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四十七章 定居與歸化
作者:遙遠之矢      更新:2020-03-01 14:33      字數:4424
  明末之虎最新章節

  有了2萬名心氣高漲的工匠的共同努力,還有那近三千名日本勞工的緊密協助,東升城建造得極快,竟在兩個月後,整個東升城便已基本建好。

  諸如護城壕,甕城、城門,城樓、角樓,炮位、女牆、雉堞之類外城建築,皆已全部修建齊全。而在內城之中,裏麵的官署,以及軍營、倉庫、青石街巷等建築,均已建造完成。

  李嘯看到這座在蝦夷島上建好的嶄新城池,心下極為歡喜。他隨即下令,另行嘉賞一眾工匠,連那些日本勞工也分賜了禮物,以表揚他們為東升城修建,而付出的辛苦努力。

  在東升城修建快完成之時,象諸如民政司、農牧司、商業司、工業司、錢糧司,安全司、監撫司等各種行政機構,亦紛紛成立,開始進行運作。

  而在此時,另有從濟州島運來的首批漢族移民,約2萬人,也順利抵達小樽港,成為蝦夷島的最先一批拓荒者。

  這些移民中,有來自山西的移民劉一柱一家六口人,包括他老娘、老婆陳氏,以及兩個弟弟二柱,三柱,還有最小的妹妹丫兒。

  劉一柱一家,本是山西沁水人,這些年,因為流寇肆虐晉地,原本在鄉下種田為生劉大柱的一家人,無以活命,後逃入曲沃縣城中,投靠親戚度日,雖然備受白眼與冷落,但總算得以活命,一家人了無希望地苦捱著。

  原本以為,躲入縣城的一家人,可以在這亂世中苟全性命,但令劉大柱萬萬沒想到的是,竟有身為大明官軍的白廣恩部,以剿匪為由,強行闖入縣城之中,擄掠,無惡不作,複將整個沁水縣城中3萬餘名百姓押為俘虜,隨後便把他們全部賣給了另一部官軍。

  劉大柱對官軍擄民為匪,並強賣為奴的無恥殘暴做法,可謂憤恨之極。隻不是,現在他們一家人性命,皆在這部買下他們的官軍手中攥著,劉大柱雖時時想過逃跑,但考慮到全家的性命安危,卻也不敢輕舉妄動。

  隻不過,這部官軍對待他們的態度卻還不錯,雖然立刻將這一縣百姓押往山東,卻也是一路多加照顧,未曾短了衣糧,而且這些百姓俘虜,在路上若是生病,也有醫官安排救治。

  亂世中的百姓,最容易感恩,劉大柱一家人,見這部官軍對百姓們提供衣食還這般客氣,故這一路行來,心中的憤恨已然消解了不少。並且,他在心下,悄悄地開始對這支軍隊的主將李嘯,有種發生內心的感激。

  在來到山東登州城後,劉大柱才驚訝發現,整個登州城外,已有極多從全國各地運來的流民百姓。而這些流民,在到達登州後,便開始打亂秩序,雜然相處,以二十戶為一組的方式,進行重新編排。在編排完畢後,這些流民便被統一運到濟州島,在這裏,再每家每戶分別抽簽,看看是去蝦夷,還是去台灣。

  劉大柱了解到,在自已這批流民到來之前,基本上全部的流民都是安排去了台灣,而從他們這一批開始,因為猛虎軍的李大人新得了蝦夷一地,而要從這批流民中,抽簽決定前去的人員。

  於是,劉大柱抽中了前往蝦夷定居的簽條,隨後全家人,便成為了前往蝦夷島定居的首批移民中的一戶。

  說實話,劉大柱對於這個蝦夷島,完全沒有任何概念,這些原本在中國內陸生活的百姓,對於要渡海去海外的荒島上生活,從心裏有種抗拒與畏懼。

  隻不過,軍令在前,劉大柱縱然滿心不願,卻也隻得硬著頭皮,帶著一家老小,登上了前往蝦夷島的猛虎軍水師船隻。

  盛夏時節,乘著浩蕩南風的船隊,船隊一路北行,在經過了十六天後,終於到了目地地小樽港。

  坐船坐得昏頭腦漲的一家人,終於見到了久違的陸地,皆十分欣喜。而一家人在提扛著簡易的行李,踏上舷板上得岸來後,見到滿目的針葉森林與青青草地,呼吸著帶著鬆葉清香的清新空氣,全體移民百姓,皆有種莫名的新鮮與好奇感。

