總,正好全部擴充到征西鎮與定北鎮中,這兩鎮軍兵,也隻需要再擴招火銃手就可以了。

  因此,每個鎮中,總共要擴充三總的火銃手,是13500人,那麽四個鎮加起來,總共要擴軍的火銃手是54000人。

  由於到了現在,其實每鎮之中,平均已有兩千多人的魯密銃手,故整個擴軍計劃,隻要四萬多人便可。

  這些所需的火銃手,主要是從山東當地以及南洋各省中募兵,按李嘯治下的現有人口數量,以及百姓踴躍參軍的表現來看,這五萬餘人的兵馬,可能最多也就是十天半月便可招齊。

  在李嘯的計劃中,這些部隊在招齊後,全部集中在山東登州,進行各類相關訓練,最終再下分到各個軍鎮中。

  與此同時,象山東鐵龍城的火器廠,以及台灣彰化的火器廠,這兩處李嘯最為重要的火器生產基地,則是在加班加點,工人三班倒二十四小時不停地,加速生產已成製式武器的魯密銃。

  在李嘯雄厚的財力與人力支持下,兩地的魯密銃產量加起來,達到了每月將近兩千杆。生產出來的魯密銃,正源源不斷地,送到正在山東操練的火銃新兵之中。

  當然,這個數量,對於李嘯要安排的火銃手來說,還遠遠不夠,故李嘯要求這兩處火器廠,還要加大產量,提升速度,爭取每個月所能產出的魯密銃,接近三千杆。

  自此開始,李嘯手下,將會擁有五大軍鎮的兵馬,每鎮兵馬基本都是近6萬人,足以獨擋一麵,而李嘯的全部兵馬加起來,已有實打實的30萬精銳兵馬,在明朝國中,可謂天下第一,睥睨群雄。

  李嘯給這項軍改的計劃是,這四鎮兵馬的整改,興中鎮與安東鎮要首先完成,然後,征西鎮與定北鎮再接著搞掂。最多在一年多的時間內,全軍的軍改工作,要完全結束。

  李嘯相信,等到全軍的軍改完成後,一個全新的火器時代,就要到來了。

  在李嘯的軍改措施下達的第三天,一路從宣府鎮金湯城南下的高傑一行人,也終於來到了濟南城中。

  見到隨高傑而來的邢氏時,李嘯不由得在心下感歎,看來這高傑,還真是與曆史上一樣的原因,因為偷了李自成的老婆,才前來叛變投靠呢。

  隻不過,李嘯沒想到的是,高傑竟然不在就近投靠,而是不惜遠路遠跑到陝西,然後再來投靠自已,這一點,倒還真是出乎了李嘯所料。

  接下來,李嘯自是對他們熱烈歡迎,熱情地款待了高傑等人。

  在席間,李嘯與高傑等人喝到興頭,一臉醉色的高傑,低聲問道:“李大人,卑職此番來投,卻不知道,李大人打算如何安置我等?”

  他這話一說,一旁的李成棟也不覺放下了酒杯,一臉莫名之色地望向李嘯。

  李嘯輕輕一笑,卻並沒有直接回答,他輕咳一聲道:“二人,你們願意來投我,本公自是歡迎。但有一點,本公也要跟你們說在前頭。那就是,自投我軍者,雖可既往不咎,但從此以後,皆需努力改過自新,遵守我軍的製度與法規,若有不法或叛逃行為者,本公必不輕饒,這一點,還請高將軍謹記於心。”

  李嘯這暗藏殺機的話語一出,高傑與李成棟皆覺全身一凜。

  仿佛在這盛夏天氣中,自已被投入冰庫之中一般,讓他們全身上下,從頭涼到腳。

  高傑呐呐道:“貴軍法度嚴厲,治軍整肅,卑職已然領教。我軍兩名大將,吳勝兆與李本深,就是因為在金湯城想私下逃跑,被貴軍拿獲,已送至金湯城硫磺礦處挖礦勞改,也算是對他們的一點懲戒吧。反正請李大人放心,高傑往日雖多有跋扈之舉,但既在貴軍效力,這一切規章製度與法律條令,都會切實遵守的。”

  李嘯微笑道:“高將軍既有這般認識,本公心下甚慰。那在宴後,本公自會給你們安排具體的職務與去處,這一點,高將軍卻不必擔心了。”

  高傑抱拳拱手:“高某全憑唐國公裁處,若有異心,天誅地滅!”