  接著,在小樽上岸後,全體百姓便由軍兵帶領,一路折向東北而行,來到了初步建成的東升城。

  望著麵前這座周長八裏,四下皆有護城河環流而過,模樣完全有如內地一座大縣城一般的東升城,劉大柱竟恍然有種又回到了中華內地的錯覺。

  在蝦夷總管吳亮的安排下,全體流民暫時居住於東升城內的簡易木板房中,隨後便分發戶籍腰牌,並以每家40畝的規格,以抽簽的方式,分授了十勝平原附近的荒地。

  劉大柱一家,在這次抽簽分地中,運氣很好,所授的土地緊領著劄幌河支流,一片平曠,極便耕種。而且這土壤黑得發亮,極為肥沃,更讓劉大柱一家人歡喜不已。

  當然,為了安置這些新移民,李嘯與吳亮等官員,已提前作好了許多準備工作。象各類生產物料,諸如麥種、農具等物皆為從山東運來,而耕牛則是就近從鬆前藩購買,總共約買了近500頭,以每五戶人家一頭,分別發放。

  這些耕牛,每頭值價4兩銀子,李嘯以同樣價值的鐵器或呢絨,與鬆前藩進行交換,結果皆大歡喜。

  因為鐵器與呢絨等物,在日本的售價極高,故李嘯可以用少得多的物品,來抵換這500頭耕牛。而對於鬆前藩藩主鬆前慶廣來說,他在得到了大批的鐵器與呢絨後,又可以再加價賣給屬下的百姓臣民,這買賣做得實在是太劃算了。

  在蝦夷島這樣的苦寒之地生活,頗為不易。基本上一年之中,隻能在短暫的無霜期裏種一次春小麥,約在農八月中旬時收獲,其餘的時間,因為天氣過於寒冷,都難於栽種作物。所以,這批移民現在到來,要抓緊時間開墾荒地,建造居所,爭取在農八月底開始下雪之時,完成這些準備工作,然後才能在明年開春後,播種春小麥。

  考慮到這些移民的生活條件,將比台灣要艱苦得多。李嘯特意規定,移民們所需的麥種、農具、耕牛,全部為免費發放。而從現在到明年此時,這整整一年的時間中,皆由李嘯按供銀錢,以每戶人家1兩銀子為標準,進行分放,以確保這首批到來的移民,吃飽穿暖,生活無憂。

  而這些移民,他們新組建的村落,也與山東農村一樣,每十戶人家,設一名裏長,由年長且品德端正者擔任,平時由裏長負責保管耕牛,分發農具種子,以及協調這十戶人家之間的日常衝突,傳達上官命令,督促納稅等事項。同時,再從這些裏長中,按不同村落聚集的位置,選出一名村長。而這些村長裏長,皆屬於東升城民政司的半官方性質的管理人員。現在暫時直屬民政司管轄,待日後,整個蝦夷島劃分鄉鎮後,再由當地鄉鎮的民政所監管。

  接著,蝦夷總管吳亮,對這些移民下達規定,告訴他們,從明年開始,總共三年的時間裏,皆免除一切糧稅,直到三年期滿後,才以每畝土地征收一鬥小麥為基準,一年收一次,並永為定例,再不更改。

  吳亮的諭令,讓一眾移民極為歡喜。

  這些沒受過任何教育的百姓,心下卻也立刻算計得清楚,在這蝦夷上種麥,雖然一年隻能種一季,但土壤肥沃,麥子產量絕會很高,一畝地至少能產一石麥子。這樣一來,一年可以收獲40石麥子,而每年卻隻需交糧稅4石麥子,可餘下36石麥子自已食用或轉賣,並且還有整整三年的免稅時間,這樣的條件,實在是太優惠了。

  原來對於來蝦夷島定居,頗為畏懼的移民們,現在均對未來的生活,充滿了期望。

  劉大柱一家人,此時更是充滿了幹勁,他們在這授予自已的40畝荒地中,辛勤拓荒,清理翻耕土地,同時開始抓緊時間,利用李嘯免費提供的建築物料,營造自已的房屋,讓一家人得以正式在這塊遙遠而陌生的土地上定居下來。

  八月底時,在第一場大雪下起的前兩天,劉大柱一家的新居正式建成,此時,40畝土地也早已開發完畢。

  在新居落成的一天,全家人歡歡喜喜擺酒慶祝,溫暖的爐火,映紅了每一張笑臉,每個人眼中都是滿滿的期盼與欣悅。劉大柱一家人,都從心中感覺到,似乎在這一刻,這個自已以前連名字都沒聽過的蝦夷島,與自已開始真正的血脈相連了。