  見高傑這般諂態表忠,李嘯心下,卻在冷笑。

  哼,你這個給李自成戴了綠帽的家夥,隻怕這天底下,再沒有哪一部流寇能再容忍你了吧。你不投靠明軍,難道還有別的出路麽?

  而現在,自已手握天下至強之軍,各路明軍對自已無不畏服,這高傑,縱然想叛逃到他處明軍去的話,隻怕也沒人敢收留他。

  李嘯心下雖這般想著,臉上去笑容可掬地說道:“好,今後就看高將軍表現了。若從今後,能為本公盡心效力,且能作戰立功的話,本公也絕對不會吝於賞賜的。”

  高傑聞言大喜,複與李嘯交杯結盞,賓主之間,十分盡興。

  不多時,歡迎宴會結束,李嘯邀請高傑等人入客廳繼續聊天,最終在這裏,給他們定了今後的安排。

  考慮到高傑等人原先作惡多多,流寇積習深重,在歸順本軍後,還有叛逃行為,李嘯決定,對他們進行降一級使用,以觀後效。

  反而高傑等人已無路可去,自已卻也不怕他會心存不滿。這於這樣畏威不懷德的流寇分子,李嘯也是端的心狠。

  最終高傑,被任命為興中鎮甲營乙總副總長。

  李成棟,被任命為安東鎮甲營丙總丙哨副哨長。

  至於吳勝兆與李本深二人,李嘯則打算,讓他們先在金湯城勞改半年,再看看他們的表現,然後就在定北鎮中,給他們二人安排一個職務便罷了。

  至於高傑等人帶來的兩千餘人的流寇軍兵,考慮到他們惡習多多,難於管束,李嘯則令他們就地散,並分配田土,分散安置在山東各地,成為普通百姓。

  高傑與李成棟等人,對李嘯的這個安排,頗有微詞。且對於自已未能成為真正的領軍大將,也感覺有些失落。但二人皆在想著,反正現在剛來李嘯軍中,唐軍中又人才濟濟兵精將銳,自已一介流寇,想要立即得到信重,也確是不可能之事。但隻要自已表現努力,將來還是大有出頭機會的。

  畢竟,這樣的提拔,在唐軍中早有先例,象那定北鎮的副鎮長劉文秀,就是個典型的例子。此人原先也曾胡作非為,還是張獻忠的義子,現在不也一樣在李嘯手下混得風生水起,成為了鎮守一方的大將了麽?

  安排完高傑等人後,李嘯一個人在濟南的唐國公府中靜坐,心下卻在思量著,接下來要自已要開始的行動。

  那麽,自已接下來,真的要遵從皇帝的意思,和那些流寇開戰嗎?

  李嘯經過仔細考慮,在心裏否定了這個想法。

  李嘯認為,從現在到將來的一段時間裏,這些在明朝國中四處攻城掠地的流寇,還會成為自已的有效助力,自已對他們,還隻能采取默認與容忍的態度。

  因為,現在的流寇,每次攻下明朝的城池後,所俘獲的明朝百姓,基本都會全部賣給唐軍,然後,這些被流寇俘獲的百姓,便成為了唐軍現在開拓南洋的主力移民。

  除此之外,這些流寇,還有一點十分重要的作用便是,他們在無意中,摧毀了各地的財主與富紳,讓財富盡喪人脈皆失的他們,隻能和普通民眾一樣,乖乖地接受前往南洋墾殖開發的命運。這一點,是李嘯想做,卻礙於身份無法做到的。