  而在移民的全部定居下來後,劉大柱一日在東升城中采買貨品之時,看到有官員在招收工人,不禁大為好奇。

  原來,在東升城初步建好之後,李嘯便規劃立刻開始開發,位於東升城東麵,有三百裏遠的石釧一帶的巨大煤礦,因為冬季馬上來臨,李嘯需要開采足夠的煤塊,來保證軍民生活取暖。

  而隨著煤場的建立,在煤場附近的一塊平曠土地上,諸如磚廠、木材加工廠,采石場,水泥廠,石灰廠等基礎工業,也紛紛建立起來。

  這些工廠成立後,自然開始大批招收工人,籌備生產。而興建這些工廠,其功用除了是為了保證軍民百姓的生產生活外,還有一個李嘯特別看重的原因。

  因為,他知道,在蝦夷島如此漫長寒冷的冬季裏,如果那些成年勞力長期無事可做,天天貓冬窩縮在家裏,其實也是一種巨大的人力浪費。如果能把多餘的勞動力,安排到工廠中做活的話,一來可讓這些勞動力產生更大的價值,為猛虎軍創造效益。二來可以他們得到更多的收入,從而補貼家用,讓家庭生活更加寬裕。

  按李嘯的意見,吳亮參考台灣工廠的標準,給各個工廠安排的薪資標準十分豐厚,廠長之類的總負責人,李嘯慷慨地給了他們每月8兩的薪資,下麵分部負責的工匠頭目,則是每人4兩,而各名普通幹活的工人,都是每人每月1.5兩銀子,哪怕最低層的學徒工,也有每月0.5兩銀子的收入,並且包吃包住。

  劉大柱回家後,立即向家人告訴這個消息,一家人經商議後,便決定,讓大柱二柱兄弟倆,明天去廠子裏應聘做工,多掙點錢補貼家用,家裏隻留下老娘、妻子陳氏,以及還未成年的三柱和丫兒守家便可。

  第二天,劉大柱進了煤礦做洗煤工,之所以來煤礦,是因為劉大柱考慮到明年開春後便要回家種地,而煤礦招收大批臨時工,他便選擇到煤礦幹活,以方便隨時辭工。

  而他的弟弟劉二柱,則進了水泥廠,從學徒工幹起,並與工廠簽了長約。與一心想著在家裏種地的大哥不同,二柱在心裏想得更多的是,要學好技術,以後也能當個工匠頭目,自已出人頭地的人生理想,便算是實現了。

  日子一天天過去,這個平凡的劉氏家族,已與其他的漢族移民們一樣,有如一顆來自中華的種子,在蝦夷這塊荒涼偏遠的土地,生根,發芽,抽枝,長葉,也許終有一天,它將枝繁葉茂,果實累累。

  在漢族移民們終於在蝦夷安穩定居之際,那些位於蝦夷島密林深處的蝦夷土著,在李嘯一係列威逼利誘的條件下,與猛虎軍的聯係,也越來越緊密。

  按李嘯之計策,猛虎軍對這些蝦夷土著,實施打撫相結之策。大部分蝦夷部落接受李嘯的貿易條件,派人到李嘯開擺在東升城外的榷場中,售賣獸皮,野味,牛角,玉石等物,然後來換李嘯軍出產的海鹽,呢絨,鐵器、布匹等必需的生活物品。

  當然,也有極少數蝦夷部落,對猛虎軍報以敵視的態度,他們三五成群,偷盜財貨,搶掠牲畜,甚至出手傷人,給猛虎軍帶來了不少麻煩。

  對於這些怙惡不悛的蝦夷部落,李嘯的政策是,他們既然選擇了與猛虎軍為敵,那就皆殺無赦,所捕獲的蝦夷人,頭顱盡皆砍下,於各山林邊緣處,築成京觀,以威嚇複有敢來犯者,以戒效尤。

  李嘯的政策,很快就收到了效果,僅僅在兩個月後,來猛虎軍地盤偷襲的蝦夷人已不複可見,而來與李嘯軍做買賣的蝦夷人卻越來越多。更讓李嘯欣喜不已的是,在今年九月底,竟有一個蝦夷人部落,因在部落戰爭中落敗,為避免被相仇的部落殺盡,竟領著全部落剩餘的三百餘人,請求內附。

  聽到這個部落前來內附投靠,李嘯撫掌大笑。

  “好,歸化島上的蝦夷人,就從這個部落開始。”李嘯目光炯炯地說道。