  再說了,若是這些地方的鄉紳與財主,其龐大而錯綜複雜的勢力,皆被流寇摧毀了的話,李嘯將來再來開發這些無主之地,卻是要容易得多。

  反正得罪人的惡人,都給那些流寇已經做了,那麽到時的李嘯,完全可以打著義正辭嚴的秩序維護者旗幟,將這些無主的田地,合理合法地重新占有。

  最後,這些有如蝗蟲一般的流寇,在把這一片又一片的明朝國土變成縹無人煙的無人區後,其實最終也會限製了他們的自展。畢竟,殺雞取卵到了最後,那將是什麽都沒得吃了。從這一點來看,流寇的勢力,絕不可能得到無限製地擴充。

  當然,現在正在四處肆虐的流寇,暫時還沒想到這一點。也許,等他們想到這一點時,隻怕已是遲了,李嘯可不會給他們後悔的機會。

  李嘯現在,最看重的,便是南洋各地的開拓情況。

  現在,在南洋地區的菲律賓各省,從去年到現在這段時間以來,已然安排了三百多萬人。若按李嘯原先所定的計劃,這菲律賓三省之地,還可再安排六百萬人。

  而唐軍在南洋,依然凱歌高奏,又拿了下巨大而豐饒的新幾內亞島,那麽在這塊太平洋最大的島嶼上,至少還可以再安置五百萬人。

  若是將來,再拿下整個澳洲,新西蘭,以及珊瑚海的諸多島嶼的話,李嘯再往這些地方安置個一千餘萬百姓,完全不成問題。要知道,現在的澳大利亞,全國人口2500萬,還是世界上,除了南極外,最為地廣人稀的大陸呢。

  另外,除了這些南洋獲得的土地,李嘯新得了山東全省,在土地清查結果完成後,哪怕隻開發現有的土地,於山東當地,安排的三百萬流民,亦是完全可以辦到的。

  這樣一來,李嘯現在的人口缺口,將近兩千五百萬人,也就是說,在明末人口的四分之一數量,還可被李嘯移民到海外去安置。

  這樣的話,加上早先移民的台灣與濟州、蝦夷、庫頁等地的漢人移民,李嘯預計,全部的移民總量,可以達到四千多萬!

  要知道,在真實的明末曆史中,全國總人口也就一億五千萬人,李嘯能把三分之一的國人轉移到海外去,對於奄奄一息的明朝,幫忙實在太大了。

  在明末的資料中,有記載的被屠殺餓死的百姓數量,就多達了四千多萬人。從這一點上來說,李嘯可謂是不折不扣的萬家生佛,把這些必死於明末血火刀兵之下的百姓,從死亡的邊緣解救出來。最終這些百姓,非但得以活命,並且還成了中華文明的種子,被他撒播向海外各地,讓那無數荒涼蠻瘴的海外領地,自此成為中華永遠的固有領土,再不會失去,從這一點來說,李嘯對於華夏文明的保護與拓展,可謂功莫大焉。

  當然,對於這些流寇,李嘯也不會永遠地放任下去,畢竟真到了流寇完全壯大後,再想消滅他們,恐怕會麻煩得多。故而李嘯打算,最多再過個一年半載,自已就要對他們動手了。

  當然,若隻過了這麽久,這海外領地,可能移民的數量,還遠遠不夠,但李嘯也隻能兩害取其輕,先把日益壯大的流寇遏製並消滅,才是最為重要的事情。

  這拓展海外安置流民,與鏟除流寇防止其壯大,皆是需要仔細操控好的事情,絕對不能馬虎,也絕對不能懈怠,李嘯相信自已,一定能把這項工作做好。

  李嘯在濟南呆了一個多月後,安東鎮鎮長武壯,從黑龍江入海口的廟街堡,給李嘯飛鴿傳送了一封信來。

  他在信中告訴李嘯,就在前幾天,有一批俄羅斯的商人,來到廟街堡,希望與唐軍展開貿易與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